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

我從國丈府出來時,剛好宗澤接到軍衛送來蔡王名帖,原來蔡王府中人他們不知道宗澤在這裡,把名帖送到五城兵馬指揮中軍府,再由中軍府軍衛送到宗澤手中。

我知道這事不好辦,只不過是試試種浩這小子,看來種小將軍還頗有種師道的真傳,有勇有謀。

我悄悄的讓盧俊義給宗澤傳話,讓他到宮中來。

宗澤向種浩說了一番話之後,便隨我一起回來了。

南書房。

聽完宗澤給我彙報在蔡王府門前的狀況後,我不由一笑,這小種浩還有些辦法,不過堂堂的五城兵馬指揮,卻要去動用平民和地痞流氓的力量,讓我心中有些不爽。

“宗愛卿,這事情既然出了,你以爲應如何善了?”

宗澤一皺眉,這事情牽涉到皇室,自己一個五城兵馬指揮便不大好辦了。

“啓稟陛下,微臣以爲,這事既然牽連到皇室中人,臣這五城兵馬指揮卻不太好插手,不如皇上先派宗正寺官員去了解一下情況,微臣再拿主意。”

我想想也是,不過這也不能太便宜了他們。

“好,既然蔡王府拒不賠禮道歉,這其中定然還有一些貓膩。來啊,傳黃經臣。”

黃經臣是宮中掌管宗正寺的寺卿,外結蔡王,內附劉太后,是蔡王和劉後的親信人物,本來這麼一件小事,倒不用這宗正寺寺卿親自出馬,我是想先麻痹蔡王府。

“宗澤。”

“微臣在。”

“待會兒你與黃經臣一起到蔡王府,你看着辦吧。”

“是,陛下。微臣剛纔已讓種浩具結了沈揭和劉光世的告帖,要是舉出皇室中人,我讓黃經臣辦理,其它人則讓我五城兵馬指揮的軍衛們侍候侍候他。”

自李憲被國師帶得不知去向之後,黃經臣一直在膽戰心驚,生怕有哪一天厄運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

這不,一聽說皇上傳見,忙不迭地跑了過來。

“老奴黃經臣參見皇上。”

“唔,黃經臣啊,你配合宗將軍去一趟蔡王府,好好幹,別辜負了朕的期望。至於辦什麼事,路上宗將軍再給你說吧。”

我這一招敲山震虎不知起不起作用,不過對於蔡王趙似和黃經臣來說,應是震懾不少了。

從南書房出來後,我心裡有點亂,在這個世道上,我一個人孤孤單單的要走多遠。皇后王婉兒是一個冰雪聰明的人,在黑判的介紹中,皇后在上一世是從肢體語言上惟一知道徽宗已經不是趙佶的。在鬱鬱寡歡之下,一年後即去世了。

在這一世,我生怕她也一樣,畢竟雖然現在身體是趙佶的,但潛意識中還是有我前世陸長天的習慣在內,對於與趙佶生活了幾年的王婉兒肯定會有所意識。

坤寧宮。

皇后正與鄭貴妃、王貴妃三人在說着話,見我與小林子進來,趕忙參見。

這鄭貴妃、王貴妃原是太皇向太后的押班女官,生得花容月貌,趙佶入主皇宮後由太皇向太后賜予的。其實說是賜予,還不如說是監視,趙佶也心知肚明。雖然在後來這鄭貴妃是個賢明無比的主,但趙佶想到監視和間諜這幾個詞兒時,心中卻怎麼也喜歡不起來。

“你們下去吧,朕和皇后說些話。”

鄭貴妃、王貴妃兩人一臉的羨慕和嫉妒。

我與王皇后相對坐着。

“婉兒,宮中不易啊,這內宮之中全靠你一個人辛勤支撐,真是辛苦你了。”

“皇上,這是臣妾份內的事,說什麼辛苦。”

其實自趙佶入朝主政,皇宮之中本有四名太后,一是趙佶的父親神宗朝的太皇太后向氏和朱氏,另一是趙佶皇兄朝時的皇太后孟氏和劉氏,王婉兒作爲宮中最小輩的皇后,獨自在宮中危機四伏的狀況下在支撐着,確實不易。

我一手攬着婉兒的***,把頭靠在她豐滿的胸脯之上,聞着一陣陣沁人心脾的體香,心中開始慢慢平靜了下來。

我斟酌着如何措詞,向婉兒撒一個彌天大謊。

“婉兒,你看朕這一個月來可有何不同?”

王婉兒心中一驚,其實自趙佶昏迷之後,她便發覺趙佶有些變了,女人的直覺告訴她,這皇上不象是以前的端王趙佶。一個人的某些習慣是改不了的,從趙佶的肢體語言來看,這象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皇上,王婉兒困惑了。

可眼前的明明是趙佶啊。

王婉兒這心中的疑惑已隱藏了好久,但卻在人前不能啓齒,今天給趙佶這樣公然發問,王婉兒不知該如何回答。

“皇上,臣妾似乎是感覺到陛下有了一些改變,也許是皇上榮登九五之位有些時日了,應該有這一些變化也未可知。”

王婉兒說的這些話模棱兩可,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不過有一點就是她也對趙佶起了疑心。

“這就對了,如果皇后心中沒有懷疑,那倒要朕懷疑皇后還是不是當初那冰雪聰明的婉兒了。”

於是我把心中早已編好的謊話向婉兒述說:仙師陳摶奉太祖太宗之命,見我大宋已面臨重重危機,在我昏迷的三天中帶我到後世遊歷了三十年,增長才乾和見識,以便中興漢統,揚我大宋天威。

這其中真真假假,陳摶仙師下凡解救趙佶之事宮中早有傳言,又是從朱太皇太后重華宮中傳出的,而且一向不太理事的四大國師現在對皇上畢恭畢敬,從這一點上看,傳言應該屬實,是真有其事。我又從後世中揀一些有趣的見聞說給婉兒聽,這一來,皇后王婉兒已經相信皇上是真龍天子下凡了。

畢竟在我與趙佶的混合體中,王婉兒是我第一個可以信任的人,加之在前世中的王婉兒因爲看破趙佶的虛假身份而命運多舛,最後憂鬱而死,黑判心中對這位紅顏知己愧疚不已,特地吩咐要我在這一世爲其開解心結。

我也需要運用這新貴的力量,畢竟京西王家也是世家大族啊,只是長久以來人才凋零,加上與河北王家一向交惡,而河北的王、韓兩家歷來是將相家門,便對京西王家大力壓制,以至一劂不振。

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
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罰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九章 鬼谷傳人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八十五章 高產糧食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二十四章 大遼通使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一百零一章 一個圈套第四十七章 定計西北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復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二十一章 名將出山第八十八章 危險試驗第五十五章 兩浙沈家第六十八章 逆首脫逃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九十一章 河東路帥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一百零四章 主動出擊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軍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二十二章 戰雲初起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三十二章 內閣問案第四十三章 所見略同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二十三章 官商結合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