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

縱觀889年的天策府,交通和水利事業是大頭,由此也牽動着整個西北各項資源的流動。天策軍後勤部十幾萬人的龐大建設兵團一字排開,忙完春耕忙水利,在修復了關中地區的各項已有的灌溉渠道之後,開始運用水泥等新式建築材料將水土流失嚴重的鄭國渠、永濟渠等渭河平原的八大灌溉幹道全部拓寬加深,使之不僅能夠灌溉,還能夠用於航運,將涇渭水系徹底打通,成爲關中地區交通運輸的樞紐。

而這些設施的重新設立也推動了關中地區造船業的發展,不過對於黃河地區的造船業來說,和東邊和沿海地區還是有很大不同,這種扁平狀的船體和前世在延安等地看到的還差不多。

而新成立的大唐工業製造集團在渭南開始籌建西北造船廠,開始製造內河航運船隻,只是和這個時代採用的木質船不同,新成立的的西北造船廠要建造的居然是鐵殼船,這可是個驚天新聞,隨着船廠開始招聘當地的船工,並且運來一臺臺奇奇怪怪的機器,在渭南這個不大的城市傳的沸沸洋洋。

只不過現在大唐工業製造集團的老闆娘卻還在長安準備去實地看看渭南的,這個本來就是臨時起意要建造船廠的,因爲李玄清想提前看看能不能利用涇渭水系的內河網和黃河連接的優勢,先期發展一點水師力量。當然也只是積累一點人手和經驗,畢竟西北地區要發展水師無異於癡人說夢。但是巧兮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卻想着怎麼發展造船業,還一上來就準備造鐵殼船。

“巧兮,你們的技術儲備夠了嗎?雖然內河船隻排水量比較小,但是以現在的鍊鋼技術和你們的鍛造技術,難度是不是太大了?”李玄清被巧兮的話嚇了一大跳,連忙起來阻止。

“我打算試試,而且大哥哥你不是要發展重工業嗎,造船業和交通運輸這些行業纔是重工業的支撐,現在鐵路那邊已經讓鋼軌廠在生產鐵軌了,楊易大哥那邊也保證到時候一定調集充足的力量來鋪設,我感覺鐵路已經沒問題了。現在如果造船業有了新的開始,那麼大哥哥你的工業帝國基本上就有了動力了,到時候可以用這兩個行業爲龍頭,拉動周邊所有的零配件或者分支機構遍地開花,這樣重工業發展的基礎也就有了。”巧兮對於李玄清的疑問搖了搖頭,笑道:“再說就算造不了鐵殼船也可以造混合船嘛。”

李玄清被她的俏皮話給說笑了,不過卻也仔細思索過這裡面的道道。現在面臨的經濟狀況就是輕工業和商業發展的很好,甚至採礦業都因爲前期自己的鼓勵和推動進步很快,但是涉及到這種精密的製造加工行業就沒有人願意過問甚至是投資了。想到這裡李玄清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我也去看看,順便看看能不能幫幫忙。”

巧兮見到李玄清也要去頓時星月般的雙眸完成了月牙,拉着李玄清的手就朝宮外走去,邊走邊道:“大哥哥放心,我拉了飛雪姐姐一起投資的,她讓我不要告訴慕容三哥,說以後掙錢了就算自己的嫁妝。”

對於慕容飛雪的小心思李玄清自然是看在眼裡,不過也沒多說什麼,笑道:“這丫頭不愧是大家族出身,什麼時候都懂得算計人心。算了不說她了,咱們出發吧。百信,親衛隊準備好了沒有?”李玄清將巧兮抱到玉獅子背上,朝着遠處的百信喊道。這百信剛從草原探親回來,塔希現在在草原組建他的軍隊去了,對於百信放在李玄清身邊的表現可是滿意的很。

親衛隊現在已經擴充到了兩千人,一半充當皇宮守衛部隊,一半隨李玄清等日常外出。百信聽到李玄清的聲音急忙招呼自己的隊伍快速集合跟隨李玄清快速出宮朝東而去。

渭南在長安以東二百多裡,是長安往東的第一座城市,在軍事上充當着長安城的衛城和前哨的作用,人口規模不大。天策府入主關中以後因爲渭南地處涇河、洛河交匯點,又是前出黃河的第一站,所以在關中的水利樞紐陸續完工之後,這裡就開始繁忙起來,這也是巧兮決定在這裡設立造船廠的原因所在。

李玄清一行從長安宮城出發一路沿着渭河河道往東而來,只見渭河河面上已經有了商船來來往往。有些還在船頭豎立了各自商家的號旗。

“大哥哥你看,如果造船廠能夠成功,可以組建航運公司,等到規模做上去之後就可以提前開啓交易所,把這些公司賣出去這樣就可以帶動其他資產進入新的行業的,對吧。”巧兮見到李玄清盯着河面上的商船沉吟不語,知道他在想什麼,笑道。

李玄清點點頭,“還別說你這個思維貌似比我從上而下強行推動效果要好得多,果然這種經濟領域還是需要引導,行政命令說到底還是不可取,有時候還會起到反作用。不過巧兮啊,按照你的思維,搞不好咱們家以後還成了大唐第一富豪家族啊,這些算算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那是,大哥哥你負責天下大事,家裡的事情我管了。”巧兮拍了拍小胸脯,一臉豪氣的說道。

“好啊,以後啊這些事情我都不管了。”李玄清繮繩一抖,玉獅子一聲長鳴,陡然間加快速度朝着渭南疾馳而去。中午時分輕鬆越過兩百多裡地出現在渭南的造船廠所在地。

這是一片河灘空地,現在卻成了一個大型的工廠,新挖出來的船塢已經漸漸成型,由於李玄清和巧兮也不知道唐代是不是已經有了幹船塢,所以索性直接上馬,只見這片寬闊的空地上已經有了三個大型的幹船塢,工人正在裡面忙忙碌碌,看樣子是準備架設機器設備了。

李玄清點了點頭讓百信他們下馬自行安置之後和巧兮鑽進了一旁已經完工的鍛造車間。這個鍛造車間完全是按照後世的廠房標準來設計建設的,沒有這個年代廠房作坊那種雜亂無章,而是簡約敞亮,不值得也很協調。李玄清邊走邊道:“巧兮,你是不是從哪挖來了一個高手啊,這些東西和建築搞得不錯啊。”

“那是胡大哥的功勞,他們玄影衛之前有一個頭領受傷退役了被我挖過來負責船廠。”巧兮自己也是對這個船廠的總辦感到意外,笑道:“那天我只是和他大體上說了一下,沒想到他的領會能力這麼強,這才一個月時間就基本上建好了。”

“屬下張強見過主公,見過巧兮娘娘。”就在巧兮說到自己這個得力手下的時候前方有人也見到了李玄清一行,頓時一個年紀三十左右耷拉着衣服,左臂空蕩蕩的中年人匆匆走過來,向李玄清和巧兮行禮。只不過他喊李玄清主公也就算了,天策府上下基本上都這麼叫,但是巧兮娘娘的稱呼卻讓巧兮一陣彆扭,倒是李玄清看到巧兮臉紅的模樣,朝她擺擺手笑道:“張強,你之前是負責山南道分部的玄影衛頭領吧?”

“是,屬下原本是山南道分部負責人,在和神策軍大戰的時候被冷箭射傷了左臂,幸得娘娘體恤,讓我這個廢人也能享受這麼好的待遇,屬下自當鞠躬盡瘁,幫助娘娘將船廠建好。”張強見到李玄清一口道出了自己的履歷,禁不住也是眼睛發紅,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道。

李玄清將他扶了起來,也是一臉唏噓道:“戰場打仗,受傷也是無可奈何,但是你這退役了做的也不差啊,巧兮這個船廠被你建設的就很不錯,很有法度,也很精細,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巧兮這時候也跟着道:“張大哥以後還是不要喊我娘娘了,這個不好,會被人議論的。”

張強擡頭見到李玄清盯着自己的眼神中透着濃濃的讚許,頓時間知道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連忙疊聲應諾,也不知道是迴應李玄清的話還是巧兮的話。

“好了,帶我們看看你的造船廠吧,順便我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請教你一下。”李玄清見到他的窘狀也是微微一笑,岔開話題道。

一說到船廠張強頓時來勁了,走在李玄清和巧兮前面侃侃而談,介紹起了眼前的機器設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這幾十臺機器都是張強在巧兮說了要造鐵殼船之後自己琢磨出來之後讓集團總廠專門定製的。

李玄清制止了周邊的工人向自己行禮,邊走邊問道:“我想知道你們鐵殼船的榫接怎麼完成,還有船體結構的鋼板你們打算如何拼接?是用鉚釘嗎?”

或許是因爲做慣了暗衛的工作,張強除了剛纔情緒有些激動之外,剩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一板一眼,不苟言笑,聽到李玄清發問,回道:“榫接按照娘娘,按照夫人的交代準備試驗鉚釘,我們也已經專門生產了一個小型的機牀,用來加工鉚釘,船體結構的拼接也是用鉚釘。”

“目前你們的技術能夠加工出多厚的鋼板?或者說鋼鐵廠那邊的鋼板送過來的時候能不能達到要求?”李玄清知道鉚釘的作用,所以聽到他說準備試驗就沒再說話,而是換了個問題。

“鋼鐵廠那邊屬下已經考察過了,目前他們鍛造出來的鋼板厚度有問題,我們不能夠直接使用。”說到這裡張強繼續道:“我們按照夫人的吩咐已經自行組建了一個鍛造車間,就在前面,打算利用集團的新式機器來進行二次鍛造,然後再進行切割,打造成型之後進入船塢進行鉚接。”

李玄清見到他說的頭頭是道,點了點頭笑道:“看樣子巧兮是找對人了,你做事情我放心。至於鋼鐵廠那邊的問題,我去想辦法,你先這樣把試驗船先造出來,對了,差點忘了跟你說了,你的船槳是怎麼設計的?”

“船槳?這個後期加上去的啊!”張強沒明白李玄清什麼意思,吶吶的回答道。

“張大哥,船槳可以設計成轉輪的模樣,做成明輪放在左右兩舷,這樣前期可以在底艙用人力轉動推動船隻前進,後期也可以用別的方式來作爲動力推進。”巧兮一聽就知道李玄清這是要複製後世第一艘輪船的樣子了,所以細細的解釋起來。

這個年代其實打造轉輪問題不大,主要難題在於轉輪中心的轉子打磨過於困難,靠人工打磨出一個合格的轉子不太現實,不過李玄清也沒要求真的要和後世的轉子相媲美,把問題交給張強讓他去找技工去想辦法。

“張強,你們除了造船還有一件事需要你牢記。”李玄清見到張強把明輪的設計記在心裡,想起了另外一件事,臉色也開始嚴肅。

“要趁着這次機會,對於造船業建設總結出一套行業標準。”李玄清響起了後世各式各樣的行業標準,交代道:“各式常用零配件要給出精確的尺寸,船隻大小也是一樣,多大的船隻需要配備那些基本的裝備等等都需要你去總結。”李玄清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聽說你自從來到工業製造集團就沒回過家,我已經安排人去你老家了,讓他們去把你夫人和孩子接過來,好好團聚幾天,如果想在渭南安家也可以,和集團說一聲,我來給你安排。”

李玄清的話也讓眼前的這個昔日的部下想起了自己遠在鳳翔的老家,但是緊接着聽到李玄清說已經讓人接自己的妻兒來渭南,頓時哽咽了一句,急忙朝着李玄清躬身一禮道:“張強多謝主公厚愛,一定會好好努力把船廠經營好,絕對不會給主公和夫人丟臉。”

巧兮朝張強一笑,跟着李玄清走到別處,開始仔細聊起兩人記憶中輪船的模樣,修改船廠建設過程中的漏洞,與此同時李玄清也第一次感到工業發展的雛形了。

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
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