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

李玄清的富民思想在北方經歷了三年的太平歲月之後終於可以反哺經濟的發展。這些有了更大的購買力的百姓也讓各大商家豪門逐步意識到以前歷朝歷代只顧着搜刮民間財富讓百姓長期處於赤貧,沒有購買力是多麼浪費。這些百姓光是在新年期間展現出來的購買力就足夠讓那些商家喜出望外了。

而在各大商家思索如何增加百姓收入讓他們有錢購買自己的商品的時候,長安一年一度的帝國會議也準時在長慶殿召開。內閣這邊的三大計劃讓岑天時爲首的內閣諸位高層竭盡全力。

第一就是交通。按照交通部和鐵道司的規劃,在新的一年裡除了尚未完成的長金線和豐州鐵路線東段以外,還會增加三條鐵路,以溝通各地經濟的發展。其中一條就是之前李玄清和淮南省布政使楊行密商議的將兩淮煤礦和馬鞍山連接在一起從而拉動這個南方工業中心的加速發展。另外兩條則出乎李玄清的意料,按照交通部的規劃,將在目前已經形成的鐵路路線上面形成局部的鐵路網。比如渤海灣地區,準備籌建從燕郡城往北經過瀋州到通州的鐵路。這條鐵路事關着東北開發計劃,而且也是內閣支援渤海省和松江省發展的一部分,按照鐵道司的計劃最終這條鐵路將一直延伸到最北端的上京也就是已經改名成濱江的地方,從而形成一條縱觀東北的鐵路線。

而最後一條鐵路則是籌劃建立從杭州沿着運河直接連接北線天津深州等地的鐵路計劃。不過這條鐵路只是在規劃之中,因爲目前南北交通基本上依靠運河,而新疏浚的運河運力大增,在普及新式動力貨船之後這條鐵路的需求不高。

不過饒是如此李玄清還是對於吳作棟的交通部高看了一眼,能夠從目前的幾條鐵路中想到了從全國佈局,光是這份眼光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而且這份鐵路計劃不僅僅有當前的計劃還有長遠的規劃,甚至就連各地的支線計劃也一併羅列在其中。可以說是既有全局計劃,又有各省自己的發展。就衝這一點包括徐天翔在內的天策府參會人員都給了這位交通部長一個讚揚的目光。

雖然在李玄清看來這份計劃還是不夠完美,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還是以北方爲主,南方尤其是杭州和廣州之間的路徑還未考慮在內,但是李玄清還是對交通部的計劃表示讚賞,鼓勵他們多多努力,爭取早日實現自己的計劃。

鐵路之外直道的修建原本上都是各省布政使府自行規劃然後上報交通部審覈之後開工建設的。只是目前有幾條直道還是需要交通部和內閣來主持完成。其中一條就是西南直道修建計劃,從牂牁省抵達南詔的直道計劃,因爲中途地形複雜,多山區地形,修建難度不比鐵路小,所以交通部本次彙報也加了進去,按照他們的計劃,在未來一年內打通這條直道,並且南端要從南詔延伸到廉州和欽州地段,如有餘力還要和廣州相連。這一點交通部是將南詔的那批俘虜利用到極致。在修建玩豐靈鐵路之後大部分南詔俘虜被南調,基本上就是爲了這條直道考慮的。而且在沿途各省布政使府也會下達招工令,召集當地百姓參與修路之中。由於大唐帝國廢除了之前的勞役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僱傭的合同制制度,所有召集而來的百姓會有一份工錢,而且爲了取信於民,很多工程採取的是工錢一天一結算,還免費供應飯食,所以現在但凡是帝國基礎建設項目,只要有招工令出現,就會有大批的百姓蜂擁而至前來幹活掙錢,尤其是農閒時,很多百姓更是舉家而來,就爲了多掙錢。

吳作棟的計劃彙報完畢之後就是財政部的減稅計劃了。這是和農業部聯合制作的減稅計劃。只不過對於農業部而言,纔是大頭,按照內閣的計劃,財政部和農業部將用五到十年的時間將北方各省區的農稅減少原來的一般作用。

按照目前的農稅水平,幾乎是沿用了豐州時期李玄清制定的標準,按照畝產量的四成作爲農稅的收取標準來計算。在工商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這個稅收實在是太重了,對於農民而言也太不公平了。長此以往必然會極大地挫傷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從而逆向使農業發展的步伐跟不上工商業的發展。所以在之前李玄清提出了這個事情之後內閣就一直在考慮如何減輕農民負擔,減少農稅收取標準。

只不過考慮到一旦農稅一旦減少,必然是會帶動農產品價格的下跌,這樣一來必然會引起工商品市場價格的波動。所以在內閣考慮良久之後才制定了手中的這份減稅計劃,那就是分區分步執行計劃。首先是改革收稅收取標準,按照農業部制定的農稅收取標準,在正常年份,水稻的每畝稅收爲一百一十唐幣,約合一石稻穀的價格,小麥產區則爲一百唐幣。在如今普遍水稻畝產不超過四石的情況下,這已經是四分之一的收入了。而農業部和財政部打算在五年之內將此稅收減少到五十唐幣左右,而相應的在普及倍石肥和最新式的化肥之後,要想辦法讓水稻的畝產量達到六石以上,小麥的畝產量也必須達到四石以上。

小麥的產量李玄清沒什麼好辦法,但是水稻他已經找到一個辦法了,在交州的南端他已經安排當地的布政使和玄影衛聯合行動,尋找高產水稻的良種,準備找到之後在當地進行培育,然後逐步推廣。後世明代的占城稻不就是那一帶出產的嗎?

而減稅計劃的第一步是在北方各省區進行,南方尤其是江南等地因爲剛剛執行土地改革不久,當地的農民的種地積極性還處在上升階段,所以江南地區還要等到北方各省區完成之後再執行。在這裡四川被單獨提出來併入北方各省區執行減稅計劃。這也是考慮到四川收復時間比較長加上本身就比較富裕,所以優先考慮減稅。

內閣的第三項計劃就是李玄清之前提出的增設衛生部,提升帝國百姓的醫療水平,從而減少病痛死亡了。在內閣的新計劃中,新生的衛生部除了要完成李玄清之前和岑天時商議的時候需要完成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抓好各地人口出生率問題,減少嬰兒的非正常死亡,做好產婦的安全生育問題。對於這個李玄清也沒什麼好辦法,因爲在這個時代生產就是一道鬼門關,當初巧兮生小天啓的時候就連他這個後世來客都是一身冷汗,這還是集中了當時天策府所能擁有的最好的醫療條件,否則的話只怕是不堪設想。

這一點其他人一開始不解,但是在看到增加人口這一條之後所有人都不說話了,光是這一條就夠了,如今隨着大唐帝國統一逐步完成,幾乎所有的高層都感覺到了帝國未來要發展人口是制約最大的條件之一。而更多的嬰兒能夠順利誕生也就意味着人口增加源頭會被逐步安全把控。

這三大主要計劃是內閣的主要工作內容,也是未來一年內閣需要付出主要精力的領域。除此之外,工商部的工業發展計劃和海外貿易計劃也非常重要,中間涵蓋着全國各地的經濟聯動發展,但是如今的帝國工商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工商部除了加強管理和引導,就是制定相應的規則,保證市場公平公正,這樣一來經濟發展自然而然的就會保持一個快速增長的勢頭。

不過往年基本上都是佔據少部分內容的水利環保部張全復今年倒是意外的講述了自己的環保計劃。按照他的計劃,在未來一年的時間內,北方各省區州縣級城市必須要統一佈置市內綠色植被,要讓綠色植被面積佔到城市面積的兩成以上,有條件的城市甚至要達到三成到四成。這個從李玄清那裡得到啓發的計劃在後來讓各省布政使頭疼不已,張全復是個做事一絲不苟的人,新年過後就開始讓副手帶着人分赴各地進行具體指導種植各種綠色植物,沒有做好的各區布政使直接被這傢伙發回內閣進行申斥。

在這個內容之後他的鐵路綠化帶計劃也得到了沿途各州縣的一致支持,因爲鐵路和火車噪音大,會影響沿途百姓的生產生活,而張全復的綠化帶除了能夠抑制住揚塵,更能夠減少噪音,這一點很重要。而西北的鐵路這些綠化帶更是起到了阻擋風沙侵襲鐵路線的作用,已經被鐵道司列入到修建鐵路的必要步驟之中。

這場帝國會議開了整整三天,而一大半時間都是內閣的各項計劃和去年的總結。而通過這些計劃,參會的帝國高層也清晰的瞭解到內閣在去年取得的各項成就和馬上要開始的新的計劃。這一點讓基本上不怎麼過問民政的軍方人員逐漸意識到這個組建起來才兩年多的內閣已經有了主持帝國經濟發展的能力。

相對於內閣的計劃,律法院的計劃就平淡了很多,但是所有人都不敢有所怠慢,律法院在去年一年內除了新增了律法學院培養專業的人才以外,還用雷霆手段拔除了近五百多名貪污腐敗官員,最高的級別已經坐到了刺史的位置上。而且律法院爲此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小組專門針對貪污腐敗,除了到各地巡視以外,還和傳媒集團合作,讓百姓能夠利用這些無處不在的記者傳達各地的貪腐情況。

光是這一項就足以讓所有人心驚膽戰,帝國成立到現在爲止才兩年就有這麼多的貪腐,這讓所有的與會高層心中都一緊。而律法院在今年的計劃中還要針對當前出現的新問題出具新的律法條文三百多條,編撰新律法三部,就是爲了適應新的經濟發展環境。

律法院的計劃彙報完畢之後就是天策府的計劃了,除了之前和李玄清彙報的海軍處升級的事情,更多的還是收復安西的準備工作,在經過一年的準備之後萬毅在河西那邊基本上已經完成了所有部署,就等待開春天氣回暖之後李玄清下令出兵了。這是當前所有人都在關注的大事,大唐帝國如果沒有安西那就是不完整的帝國,所以這也是不管收復安西需要多少錢糧兵員,岑天時爲首的內閣都從來不打一點折扣的原因所在,唐代對於西域的經略除了安史之亂以後國力難繼以外,其他時間都是非常積極的,這也是安史之亂後安西軍能夠抽調那麼多無敵的鐵騎回國平叛的原因。

說完安西的事情之後就是海軍上報的關於建立海外殖民地的計劃了,對於這項計劃內閣表現出了樂見其成的態度,沒辦法兩次海軍出海帶回來的金銀都足夠建立一支艦隊了,這要是多去幾次豈不是一年的軍費都夠了?岑天時當即就對這項計劃表示支持,並且直接開口如果軍方需要可以撥付額外的軍費以支持這項計劃。

首相大人的大方讓所有天策府的參會將領一陣鄙視,這位首相是切切實實掉進了錢眼裡去了,只要有錢掙,什麼事都好辦。不過李玄清倒是很感欣慰,畢竟岑天時已經從以前的書生不沾金銀轉變成了現在爲了發展經濟不惜動用軍隊去搶錢了,這不得不說是一大進步。

就這樣在大家都對首相暗自鄙視中,這場一年一度的帝國會議接近尾聲,新的一年大唐帝國的發展已經在長安大本營被這些手握帝國命運的高層手中,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如何將那些停留在紙面上的計劃落實到實處。巧兮站在長慶殿外看着李玄清一臉憔悴頂着黑眼圈走了出來,暗暗心疼的同時也感到高興,自己和李玄清努力了這麼多年,帝國終於走上了另外一條路了。

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四十七章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
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四十七章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