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

萬毅隨手將趙四的情報遞給劉璇,邊走邊道:“去傳令拓跋思繼不要藏着掖着了,立即出擊配合陌刀營和第十一兵團將此次所有來犯之敵全部殲滅,不管這次安西回鶻來了多少人,務必給我全部拿下一個也不準放回去。”北線戰役結束之後第七兵團雖然鏖戰一晝夜,但是在成功解決掉所有庭州軍之後等於是騰出手來給西征軍全軍充當了預備隊,所以萬毅此時直接給拓跋思繼下令,命令騎兵軍團立即發起衝擊,從而帶動西線戰役進入決勝階段。

對於萬毅此時直接越過西線戰場總指揮石堅直接下達命令的舉動劉璇沒有絲毫以外,轉身招來親衛直接帶着自己寫好的命令立即出去傳令,接着道:“北線一結束等於高昌回鶻正式被我們全部消滅,高昌也可以納入到我大唐的版圖之中,大帥覺得我們的戰報是否可以開始草擬了?”

劉璇的意思萬毅清楚,高昌回鶻最後一隻抵抗力量最後關頭戰場投誠實際上意味着萬毅策劃的高昌攻略已經全部完成,不管西線戰役的結果如何,高昌回鶻被自己滅絕這個事實已經確定下來,那麼除了向長安報捷之外更重要的還是緊急安排高昌等地的政務移交。所以萬毅點了點頭道:“往大本營發的捷豹等西線那邊結束之後再撰寫吧,派人速速去請副首相,西征軍主力下一階段會在高昌等地停留一段時間,但是前鋒會兵出焉耆,一方面試探一下安西回鶻還剩多少力量,另一方面也是爲下一階段我軍移兵安西做好準備。”高昌境內的幾場大戰也使得天策軍西征集團軍各部疲憊不堪,出現了較大的戰損,接下來的任務必然是趁着重挫對方的機會,派遣精兵入焉耆,牽制住對方的精力,主力部隊轉入修整,甚至部分軍隊還需要輪換,以保持西征軍的軍力始終保持在巔峰狀態。

拓跋思諫是剛剛抵達交河城不到兩個時辰,之前因爲甲木和哈穆德率軍從西州撤離,所以西州等於變成了一座空城,所以在拓跋思諫和楊易率領國民警衛隊抵達之後被順利拿下,這也開創了國民警衛隊第一次拿下對手城池的先例。不過就在兩人剛剛開始部署西州那邊的政務,準備納入到沙洲體系的時候,萬毅這邊傳來急報,所以拓跋思諫匆匆丟下楊易,風塵僕僕的趕到了交河城。

“副首相來了。”劉璇接到拓跋思諫來到西征軍在交河城的指揮部的時候萬毅也匆忙放下自己面前的地圖,向拓跋思諫行禮笑道:“不好意思啊副首相,這跟着我們西征軍是東奔西跑的,沒一天安生日子。”

“少來,我可是在路上聽劉璇說你們這次打下交河城可是繳獲特別豐厚啊?趕緊帶我去看看,這段時間流求建省,內閣一口氣撥付了一個億唐幣準備建設這個海外行省,咱們的首相大人可是給我發來明確的命令,西北戰事要立足於繳獲,要因糧於敵。”拓跋思諫雖然看起來很疲倦,但是精神還是很好,對於萬毅難得的開玩笑也是直接頂了上來。不過這話聽在劉璇耳中卻是另外一個意思了,海外行省一口氣撥付這麼多唐幣,必然代表着大唐帝國下一步的經濟建設方針開始從內地往沿海轉移,所以聞言笑道:“副首相大人,這件事您可是放心好了,交河城高昌回鶻近百年的庫藏幾乎全部被我們拿到了,而且清單都在我這裡,您先看看,就等着您來查封清點然後運回長安了。”劉璇說完從萬毅的案几上抽出一份賬簿遞給拓跋思諫笑道:“根據我們軍隊初步測算,光是黃金就有兩百多萬兩,而且白銀也有六百多萬兩,其他的金幣銀幣大概有數百萬,那些不方便估值的我們沒計算,珠寶首飾我們也搞不清楚值多少錢。”

劉璇的話讓拓跋思諫眉開眼笑,連帶着語氣都變得歡快了不少,笑道:“不錯不錯,我覺得我應該給此次攻下交河城的部隊請功啊,對了,內閣好像對於軍方有一個勳章,帝國勳章好像是由內閣和國防部評選的吧?要不要我給你們申請?我可是副首相,皇上和岑先生對於西北還是很看重的。”

“你拉倒吧。還很看重呢,我看是咱們的副首相對於這些金銀財寶很看重吧。”拓跋思諫的話讓劉璇捂住了嘴使勁忍着笑,但是一邊的萬毅可沒有那麼多顧忌,直接笑罵了回去,幾人嘻嘻哈哈的聊了一會之後,萬毅見到拓跋思諫也看完劉璇整理出來的賬簿,開始轉移話題道:“交河城被我們拿下,庭州軍南下被高思繼全部消滅,剩餘的三四萬人也全部戰場投誠,所以高昌境內的戰事到目前爲止已經基本結束了,你打算跟皇上和內閣建議高昌這邊該如何劃分區域?要和沙洲那邊合併嗎?”

拓跋思諫聞言臉色也是一凝,將手中的賬簿收入懷中肅然道:“高昌併入沙洲確實是一個好辦法,沙洲那邊還是漢人佔據主要數量的,如果兩地劃分爲一個區域的話一方面可以拓展沙洲漢人的生存空間,讓沙洲的地位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最主要的是能夠快速稀釋高昌地區回鶻人的比率,等到我們拿下安西之後這裡就必將成爲進出安西最大的中轉站和橋頭堡,畢竟安西那邊漢人的數量太少,就算有經過這麼多年的同化和鎮壓,基本上都看不到漢人的影子了,這對於帝國西北的統治嚴重不利。”拓跋思諫因爲党項人和漢人如今已經不分彼此,而且李玄清對待這個第一個主動融入漢民族的少數部族很優待,所以拓跋思諫分析起民族問題是一點也沒有尷尬的地方,站在漢人的角度甚至比起萬毅這些正宗的漢人還要直率,所以只聽得他說道:“而且我已經和岑先生溝通過了,如今我們內地的人口也開始出現了短缺,現在帝國建立才四年多,雖然這兩年衛生部統計的關中地區人口出生率逐步上升,但是短時間內我們帝國內部根本無法大規模的超西北移民,況且皇上的北方工業帶正在發力,就算有移民也需要優先滿足幽州和東北三省,西北這邊岑先生只批了二十萬人的額度,而且還需要分三年進行。所以我們這些主管西北軍政的負責人就需要考慮這個問題,想辦法利用西北原本的人口稀釋分化回鶻,防止這個在安西佔據統治地位的部族在戰後出現不可預計的混亂。”

“所以我有個打算,”拓跋思諫見到萬毅點頭,明白對方也在考慮同樣的問題,所以開口道:“我打算讓在河西至甘肅兩州一代原本由中原調撥的戰俘大隊和勞役人員留下,將你們俘虜的回鶻人全部送往中原地區進行換血,這也一來一方面稀釋回鶻人,一方面增加我們漢人的數量,不過這個需要得到你們軍方的支持。”

萬毅點了點頭道:“這件事沒問題,不過高昌回鶻的俘虜你最好不要調到中原,還是放到沙洲去,這也有利於穩定高昌,讓哈穆德安心。我已經向總參那邊發了說明,哈穆德去執行兩部回鶻合併的事情,所以下一步哈穆德必然會率領目前投誠的所有回鶻軍隊全軍轉入我西征軍麾下,成爲我軍對西北作戰的先鋒部隊。”

“那要不要我跟內閣申請,免除之前高昌回鶻戰俘的勞役?”拓跋思諫對於萬毅的舉動點了點頭,這其中的厲害他自然明白,哈穆德執行合併兩部回鶻只怕安西回鶻那邊會因此而出現大幅度消耗,那麼如何對待之前俘虜的高昌回鶻的戰俘就很有考量了。

不過萬毅對於拓跋思諫的建議搖了搖頭否決了,“不行,哈穆德以後就是我西征軍的領軍大將,對於他,帝國需要做的是恩威並施,讓他清洗回鶻部落,收攏並且合併兩部回鶻雖然對於他而言不可避免的會造成滔天殺戮,從而被本族之人記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被清洗了大部分高層之後哈穆德就成了回鶻人唯一的主心骨,我們需要讓他明白的是帝國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功過分明,不會因爲他而赦免那些戰俘,但是也不會因爲回鶻人昔日的罪孽而加罪於他。所以說對於那些戰俘只需要安置在沙洲讓那些戰俘的家庭能夠明白帝國並沒有加害他們,同時也是將他們當成制衡下層回鶻百姓的一個手段,幫助帝國在高昌和安西度過最艱難的最初時期。”

萬毅的分析可謂是面面俱到,拓跋思諫和劉璇都對此沒有任何意見,所以三人商議了一會完善了這個意見之後劉璇立即開始記錄然後由萬毅和拓跋思諫簽名派人飛速送往長安大本營。可以說在場的三人幾乎在交河城大戰的戰報都尚未彙總的情況下就將戰後對於回鶻人的處理意見報了上去,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於這片漢人已經不佔大多數的土地有着多麼警惕。

做完這些之後拓跋思諫帶着從後方趕來的民政官在第七兵團入城的兩個營的天策軍戰士的協助下一方面發佈公告,宣佈交河城等高昌舊地納入大唐版圖,發佈一系列政策完成接收之外,另一方面開始帶着萬毅的親衛開始將查封的府庫庫藏以及西征軍在高昌境內累次的繳獲全部清點然後一箱箱封存,等待國民警衛隊那邊派來的專職部隊護送返回沙洲等地,然後運回長安。

而此時在交河城西邊,陌刀營在匯合了完整的第十一兵團之後立即發動全線攻擊,開始頂着援軍增援之後驟然增加的安西回鶻的騎兵軍陣的衝擊往前推進,無數的火炮開始發動大規模炮擊,將此前施展不開的彈幕徐進的戰術發揮到極致,炮火連天之中,拓跋思繼的騎兵軍團率先發動攻擊,在馬背上端着中正式步槍的天策軍騎兵讓所有的安西回鶻騎兵嚐到了什麼是絕對的碾壓,在一對一的戰鬥之中,三萬人的天策軍騎兵衝入對方的軍陣之中利用手中的長槍不斷開槍射擊,在對方的騎兵刀尚未近身之前撂倒對方,然後一衝而過,手中的步槍在拉住槍栓退出彈殼之後再次射擊,根本沒有一合之敵。

而承擔着正面作戰的陌刀營也在騎兵軍團的策應之下鑽了進去,如果說騎兵的衝擊下鑄就了在熱兵器戰爭時代無法承擔正面戰鬥,那麼陌刀營的及時跟上就意味着這塊短板被飛速補齊,而且隨着第十一兵團的跟進這種局面被飛速打開,在持續了一整夜不間斷的戰鬥卻傷亡慘重的安西回鶻先鋒的十萬人最終奔潰了,無數的潰兵四散而逃,將整個回鶻人的軍陣徹底打亂。而這種混亂也讓戰場形勢變得急轉直下,混亂的安西回鶻騎兵根本無法面對天策軍的兇猛攻勢,被硬生生的打的節節後退。而等到後續的炮兵部隊前移開始集中炮火轟擊回鶻騎兵的中軍的時候,一場大潰敗終於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在隆隆的炮火之中,被炸翻了的回鶻騎兵再也組織不起來有效的抵抗,紛紛調轉馬頭朝着後方狂奔而去。

Wшw. ttκд n. Сo

天啓四年四月二十七,在歷經一天一夜的激戰之後,安西回鶻二十多萬騎兵在交河城以西白玉里的地方被天策軍擊敗,損失達到驚人的十餘萬人,剩餘的騎兵朝着焉耆極速潰逃,而得到萬毅的授命之後拓跋思繼和石堅指揮步騎人馬七萬人開始緊隨這股潰兵踏上了安西的故土,奉命追擊,兵出焉耆。一時間整個安西風雲激盪,天策軍的威勢在這一刻達到極致,無數大小部族聞風色變,安西政局在鐵騎的滌盪之下開始迅速分化,回鶻人經此打擊之後軍力大損,也造成了其在安西的統治變得急轉直下。

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
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