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再生事端

餘額不足

從飛虎軍中回來,太宗自是心中大喜,不但得了一支強兵,而且聽了杜睿的分析,北伐時機確實已經成熟,而杜睿用計,真可謂面面俱到,便是連頡利如何行動,也都在他的算計之中。

只是這樣一來,太宗不禁覺得杜睿實在是過於可怕了,這算無疑算簡直就堪比那本《三國演義》當中的諸葛亮。李承乾又與杜睿相善,對杜睿幾乎言聽計從,要是等將來李承乾坐上他這個位子的話,朝中還有誰能壓制的住杜睿。

太宗不是沒想過要將杜睿貶走,可是畢竟人才難得,朝中那些肱股之臣,大多已經老邁,能留給李承乾的幹臣剩不了多少,這杜睿要是用的好了,未必不能成爲李承乾的左膀右臂。

“但願你能做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武侯,千萬不要做三馬競槽,欺凌主上的司馬懿!”

太宗這邊還在爲如何處置杜睿憂心,卻不防事端再起,一封信不知經由誰的手,被轉到了岑文本的手中,岑文本看過之後,不由得大爲驚訝,這封信實際上是一道奏章,是已故襄陽別駕萬暉寫給太宗的,內容竟然是參奏侯君集貪污了一百萬兩白銀。

萬暉於此前渭河漕運不通之時,押送糧草進京,於途中失足落水,因公殉職,太宗爲了嘉獎他,還讓人在他的家鄉建造忠烈祠供奉。

岑文本拿着那封奏章,自言自語道:“這萬暉不是死了一陣子了嗎?他家鄉的忠烈祠都建起來了,怎麼現在他的奏章又冒出來了?可真夠蹊蹺的。”

正在岑文本府中的蜀王李恪也看了奏摺,大喜道:“管他是如何來的,這就是侯君集的一大罪狀,他把自家的閨女嫁給了東邊,便是本王的大敵,且呈上去,看父皇如何處置!要是能憑藉此事剷除了侯君集,也算是斷了東邊的一大臂助。”

岑文本知道太宗正在籌備北伐,實在是不想這個時候,再生事端,便道:“殿下,臣覺得還是應先查查此信的來路,如今這朝廷裡頭風雲變幻,誰都不知道哪塊雲彩會下什麼雨,咱們貿然出頭,就怕會落進人家的套子裡去!況且如今聖上正着力北伐,這個時候,鬧出這等事,恐怕朝中又要亂了!”

李恪卻不聽,咬牙切齒的說道:“管他是死人活人寫的,也別管他有沒有這事兒,先交給父皇再說。御史臺的老吏們不是常說嗎,官場上最鋒利的銳器就是這參人的奏章和告密的信函,那可是殺人於無形啊。侯君集帶了那麼些年兵,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溼鞋?就算這貪財是捕風捉影,只要一竿子查下去,保不齊又撞出個別的什麼罪狀呢!”

岑文本還是有些顧慮道:“老臣是擔心,此時萬一是別人的計策,該如何是好,到時候別沒去了東宮一臂,反而惹禍上身!”

李恪言道:“先生就是小心,這能有什麼計策,東宮那邊不是些沒用的腐儒,就是獻媚的小人,要是他們都能想出害人的計策,那才叫怪了呢!先生不必多言,此事本王自會料理!”

岑文本皺眉道:“老臣擔心的不是那些東宮屬吏,而是那個叫杜睿的少年,次子心機深沉,算無疑算,此前太子幾次犯錯,都讓他化險爲夷,殿下,東宮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少年郎!”

李恪卻不在乎,道:“先生言過其實了,一個少年郎而已,有什麼可怕的,本王就不現象,本王這個皇家子弟,還鬥不過一個布衣少年!”

岑文本見勸不住,也就只好應了,要把這封離奇的死人告活人的告狀信遞給太宗不難,讓權萬紀辦就是了,他乾的就是向皇帝打小報告的差使,因此這封奏章沒費什麼周折就通過御史臺呈到了太宗的几案上。

因爲是御史臺轉上來的,按慣例,他不能壓着不予理睬,便只好召了房玄齡、魏徵、岑文本等人來商議。正好張玄素來稟奏太子婚事的籌備情況,太宗就讓他一起參與議論。一來太傅的品銜不低,二來長孫無忌此時正在籌備糧草,準備北伐不在,許多原本該由長孫無忌出面替侯君集說的話,可讓張玄素站出來說。這就是所謂的帝王心術,什麼話自己不方便說白了,就找張合適的嘴替自己說出來。

人都來齊了以後,太宗便把那道奏章遞給大家傳閱了一遍,然後問大家怎麼看這件事兒。

張玄素當即站出來道:“臣以爲這一定是頡利的離間之計。侯君集之廉,世人皆知!武德九年,他率部與頡利血戰於高陵,斬殺了他們不少人,頡利心懷仇恨,便使出這記毒招,目的只有一個,離間皇上與肱股之臣的關係,以逞報復之心。”

岑文本聞言,佯作毫不知情,裝嗔弄傻的說道:“是啊,張太傅說得有理,萬暉的靈位都進了忠烈祠,這死人難道還會說話?”

魏徵看了張玄素一眼,他與張玄素一向不合,頗有點兒水火不相容的味道。魏徵爲人雖然一向忠厚,但一見到張玄素這個教壞了隱太子的人,就處處和他針鋒相對,當年他也曾爲隱太子李承乾宮中的洗馬,隱太子倒臺,此事一直是他心裡的疙瘩,因此雖然如今和張玄素同朝爲官,兩人卻總是意見不合,這次也不例外,他接過岑文本的話茬,說道:“死人當然不會說話,更不會說假話!皇上,這奏章從筆跡印信上看,確係萬暉所寫,應是他生前留下的絕筆。這麼看來,就連萬暉的死因也值得懷疑了。”

張玄素對魏徵的挑戰十分不滿,他駁斥道:“魏大人,侯君集是爲朝廷立過大功的人,憑這麼一張紙,就去查他,這會讓功臣們感到寒心的。”

岑文本在一邊不陰不陽地說道:“魏大人,臣子們因爲彼此心存嫌隙而無中生有,羅織罪名誣告他人的事情,過去不是沒有發生過。侯君集是立過大功的人,查出問題還好,要是查不出什麼,怎麼向朝廷交代?”

這話激得魏徵發起怒來,他梗着脖子大聲說道:“一條五品官員的人命,再加上大量財寶,這樣的案子不查,那朝廷又如何向天下交代?”

太宗見魏徵又犯起了軸脾氣,也是皺了皺眉頭,他已經瞧出這幾個人各懷着不同的心思,只好把目光轉向房玄齡,房玄齡長於謀,更重要的是他的性子比誰都柔和,再難和的泥巴他都能把它和稀了。

想到此,太宗便向房玄齡問道:“玄齡,你怎麼一聲不吭,你是右僕射,這麼大的事兒,你該說說話。”說着,他投去了意味深長的一瞥。

從太宗的眼神裡,房玄齡似乎已經看出了什麼,他開口說道:“張太傅所言不無道理,對侯君集這樣的功臣,不可輕易查劾。而魏大人也是出於一片公心,畢竟案情看起來十分重大,要是弄清楚了也能還侯君集一個清白。臣的意思,不可查亦不可不查。”

魏徵說道:“你這叫什麼話,查就查,不查就不查,查亦不查算什麼?”

房玄齡看了魏徵一眼道:“密查!”

魏徵聞言,頓時被噎住了,他也知道房玄齡這辦法就是最好的辦法了。

太宗也是暗自讚歎房玄齡的急智,當即拍板:“好,那就密查!”

岑文本下朝,回到府中,李恪已經在等着他了,二人一見面,李恪迫不及待地詢問事情的結果,當岑文本把皇帝的決定說出來時,李恪不解地問:“這密查是什麼意思?”

岑文本冷笑一聲道:“哼,那不過是遮人耳目的招法罷了,你想,一沾上這兩個字,派誰查,到底查沒查,查出了什麼,只有皇上自己知道。結果必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不了了之。唉!說到底還是聖上高明啊!”

李恪倒吸一口涼氣嘆道:“這房玄齡果然工於心計,他出的這一招看似不偏不倚,實際上完全是幫侯君集的,還教人看不出來!如此一來,侯君集算是逍遙法外了,太子宮裡宮外、母子甥舅三個人,再加上個侯君集掌着兵權,房玄齡又只顧着趨炎附勢明哲保身,這朝廷還成個什麼朝廷?不行,不能讓他們得逞,本王這就派人秘密去襄陽查訪,那麼多財寶,我就不信他侯君集做得天衣無縫,不留下一點蛛絲馬跡。”

岑文本忙攔着他道:“不可!荊襄到處是侯君集的舊部,萬暉何等強悍之輩尚且有去無回,殿下的人又能查出個什麼結果?”

李恪問道:“先生可有何良策?”

岑文本道:“看而今的形勢,咱們只能來個順瓜摸藤。”

李恪一臉不解地問:“何爲順瓜摸藤?”

岑文本說道:“一百萬兩銀錢,這麼大個瓜可不好藏呀,只要咱們找到了一百萬兩贓錢的去處,是什麼人在貪贓枉法,這根藤不就自然明瞭了嗎?”

第19章 確有此事第五十二章第64章 大軍出,天下動第11章 大婚第38章 繼續進兵(下)第74章 自賣自身第二十六章第5章 放逐第58章 慈不掌兵第38章 日不落帝國第12章 澳洲道第1章 永徽八年第五章第62章 英雄遲暮第23章 詔書第66章 玉枕第51章 井底之蛙第19章 事後餘波第48章 捷報頻傳第25章 處罰第45章 倭人來犯第18章 身後事第58章 慈不掌兵第46章 最好的結果!第9章 疑懼第37章 截擊第五章第七章第17章 密議第26章 閉門謝客第15章 是非功過第73章 願做杜陵一農夫第92章 情敵第67章 佛道之爭第2章 失孤第18章 身後事第79章 因材施教第28章 一觸即發第三章第5章 兄妹情深第十四章第十八章第6章 集 思廣益第1章 貞觀二十二年第63章 再生事端第6章 集 思廣益第八十一章第27章 宣示主權第72章 舞弊第4章 特權第18章 事敗第14章 怒第三十五章第七十八章第52章 鞠智盛第9章 西方局勢第五十五章第33章 軍議第76章 這孩子叫狄仁傑第三十六章第84章 驕兵之計第65章 何苦來哉第27章 宣示主權第28章 下一站美洲第75章 私塾先生第16章 暗戰第30章 軍神廟第13章 惡奴第31章 出征第76章 這孩子叫狄仁傑第七十八章第86章 長孫皇后第63章 諸子第6章 集 思廣益第11章 夜宴第69章 科舉第16章 託孤第20章 叛軍第6章 汝南公主第37章 繼續進軍(上)第32章 廷議第15章 雕蟲小技第14章 南下第15章 是非功過第四章第五十一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2章 貞觀十年第12章 兄妹情深第59章 朝議第8章 不想起名第40章 亂國之人第74章 自賣自身第66章 主動請纓第四十一章第43章 定計第7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60章 媚娘心思第14章 懲治
第19章 確有此事第五十二章第64章 大軍出,天下動第11章 大婚第38章 繼續進兵(下)第74章 自賣自身第二十六章第5章 放逐第58章 慈不掌兵第38章 日不落帝國第12章 澳洲道第1章 永徽八年第五章第62章 英雄遲暮第23章 詔書第66章 玉枕第51章 井底之蛙第19章 事後餘波第48章 捷報頻傳第25章 處罰第45章 倭人來犯第18章 身後事第58章 慈不掌兵第46章 最好的結果!第9章 疑懼第37章 截擊第五章第七章第17章 密議第26章 閉門謝客第15章 是非功過第73章 願做杜陵一農夫第92章 情敵第67章 佛道之爭第2章 失孤第18章 身後事第79章 因材施教第28章 一觸即發第三章第5章 兄妹情深第十四章第十八章第6章 集 思廣益第1章 貞觀二十二年第63章 再生事端第6章 集 思廣益第八十一章第27章 宣示主權第72章 舞弊第4章 特權第18章 事敗第14章 怒第三十五章第七十八章第52章 鞠智盛第9章 西方局勢第五十五章第33章 軍議第76章 這孩子叫狄仁傑第三十六章第84章 驕兵之計第65章 何苦來哉第27章 宣示主權第28章 下一站美洲第75章 私塾先生第16章 暗戰第30章 軍神廟第13章 惡奴第31章 出征第76章 這孩子叫狄仁傑第七十八章第86章 長孫皇后第63章 諸子第6章 集 思廣益第11章 夜宴第69章 科舉第16章 託孤第20章 叛軍第6章 汝南公主第37章 繼續進軍(上)第32章 廷議第15章 雕蟲小技第14章 南下第15章 是非功過第四章第五十一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2章 貞觀十年第12章 兄妹情深第59章 朝議第8章 不想起名第40章 亂國之人第74章 自賣自身第66章 主動請纓第四十一章第43章 定計第7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60章 媚娘心思第14章 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