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

“大哥哥,你是在擔心天方教的事情嘛?”長安千秋殿外,李玄清看着如煙帶着小天啓坐着畫舫從曲江上面慢慢朝芙蓉園而去,臉色沉靜似水,身邊巧兮走過來坐在他身邊問道。七八月份的長安已經是秋季,皇宮內部分樹木已經開始落葉了,但是李玄清卻恍然未見,心思也飄到了遙遠的西北大漠。

“別人不知道,但是你我二人可是都經歷過的,我們打下西北是除了是要收復那片魂牽夢繞的故土,還有的就是指引我們華夏民族走出去開拓進取。可不是希望西北以後成爲大唐動亂的源頭,憑空消耗華夏元氣,否則的話只怕我們就要成爲民族的罪人了。”李玄清可沒有說笑,如果西北因爲天方教問題成爲各教爭鬥不休的戰場那麼依靠着李玄清二人強行拉回來的華夏民族的軌跡只怕又要回到起點了。

“那麼大哥哥這幾天有沒有想到什麼好辦法?”巧兮也想起了後世的那個坑,不就是在如今的安西的西邊嗎?那裡可是一連坑死了三個帝國,而且還是工業時代舉世無雙的世界性帝國。而且最要命的一點就是在一代又一代頑固極端的勢力傳承之下,恐怖主義也從這裡發源然後走向世界各地,成爲那個世界動盪不安的重要因素之一。就目前自己夫妻二人建立起來的工業規模如果提前一千年掉進這個坑那麼只怕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而且最要命的就是華夏民族本身就不喜歡對外擴張,如果一旦陷入這個坑中那麼只怕後世還真會有人提議放棄西北呢。這一點就連武則天時代的名相狄仁傑都是如此想法嗎?而一旦放棄西北失去了此地的資源那麼將來華夏民族的工業時代又該指望什麼地方支撐呢?

“大哥哥也不要擔心,這不是還有回鶻人在撐着嗎?而且安西一旦被咱們收復咱們可以採取驅趕的方式將天方教往西方驅趕,然後依靠內地強勁的發展力度,很快就會輻射西北,只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那麼我們大唐的文化也會隨之再次普及西域,我相信我們華夏文明傳承千年,加上你我二人帶來的後世的見識,絕對可以在文化交鋒上面不落下風的。”巧兮靠着李玄清一邊敘說着自己的想法一邊蹭了蹭李玄清道:“所以大哥哥不用擔心的,不過咱們是不是應該提前準備一下了?成立專門的部門應對?”

李玄清知道巧兮說的辦法,天方教就算是洪水猛獸但是卻也有辦法來抵擋,說不定還能夠禍水西引讓他們去禍害歐洲去。所以李玄清拍了拍巧兮的香肩,搖搖頭道:“成立專門的部門應對倒是暫時不用了。不過巧兮你說回鶻人現在是不是已經被滲透了?”話說自從穿越到現在李玄清的記憶也模糊了很多,他已經記不清回鶻人也就是安西這塊地方到底是什麼時候被天方教侵蝕的,不過按照目前前線詭異的情勢來說搞不好回鶻人還真是被滲透了,至少應該有部分是被滲透了,否則的話天方教不會肆無忌憚的出現在沙洲。對於這種****的古怪政權不能夠按照常理來推斷,回鶻人本身就沒有什麼文化底蘊,再碰到天方教的時候除了首領自身的魄力之外根本無法阻攔。這基本上也從歷代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之後都被漢族所融合得到驗證,在優勢的文化面前,那些遊牧民族哪有什麼抵抗之力。所以李玄清可以肯定,回鶻人面對天方教的文化侵蝕根本沒有什麼還手的餘地。

巧兮隨即也明白過來了,道:“如果是這樣的話大哥哥你要提前去提醒師兄他們了,不然的話肯定會吃虧的。”而且想了想道:“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要把工業集團最新研製出來的機械都吩咐他們製造一批出來送到河西去,這樣一來的工程進度說不定會快一點呢。”

李玄清點點頭道:“前線的事情暫時倒是不用管,天成、厚純和小四他們都過去了,這麼多人足夠應對一切突發事故。就算回鶻人被天方教煽動,也不會出現問題的。”

“既然前線沒有問題,大哥哥是不是該準備準備婚禮的事情了啊?雖然按照禮儀司那邊傳過來的流程,皇帝納妃的歸程倒是不用那麼麻煩,但是該走的禮儀還是需要走的。”巧兮見到李玄清那邊沒什麼問題忽然轉到了這個話題上,而且納妃兩個字更是讓李玄清惡寒不已,忍不住轉過頭看着巧兮道:“我發現我好像做錯了一件事,這個什麼納妃真不應該。”

“大哥哥也要考慮一下飛雪姐姐一個人孤苦伶仃這麼多年一直在追隨我們的腳步啊。”巧兮靠着李玄清掰着自己白嫩的手指頭一本正經的笑道:“好了這件事就這麼定了,我會處理好的,你就放心吧。”

看着巧兮嬌俏的面容,李玄清也放下了這邊的事情,擁着巧兮盯着地圖心思也一下子飄到了西北那片金戈鐵馬的世界。

此時的西征軍指揮部內,萬毅正在安排前鋒部隊進入瓜洲地界,但是面對着沙洲和瓜洲歸義軍擺出的鐵桶陣形,想了想還是放棄了,準備盡起大軍,先期拿下瓜洲,切斷歸義軍東進的道路然後在壓迫歸義軍主力於沙洲地帶。

不過自從胡小四進入沙洲之後,玄影衛的消息準確率和速度一下子提升了不少,雖然前期歸義軍那邊對於情報控制的很嚴,但是面對胡小四這位情報老手,到手的情報依然及時傳遞到萬毅手中,不過此時送來的這份情報卻不是胡小四的手筆,而是楊天成和飛鷹旅的。這羣人已經開到了歸義軍西北邊界上面,剛好碰到了從西北伊州開過來的高昌回鶻的鐵騎。面對着十萬精銳的西北精騎,楊天成果斷退避躲入大漠,然後快速傳訊給萬毅讓其做好準備。發完情報之後蘇小虎的飛鷹旅立即分出一個小隊晝夜奔馳北方草原尋找高思繼兵團,這纔是楊天成此行的最主要的目的。

事實上也正是這份情報讓萬毅下定決心,二十萬大軍立即從肅州啓程,大軍進擊瓜洲,戰火在天啓三年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節這天燒到了瓜洲。瓜洲自古以來就是西北軍事重鎮,承擔着西北大軍進出安西的後勤,也是歷來西北用兵的必爭之地,所以萬毅此行是決定用雷霆萬鈞的手段一舉拿下瓜洲,徹底削弱歸義軍的實力,爲此就連拓跋思諫都放下手中的政務隨軍一起前來。

不過等到萬毅剛剛抵達瓜洲城下,連大營都未紮下,沙洲那邊就傳來了玄影衛急匆匆的軍情情報,張朝奉決定於天啓三年八月二十在沙洲登基稱帝,建號“西漢金山國”,同時宣告和回鶻人結盟共同對抗東面的大唐帝國。

“這個張朝奉,確定不是瘋了嗎?此時登基稱帝難道真以爲咱們大唐會放過他不成?原本打輸了也不會牽連家人,現在好了估計到時候不僅僅是身死族滅的問題了。”拓跋思諫坐在大帳之中看着玄影衛那邊傳過來的情報搖了搖頭,實在想不通這一點。

“張朝奉的想法沒什麼問題,只不過時機不對。準確的說咱們進軍的時間打斷了他所有的部署,如果再給他一年的時間那麼他真的有可能憑藉着建國立號凝聚西北漢人的民心,整合西北創造出一個什麼西漢金山國了。”萬毅搖了搖頭,對於這一點不想再深究,反正稱帝是打,不稱帝難道就不打了?反倒是對於楊天成傳來的消息皺眉不已,高昌回鶻出兵十萬,張朝奉早就算計好的一招果然厲害,不僅僅藉助回鶻人之手達到了抵抗天策軍的目的,而且還能夠藉機削弱回鶻人的實力。只要這一仗能夠打贏那麼他的地位就能夠瞬間得到鞏固。

“大帥,這一仗咱們只怕沒辦法在攻城的同時集中主力打野戰了。”劉璇走了進來遞給萬毅兩份情報苦笑道:“這個張朝奉已經讓曹仁貴率軍從沙洲出擊,不日就可以抵達瓜洲城下,加上瓜洲守軍到時候他們三路兵力齊聚我們就根本無法面對這麼龐大的兵力了。而且現在最重要的是高思繼將軍的兵團還沒有趕到。”

“那就集中兵力打掉他一路主力。”拓跋思諫也是知兵之人,自然明白如果對方三路兵馬齊出只怕形勢會急速逆轉,所以當即建議道:“莫不如趁着對方兩路主力尚未抵達,我們一舉拿下瓜洲如何?”

拓跋思諫的建議讓萬毅和劉璇陷入沉默,拿下瓜洲自然是好處顯而易見,但是對方一旦抵達城下必然是合圍自己,這樣等於是將主動權讓給了對手,而且天策軍的補給也是個難題,後方源源不斷的物資一旦被歸義軍和回鶻軍切斷,那豈不是陷入了孤軍奮戰的境地?所以萬毅搖了搖頭道:“瓜洲城是死的,攻城要放到最後,尤其是如今這個境地,一旦我們佔領瓜洲那麼等到對方鐵臂合圍如果配合歸義軍經營瓜洲多年,只怕我們一天都守不住。所以我意是先集中主力出其不意運動到瓜洲西北,先打高昌回鶻。”

“先打高昌回鶻?”劉璇和拓跋思諫一下子走到萬毅身邊,只聽得對方指着瓜洲西北道:“瓜洲地形是南高北低,南部爲高山合流形成的平原,水源豐富,而北部則爲戈壁地帶,能夠補給的就是當年冠軍侯西征遇到的酒泉河,我們只要在回鶻人趕到之前拿下酒泉河最西部的源頭,那麼回鶻人爲了補給就必須要提前和我們一戰到時候就可以在局部創造出兵力優勢,在歸義軍主力和回鶻人匯合之前一舉拿下回鶻大隊人馬。”

“而且最重要的是,回鶻人遠來不知我軍虛實,面對這一仗他們肯定也想試探一下我軍的勢力,不管是派遣部分軍隊探探路也好還是全軍壓上畢其功於一役也好,我們都有辦法將戰役直接拖到最後的決勝階段。”萬毅目光炯炯,指着地圖道。

拓跋思諫有點皺眉道:“如果歸義軍的速度提前呢?那我軍豈不是還要面對對方合力?”不過他的話還沒說完劉璇就接着道:“這樣的話我們就要提前決戰了,豈不是又回到起點了?”

“戰爭從來都不會容你準備好了再打的。我想此時在瓜洲城內的厚純肯定會想辦法拖住歸義軍的。而且張朝奉不會和回鶻人一條心的,他是擺明了要借我們的手消耗回鶻人,反過來也一樣。”萬毅擺擺手道:“你去通知厚純告訴他我們的計劃他會配合好的。順帶着讓小四那邊想辦法探聽一下安西回鶻什麼時候出兵,我可不希望咱們好不容易和高昌回鶻打了起來結果對方手裡還有另外一個底牌。”

“大帥的意思還是擔心這個回鶻人?”劉璇也注意到了萬毅的眼睛始終盯着回鶻人的地盤。

“按照玄影衛之前蒐集的情報,高昌和安西兩支回鶻說起來是同宗同祖,但是百年來其實都是各行其是。高昌回鶻佔據着絲綢之路天山北線,加上千裡草原實力比起安西回鶻還要強,只不過近幾年安西回鶻發展很快,加上和西部于闐的關係趨於緩和得到了于闐的支持,能夠在大漠南部站住腳並且發展壯大。兩部與其說是同族關係,還不如說是競爭關係。所以我懷疑歸義軍那邊既然能夠取得高昌回鶻的支持,那麼也一定和安西回鶻達成了協議,只不過因爲二者關係擺在那,所以出兵也肯定是一前一後,都在看對方的笑話。”萬毅點了點頭。事實上萬毅猜測的已經基本屬實了,安西和高昌兩支回鶻自從遷徙到西域就已經分裂,歷經百年各自發展,其中還發生過大戰,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同宗情誼了。

“既然如此的話咱們倒是可以利用一下,各個擊破。”拓跋思諫若有所思,點了點頭,對於萬毅的想法表示支持。

“參謀長立即傳訊,各部從今夜開始開拔奔赴酒泉河源頭,在那裡等着回鶻人。”萬毅讓劉璇立即出去傳令。

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
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