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

大食人的動作不斷,而已經抵達海上但是剩餘軍隊依舊佔據着碼頭的艾利多安也是在不安之中派人前往後方拜占庭,想要請示王庭那邊是否是因爲何事和大唐交惡。艾利多安甚至想到大唐是不是在爲之前自己手下貿然攻擊對方而報復,如果是這樣的話也不至於突然偷襲自己吧?而且就算如此大唐也不至於在拿下腓尼基城之後主動撤出將城池交給大食人吧,艾利多安的這種遲疑雖然讓他永遠失去了繼續攻佔埃及的機會,但是卻也及時的完成了來自王庭的另外一種謀劃,並且使這種謀劃徹底瞞住了大食人的眼睛。

而此時始作俑者的龐令明和李紹周兩人卻哼着小調帶着軍隊不緊不慢的往回趕,大批的軍需物資和大約千餘名戰俘也讓兩人覺得這場突襲還是值得的。這些物資可以爲後方騰出更大的運力來運輸更多的軍隊前來埃及,爲下一步大秦和大食局勢徹底大變的時候己方能有更多的力量來應變。而千餘名戰俘更是可以就地直接支援運河工程。要知道此時林遠圖手中已經只有不到五萬民夫。大食人因爲兵力短缺已經不斷縮減運河開鑿工程的民夫數量,導致運河開鑿的速度比起之前緩慢了許多,這幾乎讓林遠圖愁死了,甚至好幾次動議要求兩人出動軍隊前往其他地區就地抓捕當地部落的青壯勞動力,自己這一下幾天時間帶來了這千餘名戰俘大概能夠稍稍減輕了對方的壓力了吧?

李紹周和龐令明在想這些事情的時候艾利多安那邊也接到了來自王廷的命令,之所以這麼快還在於自己之前派往後方的信使根本沒有回去,而是在半路上遇到王庭傳令使者,然後直接接過命令帶了回來。但是也正是這道命令讓他一下子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甚至在其後幾天時間裡甚至無心去部署反攻的戰事。

拜占庭要求艾利多安想辦法抽調後勤船隊和艦隊秘密從中亞細亞運輸部分主力部隊前往高盧南邊的尼斯等地,然後掩護陸軍就地登陸,從側後方參加圍攻大食遠征軍團的任務。如果在之前的話那倒是沒什麼問題,自己佔據着腓尼基,在埃及境內擁有優勢,抽調部分艦隊北上匯合後勤船隻秘密運輸陸軍西進至尼斯倒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如今要命的就是,自己剛剛新敗,正需要後勤船隻從後方運輸援兵過來加強兵力反攻腓尼基等地,重新執行中央突破的戰略構想。此時抽調後勤船隻運輸能夠影響高盧境內佔據的兵力,那豈不是要將自己控制之下的後勤船隊全部調過去?這麼龐大的船隊運輸就必須要抽調足夠的海軍戰艦執行護航任務,否則的話後勤船隻沒有指揮和領航的話除非是跑了一輩子的老海狼,不然的話根本無法在海上找到方向和目的地。要知道此時擁有指示方向的設備除了大唐,大秦和大食人根本就不知道,所有的海上航行都需要最熟悉海況和海域的老海軍才能夠勉強辨別。這麼大規模的航行也就是說自己要抽調絕大部分的海軍力量前往才能夠完成。那樣的話埃及戰略,自己就根本沒有辦法去完成了。

和別的將領不一樣,艾利多安是難得的有自己戰略考慮的將領,他自然能夠從這份命令當中看出,王庭的戰略安排已經發生大變。在持續的僵持和消耗當中,王庭已經不再考慮如何全盤打破大食人的進攻了,反倒是開始考慮如何儘快的結束泰西本部地區的戰事。一旦從東線運輸軍隊前往西線夾擊大食的遠征軍團,就意味着大秦帝國要優先想要結束來自高盧的戰事,將大食人在泰西本部的軍隊徹底消滅,如果有可能的話還會翻越比利牛斯山脈進入伊比利亞半島,將大食人的勢力徹底趕回阿非利加洲。

從本質上說,艾利多安對於這種戰術安排倒是沒有多大意見,畢竟大秦如今的國力和處境他也清楚。但是對於一位志在開拓進取的海軍名將來說這種安排卻顯然是以放棄阿非利加洲領地也就是埃及等地爲代價的。大食遠征軍團一旦被消滅,固然會讓大食人大傷元氣,但是同時也讓對方可以集中精力應對來自東方的威脅,抽調了大部分主力的正面戰場自然不可能有什麼作爲,能不能守住目前的陣地都尚未可知,而且最要命的是拜占庭就距離戰場不遠。一旦大食人發瘋,決定用西線遠征軍團的覆滅來換取正面戰場的突破,那麼依靠對方的那種不死不休的打法,只怕拜占庭都會朝不保夕。這可是王都所在地啊!艾利多安臉色變得異常難看。這種戰術安排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做好足夠的戰術佯動,不僅僅運兵的時候需要在正面戰場做好戰術佯動,防止被對方察覺,自己在運輸過程中也絕對需要掩護好這一目的,免得被對方的探子察覺。而且在攻擊大秦遠征軍團的時候還要封鎖整個高盧境內,儘可能的延緩消息傳遞速度,使得巴格達那邊得知消息的時候自己這邊儘可能的拿下更多的地盤,最好是直接拿下伊比利亞半島,如果不能的話那麼也需要給王庭搬遷贏得時間。這中間的時間把控和消息封鎖的嚴密程度簡直讓艾利多安不寒而慄。

這種戰術安排等於是讓艾利多安將自己此前所有的努力全部葬送,包括處在埃及境內的所有大秦軍隊和眼前的腓尼基城。自己如果想要掩人耳目將艦隊帶回去執行護航任務那麼就不可能將這些陸軍都帶回去,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讓所有陸軍就地堅守,自己對外宣稱返回塞浦路斯重新調集援軍前來。但是這樣一來的話自己的行蹤算是能夠掩蓋了,但是埃及境內的近五萬大秦軍隊該怎麼辦?失去了外援之後就算是目前數量還很多但是依舊逃不出被大食人殲滅的命運。而且按照拜占庭的安排,只怕這些人註定都會成爲犧牲品,爲了國家的犧牲品。

艾利多安長嘆一口氣,嘴裡面重復唸叨了幾句之後終究是無力的放棄了最後的掙扎,打起精神來進行最後的安排。命令艦隊上面所有的剩餘物資全部搬離上岸,所有艦隊必須全部編組完畢,隨時準備起航。同時命令在港口堅守的所有陸軍部隊抓緊時間挖掘防禦工事,擺出一副就地堅守等待支援的樣子,同時召開全軍作戰會議,讓約瑟爾率領遊擊艦隊立即北上前往塞浦路斯匯合運輸船隊,自己帶着主力艦隊稍後北上前往王庭準備尋求更多的援兵前來埃及。而對於陸軍將領,恢復了冷靜的艾利多安要求所有陸軍在自己的援軍前來之前就地轉入堅守,質押確保港口碼頭在自己手中,帝國的援軍就能夠依靠着海軍運輸源源不斷來援。雖然艾利多安讓海軍艦隊全體返回的命令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卻沒有人提出異議,畢竟此時大食已經沒有海軍力量存在了,整個地中海都是大秦人的樂園,大秦陸軍防守港口碼頭更多的還是爲了運輸援軍能夠更快上岸。再加上艾利多安將所有的剩餘物資和火炮全部搬上岸,讓整個堅守的陸軍不僅僅補齊了昨夜丟失的裝備,而且還得到了近六十門火炮和大量的炮彈儲備,足夠這三萬人使用。按照大秦運兵的速度和時間計算,頂多半個月的時間第一批援軍就能夠從北方送過來。半個月的時間三萬人守備這些港口,大秦陸軍將領自信自己還是能夠做得到的。

安排完這一切之後艾利多安命令艦隊主力全力朝着遠處的腓尼基城炮擊,隆隆的炮聲整整想了一上午,無數的炮彈甚至直接將腓尼基城靠近海面的北城外圍所有的外圍工事全部炸燬,連帶着城牆也被炸塌了好幾處,近乎報復一般的炮擊讓城內的大食守軍根本不敢出戰,躲在城內的各式各樣的掩體之中全身戒備防止大食人反攻。但是等到炮聲停下來整個一個下午大秦人也沒有出動陸軍發動進攻,這種異常的景象也讓大食人意識到或許對方的陸軍數量已經不足以發動攻城戰役,所以纔會發動海軍炮擊報復,同時也爲下一步援軍抵達之後能夠快速攻城清除障礙。得到這一個猜測之後,城內的大食守軍一方面派人前往東部緊急求援,一方面和對方比賽,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艾利多安趁着艦隊尚未全部撤出的機會幾乎每天都會持續不斷的進行炮擊,城內的大食軍隊幾乎就在對方一面炮擊炸燬腓尼基城的防禦工事的同時一邊重新修復,雙方一個打一個修,根本就顧不得其他。就這樣艾利多安用持續的壓力讓城內的守軍意識到了對方的陸軍短缺,所以當大食人戰戰兢兢的登上高處發現大秦海軍艦隊離去之後不僅沒有疑惑,反而抓緊時間一面修復城內被毀壞的工事,一方面儘快讓自己的主力軍隊儘快趕過來,好趁着對方海軍艦隊全體返回運輸援軍之際拿下城外碼頭港口,阻止對方的後續登陸。甚至大食人都想好了,一旦港口碼頭被拿下之後一定要徹底毀了腓尼基港,以防再次被對方利用。反正自己這一方已經沒有了海軍,偶爾有些小船停靠在其他地方就可以了,大食不需要港口碼頭。

而後續而來的大食在埃及的主力部隊將領也對此沒有異議,一方面抓緊派人重新修復被炸燬的城牆和城外的防禦工事,一方面開始派兵進攻盤踞在港口附近的大秦陸軍,雙方在此地進行慘烈大戰的時候,誰都沒有料到,艾利多安帶着幾乎所有的大秦海軍艦隊和後勤運輸船隊根本沒有前往塞浦路斯,也沒有去塔蘭託等港口,而是直接去了拜占庭以及中亞細亞境內的幾個臨時港口,那邊雲集了以各式各樣幌子和依靠着各種各樣僞裝撤下來的正面陸軍部隊,這些就是艾利多安需要運輸的兵員。只不過這些人不是運往埃及,而是西進送到高盧境內最大的港口尼斯。

在說服自己的心腹將領之後艾利多安此時也已經全部都明白過來了,只怕自己王庭的這個戰略改變沒有瞞住那個東方帝國的眼睛,不然的話對方也不會在腓尼基港演出那一段。這是在提醒自己,必須要按照王庭的命令行事,只怕偷襲腓尼基也是斷了自己爲了埃及而頂撞王庭的後路。對方真的是將自己的性格都算進去了啊。艾利多安想到這裡忽然有一陣前所未有的寒意襲來,對方如果真的能夠將局勢算計到這種程度,將自己所有的後路事先全部堵死,逼迫自己不得不執行王庭的命令,那麼對方要圖謀的到底是什麼呢?大食和大秦兩大帝國在泰西打得難解難分,旁邊卻盤踞着一個更爲強大的帝國。此時這個帝國忽然露出獠牙,那意味着什麼?是否意味着這個東方帝國已經開始在打泰西這片土地的主意了嗎?如果是這樣,大食和大秦真的能夠應對嗎?

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
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