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

“將軍,這是大唐轉過來的最新情報,根據他們在和大秦使團談判時得知,大秦有意在最近派重兵前來奪回拜占庭。”已經拿下整個色雷斯地區的阿姆杜拉接到了來自後方加急送來的最新情報。

“阿也比閣下爲何沒有和大唐交涉呢?他們釋放大秦戰俘會影響目前我們在拜占庭之戰的難度。”阿姆杜拉旁邊的烏拉姆有些不忿的問道:“將軍閣下,我大食帝國付出了一整塊肥沃的土地,難道大唐帝國作爲我們的上國不能爲我們頂住大秦的壓力嗎?”他最近是意氣風發,在拿下拜占庭之後馬不停蹄橫掃整個色雷斯地區,在如今大食帝國的主力戰將中他的戰績首屈一指,持續的大戰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戰功,自然說起話來也是中氣十足,看得出來,他對於大唐釋放大秦戰俘的做法很有意見。

“烏拉姆將軍,對大唐說話要懂得敬畏,那不是我們能夠招惹的國度。阿也比閣下是我們當中最瞭解大唐的人,既然他沒有對大唐提起那麼就意味着我們沒有力量能夠左右大唐的國策。”阿姆杜拉看了一眼這位新興的將領搖了搖頭道:“更何況大唐對我們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否則的話這份情報也不會送到我們手中。這件事到此爲止,我們現在要討論的是如何應對大秦的接來下的攻勢,我有預感,這應該是大秦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出兵了,如果我們能夠挫敗他們,那麼色雷斯甚至是整個巴爾幹地區都將永久的變成帝國的領土。如果不能,那麼我大食帝國有可能會萬劫不復,不僅僅失去我們手中這最後一支力量,更嚴重的是帝國也將面臨無法抵擋大秦反攻,從而被對方徹底打敗。”阿姆杜拉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那就是一旦失敗只怕就算是大秦不反攻,帝國內部也將四分五裂,阿拔斯將徹底失去鎮壓帝國內部其他部族的力量,昔日被他們征服的那些部族必將紛紛脫離帝國的統治。和艾利多安這種戰場名將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阿姆杜拉考慮問題更多的還是放在政治角度,這也導致在戰場之上進行實戰的時候他始終比艾利多安差了一籌,但是在戰場之外他卻絲毫不遜色對方。

“既然大秦覺得打得不夠,那麼就再打他們一次,我大食帝國雖然內部有些困難,但是英勇的帝國戰士會在戰場上徹底打敗這羣該死的異教徒。”烏拉姆的這句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紛紛點頭。這段時間他們幾乎沒有遇到過任何的對手,大秦帝國最精銳的軍團都已經被自己徹底擊垮了,就算是大唐將原本的戰俘全部還給對方那又能怎麼樣?難不成還能比此前的精銳兵力更加強橫嗎?反觀這段時間拿下色雷斯,大量的繳獲讓目前軍方掌握了大量的物資,就算是不從帝國後方來輸送補給,阿姆杜拉爲首的前方軍隊也能夠獨立作戰。要知道當初多德爾敗退的時候幾乎將所有的武器輜重都丟了,巨大的繳獲甚至讓阿姆杜拉直接將原本的三個火槍隊擴充到四個,近百門火炮和大量的丹藥糧食讓烏拉姆這樣的將領更加信心膨脹,而這種羣情洶洶的狀況也讓阿姆杜拉都無法拒絕,更何況阿也比從後方送來這份情報但是卻沒有帶來阿拔斯關於退兵的命令也就說明後方的主政官同樣在暗中支持徹底打敗大秦帝國的這一波反撲。事實上阿姆杜拉同樣覺得如果不能打敗大秦帝國的這一次攻擊的話就算是退過海峽固守也不是長久之計。自己的老對手艾利多安有足夠的辦法衝鋒利用自己手中佔據着絕對優勢的海軍力量將自己逼到進退無路的地步。

“既然大家都贊同徹底打敗大秦那麼我命令,各軍立即準備廝殺。”阿姆杜拉剛剛下達命令,自己的親衛再次闖了進來,不顧自己的失禮走到阿姆杜拉麪前焦急道:“將軍閣下,我們身後已經被大秦海軍重新封鎖,他們的戰艦已經將我們運送物資的木筏全部擊沉。”

“看樣子艾利多安的動作好快啊。”阿姆杜拉嘆息一聲之後臉色肅然道:“立即想辦法通知對岸的後勤軍隊,暫時不要過海峽送物資了。”

“大家都看到了吧,艾利多安比我們之前面對的多德爾要更難對付,所以這一次我不允許有任何失誤,這是事關帝國存亡的一次大戰。所以所有人都要全力以赴。去告訴教宗長老,都去祈禱真神,保佑我們能夠打敗大秦軍隊,維護帝國能夠佔領巴爾幹,讓真神的光輝普照色雷斯。”

阿姆杜拉在前線進行最後動員的時候遠在西極城坐鎮的萬毅也接到了前線的情報,哈穆德那邊在和烏介合兵一處之後將這個消息送到了萬毅手中。

“參謀長,你去通知一下後勤部門和副首相那邊,將最新交付給大秦的一批武器彈藥加快速度送上來。既然他們要拼命的話沒有武器怎麼能行。”萬毅鎮定自若的話讓劉璇點了點頭,開始動用西征軍自己的後勤運輸力量幫助運輸,要在雙方開戰之前將這批武器送到戰場之上,不然的話萬一他們提前打起來的話那麼自己豈不是謀劃得不徹底?要知道目前在大秦失去了遠征軍團之後陸軍已經落入絕對的下風,這一點不是艾利多安竭盡全力就能夠在短時間內能夠解決得了的。雖然基輔俄羅斯人已經抽調了自己最後的王城護衛部隊南下參戰,但是萬毅依然不看好。

而這一點也是同樣身爲戰爭另外一方的主將艾利多安頭疼的一個問題所在。在多德爾大敗之後,艾利多安終於掌握了陸軍的指揮權,將大秦帝國陸海軍全部掌控在自己手中。這種大權在握的感覺並沒有讓他滿意,反而暗自發愁不已,大唐的戰俘已經在不斷交付,但是前期移交的四萬人需要時間才能夠重新武裝,而且在酷熱的埃及地區服苦役,這些戰士的身體也受到了極大地摧殘,即使大唐保證了他們性命無礙,但並不代表着能夠在短期就能夠重返戰場。而且比起兵員問題,最大的難題還在於武器裝備。畢竟在收攏了各路殘兵敗將重新整頓加上抽調了最後一批新兵之後,艾利多安已經湊齊了十萬大軍,加上基輔俄羅斯人送來的四萬軍隊,一共十四萬人的兵力就算比不上阿姆杜拉也不會差太多。但是當初多德爾敗退之時根本沒有時間去將儲備在巴爾幹和拜占庭等地的武器輜重帶出來。而因爲此前拜占庭一直是前方的主力戰場,所以幾乎儲備了大秦帝國百年來的所有武器儲備。這一敗之後幾乎全部送給了對方。所以導致了大秦帝國目前的陸軍竟然連武器都湊不齊,甚至不光采購自大唐的新式武器,就連本國的大量冷兵器都湊不齊。迫不得已之下艾利多安甚至利用暴力直接將亞平寧半島所有的貴族豪門私藏的武器全部搜繳過來應急。雖然這種辦法會嚴重增加這些原本就對帝國應付大規模戰爭而加重稅收增加兵員而不滿的豪門的怨恨,但是艾利多安已經顧不得了。

不過艾利多安雖然在陸軍方面暫時沒有太好的辦法,但是卻提前用自己的海軍給了阿姆杜拉一記重擊。海軍艦隊在約瑟爾和路德的分別帶領之下將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封死,而且還因爲猝不及防直接擊沉了正在進行物資運輸的大食後勤隊的運輸木筏和船隻。首戰告捷之後的約瑟爾和路德約定各自負責一道海峽然後以馬爾馬拉海爲匯合點,晝夜巡航不斷,對於敢於偷運物資的所有大食人直接用大炮進行回擊。吸引了上次經驗的約瑟爾的這個辦法確實很好,在短時間內就直接將阿姆杜拉和後方的所有聯繫全部切斷。而且黑海的秘密偷渡點也被約瑟爾發現然後用炮彈直接轟平。這樣一來甚至被阿姆杜拉派過去傳訊的信使都被打死好幾個。

不過雖然阿姆杜拉這一下算是徹底陷入後退無路的境地,但是手中有着充足繳獲的他倒是沒有太多驚惶,反而在艾利多安沒有辦法短時間內調動陸軍進行反擊的時候大規模出擊,越過巴爾幹山脈進入半島中部地區持續打擊大秦在巴爾幹半島的統治基礎,並且以戰養戰來增加軍隊的持久作戰能力。

在一開始艾利多安沒有趕到前線的時候這一招確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僅僅每一次出兵都能帶來巨大的收穫,而且隨軍的天方教的教宗長老甚至開始在各地建立天方教的傳教基礎,在戰爭時期傳教雖然面臨困難但是卻對於軍隊穩固地方有着巨大的作用。

不過阿姆杜拉也沒高興多久,天啓十三年六月初在艾利多安趕到貝爾格萊德等地之後這種情況就被逐漸遏制。在知道自己的兵力不如對方的情況之下,艾利多安採用了層層抵抗消耗對方兵力的辦法用少量的兵力將烏拉姆等領兵將領牢牢的牽制在各地,並且和之前的多德爾採用的寸土必爭的戰術不同,艾利多安直接用空間換時間,故意放棄了大量的無險可守的地盤來稀釋阿姆杜拉的兵力,使得在短時間內阿姆杜拉領導的大食軍隊幾乎佔領了大部分巴爾幹半島地區但是卻也將其二十萬軍隊稀釋在這片土地之上。

而在六月中旬,在阿姆杜拉反應過來之後試圖調整部署收縮兵力守住各要塞和交通要道的時候,經過加急運輸送到邊境上的大唐最新一批武器也被艾利多安接到手中。這一刻的艾利多安甚至對大唐帝國都升起了感激之情,在自己最無助的時候對方送來了最及時的武器裝備,雖然這是自己大秦帝國早就付過錢訂造的,但是對方能夠及時的送過來還是說明對方動了心思的。雖然站在艾利多安的角度對方只怕未必就是出自什麼好意,但是卻解決了自己切切實實的難題。有了關鍵性的新式武器之後艾利多安的信心頓時增加了很多。而且按照大唐的行爲處事只怕自己這一批武器大食人是不知道的,那麼自己完全可以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爲了增加自己行動的突然性,艾利多安直接從後方將已經休養了近一個月的那四萬名戰俘調了過來,組建一個單獨的兵團,而且不在給他們裝備笨重的重甲,而是全部用火槍來組建一個完整的火槍隊。這個目前手中唯一一個成建制的火槍隊被艾利多安寄予了極大的希望,準備在戰爭的關鍵時刻投入戰場。這樣一來加上斯拉夫兵團精銳的四萬軍隊,艾利多安在其他部隊的配合之下開始多方籌措進行最後的調動。這一次在海軍封鎖了阿姆杜拉後路的情況之下艾利多安是打算徹底剿滅阿姆杜拉,不給對方一點活路。

艾利多安和阿姆杜拉這一對同樣都是從海軍將領到指揮陸軍征戰的老對手這一次在巴爾幹半島註定要分出勝負了。但是此時遠在埃及境內的高斯繼卻讓張勝將安西兵團分成數路掃蕩埃及各地,將原本盤踞在各地反抗大唐進入的勢力全部掃滅,大量的小規模戰鬥一方面讓安西兵團的將士快速適應這片位處熱帶沙漠的土地,也給了運河開鑿的工程隊帶來了不間斷的新戰俘來填補大秦戰俘走後的空缺。而且在龐令明和李紹周率兵沿着尼羅河快速南下,掃蕩了幾乎整個尼羅河的大部分流域之後,這條長約數千裡的大河給了所有人極大地興趣,甚至連帶着前去考察的李成玉甚至都將注意力放在這條長度絲毫不遜色中原地區長江黃河的河流的興趣,並且提出了在中游地區圍堵河道建造堰塞湖然後增加中游地區水源的想法。

高斯繼沒有參與這些民政事務,在安西兵團持續半個多月的剿匪戰鬥結束之後西征軍前進指揮部開始和秦空領導的玄影衛泰西分部一起提前進行了肢解泰西大陸的計劃。

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
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