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

劉璇獨自站在後方看着前方千軍萬馬前赴後繼無動於衷,對於一個常年跟隨西征軍往來大戰不輟的集團軍參謀長來說,這場戰役在他的眼中其實結局已經註定了,或者說勝負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大秦軍隊空有從大唐那邊購買的新式武器卻不知如何運用,戰術戰法死板無比,這樣打仗其實就是再用人命去拼,兩軍對壘搏殺居然還依靠的是士兵個人的勇氣,那麼那一望無際的軍陣到最後到底有何用途?這樣的帝國在泰西到底有多少年了?劉璇沉默良久之後擡頭看向對面高盧人的戰陣,似乎從哪裡找到了答案,高盧人沒有從大唐這邊購買過火炮和火槍,所以整個戰役佈局更多的還是沿用之前的辦法,也就是說其實高盧人的戰法才能夠體現泰西人的戰陣水平,而劉璇想到這一點之後立馬開始回憶之前查看高盧人的戰役佈局頓時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高盧人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利用的是英格蘭長弓手的強橫絕倫的箭矢流在開戰之初強行打開局面,大亂大秦的軍隊部署。這一點其實和天策軍以前的戰法倒是有點類似。開戰之初以弩箭開道,以強橫的箭矢流將自己的對手原本整齊的軍陣大亂,藉此機會爲自己後續的衝陣打開局面。而在戰役中期,也就是大秦的重甲步兵方陣逐漸衝向高盧人的本陣的時候,弓箭手立即分開,將隱藏在弓箭手後方的重騎兵放了出來,以強對強,以重甲兵對重甲兵,強行利用重甲騎兵的優勢攻擊大秦的重甲步兵方陣。在前期利用英格蘭長弓手打亂了重甲步兵方陣的攻擊秩序和攻擊速度之後,重騎兵一旦加速衝上來,面對步兵馬上佔據了主導型的地位。更何況在重騎兵身後除了退而復進的弓箭手,還有那些赫赫有名的騎士團和條頓刀斧手這些城邦軍隊當中的佼佼者。如此一來的話只要多德爾的反應稍微慢了一點,那麼就算是有火炮助陣也絕對討不得好。高盧人的這種戰法簡而言之就是一錘子買賣,所有各部的配合必須完全到位,而且大秦這邊也不會有其他突然的變故。自然如果是一般的變故其實將弓箭手當做救火隊員問題也不大,畢竟英格蘭長弓手在高盧人的佈置當中其實一直是和教會騎士團和條頓刀斧手這等重甲軍隊配合行動的,只要高盧主帥能夠將這些部隊掌控在中軍手中針對四面八方的變化隨時調整那麼也不會出現什麼別的差錯。只不過高盧人顯然沒有想到的是多德爾在最關鍵的時刻提前觸動了兩翼騎兵,這樣一來在高盧人看來兩翼一動的話那麼中軍勢必也會受到牽連,所以在此關鍵時刻他們也爭鋒相對的拿出騎兵和大秦來了一個對對胡,結果沒想到的是,大秦出動騎兵的目的只是稍稍阻攔高盧人的推進速度,真正的目的是要將陣後的重騎兵放出來,結果隱藏在輕騎兵的重騎兵一旦出現在戰場之上就直接將高盧人打蒙了,猝不及防的高盧重騎兵被速度催發到極致的大秦重騎兵撞的人仰馬翻,一片混亂。而此時原本已經被打崩潰的重甲步兵也被重新整合然後和重騎兵一起上前,兩部合力之下逆勢將陣線朝前推去,中軍陣線動搖,大軍被逼得步步後退之後,高盧人佈置的弱點也在此刻顯露無疑,英格蘭長弓手和騎士團這些部隊原本被他們調到右翼去對付羅門去了,結果此時正面戰場陣線動搖之後他手頭面臨的卻是無兵可用的尷尬境地。如果抽調長弓手回援的話那麼好不容易在左翼壓制住了大秦騎兵的那點優勢將瞬間蕩然無存,甚至連帶着還會動搖自己的右翼防線,這樣一來不僅起不到支援正面戰場的作用還很有可能引起全局動搖。而正在高盧人舉棋不定的時候,被多德爾撤回來之後一直無所事事的火槍隊此時也終於被他想起來了,大手一揮之下直接讓這近兩萬名火槍手直接加入右翼戰場,這樣一來原本勢均力敵的右翼頓時直接被大秦大崩潰,兩萬名火槍手幾乎每一次開火都會帶起無邊的腥風血雨,放開了手腳的火槍隊此時根本沒有敵手,甚至在最開始加入右翼戰場的時候不論是大秦人還是高盧人,雙方都沒把這些火槍隊當回事,但是當這些直挺挺站直了身體一排排猶如排好了隊列往前挺進的火槍手每一次開槍都會將面前無數的高盧聯軍直接掀翻在地,一開始這種傷亡還沒人顧忌的到,但是當他們不斷挺進甚至已經將原本應該是右翼騎兵的戰鬥任務攬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所有人都無法忽視了。甚至右翼騎兵軍團在此時主動配合起火槍隊前進。如此一來的話高盧人的前方陣線全線動搖,中央正面被大秦硬碰硬直接打得節節後退,而高盧統帥還在爲要不要將長弓手調到正面陣線的時候,自己的左翼卻被大秦的右翼兵團加上火槍隊直接給打崩潰了。這種崩潰在此時是可怕的,甚至直接影響了原本應該是勝券在握的結局。

“終於有點長進了,不過可惜的是此時才發揮出威力,真是辱沒了這種火器啊。”劉璇冷眼旁觀自然是第一時間察覺到火槍隊在此時起到的巨大作用,甚至比起那些沒有集中使用的火炮還要大得多。戰爭打到現在劉璇已經無心再看,而且在看到飛鷹旅的身影也已經逐漸從左翼突圍而出,點了點頭,飛鷹旅加上自己的親衛總共才兩百人,在這場動輒數十萬人的大戰之中自然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從他們輕鬆的透陣而出可以看出,高盧人最後還是將英格蘭弓箭手從自己的右翼調走,這樣一來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辦法終究是將大好的戰局白白葬送。如此三面陣線盡皆動搖最終的結局也必然是給了大秦人最好的機會。

“參謀長,遵照指示,我們已經試過高盧人的戰力了。他們單個士兵的戰力不在我軍將士之下,但是對方打仗不太講究配合,喜歡講究個人的勇武。”親衛摸了一把臉上的鮮血,搖搖頭笑道:“我們和飛鷹旅的兄弟們相互配合,往來無敵,沒有任何人是我們的對手。”

“還有別的發現嗎?”劉璇點了點頭,對於親衛所言顯然是早有預料,所以絲毫沒有露出意外之色,反而追問道。

“還有?”親衛擡頭露出迷茫之色但是他身後的飛鷹旅的李隊長此時接過話茬道:“啓稟參謀長,高盧人和大秦人戰法系出同源,所以兩者打仗比拼到最後的就是人數。而末將在戰場之上發現,雖然這些人打起仗來非常勇猛,但是耐力不行,一旦發生持久戰事,根本無法堅持下去,而且這高頭大馬似乎比起我們大唐的戰馬差了不少耐力。”

“好了,這場戰爭已經快要結束了,你們有傷的趕緊療傷,我們馬上趕過去和多德爾元帥匯合。”劉璇點點頭也沒有再繼續追問,帶着衆人朝着大秦中軍而來。戰爭打到現在能夠取得先機,多德爾顯然是欣喜若狂,見到劉璇之後也是興高采烈,不斷說着一些讚美的話。而此時前線戰局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高盧那邊在前線崩潰之後倒也果斷迅速率軍撤退,並且安排弓箭手斷後,漫天的箭雨不斷射出,藉此來阻攔大秦人的追擊。而那些重甲兵團則將鎧甲直接扔了出去然後不要命的朝後逃命而去,一些逃不了的倒也乾脆直接舉手投降。此次大戰也就此漸漸落下帷幕。而劉璇卻發現高盧人雖然戰敗但是敗而不亂,其基本主力甚至沒有收到多大損失,倒是大秦人在此戰中受創不小,中央重甲步兵方陣在最開始的時候被對方屠殺,戰後生還者不到一萬多,至於其他戰損也是不計其數,就連火槍隊也被帶走近萬人之多。

不過多德爾顯然對此不甚在意或者說在劉璇這個外人面前還需要維持大秦帝國的面子,只是帶着劉璇看了看那近萬名俘虜,不斷吹噓此戰之中大秦士兵作戰如何勇敢之類的。

“元帥閣下,既然此戰已經打贏了,爲何不趁勝拿下亞眠城呢?”劉璇對於他停兵不前有些不解,走過來問道。

“亞眠城已經被拿下了。”多德爾元帥哈哈大笑道:“亞眠城在高盧人敗退之後就沒有了守備力量,所以羅門將軍只是在城外縱馬一週,城內就有人出城願意投誠。”

“原來是這樣。”劉璇看了看遠處安靜的高聳城堡點了點頭,若有所思道:“如此一來的話,貴軍可以以亞眠城爲依託進一步往西北逼近,如此的話在下恭祝元帥閣下再接再厲,早日結束戰事。”不知爲何,劉璇總覺得這其中似乎有點別的事情要發生,但是大唐和大秦可沒多少關係,自己也懶得去過問這些事。觀戰團近距離觀看了這一場大戰已經是完成了任務,所以在多德爾下令犒賞三軍之後匆匆作別,從前線返回拜占庭,然後辭別阿瑟爾等大秦帝國的接待官員,開始縱馬揚鞭朝着大唐的國境線狂飆而去。而與此同時前期彙報的暗衛也提前一步將此消息送往疏勒。

天啓十年十二月中旬,劉璇滿身塵土冒着沿途的大雪天抵達白水城然後繼續東進,在年關之前趕回了疏勒西征軍大本營。

“多謝大帥了,今年這頓火鍋檔次可不低啊。”劉璇見到萬毅提前準備好了火鍋,高斯繼甚至帶着一衆參謀不斷將各色的菜餚端上來,忍不住笑道:“我說兩位大帥啊,你們這樣是存心讓我吃不下飯啊,大帥在親自點火鍋,副帥帶人端菜,我哪敢吃啊?這要是傳到總參那邊估計總參謀長會直接給我開除的。”

“你就放心吧,這火鍋可是大帥付錢,今天我可是佔了你的光。再說參謀長回來了我也能從這些雜事當中解脫出來,所以我可是誠心誠意的啊。”高斯繼坐在旁邊招呼旁邊的參謀自己另開一桌,看着萬毅也坐下來笑道。

“來來來,大冬天吃這火鍋是最好的。”萬毅和衆人打過招呼之後笑道:“參謀長這一去相比收穫不少吧?說說看,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見聞?”

劉璇從懷裡掏出一冊厚厚的筆記遞給萬毅笑道:“這是此行所見所聞,大帥可以慢慢觀看,總的一條就是我覺得我們應該上書皇上,在大食和大秦分出勝負之後立即出兵。大秦和我們差了一個時代,而且他們打仗根本沒有章法。而且高層奢靡不堪,視戰爭如兒戲,大戰在即居然接着軍前會議的機會在帥帳之內舉行酒會。而在大戰之中根本不知道新式武器該如何運用,而對於冷兵器的戰術素養甚至還不如那些高盧人。如果不是陰差陽錯,高盧人舉棋不定,只怕大秦在亞眠的那場戰鬥都未必能打得贏。”劉璇搖了搖頭道:“大帥應該讓玄影衛去查探他們的海軍是如何打仗的,總感覺他們的海軍看起來要比陸軍能打仗的多。”劉璇的這一番話倒是讓兩人點頭不已,萬毅放下手中的筆記點點頭道:“這個我會安排下去的,這個筆記我和斯繼兄看完之後你馬上以最快的速度送回大本營,交給總參。”

“好了,既然這樣的話泰西那邊的戰事只怕還有一會才能結束,咱們這個冬天算是可以高枕無憂了。”高斯繼轉身笑道:“今天是大帥請客,咱們不談正事了先吃飯,吃完了再開會好好研究參謀長的這份筆記。”

“斯繼兄,我怎麼發現我請客的話你這麼高興?”萬毅看着高斯繼的模樣放下筆記笑罵道。但是隨即發現周圍的所有的參謀包括劉璇在內都在捂嘴偷笑,頓時自己也跟着笑了起來。一時之間西征軍的帥帳之內也滿是一片吃喝之聲,爲了應景,高斯繼甚至直接拿出了點酒,這樣一來大家的笑聲也就變得更大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四十七章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
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四十七章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