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河北軍報

大家聽到楊才河傳達的楊燕雲的說法之後,心中不由忐忑不安,不知一個月後要怎麼了,不過他們現在相信,皇上一定會考慮大宋一方商賈的利益的。

互市的第一天下來,當互市的衙役人員向曾布和楊燕雲彙報之時,曾楊兩人不由得是大吃一驚,曾家由於是商賈大族,曾布知道後只是佩服皇上的眼光,驚奇是放在心裡,而楊燕雲則是歡喜得合不攏嘴。

據剛纔衙役人員點數合計,互市的第一天大宋總計收入白銀管理課稅按月交納的兩千間合計三十萬兩,散攤點按日繳納的一萬個共一萬兩,合計三十一萬兩。

而交易課稅按十稅一計收共一萬四千兩,要是按照這樣計算的話,加上按月繳納的管理課稅,一個月互市的收入應該不下一百萬兩白銀。

這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就算是曾布,也沒有想到會有如此大的收入,更別說不經商賈事的楊燕雲。

以往的互市,從來沒有人想到過是可以這麼辦。只是宋遼雙方確定一個地方,讓兩國的商賈進行自由交易,只是在交易結束後收取一定的交易課稅,至於這什麼管理課稅,曾布與楊燕雲是聞所未聞,想不到有如此效果,算起來這管理課稅足足比交易課稅大一倍以上,好傢伙,皇上果然是英明無比,竟然會想出這樣的一個辦法,而且大家沒有任何牴觸,反而是感恩戴德。

看來,關鍵還在於皇上的管理辦法,一方面釐定價格幅度,一方面取消各種課稅,並對私自交易進行限制。

從此,管理一詞就在宋遼兩國深入人心,不過這詞的含意也不是有多少個人可以明白的。

曾布與楊燕雲兩人連夜把今天的事情寫成奏章,讓禁軍們以八百里加急速度報回朝廷。

接到曾布與楊燕雲兩人聯名發回來的八百里加急廷報時已經是晚上,八王爺和韓忠彥與宗澤高永年四人一聽說是河北軍報,不敢延誤,也不敢私自拆封,便徑直往皇上這裡送。

韓忠彥生怕是有什麼緊急軍情,因爲現在八王爺是樞密院樞密使,先報與八王爺,又找到高永年,恰逢宗澤也在高永年那裡,便把他也一起叫來。

我正在和鄭貴妃有一搭沒一搭的聊着,因爲此時王皇后又懷孕了,此前她生有一個孩兒叫趙桓,現在已經有三歲了。

不過我只是借了趙佶的身子,說起來現在雖然是我進入大宋之後才懷孕的,算是有我的一份罷,不知這未出世的小傢伙到底遺傳有多少是我的才智,也算是我的孩子了。

王皇后早早叫累回去休息了,不過好在鄭貴妃人很健談,不愧是一代賢后,許多見識都比別人不同。

小林子匆匆而來道:“啓稟皇上,八王爺和韓相及高、宗兩位尚書求見,說是有河北緊急軍報。”

我心中“格噔”的一下,河北軍報,莫非是遼國方面有什麼新的動向,難道是石家榮去得遲了,楊燕雲在沒有及時防備的情況下給遼國佔了先手。

這不會吧,我想不到遼國還有什麼人有這麼厲害,竟然可以看穿大宋的計策?

“小林子,你讓他們先在紫宸殿候着,朕馬上就到。”

鄭貴妃彷彿知道我心裡的想法,安慰我道:“皇上別急,現在還不知道是什麼軍報,以臣妾想應該不是遼國方面有什麼異動,他們剛剛與我大宋簽訂了互市協定,討好我們還來不及,哪敢在背後搞什麼小動作,看來應該是互市方面的軍報。”

聽了鄭貴妃這麼一說,我想想也是,現在遼國是有求於我大宋,他們不會這麼蠢來河北邊境惹事生非,他們正求我們不要再去找他們的麻煩呢?

我靜下心來,往紫宸殿走去。

紫宸殿中,八王爺和其它三個人大氣不敢吐一口,眼睛直往皇上瞄去。

他們只見皇上平靜地接過軍報,看完之後也不置可否,便讓小林子傳給他們四人觀看。

首先是八王爺接過軍報來看。

皇上的不置可否,讓八王爺一點都不知道這軍報到底是啥內容,忐忑不安地看了軍報一眼。

一看之下,八王爺不由喜出望外,這哪是什麼河北軍報啊,卻是曾布和楊燕雲兩人聯名發回來的互市喜報,兩人是生怕邸報太慢,又急於讓皇上知道互市第一天的喜事,就用八百里軍報把這好消息率先傳回來。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老臣因爲是早些時日沒有上朝,不能及時親耳與聞皇上的商戰謀略,但是自從上次遼國百年以來首次向我大宋卑躬屈膝之後,老臣便向韓相和種尚書瞭解一番,當時驚爲天人之計,孰料此次又是皇上的商戰奇謀再立一功,此大宋幸甚,社稷幸甚啊。”

八王爺跪下去說完後,把軍報傳給韓忠彥。

韓忠彥聽到八王爺這樣一說,知道一定是曾布與楊燕雲故弄玄虛,用八百里軍報來傳互市的事,既然八王爺如此說法,一定是互市的喜報了,心中鬆了一口氣。

待到韓忠彥把軍報看完,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乖乖隆得冬,這還了得,只是一個小小的雁門關到市,一個月的收入便達到了一百萬兩,一年下來就是這麼一個互市,可以抵得了整個大宋四分之一的收入了,要是再開幾個,那還得了。

韓忠彥驚呼出聲:“一百萬兩?皇上啊,你是怎麼和他們兩個定出的計策會如此了得?”

高永年與宗澤聽了八王爺和韓忠彥的話後,顧不得什麼君前失儀,搶上前去爭着看那引得當朝兩位重臣感慨不已的軍報。

我與他們兩人相處慣了,知道他們是不會在我面前戰戰兢兢的,而且我與兩人的關係也很好,便在一旁看他們的笑話,八王爺見他們兩個的樣子,哪裡有什麼當朝重臣尚書的身份,生怕皇上怪罪,皺了皺眉頭。

我向八王爺搖了搖頭,表示不在意,畢竟現在是一件大喜事,讓他們放鬆一下情緒有何不可?

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
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四十二章 鄭氏賢妃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三章 鄆城宋江第九十二章 雁門關外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一百零七章 破敵前夕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六十三章 驚天一擊第六十六章 錯有錯招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十三章 種帥言兵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員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陝第五十章 戰爭實質第七十章 陳留軍營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七十一章 宣武換將第二十七章 皇親國戚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七十三章 會聚秦州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一百零五章 殺俘藉口第一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三章 初識朝政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四十四章 種帥心思第十六章 雷霆萬鈞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三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八十章 朝臣之見第一百章 改變觀念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會第七十七章 戰事初期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八章 計算形勢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七十六章 牽制守軍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聲第十一章 四方勢力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錯第二十五章 王府風波第一章 陸判說史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十九章 整軍待旦第七十五章 首戰鐵山第七十九章 城牆之戰第四十五章 人才輩出第六章 將星紛現第九十六章 除惡務盡第二章 借屍還魂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勢第五十九章 定邊伏擊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九十八章 開張大吉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十八章 六部尚書第三十一章 商戰告捷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二十九章 種浩之計第九十三章 楊家耳目第九十七章 駐軍互市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十七章 樞密風雲第三十章 宮內宮外第五章 微服出遊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報第八十六章 東海餘孽第六十九章 危機四伏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四十章 都察兩院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機第十二章 謀劃北國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