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

“主公,我來了,這一路給我趕的,骨頭都散架了。”烏樑素海邊的納什鎮,李玄清帶着親衛剛剛從天德城出來。在看完了塞外的工業發展之後兩人就在這裡等着從長安趕來匯合一起執行總參的一號計劃。

“早就知道你要來,我已經讓百信他們準備好了烤羊肉、烤魚還有巧兮熬製的骨頭湯麪條,你想吃哪個?”李玄清和巧兮正在琢磨剛剛製作出來的麪條,後面就傳來馬蹄聲,親衛正要警戒,卻被一個熟悉的聲音打斷,果不其然是胡小四來了。

“哈哈,我什麼都要吃。來來來,百信,給我每樣來一份。我可是餓得能吃下一頭牛了。”胡小四帶着十幾名玄影衛的下屬匆匆下馬來到李玄清身邊笑道:“還是主公會享受啊,這納什鎮將來可以建個行宮什麼的,夏天就來這裡待着多舒服啊,你看那月色,多美,還有這風,多舒服,害得我都想做首詩了。”

“好啊,四哥你就來一首,不然今晚可沒有飯給你吃。”巧兮帶着環九把煮好的麪條斷了上來笑道。

“額,三嫂,這個還是算了,要不讓主公做首詩如何?”胡小四本來只是隨口一說,但是巧兮這麼一說頓時讓他下不來臺了,但是見到李玄清也在一臉壞笑的看着自己馬上有了主意,開始將矛頭轉向李玄清。

“好啊,大哥哥,要不來做首詩吧,你看這月色這麼美,沒有詩是不是有點缺陷啊?”巧兮可不理會胡小四的小心思,馬上接過來笑道:“來,大哥哥,給你吃麪條,還有烤羊肉串。”

被巧兮這麼一說,李玄清還真有點感慨,但是讓他自己寫首詩還是太難爲他這個前世就資質平平的穿越衆了。想了想,忽然想到有首詩自己倒是記得很清楚,當下笑道:“我來念首詩,你們聽聽。”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爲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胡小四的文學功底還是後來和徐天翔等人學的,算得上是勉強粗通文墨,所以也只是能夠聽的懂李玄清在說的是什麼。倒是巧兮一聽就知道這首後世有名的詩句,不過也不多言,這是前世自己喜歡的詩句,此刻見到李玄清吟誦出來微微笑道:“大哥哥的詩寫的真好,明天巧兮就給他記下來。”

“好了好了,主公,三嫂,我能吃飯了嗎?”胡小四這個煞風景的這時候開口了,指着自己面前的一堆食物苦笑道:“再不吃我正要餓死了。”說完也不待回答就開始拿起一塊烤羊肉狂啃。

李玄清見到這傢伙一副餓死鬼投胎的樣子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吩咐百信給他再加了點吃的之後自己和巧兮也跟着吃了起來。

幾人吃完之後,巧兮見到兩人有話要說,自己去後帳去梳洗了。李玄清和胡小四則坐在湖邊開始聊起即將要開始的計劃。

“小四,你們玄影衛已經準備好了嗎?”李玄清盯着東邊的夜空問道。

“已經準備妥當了,安排在幽並地區的暗子也已經全部到位,就等主公一聲令下了。不過關於李存孝的事情小四還是請主公再考慮一下,雖然我們兄弟幾個對於李存孝都是惺惺相惜,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爲轉移的。最近的情報顯示,李嗣源和李存信也已經官復原職。所以李克用對於他的猜忌是不會斷絕的。”

“那以你的想法呢?”李玄清知道他在說什麼,沉默了半晌問道。

胡小四站起身來,將手中的一塊石頭扔進湖中道:“主公依小四的意見,我們就不插手這件事。我們的一號計劃基本上不會觸及到李存孝,而是時間也在明年,所以關於李存孝和李克用之間的恩怨,我們坐觀成敗。而且主公可能還不知道,李存孝其實也不是沒有還手的力量,自從上次長安主公成親之後,李存孝也藉此機會將自己的家眷接到了身邊,身邊的安秀秀和高思恭等人也都是每日戒備,應該是得到了李存孝的授意。”

“那好,既然他能夠知道自保,我也能放心了。咱們繼續自己的計劃吧。你打算從何處入手?”李玄清點點頭,忽然想起了歷史上記載的李存孝最後是造反的,只是最後被騙纔會被抓,所以暫時也是把這件事放下,開始詢問一號計劃的細節。

“如果主公同意,我打算從幽州入手,讓劉仁恭那邊先出亂子,挑動耶律瀚雄南下,然後吸引李克用北上,讓他們打起來。如果計劃不成的話,就讓劉仁恭和李匡威先打起來,然後讓李克用掃蕩剩下的幾個小勢力,如王鎔和王重盈以及王處存這些人。”胡小四笑道:“總參制定的計劃是截止到明年三月份爲止,這幾個月的時間基本也夠了,這幾家小勢力雖然是李克用的附庸,但是其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加上主公和朱全忠現在都在清場子,李克用應該也會效仿。只是這樣一來的話搞不好也會加速河東軍內部矛盾的提前激化。”

“該來的總是要來,算了你執行計劃就是了,反正不管是哪一套計劃,效果都是一樣的,這一次要拿回幽並,拿到角逐天下的主動權。”李玄清臉色變幻了一會,深深吸了口氣道:“萬毅那邊的計劃是多長時間拿下河西?年底之前天策軍主力必須東調,重騎營到時候肯定是草原大戰的主力,讓他不要耽擱。”

“放心吧,我來之前總參的戰情通報看過了,萬毅的主力已經抵達武威附近,溫末人沒有料到我們會主動越過賀蘭山,所以被打得措手不及。但是他們的後續人馬已經集結完畢了,所以河西那邊估計會有一場硬仗吧。”胡小四道。

“你去通知一下天翔吧,讓他必要的時候可以考慮讓陌刀營北上參加收復河西的戰鬥。”李玄清盤算了一下兵力道:“聽說溫末人比吐蕃人還能打,讓萬毅不要輕敵。讓民政部開始籌備河西光復之後的安排。”

這邊李玄清和胡小四商量安排河西后續事宜的時候徐天翔也已經到達靈州坐鎮,接手靈州前線的後勤供給和兵力調動事宜。由於靈州本來就是邊陲之地,所以聽到打仗之後有些人又想起來去應徵去當兵,惹得當地的新兵處有點莫名其妙,只好好好安撫這些人。

不過徐天翔抵達靈州也就意味着天策軍的重心開始轉移到戰爭上來了,前半年的整編練兵開始猛然間節奏加快,各地的新兵處的訓練計劃開始緊了起來,各式各樣的臨敵應變的本事開始隨着那些退役教官的口傳心授教給了這些朝氣蓬勃的新兵。而且天策軍軍事學院的指揮系也臨時畢業了一批基礎軍官開始充實到部隊開始磨合。

而岑天時領銜的民政部也抽掉了行政學院的第一批學生以及從各省抽調的一百多名官員在水裡環保廳廳長張全復的帶領下來到靈州省開始就河西地區進行前期調查。按照民政部的規劃,河西之地東部的武威歸屬靈州管轄,武威以西至敦煌陽關等地單獨組建河西省,張全復兼任布政使。

“老張,你們來的怪早的啊,萬毅他們纔打到武威好不好?你們民政部的速度夠快的。”徐天翔這幾天天天和楊易商議怎麼打通賀蘭山將驛道修到河西去,所以等到他回到靈州見到張全復奇怪的問道。

“我來的可不早了,主公想得早,我本來還在南原和大祭司忙着種樹呢,主公一紙命令讓我到河西任職。”張全復難得的和徐天翔開起了玩笑:“總參謀長大人,我給你帶來兩位熟人,怎麼樣,中午要不要請客?”

“熟人?”徐天翔一愣隨即笑道:“老師,你們倆怎麼來了?”

“我們是來看看河西的。”張天虎和馬老三聯袂從人羣中走了出來笑道:“在靈州待了一輩子都沒好好去過一次河西,結果讓萬毅這小子實現了,想來也是遺憾啊,所以只能來靈州過過癮了。”

徐天翔正要說話,親衛帶着一名參謀匆匆走了進來,遞給徐天翔一份情報。

“老師,各位,咱們先去吃飯吧。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武威已經打下來了。”徐天翔掃了一眼笑道。

這一大羣人直接將慕容家的和韻大酒樓給包了下來,衆人嘻嘻哈哈吃了一頓之後在靈州省布政使吳作棟的陪同下各自去休息。張天虎幾人則跟着徐天翔來到軍營。

“天翔你剛纔的話沒說完吧?”馬老三見到徐天翔帶自己來到他的寢帳,於是坐了下來問道。

徐天翔苦笑道:“果然瞞不住老師啊,萬毅雖然打下了武威,但是溫末人的大軍也已經開了過來,雙方已經在武威城外對峙,估計大戰一時半會的就會打起來。”

“溫末人來了多少?萬毅現在手裡集中了多少人?”張天虎點了點頭道:“溫末人雖然佔據河西幾十年,但是人口卻沒有多少,手下軍隊中有不少是西域各族招募而來的僱傭軍,各式各樣的人都有,甚至還有漢人存在,其本部人馬不會超過十萬精騎。”

“老師說的的確不多,在武威城外的軍隊就各式各樣,藏北高原上的羌戎部落也跟隨出兵不少,我們之前預測的結果現在已經不適用了。看樣子要增派人手才行。”徐天翔指着武威的位置道:“現在萬毅對面已經集結了十萬多人的龐大軍隊,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這件事看來的確需要注意,但是天翔你也不要多在意,這些亂七八糟的軍隊其實只能打打順風戰,只要打疼他們,這些人就會四散而逃。”馬老三和張天虎和溫末人打了一輩子交道,自然知道老對手的秉性,所以安慰徐天翔道:“現在重騎營除了調到河西的兩萬人之外,剩下的部隊當中不是還有兩萬人也已經形成了戰鬥力了嗎,我看你馬上調過去,然後抽調陌刀營北上,這樣就可以集結四萬重騎營,三萬陌刀營,加上原本的兩萬步兵,四萬輕騎兵和玄清調過去的一萬特種部隊,兵力已經達到十四萬人,足夠直接平推過去。”

“對,對待溫末人不能手下留情,斬草除根才能夠一勞永逸。這也是玄清讓萬毅這小子去河西的原因,衆多將領當中只有靈武軍出身的他纔有這種特性加上他能夠掌控這麼多軍隊。”張天虎站起來點點頭道。

“兩位老師這幾天就在軍營待着吧,我還有好多事情要請教呢。天翔馬上去傳達命令。”徐天翔點點頭道。

“你放心吧,玄清傳訊讓我們來靈州就是給你當參謀的。你安心去打仗,我們隨時都在。”馬老三擺擺手笑道。

徐天翔一愣,隨即笑道:“還是主公深謀遠慮,想的這麼深。也好,這一次就徹底將河西拿到手裡。讓溫末人成爲歷史。”說完一拱手匆匆去寫調兵命令。

“怎麼樣?看樣子咱們也給萬毅寫封信吧,這一仗如果不打出威風來,怕是震懾不住那些虎視眈眈的各部族啊。到時候天策軍將精力東調,河西會有反覆。”張天虎見到徐天翔去前面帥帳,朝馬老三問道。

馬老三點點頭道:“直接跟萬毅說明白吧,就說河西之戰必須做到一點,一戰徹底滅掉所有的敵對勢力,不要怕屠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百年來那些冤死河西的亡魂也不會原諒我們到今天才回去給他們報仇的。”馬老三幽幽的聲音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但是卻顯得異常的悲涼,就連張天虎都跟着嘆了口氣道:“我來寫吧,萬毅應該不會辜負我們兩個老傢伙和玄清的希望吧?”

“放心吧,你的弟子你還不清楚嗎?他是個純粹的軍人,自然能夠看得懂河西的形勢。跟他說王厚純在原州擺了個京觀,讓他在河西也擺一個,要擺大一點,氣派。”馬老三難得的沒有反駁張天虎的話,反而結果話茬繼續道。

誰也沒有料到這封信對於前線統帥萬毅產生了多大的影響,以至於後來這件事徹底成了一個謎團,但是河西和原州兩地遙相呼應的兩個由頭骨壘成的“京觀”卻時時提醒後人,這一切來的是多麼血腥,震懾周邊各族長達幾百年,直到這個帝國將境內所有的民族融合爲一體的那一天,這兩個遺蹟才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

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
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