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

“副首相,你說什麼?我大早晨的是不是沒睡好?”劉璇和高思繼好不容易坐在帥帳之中喝了杯熱茶就被拓跋思諫的話給嚇着了,高思繼甚至一杯茶直接潑到了身上,“嫁公主和親?葛邏祿人的腦子是不是壞了?別說咱們的寶貝公主才滿月不久就算是有公主憑什麼嫁給他一個蠻夷?還是一個被咱們打得抱頭鼠竄的蠻夷,真是不知死活。”高思繼的話讓劉璇深表贊同,李玄清年裡添了一個公主和皇子,整個大唐皇族才幾個人?整個大唐所有的高層對於兩個皇子和這位小公主都寶貝的不行,甚至有段時間張天虎和馬老三這兩位老一輩乾脆什麼都不做了,直接住在皇宮裡就天天帶孩子,其他各個將領和高層甚至每天都找着理由和藉口進宮去看兩個孩子。此時提和親嫁公主不怕被大唐所有人給打死啊?

劉璇對此不屑一顧道:“大帥,副首相,依我看這種使團還送到長安幹嘛?直接攆回去,等到明年開春直接率軍打過去,我就不信了,等到兵臨城下這位汗王還會不會提這種不切實際的要求。我非給他腦袋擰下來。不對,我去把他的女兒都帶回長安去,直接賣了算了。”劉璇的話讓萬毅和拓跋思諫哭笑不得的同時也明白了一件事,這個消息絕對不能讓軍隊其他人知道,尤其是此時坐鎮碎葉城的李飛雪,不然這傢伙非得直接打過去不可。和親嫁公主?這都什麼年代了,在如今大唐國勢鼎盛,前方勝利一個接着一個傳到中原的時候,如果讓百姓知道在西北居然有個部族居然妄想娶大唐公主,只怕第二天各州府衙門門口就會聚集無數人要求朝廷立即下令打回去了。從漢代開始和親政策雖然就是中原王朝用來鞏固邊疆和遊牧部族結好關係最常見的辦法,但是基本上在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都不會採用這種明顯屈辱的政策,就算有,基本上嫁過去的也都不是公主。有漢一代用來和親的真正公主只有一位,其他的要不就是皇族女子成員,最常見的還是隨便從宮中挑選一名宮女對外宣稱是公主就直接打發上路了。在唐代雖然有文成公主進藏這樣的典故存在,但是文成公主李雪雁其實是李道宗的女兒,只是郡主。而在李玄清重新建國之後,新的大唐就一直以強勢無比的姿態面對周邊各國各族,不論是北上平定北方各遊牧民族還是收復西北,一直秉承的原則就是打,打到所有部族屈膝投誠爲止,什麼時候有過和親這回事?而且李玄清也曾明確說過,大唐帝國不需要宗藩制度,也不需要這種附庸勢力,既然如此那還需要和親?有任何不服直接率軍打過去就是。而且目前的形勢也是葛邏祿在之前被打敗了。更何況葛邏祿這個部族任何熟悉安西軍那段歷史的人都不會忘記當年亙羅斯之戰的時候要不是葛邏祿臨陣叛變,高仙芝和李嗣業率領的安西軍也不會在亙羅斯慘敗於當年的大食帝國,從而白白喪失了大唐在中亞地區的主動權。而且這一敗直接就是千古遺憾,之後還沒等高仙芝和李嗣業痛定思痛報仇雪恨,安史之亂就爆發了,安西軍不得不被調回中原平叛,大唐也永遠失去了在安西的主動權。所以時至今日幾乎所有的天策軍高層將領都對當年的亙羅斯之戰心痛不已,西征軍此時更是承載了幾乎整個大唐對於收復西北,恢復祖業的希望。此時如果萬毅等人要是對此時點頭,那麼不用李玄清下令,大唐的百姓也不會放過他們。

“參謀長,立即以我和副首相的名義緊急給皇上上書,將葛邏祿使團的所有情況全部寫下來呈稟皇上,並且附上西征軍全體將士和西北軍管區衙門所有官員的意見,那就是我天策軍已經做好隨時剿滅葛邏祿的準備,請皇上和大唐百姓放心,百年國恥,我們一定會血債血償。當年亙羅斯的累累白骨和無數英靈我們會接引他們迴歸故土,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萬毅面色凝重,語氣之中也帶着速殺之意。李玄清龜茲祭奠安西軍的大典萬毅是歷歷在目,他如果不是身處西征軍大帥的位置只怕早就率軍打過去了。

“烈烈唐風,不允許我們玷污,自然也不允許區區一個葛邏祿踐踏。”拓跋思諫的話鏗鏘有力,“我想皇上那邊的反應也會和我們一樣的,而且葛邏祿使團進京對我們也會有好處,能夠更好的讓大唐百姓對於當年那段歷史的銘記,調動百姓上下一心繁榮大唐洗雪恥辱的士氣,更會鼓舞我數十萬天策軍將士爲國效力、不死不悔的意志。”

“將副首相的這段話都記載下來然後傳訊各軍將士,同時將葛邏祿使團的目的告知將士們。”萬毅對着劉璇道:“我們大唐行事光明磊落,這種有辱我大唐上下所有人的事情我們不能隱瞞,要一五一十的告訴將士們,告訴他們葛邏祿是如何侮辱我大唐的。想要娶我大唐公主,需要先問過我們西征軍二十萬將士是否願意。”

萬毅的話讓高思繼和劉璇兩人齊聲應諾,這是事關天策軍全體將士榮辱的大事,他們必須全力以赴。而一旁的拓跋思諫則有些驚訝的看了看萬毅,西征軍可不是內地軍隊,他們此時正是身處前線,如果將士們羣情激奮的話只怕搞不好會被下層士兵鼓動大冬天去打葛邏祿,這會不會中了對方的計謀?而且拓跋思諫原本的打算是讓消息先傳回中原,藉此激發百姓們關注國事的心氣爲國內如火如荼的五年計劃再添上一把火。但是他沒想到萬毅直截了當的打算在西征軍內部率先公開這件事,這不是打算立馬在北境掀起戰火?這些連戰連捷士氣高昂的西征軍各部如果知道了這件事,拓跋思諫只覺得自己頭皮麻煩,他能想象到所有的將士羣情激奮要求立即攻打葛邏祿的場景,更重要的是這些將士一旦踏上葛邏祿的領地肯定會將所有的怒火全部發泄到全體葛邏祿人身上,也就是說不論是立即開戰還是等到明年開春,北境那邊一場屠殺是免不了了,葛邏祿人必然會因爲他們今日的舉動付出全族覆滅的代價。

“我知道葛邏祿人的心思,但是我不管這裡面他們蘊藏着什麼陰謀,西北各族必須要爲昔日他們對待我大唐安西軍和安西遺民的做法付出足夠的代價,而且辱我大唐者,雖遠必誅。這是我們的底線,也是我等天策軍將士必須堅守的底線,更應該是全體大唐人的底線。”萬毅長身而起,語氣激昂,“大唐如今迴歸西北,必須要用鐵血開道才能夠重新拾起往日的尊嚴和榮耀,我們需要用一場無所顧忌的戰鬥和一個部族全體覆滅來書寫這一段血與火的歷史,來昭告西北各族,從我西征軍踏上西北土地的第一天開始,這裡就必將永遠屬於大唐,任何敢於和我大唐爲敵者,身死族滅。葛邏祿這個昔日的大唐叛臣,就是我們洗雪恥辱的第一步,也是我們用來宣示大唐在西北尊嚴的紀念碑。”

伴隨着萬毅的話語聲,無數的西征軍傳令使從疏勒出發奔赴各地,開始傳達西征軍指揮部最高指令,並且附帶了劉璇發往長安的那份呈文。幾乎就在年前這短短的大半個月時間內,整個安西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所有人都被這條信息給驚呆了。這個速度甚至比葛邏祿使團進京更快,而且玄影衛以最快速度送往長安的這份拓跋思諫和萬毅聯手簽名的呈文也在新年之前送到李玄清的案頭。而在李玄清仔細查看這份呈文的時候整個西北都沸騰起來了,無數的天策軍將士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第一時間擁擠到各自的軍部找到和他們一樣心情的各軍將領,要求上書指揮部立即攻打葛邏祿。尤其是三大中央警備營本來就是帝國的中央直屬部隊,是直屬皇帝的御林軍部隊,區區葛邏祿居然妄想要求大唐嫁公主和親,這讓這些心高氣傲的將士如何忍得住。而身處最北邊的親衛營如果不是李飛雪在最後關頭留了一份心思只怕這些從長安萬里而來剛剛那些突騎施的親衛營將士都要連夜殺向葛邏祿。什麼時候輪到一個小小的西北部族來要求大唐下嫁公主了?甚至那些將士都在相互埋怨當初爲什麼那麼容易就直接將葛邏祿的使團去疏勒的?部分激進的士兵甚至建議李飛雪立即派人追上去,也不要讓葛邏祿使團進京了,直接在路上幹掉他們。

“告訴所有將士們仔細閱讀大帥發過來的訓令。”李飛雪幾乎是一字一頓的看完了萬毅的訓令之後對着前來請示自己的各營都統道:“讓所有人給我做好準備,日夜備戰不得懈怠。一旦大帥出兵命令傳來我親衛營要立即出發殺向葛邏祿。告訴所有的將士們,這一次我們的敵人是整個葛邏祿部族,任何擋在我們面前的葛邏祿人,不分男女老幼都是敵人。”

李飛雪的話此時此刻不僅僅代表了親衛營的態度,更是和其他兩個中央警備營不約而同,如果不是李飛雪外表大大咧咧內心卻縝密無比,如果親衛營和鐵良的重騎營換個位置,只怕鐵良就算是拼着違抗軍令也會直接率軍立即出擊。

而在西北各軍紛紛上書指揮部要求率軍嚴懲葛邏祿的時候,隨着李玄清將這份呈文一字不差的全文登載了傳媒集團的月刊上之後,這個消息迅速傳遍天下,原本準備歡度新年的大唐剎那間被這個消息給徹底震驚了。有唐一代幾乎所有的百姓都把自己當成了真正的天朝上國之人,而當年的盛唐也的確不負這種氣度,大唐威嚴震懾四方,唐軍所到之處封疆萬里,各族束手歸順。何時需要爲了區區一個小部族下嫁自己的公主了?要知道在唐代,和親政策可沒有多少市場。當年的文成公主入藏之後雖然穩住了吐蕃人,但是公主殿下的遭遇卻讓所有人都感到激憤。這可不是李玄清前世所處的千年之後,很多事情發生不到百年,那些事情很多人都知道。而如今的大唐已經度過了百年內亂帶來的積弊和疲軟,生活一年一個變化的大唐百姓心氣也恢復到當年盛唐時期的那種以天下爲己任的那種豪情。所以葛邏祿當年在亙羅斯大戰的時候反叛的事情也迅速被扒了出來,這下更加助長了百姓心頭的氣氛,天啓四年十二月二十這天,無數的長安百姓自發的來到長安衙門門口,要求長安縣令上書皇帝陛下,立即命令西征軍征討葛邏祿,一方面爲了當年枉死的安西軍英靈報仇雪恨,另一方面徹底剿滅這個西北禍害,防止將來悲劇重演。而對於嫁公主這種事情,更是引起無數學子百姓的憤慨,自從天玉小公主的畫像被巧兮素描畫出來登報之後,幾乎所有的百姓都記住了這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可愛的公主,因爲之前已經有了一位皇長子,所以這位唯一的公主此時在民間有着無與倫比的呼聲,積怒之中的百姓根本不問爲什麼直接要求縣衙立即上書,無論無何不得讓葛邏祿使團進京,這是在玷污自己的寶貝公主殿下,更是在玷污大唐的尊嚴。

而長安的這股百姓上書浪潮很快就席捲了帝國各地,不論南北,因爲李玄清而得到新生的帝國百姓雖然沒有像長安百姓那樣明白那麼多史實典故,但是並不妨礙大家理解萬毅在呈文當中那鏗鏘有力的話語和代表西征軍全體將士的宣誓。所以各地百姓幾乎一致要求各地衙門上呈皇帝陛下出並嚴懲侮辱大唐的葛邏祿人。

在這種浪潮之中,各地也陸續收到內閣岑天時的親筆信函,內閣要求各地衙門對百姓進行宣導,大唐如今正是國勢上升的關鍵時期,百姓爲國分憂是帝國之幸,葛邏祿侮辱大唐,天策軍將士一定會徹底剿滅敵人,爲國雪恥。而身爲百姓需要積極穩定後方,努力和帝國政府一起發展經濟,爲帝國邊疆將士能夠安心戰鬥提供更多的糧食更好的武器讓他們能夠安心殺敵。爲了能夠安撫住所有百姓,岑天時甚至要求各地各級衙門派出專人去組織百姓學習安西曆史,學習大唐如今在安西的政策和當前西征軍的所有措施,讓大家明白西征軍已經在着手準備新的戰爭,不會辜負大唐百姓的期望。這股轟轟烈烈的全民抵制葛邏祿的運動直到年後才漸漸平息,但是忍下一口氣的百姓卻將所有的熱情都投入到了經濟建設當中,並由此在第一屆內閣任期的最後一年裡讓帝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最強勁的動力。

而此時在西北那邊雖然寒風凜冽,大雪肆虐。蘇小虎和飛鷹旅卻接到了一個讓他們既意外又興奮的命令,飛鷹旅在修整了一個多月之後全軍向北消失在疏勒的風雪之中。西征軍對葛邏祿的反制從蘇小虎那興奮的眼神之中率先展開。

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
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