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

“下邦使臣阿也比.阿杜拉參見大唐皇帝陛下,願陛下青春常在,大唐千秋萬歲。”長慶殿內阿也比朝着李玄清行了大禮,然後獻上了此次前來朝貢的禮單,一切都按照皇家禮儀司公佈的禮儀一絲不苟的行進。看得出來他是很用心的,而且這幾句話用唐言說的也很好,聽着有一股長安本地的韻味。隨着大唐帝國的統治日漸鞏固,李玄清讓教育部在抓緊制定統一唐言發音,開始朝着語言規劃化的道路邁進。這一舉動得到了全國上下的一直支持,甚至不少人稱讚此舉可以和當年始皇帝書同文的壯舉相提並論。只不過李玄清這一舉動是爲了方便帝國通知區域越來越大之後各式各樣的方言是屢見不鮮,李玄清甚至有時候都分不清這到底是哪個地方的方言,所以才讓教育部制定了這個計劃,並且今年年初頒佈了《大唐帝國唐言規範統一大綱》,以長安本地方言爲母語藍本,全新規範了數千個常用字的發音,並且將這個時代的拼音方法進行了改進,組織語言學家編撰了一部簡單有效的拼音規則和方法。由此也逐步開啓了語言學這個全新的概念。

不過此時阿也比卻神色凝重,在將朝貢規程走完步入李玄清的夜宴席位之後就迫不及待的開口道:“皇帝陛下,小臣今日前來大唐,除了朝見陛下表達我國阿拔斯國王對於大唐皇帝的敬意之外,還是有一事相求,請皇帝陛下務必恩准。”

阿也比的這種急切的態度讓張建忠和王守田兩人相視而笑,在場的衆人當中他們兩個纔是今晚的主角,但是沒想到的是在這夜宴之上對方就如此的急切,只怕大食國內真的到了一觸即潰的邊緣了。

“也好,你說吧。”李玄清點了點頭,他原本打算舉行完夜宴再說,畢竟不管怎麼樣,自己的夜宴是招待大食使臣來朝貢的,原本沒打算在上面說什麼。但是既然阿也比等不及那也無所謂了。

“啓稟大唐皇帝陛下,阿也比懇求陛下能夠出兵幫助我國渡過難關,抵擋大秦帝國對我國的侵犯。”阿也比也知道在國宴的時候說這些不合時宜,但是國內形勢已經到了最後關頭,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之前從拜占庭萬里迢迢東來長安已經耽誤了不少時間,他甚至都不知道此時國內到底有沒有出現變故?阿拔斯還能不能壓制住局勢爆發等到自己從大唐搬回救兵。作爲如今大食事實上的內政首相,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大食目前的危亡局勢,在持續大戰之後,大食國內幾乎所有的產出都全部調到了前線供給軍隊,國庫所有的錢財也都拿出來作爲軍費使用,而國內百姓根本無力去救助,甚至連帶着陣亡將士的撫卹都沒有足夠的錢財去發放。也就是他聯手阿姆杜拉封鎖了國內通往前線的消息,不然的話只怕前線的數十萬大軍會立時崩潰。如果單單是錢糧的話那麼他阿也比還能想辦法去東挪西湊,畢竟阿拔斯除了是大食帝國的皇帝陛下同時還是天方教的哈里發,君權和神權同時集於一身的他能夠隨時抽調宗教的教產來暫時填補國庫的大窟窿。現如今的大食帝國內部如果說哪個勢力還能有餘力來貼補國庫,那就只有天方教了,各地教宗有多少財產別人不知道阿也比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他有把握說服阿拔斯下令暗中抽調教宗的財產來臨時填補國庫虧空,幫助帝國度過經濟難關,再不濟依靠教宗的力量全力安撫民衆將這種矛盾往後壓制也能給他騰出手的時間。這些都是阿也比最擔心的問題,他此時此刻最擔憂的還是大秦人的咄咄逼人。他不清楚拜占庭已經被拿下了,但是依靠着對阿姆杜拉的瞭解,對方肯定有能力佔領拜占庭。但是目前大食帝國的戰略應該是收縮而不是往前推進,是有能力修養自己的元氣。阿也比不同於大食帝國的其他高層,長期浸潤民政加上這些年基本上都是他在主導和大唐帝國打交道,他學到的最多的就是國力決定對外國策。可是如今大食帝國曆經大戰之後,幾十萬傷亡之後,大食帝國甚至已經抽掉不出更多的青壯年來補充兵員了。本族之中幾乎所有的兵源都全部消耗殆盡,如果再繼續抽調的話那大食民族只怕要面臨滅種的危險。可是如果不從本族抽調兵員,依靠外族組建軍隊,一旦失控帶來的惡果只怕更加遭到,巴格達的大食帝國光輝會立馬被這些外族人組成的軍隊徹底推翻。所以對於阿也比來說,只有藉助大唐才能夠幫助大食帝國穩住局勢,擋住大秦帝國的不斷攻擊,至少在西面擋住對方的兵鋒。也只有這樣,在東面佔據了優勢之後大食人才有喘息之機,纔有修養的機會。

“阿也比閣下,我大唐在貴國和大秦開戰之初就已經說過,不會介入你們的戰端之中,時至今日,實際上我大唐最終還是偏向你們大食的,畢竟和大秦比起來,我大唐和貴國還有腓尼基運河在合作開鑿。”張建忠見到李玄清看向自己,從坐席上站起來搖頭道:“當初我大唐外事部頒佈大唐的態度時,阿也比閣下也是贊同的。如果我大唐貿然介入泰西局勢,這讓大秦會怎麼看我大唐呢?豈不是要讓他們覺得我大唐是言而無信之國?那可是用皇帝陛下的名義發佈的對外詔書啊!”張建忠一番疾言厲色的話讓阿也比臉色大變,張建忠說的這些他自然清楚。當初不論是大食還是大秦對於大唐的表態表示贊同最大的原因就是害怕大唐貿然介入泰西事務從而削弱兩方當中任意一方的力量,在他們的印象中,自己和另外一方不論誰贏都可以但是不能兩虎相爭的時候旁邊還蹲着一位。但是當初的這種設想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卻全部破碎,大秦固然是沒有被打敗,自己本國卻被拖到了崩潰的邊緣。亡國的現實和以後的隱憂相比,阿也比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現實。所以在張建忠說完之後他就急切道:“小臣知道大唐的態度,自然不敢玷污皇帝陛下和上國的名聲。所以小臣此來是帶來了另外的辦法,保證不會讓陛下的顏面受損。”

“哦?閣下已經有辦法了?”張建忠沒想到阿也比早有準備,這一下他反倒是摸不着頭腦了,轉頭看了看王守田道:“既然閣下這麼說,那還請直言,但是本相要要言明,如果閣下的辦法不能保證大唐帝國和皇上的名譽,那麼本相不能保證帝國能否改變國策。畢竟事關帝國對外政策改變,不能貿然改弦更張。”張建忠雖然把話說的很死,但是聽在阿也比耳中卻不啻於福音,所以急忙走到李玄清前面的丹陛之下,跪倒在地道:“小臣明白,啓稟皇上,是這樣的,小臣來之前我國阿拔斯陛下就已經指示小臣,如今下邦不堪戰亂,受損嚴重,已經無力應對和大秦的爭端,爲了確保大唐在阿非利加洲的利益,爲了保證運河能夠長久的爲兩國百姓服務,願意將運河及其周邊的埃及行省土地全部贈送給大唐,運河只有在大唐帝國手中,才能夠避免被大秦人所趁,也最能夠保證兩國的根本利益。”

阿也比的話語聲雖然不大而且還帶着急切,但是說完之後全場所有人都是鴉雀無聲,甚至坐在一邊原本只是按照禮儀參加的王厚純等人都目瞪口呆,都被阿也比以及大食帝國這麼大的魄力給驚着了。直接送出去一個行省,這麼大的土地是絕對不迅速帝國內部的大省面積了,但是在阿也比口中卻似乎擔心自己不願意接收一般。阿也比的話語和在場所有人的驚詫李玄清倒是若有所思,坐在他旁邊的巧兮也是忽然微微一笑。夫妻倆都明白阿也比此舉的真正用意。在已經擋不住大秦軍隊從西面進軍之後索性將這塊夾在大食本土和大秦西面軍隊之間的土地送給大唐。這樣一來大秦軍隊再進攻埃及的話那就等於是在攻打大唐帝國了。這樣一來必然是引起大唐對於大秦的仇視,甚至是在必要的時候駐守在埃及境內的大唐軍隊肯定會直接投入戰爭將大秦軍隊趕出去。這樣一來大食本土就能夠免受西面的攻擊,而北線大不了讓阿姆杜拉從拜占庭撤到小亞細亞及中亞細亞地區,將這部分土地牢牢守住,這樣一得一失之間,大食帝國也就等於換了塊領土而已。雖然在阿也比看來埃及的位置比中亞細亞和小亞細亞要重要得多,但是時至今日的話也顧不得其他的。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波斯都督府境內訓練的大食新式海軍也讓阿也比看到了新的希望。只要熬過這段時間,自己的海軍就能夠通過運河進入地中海作戰,只要打掉大秦帝國的海軍那麼就算是隔着埃及又怎麼樣?在地中海只要大唐海軍不出手,那麼自己完全可以學大秦帝國那樣跨海重新奪回突尼斯以及伊比利亞半島等地就是,地中海的範圍又不大,還不至於擋住一個帝國對外擴張的腳步。

李玄清朝着張建忠使了個眼色,後者立馬心領神會,上前道:“皇上,微臣認爲阿也比所言確實可以避開此前大唐對外國策之要害,但是這畢竟涉及到軍政兩方多部門的事情,不是夜宴之上三言兩語所能說得清的。微臣建議,國宴之後,由內閣牽頭,外事部主導,總參派人蔘加和阿也比閣下制定一個詳細的謀劃,然後上呈皇上預覽。”張建忠這句話雖然沒明着說同意但是話裡話外的意思卻讓阿也比一陣欣喜,所以在李玄清最終點頭之後這件事也就定了下來。

在國宴之後,王守田的外事部立即和阿也比舉行閉門商談,在持續了一天一夜的字斟句酌之後這份後來被稱爲“土地換和平”的《大唐帝國接收大食帝國埃及行省及其腓尼基運河等條文備忘錄》就橫空出世了。條文內規定,從雙方簽訂條約之後起,大食帝國所屬埃及行省所有土地及其城池等全部贈送給大唐帝國,運河所有權也全部移交給大唐所有,大食僅保留四成的收益權。雙方東部邊界以運河爲基礎,雙方運河以東一百里以外的土地重新劃定疆界。而大唐在接過這塊土地之後也表示將向大食提供三百萬石糧食在內的約計四千萬唐幣的接濟,並且約定,大唐不得允許第三方利用埃及的土地來進行攻擊大食帝國的行爲,算是直接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阿也比從大唐這邊挖了四千萬唐幣的各種物資援助也讓他大鬆一口氣,三百萬石糧食雖然遠遠不足以彌補國內的虧空,但是在他的設想之下,只要前線的部隊能夠撤回來進入防守那麼自己就有其他的辦法來將國內的局勢緩和下來。所以這份協議算是大大出乎阿也比的意料,畢竟在他來之前他是打算好了直接將埃及送出去的,畢竟這埃及的土地雖然看起來龐大,但是在此時的大食來說根本就沒有辦法守住,而且這其中還要大唐幫助對抗大秦,實際上算是有些算計大唐的成分在裡面。但是王守田這一次一反常態並沒有在這些上面斤斤計較,反倒是要求阿也比儘快組織運輸隊運輸物資,大唐帝國目前已有的運力已經無法支持向大食運送物資了。

阿也比自然是想不通,王守田將這份協議送到李玄清手上的時候,早就等在他旁邊的所有人都是擊掌相慶,徐天翔和王厚純更是高喊着馬上通知西征軍指揮部,立即在埃及亮明旗號,將大秦軍隊打回去。

“大哥哥,挖到一塊寶地了。不過你下一步如何肢解大秦帝國呢?”旁邊的巧兮雖然滿面笑意但是還是坐到他身邊笑道:“這個可不好操控啊,他們的實力比起大食要強大得多。”

李玄清眼光一凝,隨即轉頭看着身後掛着的大幅地圖,那塊後是熟悉的土地,自己終究是要下手了,這一瞬間李玄清竟然是有些恍惚,連帶着巧兮都看出了他的臉色那股神色變化。

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
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