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

种師道回府後,馬上寫了幾張名帖,讓老管家種明匆匆忙忙出去,到各府傳話。

約一個時辰後,幾匹馬絕塵而至。

種府。

种師道正與客人在言笑晏晏之時,管家種明從外面急急而來,在種師道耳邊低語幾句。

“啊。”种師道大驚。

“衆位兄弟和賢侄少待,種某去去就來。”

“種卿家啊,你家裡這麼熱鬧爲什麼不叫上朕啊?”

衆人一聽,原來是皇上到了,忙不跌地翻身下跪:“微臣(草民)參見皇上,願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我與盧俊義、童貫三人走了進來。這幾天我早已吩咐童貫密切監視種府,其實在宋重文輕武的一代,作爲惟一一家在朝中的四大將門,肯定會和其它三家有聯繫。果然中午童貫便彙報說有幾個陌生人到了種家,我猜想應該是其它將門的人到了,叫上童貫與盧俊義趕了過來,果不其然。

“高卿家、曹卿家、王卿家你們也在,太好了,種卿家,你還不給我介紹介紹嗎?”原來,高永年、曹昆、王法能三人也給种師道邀請在此。

“這是天波府楊家的楊燕雲、楊再軍父子。三年前楊宗保將軍逝世,丁憂在家,月前剛到京。”

“啊。” 我眼中含着淚水道:“楊將軍辛苦了,這十多年來是朕趙家對不起你們,讓你們受委屈了。”

這一次倒不是我做作,因爲在我的前生陸長天心中,對於前赴後繼戰死沙場的楊家將諸位先賢,心中卻是敬佩不已的。

楊燕雲一陣哽咽,皇上親自向自己致歉,那是天波府天大的榮耀了:“草民楊燕雲早已不是什麼將軍了,草民也不覺得有什麼委屈之處,請陛下不必如此。”

“楊將軍,你仍是朕的將軍,楊家歷年來馳騁在燕雲十六州,想是對騎兵有所心得了,朕暫任你爲馬軍司都指揮使兼樞密院三品左直丞之職。”

“草民楊燕雲謝陛下隆恩。”

“楊將軍,你現在可不是草民了。至於令郎楊再軍嘛,就讓他到林沖的虎翼軍先擔一名指揮吧。”

“謝陛下。”

這一來,廳中各人均鬆了一口氣,原來剛纔各家將領中,只有楊燕雲父子在持觀望態度,對朝廷不信任,認爲趙佶不過是在做作來安一部分武將的心而已。

看着一臉真誠的我,衆人不由感激涕零。

“這是許國公鄭印家後人鄭河山。”

“好啊,鄭將軍一家可是開國功臣,功不可沒。”

“草民鄭河山愧不敢當。”

“朕說過,你們不必自謙,不是草民,都是朕的將軍。還有信國公石守信家後人呢?”

“末將石家榮,參見陛下。”石家榮雖然仍是一介布衣,但卻不敢再稱草民了。

“好,還有這兩位呢?”

“神衛軍虞候韓似參見陛下。”

“雲騎軍虞候呼延平參見陛下。”

“好,今日得見諸將,大快平生。大家繼續,不必拘束君臣之禮。種尚書,你笑什麼?這次又不是在朝堂,也不是在朕的南書房,朕不會設計害你,放心吧。”

衆人驚奇,忙問种師道是什麼回事,待种師道說出早幾天閒聊的故事,衆皆大笑,一時君臣之間氣氛融洽無比。

“曹卿家啊,” 我面向曹昆道:“你因曹傑牽連,已不適合在樞密院任職了,明天你到兵部報到,任侍郎一職吧。”

曹昆見我對此事已不再追究,忙不跌謝道:“微臣多謝陛下隆恩,謝萬歲爺。”

“种師道,看來你要先兼任樞密院副使一職了,好好協助楊將軍這新上任的左直丞,整治軍事。至於各軍都指揮使職務和今天在座諸將的任用,相信你和楊將軍應比朕這外行人更能知人善任,就要你們多多費心了。禁軍中多是皇親國戚,只要是二卿認爲不合適者,一律撤職查辦。”

“盧俊義、童貫,回宮吧。”

第二天早朝,韓忠彥、蔡卞、範純禮三人在朝中文臣還真有一點影響力,在對幾個武將的任用上,他們三人大力支持,倒沒有太大的反對。一致通過兵部尚書種師道兼任樞密院副使,楊燕云爲樞密院左直丞,韓似、鄭河山、石家榮爲樞密院通判侍郎的任命。不過,四大將門在朝中也還是有一定勢力的。

但我卻知道,如不能及時彈壓,下一步各項政令將會很難推行下去。現在,一者要對六部尚書和樞密院諸將恩威並用,讓他們死心踏地的辦事;二者要對一些反對者和對朝廷心存怨言者給予一定的警誡。這兩方面需要大量人手,而且需要一個忠心耿耿的人。這件事顯然盧俊義會不適合,要他去做這些陰險狠辣之事,他可能會認爲是一種侮辱,況且也太大材小用了。

這時,童貫來報,宰相韓忠彥、兵部尚書種師道、樞密左直丞楊燕雲進見。

我一見到童貫,心中主意一現,怎麼會忘了這好東西呢,在前生中,不是有個明朝的錦衣衛可借鑑嗎,只要運用得當,又豈怕手下能飛上天去嗎。

“傳。”

其實,這次是种師道與楊燕雲向趙佶彙報整頓禁軍狀況,我順便召來韓忠彥一同視事,以視清正和文官武將一視同仁。

“微臣韓忠彥、种師道、楊燕雲參見陛下。”

“三位愛卿平身。哦,這禁軍整頓得如何了?你們可要多多和韓相商量啊。”

“微臣三人正是爲此事而來,剛纔與韓相剛剛敲定禁軍各都指揮使人選,請陛下定奪。”

“說。”

韓忠彥雖不是武將,但作爲宰相,這解說是他義不容辭之事:“關於禁軍各都指揮使人選,經微臣與種尚書、楊左丞磋商:捧日軍都指揮使爲种師道,天武軍都指揮使爲王法能,龍衛軍都指揮使爲呼延平,神衛軍都指揮使爲韓似,殿前司都指揮使爲高永年兼領驍騎軍,副都指揮使爲高光化領宣武軍,副都指揮使爲趙軍明領神勇軍,馬軍司都指揮使爲楊燕雲兼領雲騎軍、副都指揮使爲鄭河山領武騎軍,步軍司都指揮使爲石家榮兼領虎翼軍。”

我知道這各軍人選可花了他們的一番心血,十軍之中,高永年從副都指揮使升爲殿前司都指揮使,領驍騎軍不變。高光化是西北軍大將高光遠的弟弟,原領天武軍,趙軍明是宗室子弟,原領神衛軍,在原來的各將中,只此二人有忠心有才幹。其餘各人除王法能是端王府舊人外,均是各將門的傑出代表人物。

“好,準你們三人所奏。諸卿家馬上到各軍中宣佈任命,同時責成各將,給朕好好幹,過幾天朕會到各軍去巡視,到時如若還有消極怠軍或不法圖謀者,可別怪朕不給情面。”

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
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五十四章 捉弄種帥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零三章 呂氏瘋子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職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九十五章 雁門點兵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謀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四章 童貫之論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十章 隱忍不發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七十二章 華山逆徒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三十八章 賢王后人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六十章 韓氏遺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