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

看着下面鐵槍都的士兵長槍飛舞,幾人一組踏着怪異的步伐,輕易的將朝自己奔馳而來的吐蕃騎兵刺落馬下。李玄清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這種倚靠小型陣法對陣騎兵應該就是鐵槍都能夠在一次次戰爭中傲然挺立直至成爲靈武軍中流砥柱的原因所在吧。相對於陌刀隊以純暴力取勝,他們倒是靠着技巧來完成殺戮。

四千人的鐵槍都衝入騎兵隊伍之中,以步對騎,長槍或刺士兵或搗馬腿,頓時間讓已經和第五營短兵相接的吐蕃人倉皇敗退。這種揮舞起來一丈多長的特質長槍在這種地形之上幾乎沒有敵手。騎兵在失去了速度之後就成了一個個活靶子。而鐵槍都的戰法就像是一柄柄小刀子,不斷移動,將吐蕃人這塊肥肉切割成小塊,然後一點點淹沒。

伴隨着這支騎兵的敗退,孤鷹嶺迎來了短暫的平靜。而就在萬毅和薛萬里開始整頓部隊,準備再戰的時候,桑熊也帶領中軍和後軍到達戰場。只是在目睹了孤鷹嶺前那遍地的屍骸之後臉色一下子沉到了極點。而暉日的訴說更是讓桑熊覺得不可思議,安西軍的陌刀隊居然出現在這裡?這可能嗎?要知道當年安西是被吐蕃人在龜茲全部殲滅的,怎麼可能還留下幾千名陌刀手?

其實桑熊情急之中搞錯了時間。當年的安西軍就算留下了陌刀手,百十年過去了早就作古了,怎麼可能到現在還存在呢?不過這個紕漏並不影響他做出判斷,對於自己心腹將領的彙報他還是很重視的,再看看這片被小山丘包圍只有方圓不到兩裡的空地,瞬間就有了主意。

“調集全軍神射手和對方展開對射,讓後軍在前面空地裝卸投石車,準備投射。然後讓勇士們全體下馬,步行攻擊。”桑熊看着這邊古怪的地形斷然下令道。

但是這些話聽在暉日的耳中卻猶如晴天霹靂,急忙阻止道:“將軍,不可啊。勇士們失去了戰馬就是失去了雙腿,速度一旦降下來會被對面的敵人當成羚羊射死的。”

桑熊一鞭子將暉日抽翻在地,怒道:“騎兵目標太大,對面的弓箭手根本就不需要瞄準,他們的優勢太大了。下馬的勇士雖然速度慢,但是卻不容易被擊殺你知道嗎?”說完也不理會暉日,直接開始吹號集結兵力,準備再次進攻。

萬毅看着對面開始組裝完畢的投石車,冷冷一笑,看來這吐蕃人的統兵大將還真是吸取了以往的教訓,真的要攻克靈州城了。不過他拿孤鷹嶺當城牆轟恐怕是一廂情願了。只是對方的人數讓萬毅感到很無奈,之前的戰果雖然很豐碩,但是面對着依舊是自己多一倍的兵力,萬毅不知道山頂之上的李玄清還有什麼辦法。

不過現在不是想這些的時候,萬毅將重甲營調整到最佳狀態之後靜靜等待對方的進攻。

只見山下的牛角號此起彼伏,呼喝應答之間,密密麻麻的吐蕃人集體放棄戰馬,步行列陣頂着牛皮盾開始了新的一輪進攻,弓箭手也開始彎弓搭箭。

天策軍這邊招數還是一樣,弩炮弓箭開路,雙方飛舞的箭矢將中間的那片空地上空完全遮蔽。不同於萬毅重甲營厚重的板甲可以抵擋絕大部分箭矢,薛萬里的第五營的傷亡開始加大。吐蕃人的騎射在這一刻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山腰的蘇合拼命的調動弩炮支援第五營,粗大的弩箭幾乎是一刻不停,機簧扣動的聲音也不再是之前此起彼伏,而是接連不斷,輔兵面前堆積如山的弩箭也在飛速減少。

李玄清看着山下驟然出現緊張的狀況,右手鬆開又握緊,如此反覆多次依然沒有下達新的指令,而是冷眼旁觀桑熊的戰法,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不知道在想什麼。

而直接正面承受壓力的薛萬里則是猛然間咆哮起來,集中起第五營親衛隊兩千多人發起了反衝鋒,在對手猝不及防之下直接衝到了面前,這支親衛隊是薛萬里抽調全營最精銳的將士組成的,被當做是第五營的殺手鐗。此刻忽然投放到戰場之上,頓時間只見到長刀揮起,帶起了無邊的腥風血雨,這些手持銅皮圓盾和唐刀的將士在戰場之上,刀光所致所向披靡,硬是靠着西北漢民的勇武和彪悍以劣勢的兵力牢牢的擋住了吐蕃人的攻擊,將戰線死死的壓在了山腳下。

而山腳下親自指揮的桑熊見到好不容易有了突破的跡象又被對方壓住了,怒不可遏,揮手讓投石車加入戰場,只聽得轟隆隆的投石車將一塊塊臨時找來的石頭砸向孤鷹嶺。

想法是很美好的,但是桑熊很顯然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吐蕃人基本上不會操作這些漢人的攻城器械,前面幾次的石頭居然投到了自己人的隊伍裡,只見一塊塊大石砸的吐蕃士兵皮開肉綻,斷臂殘肢,哀嚎聲甚至一度超過了喊殺聲。

這一下變故讓桑熊反應過來自己的失誤,慌忙讓這些投石車停了下來,讓牛角號再次響徹全場,更多的吐蕃人開始潮水般的涌到孤鷹嶺參與戰鬥。

李玄清的視角里,桑熊的中軍已經接替前軍進行戰鬥了,新上來的兩萬多人就是此次準備入侵靈州的主力部隊了。當下見到密密麻麻的人潮徹底將這片空地填滿,頓時不再遲疑,右手一面火紅色的令旗猛然間揮起,戰鼓隊的鼓點一下子也跟着詭異起來。而這種事先約定好的鼓點也讓前線的將士士氣陡然間高漲。戰前各級官長都已經說過這種鼓點的意義所在,所以不管是第五營突入敵軍陣中的親衛隊還是重甲營負責前出牽制的鐵槍都在這一刻幾乎都開始了亡命的突擊,幾乎不在意自身的傷亡,就算是死也要拉上對方墊背,血腥的殺戮幾乎隨着鼓點的變更達到頂點。

而這一切在桑熊的眼中卻成了對方要變成決死突擊的徵兆,只要頂過去這一波對方肯定會垮,所以是幾乎不加思索的就抓緊時間催促後續部隊跟上,進行突擊跟進。

也就是在這一刻,地獄火大隊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無意之中李玄清開啓了唐末使用火藥的第一次,也是這個世界第一次出現火藥在軍事上的應用。

只見蘇合聽到鼓點變更之後,十座特質的弩炮立即放下弩箭射擊,開始裝填炸藥包。其實這種特質的弩炮只是將填裝弩箭的卡槽換成了一個半球形的凹槽,將直射機簧換成了拋射的拉索。

蘇合親自將製作成球狀通體包裹着一層牛皮的十五斤重的炸藥包快速放入各弩炮的凹槽之內,一邊的輔兵迅速點燃火把。

“目標正前方,預備,點火,投射。”簡單的命令之後一顆顆散發着滾滾濃煙的圓球帶着明滅不定的火苗忽然從山腰飛起,朝着吐蕃人方陣的最中心位置而去。

所有的參與進攻的吐蕃人都沒有在意這種古怪的玩意到底是什麼,就連天策軍的士兵都沒在意,說實在的,除了李玄清和蘇合等寥寥幾人,根本不會有人知道這個投射出去在空中輕飄飄的東西有什麼用。所以桑熊只是看了一眼這十幾個火球就沒再主意,此刻他要做的就是催促更多的士兵上前,頂住對方的最後一輪反擊,然後收割。他要抓住對方的主將,看看到底是不是當年安西留下來的餘孽。

而第一輪地獄火的投射蘇合也沒掌握好,跑出去的炸藥包東一個西一個落了下去,除了個別倒黴的吐蕃士兵被砸暈,沒有其他的異狀。雙方的士兵該怎麼廝殺還是怎麼廝殺,前線戰刀飛舞,嘶吼聲不斷。

“轟隆隆”但是就在下一刻,這些落地的炸藥包卻猛然暴起一聲聲巨響,火紅色的火球隨着爆炸聲升騰起來,強橫的旋風橫掃爆炸點周圍的一切,沙石被炸碎,隨着衝擊波四散而去,將擋在自己面前的一切都擊碎在地。黑色的濃煙卷着長龍衝向天空。

那些身處爆炸中心的吐蕃士兵被炸成碎片,爆炸點周圍十丈距離以內的人也被橫飛的沙石和預製在炸藥包內的鐵屑等碎片擊飛在地,生死不知。

這一下的變故徹底讓攻防雙方驚呆了,前線正在搏鬥的士兵甚至都停了下來,呆呆的看着剛纔的變故說不出話來。而身處其中的吐蕃士兵猛然間發現這些該死的爆炸就是剛纔投射出來的東西時,騷動開始了。

但是李玄清卻顯然不放過這一絲的變化,早在第一波炸藥包投射出去的時候戰鼓隊也在更換鼓點,隆隆的鼓聲傳遍全場,天策軍的反擊開始了。

“陌刀隊,出擊。”早已經等待多時的石堅舉起手中沉重的陌刀帶頭往山下衝去,而此刻的鐵槍都和薛萬里的第五營也開始全軍出動,加入反突擊。天策軍人數的劇增也第一次讓吐蕃人感到了壓力,雙方原本廝殺的前線瞬間被撕開,相對於其他部隊,陌刀隊的殺戮再次讓吐蕃人感到恐懼,雪亮的長刀每一次揮起都帶走一條生命,滾滾的人頭隨着這些排成一排的地域殺手一顆顆落下,猶如西瓜一般被隨手扔在地上。

不過這些前線廝殺卻沒有影響到蘇合,幾乎就在第一批炸藥包被投射出去的一瞬間,第二批炸藥包被放置好,然後點火,拋射。他是拋射的越多動作越嫺熟,準頭也更好。

他這一瘋狂的拋射,下面吐蕃人可就悲劇了。只見火紅色的火球伴隨着一聲一聲爆炸在下面的吐蕃人人海中種起了蘑菇,這傢伙看着自己製造的爆炸一邊咧着嘴哈哈大笑一邊跳着腳指揮手下抓緊時間繼續拋射。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下面吐蕃大軍之中的桑熊從第一聲爆炸開始就徹底呆住了,不明白這到底是什麼東西,能夠製造出這麼蠻橫的破壞。但是見到火球持續不斷的升起,自己的士兵就像被清場一樣被這種爆炸一塊塊清除、碾碎,頓時咬碎了鋼牙,怒聲吼道:“全軍突擊,給我殺,殺了這幫來自地域的魔鬼。”

此時的暉日等大將都去前線了,中軍之中就桑熊一位大將,自然沒有人能阻止這位陷入暴怒的統帥,牛角號的聲音急促傳出,也傳達出了這位主帥的憤怒。

但是桑熊忘了一件事,那就是這種第一次出現的武器最可怕的其實不是其殺傷力,第一代的炸藥包填裝的是黑火藥,雖然爲了增加威力,依仗弩炮的射程李玄清準備的炸藥包史無前例的填裝了十五斤火藥,但是充其量也只能影響周圍十丈以內的目標,而且弩炮發射炸藥包準頭也不好,殺傷力其實並沒有後世炸藥那麼大。

這種炸藥包出現在戰場上最大的作用是心理作用,那種爆炸和騰空而起的火球給人造成的壓力和心理負擔不是說說就能改變的。在持續了幾輪的爆炸之後,這片吐蕃人的人海開始了騷動,雖然暉日等人竭力壓制,但是架不住萬毅等人帶着廝殺的天策軍一邊突擊一邊高喊:“天雷降世,斬將奪旗。”整齊的吼聲連山頂的李玄清都聽見了,這種呼喊更加加劇了吐蕃士兵的恐懼和躁動。

“蘇合,馬上朝那些不聽話繼續前進的吐蕃人投射,對於那些往後退的暫時不要炸他們,哪裡人多炸哪裡。”李玄清身形迅速飄落蘇合身邊。

蘇合馬上明白了李玄清的意思,操控的十座弩炮開始重點轟擊那些頑固分子,只見一時之間爆炸點開始集中在向前涌動的人潮中,只見到密集的火球掀起無邊的旋風,許多人都被這密集的爆炸掀到了半空中。

這一刻的吐蕃軍終於被徹底炸崩潰,前鋒被殺散之後後續人馬沒有和之前一樣繼續往前衝,而是潮水般往後退走。

“傳令全軍,朝對方最核心的中軍全軍突擊。”李玄清一聲怒吼之下,戰鼓隊全力擂起戰鼓,隆隆的鼓聲催促着天策軍的戰士奮勇向前。與此同時山頂上早就準備好的狼煙開始燃起,巨大的彩色煙柱沖天而起。

早就埋伏在十里開外一處山坳裡的親衛隊見到這道彩色煙柱之後跨上戰馬,開始了狂飆突擊。

而就在天策軍忙着突擊的時候,桑熊見到自己的隊伍如潮水般敗退,臉色一下子變得灰白到極點。但是就在下一瞬間桑熊卻猛然間怒吼起來:“督戰隊給我攔住這羣失去了勇氣的傢伙,我們要反衝擊,打敗他們,殺。”

督戰隊幾百人衝了上去,連續斬殺數百人之後終於暫時制止了頹勢,桑熊正要上前衝鋒卻再次被擊倒,只見一個炸藥包卻不知何時間出現在督戰隊的面前。

“不。”桑熊還未喊出聲來,督戰隊不見了,震天的巨響之後,濃煙籠罩住那一片區域,久久不散,但是卻始終不見一個人走出煙霧。咣噹,桑熊的彎刀一下子掉在了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響。

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
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