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

我從趙佶當初的記憶裡知道這國丈王藻一向看自己這個女婿不起,不過,這也不怪王藻,誰叫自己還是端王趙佶的時候表現得這麼差勁呢。

作爲在京西有名大族王氏的代表,王藻當初確實料不到端王趙佶會榮登大寶,現在看來,當初不是自己眼光不夠,而是高氏太后的目光太毒辣。

不過對比河北王家,歷代有人出將入相,京西就差得遠了。這一次自己的便宜女婿登上九五之位,看來自己的京西王家要出人頭地了,至少要把他們比下去。

“不知皇上這次光臨本府,有什麼要老臣可以效勞的?”

“哦,朕是隨便走走,王恆呢?”

“王恆?微臣馬上讓他過來。”

我昨天叫童貫查過王恆的資料,這小舅子還真是有些真才實學的,在淳安兩年考績都是優等。

不一會,一名高高瘦瘦的白面書生走了進來,那一臉的書卷氣,在眉宇之間顯露無疑。

“臣王恆叩見皇上,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卿家不必拘禮,起來吧。”

“謝陛下。”

“朕聽皇后說王愛卿原來在淳安當縣令,是朕登基時奉調回京的,至今尚未有安排。”

我隨口向王恆發問,知道這小子一定是在京中悶壞了,胸中又有一些本事,可能是不想在京師中當一個平安國舅。

“啓稟陛下,吏部當時是有安排了,不過臣是想不負臣這一身所學,現在做一個無所事事的平安國舅,又何時方可有機會處臣得以報效國家?”

我語調漸漸嚴肅:“王愛卿是想讓朕給你換一個有些實權的職位了?”

“不,陛下誤會微臣的意思了,臣只是想,與其做一個平安國舅,不如讓微臣出來幹一些有益的事,臣不要什麼實權和實職,只要能真心爲民辦事,就知足了。”

看來我這大舅子還是有一些書生意氣,不過總好過那些紈絝子弟,每日只知提籠架鳥,遊手好閒的無所事事。我眉頭緩了一緩,認真看了王恆一眼。

而王恆和在一邊的王藻不由擦了一把汗。天威難測啊,剛纔只要王恆說錯了一句話,那整個王家在皇上的印象就會全毀了,以後的路可就難走羅。

“唔,王恆,那你說朕該安排你到哪裡才合適呢?”

“謝謝皇上能理解剛纔微臣的一番話,臣謹遵皇上吩咐,只要有所差遣,無論是哪裡,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我想了想,這京中形勢複雜,既然王恆這小子有心,而且又是年輕才俊,何必讓他來淌這一趟渾水呢。作爲自己皇后的至親弟弟,不如讓他外放到其它地方,反正京師外面現在自己鞭長莫及,讓他在京外建立一些自己的勢力也好。

“好,王恆,你現在是國舅,已經是三品官員了,不過你只做過縣令,朕也不能一下子讓你真正的坐到三品大員的位置上,就外放你到一路去當個安撫使吧,從四品官職。”說完,我又面向朱武道:“朱先生你看這合適嗎?”

朱武向我會心的一笑,“皇上高瞻遠矚,朱武乃一介小民,哪敢妄議朝政?”

我向王藻、王恆兩人笑笑,指着朱武說:“忘了向二位愛卿介紹,這是鬼谷門人朱武,相信你們應該是早已認識的了,這幾天跟朕在到處行走。”

“見過朱先生。”

這時,一個府中僕役在王藻耳邊說了幾句。

“啓稟皇上,外面有一老臣舊友延州知州呂惠卿求見,可否讓老臣先出去打發他。”

“延州呂惠卿?”

我想起童貫對他的評價:才名顯著,有才。不過似乎在我後世所知,呂惠卿在宋史中卻歸入奸臣之中,只不過是其在變法之中得罪了我們的文壇泰斗司馬光而已。

呂惠卿韜略雄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在王安石變法中,其才華出衆,身兼數職,堅行變法,本末如是,肩負任而不辭;其博學善辯,“惠卿進對明辯,變似美才”(神宗語),力克保守派司馬光等人的攻擊,表現了一個改革家的虎虎氣概;其才思敏銳,功業卓著,深得神宗帝嘉許 ;其學識精湛,著作甚豐。

由於他參與王安石的變革活動最積極、最堅決,始終不變,因而受到司馬光等保守派最狠毒的嫉恨和攻擊。司馬光諫神宗皇帝說:“惠卿忄僉巧非佳士,使安石負謗於中外者,皆鞭所爲。安石賢而愎,不閒世務,惠卿爲之謀,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並指爲奸邪。”

呂惠卿身後被《宋史》列入“奸臣列傳”,後世連他的著作都毀沒,在《四庫全書總目錄》收錄的1259種中,《宋史•藝文志》所載呂氏著作一本也找不到。1987年出版的《簡明中國古籍詞典》,計收4900餘條,呂惠卿的著作仍然一本也沒曾收入。

呂惠卿知延州時,延州常受西夏侵擾,漢、蕃兵各自爲軍,每戰則以蕃部爲先鋒,而漢兵城守,伺便乃出戰。惠卿爲使漢、蕃兵和協團結,整頓軍務,把漢番兵合一,“補守兵,而出其選以戰,隨屯置將。”邊人及議者多言不可。路都監高永亨,老將,爭之力,奏斥之。蕃部屈全也將入寇,呂惠卿以近世帥臣多“養威持重”,乃將牙兵按邊,啓師於東郊,遂趨綏德,抵無定河,歷十八天而還。

後來西夏屯兵於聚星泊,準備犯邊。呂惠卿遣步騎二萬襲夏人,斬首六百級,夏人遂寇鄜延。

這可是一文武雙全的人才啊。本來按照這時歷史,呂惠卿因與曾布一黨是死對頭,品行又遭到韓忠彥一黨的質疑,這一次吏考將給這兩黨聯合整治,會貶得更遠。

我可不會再幹這樣的傻事,放着這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不用,你以爲我真正是傻瓜。

“讓他也進來吧,朕正要找他呢,剛好他來愛卿家裡,朕可以少走一趟了。”

“微臣延州呂惠卿參見吾皇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
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二十章 侍衛首領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七十四章 進擊蘭州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六十四章 相機而動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