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

而相反,天策軍第七兵團這邊在漫天的炮火當中輕而易舉的將攻擊矛頭對準對方的中軍位置,依仗着兵團所屬配備的迫擊炮分隊和手榴彈近距離支援,第七兵團五萬人硬生生的以一個鋒銳的箭頭的形式插進了對方的核心位置,並且在各營的迅速跟進之後直接在甲木反應過來直接將對方的陣形截成兩段。

“命令左翼騎兵隊立即投入反衝鋒,對準對方的後軍,給我毀了那些會爆炸的怪物。”甲木此時也已經從慌張當中調整過來了,當下毫不遲疑吹響牛角號,急促命令已經被打散的左翼騎兵不要管編制和陣形全力朝着天策軍火炮方針衝擊。時至今日天策軍的各個對手都已經知道天策軍的武器基本配置,但是由於早期的火炮基本上都是屬於直瞄,依靠的都是炮手目測加上輔助機械瞄準裝置,所以依照着炮彈在空中的軌跡基本上可以判斷出火炮的方位。不得不說甲木的這一招看的特別準,左翼的騎兵基本上都是在天策軍第一波攻擊當中打散的,雖然人數衆多但是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基本的編制和陣形,可以說甲木這一招雖然有當這些人爲棄子用,但是卻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這夥敗兵的作用利用到極致,在將這些人派出去之後甲木迅速整合右翼還處於基本完好的騎兵,開始放棄集團衝鋒,改爲斜插進第七兵團的攻擊陣型,通過迅速和對方短兵相接來躲避對方那太過於犀利的炮火,也同時將自己的反擊迅速施加到對方身上。

甲木這邊調整過來之後高思繼這邊瞬間感覺到了壓力,顯示炮兵營附近開始聚集越來越多的回鶻騎兵,雖然都是亂哄哄的,而且相互之間也沒有什麼配合默契,但是卻讓炮兵部隊切切實實感覺到了威脅。而負責守護炮兵營的一個都的步兵也隨即投入反擊,配屬炮兵營的一個迫擊炮小隊也開始發揮近距離炮擊的優勢支援步兵作戰。這一一來部分火炮開始停火,所以甲木那邊面臨的壓力也開始逐漸減輕,開始利用手上尚未被打散的七八萬騎兵在前線逐步的扳回劣勢,和第七兵團主力進入僵持。

“命令所有前出部隊後退一百步,各營相互掩護,依照兵團的調整秩序後撤然後佈置阻擊防線。”高思繼一開始只是感覺到甲木派兵攻擊炮兵陣地,但是隨即前方傳來越來越整齊的廝殺聲讓他迅速反應過來甲木的部署,所以緊接着開始爭鋒相對開始部署反擊。首先兵團親衛隊立即發射煙火箭,不斷升空的各色煙火箭讓第七兵團各營聞訊開始不斷後撤調整,而且各兵團在接到命令之後呈現一種滾筒一般的後撤,這一一來雖然回鶻騎兵想趁勢追擊,但是天策軍後撤的時候火力卻一點都沒有減弱,反而讓沒有見過這種方式的回鶻騎兵吃了大虧。

不過一百丈對於回鶻騎兵來說根本不是什麼距離,相反距離拉開之後等於給了騎兵衝鋒足夠的空間,這樣一來甲木的騎兵攻擊策略也得以順利實施,無數的騎兵開始踏着隆隆的鐵蹄蜂擁上前幾乎是絲毫不顧及天策軍的火力緊跟着第七兵團後撤的腳步追了上去。

“這個甲木倒是很有決斷,也很果決。”高思繼站在後方對於前方的動靜是瞭如指掌,戰役打到現在前方炮彈不斷炸開之後掀起的大火讓高思繼的視線已經可以大致看得清楚回鶻騎兵的動作,所以對於甲木這種決斷也很佩服,但是佩服歸佩服,高思繼可是一點猶豫都沒有,第七兵團的各營人馬退回來之後各自就地轉入防禦,而且爲了應對回鶻騎兵尾隨而至,高思繼親自指揮炮兵營將火炮對準了第七兵團步兵前方三百丈方圓的區域,雖然炮兵營那邊也被圍攻了,但是在守護步兵的抗擊加上迫擊炮的不斷支援之下已經站穩了腳跟,所以高思繼親自指揮炮兵之後,強大的火力集中轟擊這一片區域頓時依靠着蠻狠的密集炮彈無情的撕碎了甲木的攻擊陣型,讓回鶻騎兵功虧一簣。

“命令各營給我往死裡打,各自決定攻擊秩序。”高思繼將戰場主動權下放給各營都統,自己則開始調整炮兵的攻擊秩序,將手中大部分火炮的射距調整到最大,以此來籠罩大部分回鶻騎兵的陣形,防止甲木臨時放棄攻擊,從伊州撤退。

高思繼這邊在竭盡全力阻斷牽制甲木的時候萬毅這邊卻已經將哈穆德圍的動彈不得,因爲沒有甲木那樣敏銳的戰場反應能力和決斷能力,哈穆德雖然手中的軍隊人數和甲木差不多,但是此時卻被天策軍優勢的兵力全部合圍,柴嘉已經率領手上的兵馬穩住了陣形,開始不斷調整部署,將之前喪失的部分中軍營寨重新佔領,然後不斷反擊。要說此時留在大營之內的三個兵團來說,柴嘉所部的韌性是最強的,在承受了安西回鶻騎兵十幾萬人的集羣衝擊之後還能夠節節抵抗,維持住基本的陣線而不被衝散,而且在陌刀營衝進來之後,哈穆德的精力被分散之後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被衝散的部下一一收攏然後在部分編制已經混亂的情況下投入反擊,足見這幾年柴嘉在這方面的努力,這也是萬毅放棄將西征軍中戰力最強的陌刀營放在這個位置的原因,陌刀營可能攻擊性比起柴嘉所部要好,但是能夠在防守反擊和劣勢的時候軍隊的韌性上面沒有卻沒有柴嘉做得好。

而柴嘉所部調整過來之後也代表着萬毅這邊已經做好了圍殲高昌回鶻所部的最後準備,陌刀營石堅那邊在柴嘉這邊頂住了哈穆德的對外擴張的勁頭之後已經斜插進哈穆德最核心的區域,雖然這支部隊在最初承受了最大程度的壓力,但是陌刀營卻頂住了這股壓力並且配合外圍的部隊逐漸穩住了局面,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石堅和拓跋思繼兩股合力之後讓哈穆德越來越不看好這次戰役,而且讓他越來越心沉的是哈勒開戰至今都不知所蹤,自己後方已經被拓跋思繼的騎兵軍團圍住了,看樣子是凶多吉少。所以就在陌刀營再次組織兵力衝上來的時候哈穆德不再遲疑,將自己手中最精銳的三萬人馬快速集結起來朝着背後的方向進行決死衝擊,準備突圍。因爲伊州外圍聯軍大營那邊不斷傳來的炮擊聲讓哈穆德明白,甲木那邊已經是出營準備救援自己,但是被天策軍的另外一支軍隊給擋住了,如果自己能夠衝出去那麼至少和甲木合力之後能夠打通一條生命通道,營救自己的部隊。

可以說哈穆德此時的反應應該是最正確的,如果他能夠憑藉手中精銳騎兵的戰力在拓跋思繼的騎兵軍團反應過來之後趁隙突出去那麼只要他能夠和甲木匯合那麼高思繼那邊依靠第七兵團的五萬人要想攔截住想走的騎兵難度還真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夜色之中,一旦軍隊開始彼此糾纏的話那麼高思繼只要和拓跋思繼之間的聯繫脫節哈穆德的部下還真有可能被解救出來。

哈穆德這一次的決斷可謂是相當的及時,這也成爲後來萬毅和高思繼高看他一眼的原因所在,在後來對高昌回鶻的戰役中,高思繼竭盡全力將哈穆德生俘,這位後來投誠大唐的回鶻人在其後大唐在西域的經營過程中帶着散落的回鶻將士爲大唐開疆拓土立下了汗馬功勞。

不過此時哈穆德的這一招顯然讓拓跋思繼根本沒有思想準備,三萬精銳騎兵呼嘯而去猶如疾風驟雨一般迅速穿過拓跋思繼匆忙設置的防線,這一下讓拓跋思繼怒不可遏,煮熟的鴨子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飛走了,而且這隻鴨子還有可能破壞高思繼那邊的大事。所以拓跋思繼根本沒有顧及到其他,直接率軍開始尾隨攻擊,死死的咬住了哈穆德的尾巴不放。

不過拓跋思繼這樣一來等於將原本合圍的陣形撕開了一個口子,雖然石堅在明白拓跋思繼的意圖之後迅速調整部署,並且第一時間給萬毅和柴嘉那邊發信號,但是還是讓好不容易見到希望的回鶻騎兵不顧一切的衝了上去。

“命令全軍突擊,給我壓上去。”萬毅第一時間明白拓跋思繼爲何此時放開包圍圈當中的回鶻騎兵,雖然對於哈穆德此時選擇突圍而且還是朝着甲木和第七兵團所在地而去感到詫異,但是在拓跋思繼衝上去之後萬毅已經不再理會第七兵團那邊的戰場,轉而開始集中精力圍剿此時仍然在圍在中間的回鶻人,吃掉回鶻人的大部成了石堅和柴嘉此時最大的目的。

而哈穆德趁着拓跋思繼沒有反應過來衝出包圍圈之後一刻不停留率軍縱馬狂奔,在死亡的威脅之下這些回鶻騎兵的速度瞬間飆升一大截,幾乎是風馳電掣一般直接衝進了此時已經糾纏在一起的第七兵團和甲木的安西回鶻騎兵。這股意外的部隊一衝進來瞬間改變了戰場之上的實力平衡,而甲木遠遠的見到哈穆德帶人衝入戰場之後也瞬間明白了戰局的關鍵所在,所以也不再遲疑,直接命令自己的中軍部隊立即上前和哈穆德匯合然後掉頭攻擊天策軍大營,自己率領剩下的部隊且戰且退,開始朝着大營而撤退。

這樣一來回鶻人兩部的舉動因爲是一起出動,甲木不惜以身犯險以自己爲目標吸引高思繼的眼光跟隨自己而動,順利的將哈穆德的蹤跡給隱藏住了。只不過他這一舉動卻差點讓自己倒在第七兵團的子彈之下。由於甲木在撤退的過程中不斷吹響號角號召所有的回鶻騎兵迅速返回大營依託營寨進行堅守,所以他和他的親衛隊成了第七兵團所有人的眼中釘,幾乎是下意識的前方的第七兵團士兵手中的步槍都一起衝着甲木所在的區域傾瀉子彈。暴風驟雨一般的彈雨直接將甲木的親衛隊全部掃落馬下,甲木自己也被一枚流彈擊中肩膀,殷紅的鮮血順着甲冑留下來,劇烈的疼痛讓甲木尚未來得及躲避,一枚炮彈在身邊炸響,飛旋的彈片瞬間撕碎了甲木胯下的戰馬,讓甲木的身形也緊接着倒地。

甲木和他的親衛隊被第七兵團集火射擊讓此時的回鶻騎兵一陣大亂,原本已經逐漸被收攏的騎兵再次被這陣急促的炮火打亂,加上主帥被擊落馬下生死不知,這樣一來徹底敗壞了回鶻人的軍心,這些騎兵幾乎是不假思索亡命的朝着大營而去,由於沒有辦法約束,無數的騎兵一起衝擊營門瞬間將留守的士兵衝倒在地,數萬騎兵一衝而過,連帶着防守士兵加上大營的營門全部被衝倒在地。

此時的甲木也被旁邊的士兵找到,他並沒有戰死,只是重傷但是好歹還算是撿回一條命,在被拖回營之後掙扎着指揮部隊在營門附近集火朝外射箭,加上原本守營的士兵早就準備了數百張牀弩,此時一陣朝外射擊倒是讓沒有準備的第七兵團被放倒一片,高思繼見到大部回鶻騎兵已經回營,索性放棄攻擊大營,轉而開始朝着已經衝過拓跋思繼的防線開始接引那些之前衝出天策軍包圍圈的回鶻騎兵的哈穆德而去。

不過哈穆德顯然就沒有打算在戰場多待,所以見到第七兵團已經朝着自己的左翼做迂迴動作立即開始吹響號角讓這些衝散了編制好不容易脫身的回鶻騎兵自行尋找道路跟隨自己,然後率領手下七萬多兩部回鶻騎兵撒開腳丫子直奔伊州城,並且在回城的時候緊急派人去通知甲木讓他放棄城外的軍營緊急回城固守待援。

哈穆德的這一招在隨後雖然被萬毅破解,但是彼時的天策軍已經將主力抽調出去南下,所以雖然破解了對方的計策但是也失去了同時攻擊回鶻大營和伊州的實力,所以只能等到陌刀營返回前線之後才一舉擊破伊州,從而徹底進入高昌回鶻的領地。

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十七章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
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十七章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