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

李玄清夫婦去了豐州度假,但是長安大本營的忙碌卻沒有絲毫因爲這位大唐最高統治者的離去而消散一分,在胡小四同去的同時玄影衛匆匆從甘州發回來的軍情緊報就送到了總參徐天翔的案頭。錢寧和李天一的大軍進抵甘州和萬毅的大軍本部匯合。而與此同時高思繼的騎兵軍團也開始從豐州出發前往三封的海子等地,準備沿途穿越賀蘭山和陰山結合部進入草原然後從草原進軍。

二路大軍進抵前線的消息自然是一直因爲歸義軍東進而緊張前線戰況的總參一干人等放鬆下來,連帶着楊天成和王厚純都開始打算去豐州陪李玄清度假。但是隨即就被左天成和岑天時打斷。

“我說天成啊,你要是也想偷懶,我可要去皇上那去告發你,讓你去給拓跋兄當助手去。”岑天時顯然對於這兩個傢伙的偷懶有點無奈,笑罵道:“反正你一個作戰部長想必去前線勞軍總可以吧?”

“我去,我說先生你可不能這樣,我今年除了領軍出征剩下的事情可沒少做,好不容易想休息一下順帶着看看能不能找個媳婦,你可不能這樣。”楊天成一腳踢飛身邊偷笑的王厚純,嘟嘟囔囔道:“這都能讓您老給逮着,還讓人活不活了?”

“找媳婦的事情交給我了,到時候包你滿意。”岑天時不爲所動,掃了一眼身邊的左天成,後者點點頭道:“幾位啊,這雖然鐵路通到了涼州,武威郡以東地區的交通已經大爲改善。但是此去甘州仍然是路途遙遙,後勤部已經竭盡全力,如今依然是人手不足,沒辦法只好拉着首相大人來總參抓人了。”

“老左,你這不會是想讓我們兩個去涼州督促後勤吧?這不至於吧,我可是見到之前萬毅那邊發來的情報,之前大戰雖然消耗大,但是基本上都是軍械和炮彈子彈之類的軍需物資,其他錢糧輜重反而因爲大量繳獲沒有傷到我們的根基,可以說開戰至今不僅沒有減少損失,反而是增加了不少,而且還都集中在甘州前線,怎麼可能需要那麼多輜重?”看着左天成的眼神,楊天成可一點覺悟都沒有,反而是爭鋒相對道。他可是作戰部長,基本上總參來的軍報和情報他是第一時間過手的,所以對於前線的情況比起其他人知道的更多更仔細,左天成的話對於他一點殺傷力都沒有,反而是直接被駁斥回去了。但是他還沒說完,身邊的王厚純皺眉道:“你們後勤部不會從現在就開始打算籌備冬季的物資了吧?這也太早了吧?現在可是六月中旬,就算是西北是胡天八月即飛雪,也不至於這麼早吧?再說咱們只要打一仗就歸義軍這麼多年在沙洲囤積的物資還不夠咱們消耗的?”

“不對,後勤部的佈置有問題,高思繼的補給你們難不成想着從甘州抽調吧?”王厚純的話讓楊天成想起來了,高思繼的第三路人馬在三封等地領取第一批補給之後就會立即出征,那麼千里草原如何保證後勤補給是個難題,總參這邊都沒有什麼好辦法,所以楊天成直接將這個難題扔給了後勤部讓他們自己解決。難不成這傢伙是打算讓高思繼在贛州補給之後再行出征?

“對,後勤部和內閣就是這個想法,依靠着河西之地的鐵路線,我們運輸物資的速度已經加快不少了。不過天成所說的歸義軍的物資且不說能不能順利搶到,就算能夠到手,瓜州等地可是聚集着大批的漢民物資,只怕到時候未必能夠有多少能夠拿出來支持軍用,咱們的政策可不是像歸義軍那樣搜刮民間的。”岑天時掃了一眼楊天成點點頭道:“所以大批物資還是需要咱們從關中運輸過去。我都不敢想象,如果沒有鐵路的話,我都要勸說皇上今年就打到肅州就算了。”

楊天成點了點頭,對於內閣的做法若有所思,西北如今真正的漢民後裔只怕也就剩下瓜州和沙洲等歸義軍地盤上還大量存在了,只有拿下了這塊地盤,天策軍和大唐才能真正的在西北站住腳。這是涉及到戰後的西北治理問題。所以和王厚純對視一眼肅然道:“既然如此我們儘快啓程去河西,如果時間允許還會去前線一趟,參贊一下軍情。不過既然後勤部如此考慮的話只怕大批軍需物資需要提前起運了。”

打發走兩人之後岑天時也是搖搖頭,轉身開始和徐天翔三人商議起具體的物資調動。因爲中原內地的交通網絡基本上已經聯成網絡,所以後勤部採購的大批物資才能夠源源不斷的運輸到關內,然後藉由鐵路輸送河西。而得益於豐靈鐵路的開通,豐州出產的大批武器裝備和彈藥也隨着鐵路運送到河西。但是涉及到全國範圍內的物資調度確實是一個難度太大的活,左天成也是實在忙不過來了,不光是要顧及到河西的軍需,帝國內部的其他物資流通也需要顧忌。面對內部蓬勃的經濟發展,交通運輸的壓力太大,如果不是中原的大運河如今大部分船隻都換成了動力貨輪,只怕物資調集的難度更大。如今的勢頭已經是不耽誤經濟發展的情況下最大限度了。

“我現在算是知道了皇上說的交通的真正含義了。以前我覺得咱們的交通條件已經很好了,至少比起前代已經快捷了不知多少,但是如今這狀況依然是跟不上需求啊。”岑天時商議完這些之後苦笑道。其實如果壓制內部經濟發展和商貿對於交通的要求,這點物資調動倒也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如今卻是各地經濟發展一片大好,在商業得到極大發展的今天,交通條件的改善就意味着流通速度的加快,商業最基本的就是商品的流通速度和週期。

“等到明年,內閣會加大力度對交通部撥款,多修鐵路,這樣一來的話想必能夠減輕不少壓力。”岑天時也知道只怕明年西北那邊的大戰纔會真正進入高潮,所以也遲疑,笑道:“你們倆也放心,再怎麼樣也不會耽誤你們軍方的大事的,這不是還有海外貿易的收益嗎?了不起我將它全部投到西北去,只要鐵道司有辦法哪怕在沙漠當中修鐵路我也支持。”

岑天時的模樣讓左天成和徐天翔哈哈大笑,能夠讓岑天時這個內閣首相說出這種話他們也是感到暗暗好笑了。

不過就在長安大本營這邊一邊商議後續的物資調動一邊讓楊天成和王厚純提前趕赴河西的時候,甘州前線萬毅在和錢寧等人匯合之後開始重新部署,準備近期馬上就要發生的肅州攻略。不過讓手下衆將感到詫異的是,萬毅好像不怎麼看好在肅州決戰。

“大帥,難不成玄影衛的計劃真的能實現?”薛萬里見到萬毅在地圖上畫了不少線條,但是終點卻都不是肅州,反倒是周邊的玉門關、瓜州以及北上的居延澤等地被萬毅納入到攻擊範圍,忍不住問道。

“對啊,大帥,如今我和天一的二路人馬已經到齊,區區肅州聚集的三家才十萬人馬能擋得住我們?”錢寧對於薛萬里的意見很贊同,點頭道:“對啊,大帥咱們一路平推過去就好了,區區龍家這種地頭蛇還不是手到擒來?”

“大帥是擔心我們的後續對手歸義軍?”倒是一旁的參謀長劉璇見到萬毅始終不答話想到了什麼上前問道。

“也是,也不是。”萬毅放下手中的活計轉身道:“二路大軍到來咱們的實力空前加強,對付肅州之敵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歸義軍卻始終是個心頭大患。大家請看,歸義軍所在的瓜州和沙洲等十四州連接着肅州和安西,是我等進軍的要害所在,而依照目前歸義軍擺出來的架勢,八成是以肅州爲前線拖住咱們,然後內部盡起大軍層層阻擊,更有甚至還會勾動安西回鶻大舉東進,藉此阻攔我軍西擊沙洲,用心不可謂不狠。要知道瓜州等地是西北漢民最大的聚集地,一旦回鶻人東進,必然是打斷歸義軍成立以來漢民聚集之勢。”

“也就是說玄影衛的計劃影響着敵我雙方下一步的走向,對嗎?”劉璇一邊的李立三皺着眉頭道:“如果玄影衛的計劃能夠成功,不僅僅是咱們能夠打下肅州,更重要的是分裂西北對抗我天策軍的勢力,破掉當前歸義軍聚集起來的大勢,甚至還能夠起到連帶效應,從而扭轉我天策軍孤軍奮戰的態勢,鼓勵西北漢民自發的加入到反抗少數部族統治的戰爭當中。如此我等收復安西的把握就一下子加大了不少。”

李立三說完劉璇接着道:“如此安西那邊也會掀起巨大的風潮,天策軍代表大唐正統收復安西就此將成爲風捲殘雲之勢。”

“既然如此大帥,我等是不是要對玄影衛的動作做出一些策應之舉?”兩人的話結束在場的所有將領都對二人側目不已,分析大勢,剖析如流這纔是一個合格的參謀人才應該做的事情,毫無疑問眼前的這兩人已經不遜於劉毅了,天策軍第一代自行培養的人才已經在西征之中嶄露頭角。而順着他們二人的話題,一旁的張勝則有點擔憂道。對於如何快速收復安西他比在場的任何人都要着急。

“配合策應嘛,倒也不是沒有。”萬毅對於張勝的提議倒是很有興趣,笑道:“既然這件事是你提出來的,正好也就交給你了。怎麼做你去想辦法和趙四接上線,他會告訴你怎麼做的。反正原則只有一個不管結果如何在六月底之前都必須結束這一切,如果到時候玄影衛的計劃沒辦法成功,各路大軍就直接從甘州出發前往玉門關,以堂堂正正之師打過去。”

“謹遵大帥將令。”張勝接令之後直接出去準備然後馬不停蹄從甘州出發前往肅州地區。而這邊萬毅則開始繼續排兵佈陣,派遣李天一和薛萬里兩人率軍從甘州往北出擊追擊達韃人。顯然對於這股盤踞在甘州以北大草原的韃靼人萬毅是不打算放過了,趁着這段時間玄影衛的計劃需要實施的時間,正好派兵掃蕩周邊的少數部族,震懾甘州地區。

事實上掃蕩草原萬毅還有一個目的,雖然總參那邊尚未有命令傳來,但是作爲西征統帥,對於總參之前設定的西政戰略是全盤知曉的。而甘州所在的地理位置正好可以爲草原大軍提供一個合適的補給基地,加之後方傳來的鐵路已經過了賀蘭山抵達河西之後萬毅就更加對於甘州這股後勤基地看好不已。草原大軍一路而來必須要有一個穩固的基地進行補給,否則的話難以執行後續的計劃。

而在李天一率部進入草原之後萬毅也開始去招拓跋思諫,對於軍方的計劃有必要讓主管後方的拓跋思諫知曉,畢竟一旦軍隊挺進肅州乃至以西的瓜州地區,整個後方都需要交給拓跋思諫和楊易兩人,所以這股計劃必須要得到他們二人的支持才行。不過看到了拓跋思諫和楊易進入西北之後一人負責安撫民衆,另一人除了剿滅散兵遊勇和土匪路霸之外就是一心一意的押着大隊俘虜撲到了修路之上,甚至很多時候還在直道之外加修路基,這一看就是準備修鐵路的。萬毅這邊也沒有太多的疑問,畢竟拓跋思諫作爲內閣的副首相在外派之時只怕早就得到了內閣那邊通報的戰略計劃了。

所以在拓跋思諫抵達之後兩人迅速達成了共識,拓跋思諫在查看了一下甘州地區的地形之後迅速讓楊易調來大隊俘虜就地開始修建倉庫和道路,並且主動接過了甘州地區的政務,並且快馬通知河西省那邊的張全復,加快人手趕赴過來安排周邊的民政事務讓軍隊騰出手來應對即將來臨的戰情變化。

天啓三年六月二十二,肅州那邊終於傳來了玄影衛的最新消息,趙四的計劃在經歷了一個月的籌劃和佈局之後也隨之浮出水面。

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
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