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

“內閣岑先生那邊看樣子今年要下大本錢了,中原那邊大刀闊斧進行工業化建設,還要同時修建三條鐵路,咱們這邊還要再加上一條,我看岑先生估計今年都該睡不好覺了。”拓跋思諫一邊看着岑天時和吳作棟那邊給西北軍管區的批覆一邊苦笑道。事實上他自己也不清楚爲何李玄清要在天啓九年的時候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按理說中原大規模的工業化需要投入的資金實在是太多,就算是中央加上地方財政一起投入但只怕也是天文數字。

“皇上應該是想給中原投入的無數工業產業找一個穩妥的市場吧。”曲承美有點不確定的回答卻讓拓跋思諫深深地看了一眼眼前這位從交州平調過來的布政使。曲承美的這短短的一句話對於拓跋思諫這樣長期接觸帝國高層信息的人來說,實際上已經在思索帝國政策的落腳點了,光憑這一點就比一般的布政使眼光高出不止一等。

“既然如此的話,我們這邊也早點開動吧,疏勒這邊往南抵達細柳州只怕還要延伸到波斯都督府,這條鐵路光是長度就足有兩千餘里,需要的各種建材光靠河西和高昌的工業區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所以立即以軍管區的名義向鐵道司發請示報告,請求代爲在豐州等鋼鐵廠訂造鐵軌等原材料。等到第十一鐵道公司一到疏勒立即開工建設,你和錢鏐還有司馬道信三人要提前安排好沿途所需要的勞力,工程不能耽誤。”拓跋思諫揉了揉眉心笑道:“來看看,皇上還給我們發來一句鼓勵呢,讓我們好好幹,他等着有一天從海路乘船抵達波斯都督府巡狩,然後坐火車回長安。”

“皇上還真是興致頗高啊,不過取某在交州時我軍鐵甲戰船航程有限,只怕要從南方海域一路開到波斯都督府路途遙遠,沿途顛簸,而且還要沿途停駐各海外據點補充給養,副首相應該勸告皇上,還是等等再說。”曲承美搖搖頭,顯然對於李玄清的這句豪言有些不認同。但是拓跋思諫卻微微一笑,曲承美畢竟遠離軍政時間已久不清楚海軍戰船動力發展速度,不過也沒多言,曲承美畢竟是好心直言,處於對李玄清自身安危的擔憂。

兩人商議好這件事之後曲承美立即通知于闐的錢鏐和波斯省的司馬道信,將交通部的批覆直接給他們傳了一份,同時讓兩省從此刻開始立即調配糧草物資和隨行的戰俘大隊,先期在預定的路線進行前期勘整路面,鋪設石子,同時因爲是四月份,所以從河西那邊會有大批樹苗和草皮運送到三省,這些需要工程隊先期進行種植。這些事情涉及到千頭萬緒,都需要軍管區統一安排協調。不過曲承美顯然很擅長這些事情,竟然在四月底鐵道公司抵達疏勒的時候全部安排完畢,以至於鐵道公司在疏勒火車站附近開工的時候,所有的人力和物力全部配備完畢,第一批鐵軌和水泥枕木也都整整齊齊的擺放在現場,大型拖運車輛和設備甚至準備的比鐵道公司要求的還要齊全,這都讓這條鐵路從一開始就走上了快速建設的進程。

而且爲了彌補安西境內勞動力缺失的困境,萬毅那邊直接將駐守在雙渠城的第七兵團全體官兵全部都調了過來作爲勞動力使用,這些呼喝着整齊口號的野戰兵團效率比起戰俘大隊更加快捷,幾乎每天鐵路都在往南延伸數公里之多,而且越往後因爲前期勘整地基的工作完成的越快,這種速度也更加明顯。

“副首相,咱們五省協調的資金加上財政部的撥款和實際數額差距甚大,整整三千萬唐幣的缺口,這該如何是好?”工程進度很快但是曲承美卻苦着臉跟拓跋思諫哭窮,實在沒辦法,西北這兩年的財政收入已經沒有上繳中央一分全部都花在了地方上面,但是地域面積太大,前期還需要不斷投入資金修直道,光是從於闐城到鉢和州的這條大通道就耗資無數,此時哪裡還有更多的財政資金擠出來?

“三千萬啊,就算是將今年五省所有的財政收入壓上也不夠,況且還要就近扶持康居鹹海和碎葉三省的發展,實在難以抽調更多的資金出來了。”拓跋思諫一邊說話一邊沉吟不語,半晌之後繼續道:“你讓高崇民抽空過來一趟,他在豐州待的時間夠長,在皇上那裡學到了很多我們沒見過的辦法,說不定能夠有所救急的辦法。”

曲承美也很無奈,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所以除了依言派人傳訊高崇民,暗自也在籌劃下一步該從哪節約部分資金,但是大多都是杯水車薪,,難以彌補此等巨大的缺口。不過在考慮良久之後他還是找拓跋思諫,讓其向內閣彙報一二,不管怎麼說這條鐵路是交通部批覆同意修建的,內閣那邊總該有所估料吧?

“不行,內閣那邊只怕也是有心無力,況且皇上不是也說了嗎,西北這邊發展更多的還是要靠自己,如果事事需要內閣財政補助,那我們還談什麼自給自足?只怕還會拖累中原那邊的發展速度,所以這一條只怕行不通。”拓跋思諫搖了搖頭道:“不過你的話倒是讓我有了別的辦法,雖然可以解一時之急但是也算是病急亂投醫了。”說完之後拓跋思諫立即從城內來到城外的西征軍大營。如今西征軍基本上轉爲了內地邊防軍,萬毅這邊也在儘量將野戰任務轉爲地方守備任務,所以任務也清閒了不少,如果不是西北這邊隨時都會開戰,只怕萬毅都會直接回長安大本營了。所以萬毅在見到拓跋思諫匆匆而來的時候忍不住笑道:“副首相怎麼有閒心來軍營?”

“來化緣的。”拓跋思諫倒也是開門見山道:“如今西北財政缺額足有三千萬以上,所以想問問大帥是否有辦法助我解一下燃眉之急。”西北因爲在總參的作戰序列當中依舊保持着野戰集團軍的編制,所以每年的軍費支出都是單獨撥出的,拓跋思諫所以直接將主意打到了軍費上面。

萬毅被拓跋思諫嚇了一大跳,急忙慌不迭的直搖頭道:“我的副首相,你瘋啦?軍費專款專用從來都是直接從國防部直接劃撥到各軍然後由專用後勤人員發放,而且大部分走的都是錢莊,我哪有能力去截留?再說截留軍費這可是天大的事情,總參那邊的軍法處可是從來不問這些,一旦被發現你我就算是西北高層一樣會被問罪的。”

“唉,我這不是沒辦法嗎?南線鐵路已經開工但是缺額足有三千萬唐幣,財政部那邊今年估計也是沒有多餘的錢調撥過來,難不成鐵路修到一半不修了等有錢了再修?這要是讓皇上知道了只怕會直接給我扔回老家養老啊。”拓跋思諫苦笑着嘆了口氣道:“大帥可有別的辦法?”

“這件事我聽說當年豐州鐵路修建的時候財政部缺錢皇上直接將皇室旗下的工業集團抵押給錢莊然後貸出一大筆錢彌補了空缺,副首相要不可以單獨給皇上寫信詢問對策?”萬毅有點不確定的說道。當年豐州鐵路修建時候發生的事情他們這些高層基本上都知道,當年徐家船隊和海軍從日本歸來大量的金銀入庫之後直接將這筆貸款還了回去,前後不到半年時間,但是卻讓豐州鐵路線沒有出現停工的危險。

“那要不?我找下殷紅林,看看能不能以西北五省三年的財政收入抵押,看看能不能貸出三千萬出來。”拓跋思諫苦笑道:“這樣一來手續麻煩只怕我要回一趟長安才行,而且拿財政收入抵押,岑先生要是知道了只怕會直接拿刀砍死我。”不過說笑歸說笑,拓跋思諫回來之後卻在認真思考這件事,並且讓曲承美開始安排人手進行統計,殷紅林那邊如果沒有真材實料根本不會開這個口子,而且自己這邊要想說服內閣和李玄清也需要有足夠的理由。

不過這件事拓跋思諫在愁了十幾天等到高崇民趕到疏勒之後卻發現自己一瞬間好傻。這種事情在高崇民看來根本沒有那麼大的難度,反而有着很多辦法可以立馬解決。

“副首相,可以和內閣那邊商議,由財政部出面,以西北五省爲主體發行專項債券啊,三千萬我估計也就一個月的時間就足夠募集完畢。”高崇民一句話直接將問題解決了,讓拓跋思諫和曲承美瞬間有些傻眼。

“那需要準備什麼?”曲承美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呆呆的問道。

高崇民笑道:“需要準備的東西還是要準備的,比如說西北五省去年的財政收入,還有今年的預期發展速度以及財政收入增幅,這些都是要對外披露的,以方便購買專項債券的百姓能夠了解。但是具體的還需要找錢莊那邊詢問一下,皇上曾經說過,如今大唐發展速度過快,而民間投資渠道有限,除了投資工商業的那些富家豪門,大部分的下層百姓以及越來越多的殷食人家卻沒有足夠的魄力去投資實業,所以沉澱下來的資金只會越來越多,這些資金就是我們能夠爭取購買債券的主體。比如我們西北這邊,大部分民衆根本沒有投資實業開設工廠的習慣,所以如果發行債券,他們也是一個足夠的購買羣體。”高崇民說起來也不是正經的專業人才,但是發行債券這種事情他見過很多次,而且豐州布政使府當年也發行過類似的債券所以說起來頭頭是道。

這一世的債券發放權限李玄清直接給收回中央了,各地布政使府沒有發行債券的權限,也算是對於前世地方債多如牛毛的一種制約了。不過地方布政使府如果真的要募集資金也可以向財政部申請,然後由財政部代爲操作,將主導權收到了財政部手中。不過也正是因爲這種主導權上歸中央反而讓百姓更加信服這種債券的權威性。

“太好了,這件事你和承美你們兩人負責,儘快和財政部還有錢莊那邊聯絡,以西北軍管區的名義發行債券三千萬,具體的你自行負責處置。”拓跋思諫拍了拍手笑道:“還有就是最好弄一些債券過來在西北這邊發售,西北本地的各大商家有你們牽頭去打招呼,我想他們一定會踊躍購買的。”

“副首相放心吧,這件事我來負責。”高崇民笑道:“至於在西北發售更是沒問題,到時候我會聯繫祁宏部長,優先在西北發售,不夠的再去中原那邊募集。”

拓跋思諫索性將這件事全權交給高崇民,自己則開始琢磨着如何增加西北八省的財政收入,不過也正是因爲這件事,鹹海那邊大規模的邊境貿易也正式開始啓動,原本的鹹海西部吳歡新建成的西郡城迅速出臺了大量刺激貿易的措施,吸引斯拉夫各部族前來貿易,大量的工商品和特色產品也開始銷往西方,而原本就火爆的絲綢貿易此時更加火熱。不過爲了掙錢,吳歡主導的西郡城絲綢可不比大食人倒手賣到泰西的便宜太多,但是絲綢在泰西原本就屬於有價無市的奢侈品,所以西郡城這邊的貿易量即使大規模增加依舊遠遠不夠泰西那邊所需。光是依靠絲綢貿易和西郡城稅收,鹹海這個原本最後才成立的省份居然一躍在天啓九年年底的時候成了西北八省當中名副其實的收入大省。嚐到了甜頭的鹹海省布政使李玄道索性將這種過境貿易當成了主業,並在隨後的幾年內迅速將鹹海發展成西北富裕大省,有了錢之後的鹹海省開始大規模開拓藥殺水和烏滸河兩岸土地,種植農業部那邊推廣的長絨棉花,開始有聲有色的發展起了其他產業。

不過拓跋思諫在考慮如何創收早日還債的時候,在高崇民的運作之下,財政部也收到了西北這邊要求發行西北鐵路債券的請求,但是岑天時在見到總金額三千萬唐幣的時候大筆一揮直接改成了八千萬,並且要求財政部和錢莊在西北八省發售的金額不低於五千萬,這樣的批覆後來被李玄清知道了,直接下令財政部按照西北那邊的具體情況重新評估,要求追加第二期債券,金額也被直接加到了兩個億,同樣要求在西北發售金額不低於八千萬。這樣一來內閣和李玄清不約而同的直接將西北當成了提款機,準備將西北這邊大部分沉澱在民間的資金一舉全部收入囊中。

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
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