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沙門當然不是那種不知好歹的人,怎麼說也是見過世面的,自然不會誤解李漱的意思。
事實上,他對李漱甚至還很感激。
至於其他人感到喜出望外,就很好理解了。
無非就是又怕哥們過得苦,又怕哥們兒開路虎。
現在李漱頒佈命令,所有人一視同仁,只收購三百斤的份額,事實上也安穩了他們的心。
定下這個收購價格,李象實際上也有考慮在其中。
棉花這植物並不挑地,像是登州的鹽鹼地,無法曬鹽的田地,都可以種點棉花。
另外在遼東,也可以種植棉花——尤其是曹縣半島。
像是新羅這種地方,完全可以讓他們全面種植棉花,由朝廷進行統購統銷;而種出來的棉花,則可以換成錢或者糧食。
若是新羅當中有野心家,想要造反的話,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種的是什麼,有沒有造反的資本。
開玩笑,棉花這東西能當衣服穿,可特麼不能當飯吃啊。
屆時一旦半島有變,李象便可以讓人掐斷運輸糧草的通道。
造反?行啊,你看哈耶象的大手掐不掐你就完了。
哎,掐住他的頭,左右搖擺,然後他就受不了了,拔線投降。
在玩戰術這一塊兒,李象的心一向很髒。
他的宗旨很簡單,苦一苦四夷,罵名我來背。
團結當然可以,但要建立在保證最廣大漢人的根本利益之上。
將陳沙門等人送走之後,李漱便讓人帶隊去鄉下,根據契苾部打散進入的村子去收購棉花。
收購的時候還要將政策詳細傳達下去,每家每戶每年只有三百斤的份額,多種也不收購,不要抱有僥倖的心理。
當然,種棉花肯定是不能精準控分的,哪可能說種三百斤就種三百斤的。
基本上都是會多種一點,剩下的留下給自己做點衣服穿,做點棉被蓋也是好的。
實際上後世也是如此,北方的農民有時候就會在自家的田裡種些棉花,留作自己用,多餘用不了的拿去大集上賣。
這邊京兆府在收購棉花,那邊李漱也安排人開始料理這些已經收購到手的棉花。
製作棉線的方法,李漱已經摸索了出來。
另外就是彈棉花這種比較基本的技術,彈好的棉花塞進衣服裡就是棉襖,塞到被子裡就是棉被。
並且這棉襖和棉被也不是一次性的,穿到蓋到不保暖的時候,把它拆了重新彈一彈,就又可以恢復保暖了。
可以說是很方便了。
在忙活完棉花的事情後,李漱又給房遺愛安排到了京兆府當中,讓他督管下水道的修整。
起初房遺愛有些不太樂意,覺得自己好歹也是個駙馬都尉,幹這種下三路的活兒……說出去有點沒臉見人。
但李漱一句話,就給他所有的不滿給堵了回去。
“這是自家的活!”
從此之後,房遺愛就活躍在了重新建設長安下水道的工地之上,手裡還拿着圖紙,天天虛心請教學習,爲了不被人矇混過關,吃飯的時候都在學習。
甚至有一天晚上和李漱快樂的時候,嘴裡都在嘟囔着疏通下水道的事兒。
其結果就是被李漱在肩膀頭子狠咬了一口。
該說不說,房遺愛這個性格比較死板,正適合做這種工程。
這種人不懂得變通,而且地位還奇高,最重要的是他他媽還真懂行,誰也不敢,也不能糊弄到他。
至於說賄賂……別開玩笑了,房遺愛家缺啥?
聖眷?人家爹是宰相,並稱“房謀杜斷”中的房謀,而且人家媳婦兒還是太孫倚重的姑母,掌握着大唐皇室的一部分商會;至於錢財?更別說了,人家媳婦兒一天掙的,比尋常人家幾十年掙的都多。
這種人,你想收買他?
至於美人計就更別提了,比高陽公主更美的美人,基本都名花有主;沒有高陽公主漂亮的,人房遺愛也看不上啊。
更何況當初盧家設計房遺愛的事情,長安城自然也是知道的,花魁娘子都不動心的主……
或許可能是隨根兒,他爹就懼內,他本人……多少也沾點。
總之李漱這一次也算是挑對了人,得知這件事的李世民甚至還高興得多吃了兩碗米飯,笑着和人誇獎說李漱舉賢不避親。
在這之後,李漱將最近的事情彙總一番,在信中詳細做出彙報,派人快馬加鞭給李象送去。
不止是長安城在如火如荼地改革,江南和嶺南同樣也是卓有成效。
蕭守道這一次去江南,不僅是爲了種植甘蔗,還帶着滅殺血吸蟲的任務。
現如今的大唐能源匱乏,雖說是不能滿足喝熱水的習慣,但滅殺釘螺還是可以做到的。
在蕭守道不遺餘力的宣傳之下,江南已經有二十七州明白了“大肚子病”的病根兒在哪裡。
於是,在官府的組織之下,浩浩蕩蕩的滅殺釘螺行動,在江南如火如荼地展開。
應該說的確是有成效,蕭守道本人所在的睦州,血吸蟲病的感染率已經驟降了百分之六七十。
其實道理很簡單,無非就是滅殺釘螺,不接觸感染的水源,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就是不要在池塘裡大小便……
這一點聽起來比較搞笑,但對於阻止血吸蟲傳播的確有很大的意義。
得知是皇太孫殿下得仙人天授的這個辦法,來救助萬家百姓後,江南東道的百姓紛紛開始建立生祠,裡面供奉着一個粉雕玉砌的娃娃。
太孫嘛,大家的固有印象,就是一個粉嫩可愛的娃娃。
蕭守道看了,是哭笑不得。
他倒也沒覺得冒犯李象,反而還覺得這是百姓的一片赤誠,於是便也修書一封,給李象送去,詳細彙報此方的事情。
不彙報不行啊,他自己不敢擅專。
這事兒說起來可大可小,若是放那種猜忌的帝王,百姓給儲君立生祠,你這是幹啥?養望?下一步是不是要取朕而代之了?
當然李世民不是這種人,他現在對於李象的態度,就像是朱元璋看朱標一樣。
現在朝臣誇他,基本上都已經有點審美疲勞了。
但要是誇朕好大孫?嗯,那你很有眼光哦,多誇誇,朕愛聽!
現如今李象的地位,可比朱標穩固得多。
就算是老李現在想廢李象,都得琢磨琢磨有沒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至於朱標嘛……網上傳聞他是史上最穩太子,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他的穩,建立在朱元璋不想,而不是不能之上。
真要論最穩,那還是孝惠皇帝劉盈莫屬。
穩不在於皇帝想不想廢,而在於能不能。
江南東道的政令,同樣影響到了嶺南道。
現如今嶺南道的實際掌權人是馮盎,在嶺南相當於一方土皇帝,不過由於馮盎比較知趣懂事,知道嶺南這一地不可能永世都歸他所有,所以便接受了李象的暗示,請求朝廷派遣官員進入嶺南道。
這也是李象臨走之前,給李世民提的建議之一。
不止是嶺南,就連回紇、契丹等部,朝廷都派遣了官員進駐,協助其部族進行管理。
在派遣官員之前,也是要經過嚴格培訓的,李象尤其着重強調了,不允許派遣的官員在當地作威作福,拿着大唐的雞毛當令箭,對所在部族予取予求。
並且李象還特地在朝中設立了一處機構,專門用於四方部族進京投訴駐地官員。
前車之鑑可太多了,歸順的部族可不是薛延陀這種反覆無常的小人,萬一把人家逼反了,到時候又要花費錢糧去平叛,這買賣簡直虧死了。
在派遣官員的協助之下,嶺南道也開始了滅殺血吸蟲的活動。
困擾江南的問題,嶺南同樣也有。
嶺南在這個年月,還不是後世那般繁華,多少沾點瘴癘之地的意思。
就算是在後世,嶺南這個地方的蛇蟲鼠蟻,都要比北方大不止一圈兒。
更何況是現在這個荒蠻的日子。
不過話說回來,雖說這個年月嶺南瘴癘滿地,蛇蟲鼠蟻多到數不清,可大蟑螂這種東西卻是沒有的。
所謂的南方大蟑螂,學名叫做美洲大蠊,原產地是南美洲,在十七世紀的時候,隨着國際貿易的興起,被帶到世界各地,同時也包括我國。
從那之後,美洲大蠊就在嶺南紮根安了家,成爲了嶺南一霸。
好在現如今大唐人沒有被大蟑螂困擾的煩惱,也算是一件好事兒。
在馮盎的帶動之下,嶺南同樣頒佈了滅殺釘螺的法案,與此同時,還頒佈了禁止在池塘等水源邊上大小便的法令。
一是爲了衛生,二則是爲了預防血吸蟲病。
這年月遇到違反法令的人,辦法很簡單。
學不會重開就是了,重開之後保證學會。
你要是不想學那也行,那就重開到西邊唄,反正歐洲不講究這個。
與此同時,馮盎還從蕭守道那邊引進了甘蔗,他打算也在嶺南開展種植甘蔗的運動。
無他,甘蔗賺錢啊!
那可是白花花的糖啊!
糖是什麼?糖就是開元通寶!
沒人會嫌棄錢多,馮盎也是一樣,哪怕他現在已經老得有些走不動路了。
不過嶺南的改革,馮盎是向朝廷報告的,而不是對李象報告。
畢竟馮盎和李象也沒什麼關係,馮盎要負責的是朝廷,是皇帝,而不是隔着鍋臺上炕,去負責皇太孫。
日子一天天過去,很快就到了七月末。
農曆的七月,換算成陽曆,已經進了九月。
幽州的天氣已經轉涼,不再如前幾日那般炎熱。
李象坐在庭院當中的陰涼之下,神情悠哉悠哉。
最近前線的捷報頻傳,上一次李世績傳回來戰報的時候,唐軍已經和回紇等部合兵一處,準備對薛延陀的主力發動進攻。
“我手執鋼鞭,將你~打~”李象搖頭晃腦地唱着:“打~死你這~活王八——”
“殿下好興致。”
狄仁傑的聲音從門口響起,李象側過頭,映入眼簾的是狄仁傑的那張胖呼呼喜洋洋的臉。
“懷英啊——”李象拖長了聲音,把手中扇子搖得吱嘎作響。
看到李象這副慵懶的樣子,狄仁傑笑笑,走上前將信件遞給他。
“殿下,京中來信,高陽公主的。”
懶散一點兒嘛,也很正常,畢竟都是年輕人,狄仁傑如是在心裡說道。
聽說是李漱的來信,李象伸出手,接過信件。
“喔,是棉花收穫了。”李象一邊看,一邊笑着說道:“啊,啊哈,我就知道,把事情交給姑母去做,是最正確的選擇。”
“棉花?那是何物?”狄仁傑好奇地問道。
李象放下信,剛一張嘴,便想起來自己還沒和他說過這件事,便笑着說道:“看我這記性,忘了與你說了。”
“所謂棉花,就是白迭子,其果實可以製成棉花,而棉花可以填充至衣物和被褥之內保暖,其保暖程度不亞於貂裘;同時棉花又能製作成棉線,織作衣物。”
“原來如此。”狄仁傑恍然道:“如此說來,這棉花當真是利國利民的好東西啊。”
“誰說不是?”李象笑着說道:“前番我讓人推廣種植棉花,結果那些個百姓都不幹,你是不知道,京兆府是說破了大天,他們也不同意,就是覺得這東西不能吃,種起來沒用。”
“結果只能把這種棉花的活兒推給鐵勒人,而今棉花收穫,看到京兆府開出二十文一斤的價格收購後,那些百姓又開始反悔了。”
“既如此,那爲何不在一開始便申明以二十文錢的價格收購呢?”狄仁傑問道。
誰知,李象卻哼了一聲。
“既不相信我,又想發這筆財,天底下哪有這等好事?這一次,也是明明白白讓人知道,只有相信我的,才配發財。”
狄仁傑恍然地啊了一聲,心裡卻是在暗笑。
好傢伙,原來太孫殿下竟然有點小心眼兒。
不過這倒也無傷大雅,事實上他也表示贊同。
這天底下哪有那麼多好事,京兆府又不是慈善機構,不會求着人家說快來賺點錢吧。
自助者人恆助之,就是這個道理。
堂堂大唐皇太孫的招牌擺在你面前,這已經是給了你莫大的機會,然而你卻把握不住,那能怪得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