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決戰上黨(十)

ps:感謝冥域囂張和凌雲蔚的月票。

“小亞子”李從珂奉命率一千八百騎兵出營,向襄垣戰場接近,探查燕軍動向,並試圖消滅部分燕軍騎兵,奪回戰場機動權。

李從珂年歲不大,但和真正的“亞子將軍”李存勖一樣,已經有了多年的征戰經歷。這次他帶領的一千八百騎兵,幾乎是李嗣源麾下藩漢馬步軍騎兵的全部,有這支騎兵大軍在手,李從珂不懼怕任何敵人。

當年與宣武軍作戰的時候,李從珂就敢於帶領數十騎向十倍於己的宣武軍發動衝擊,還曾經在隰縣南郊以百騎撼動朱友寧大陣,最終追着上萬宣武軍攆出去十五里之遙。有此戰績在手,李從珂自信心很滿。

不過李從珂也沒有盲目自大,他知道河北也是盛產騎兵的地方,河北騎兵並不弱於河東騎兵。李嗣源曾經和他談及河北騎兵的戰力,對當年那支霸都騎相當推崇。

乾寧四年(897年),盧龍老帥劉仁恭“背叛”了李克用,李克用大怒之下揮軍東進,討伐河北。這次討伐屬於李克用的“因怒興師”,最終失敗並不意外,不過直接導致河東軍慘敗的還是安塞一戰。霸都騎與河東騎兵在安塞展開騎兵對決,河東騎兵不敵霸都騎,引發了河東軍全軍總崩潰。

後來霸都騎在青草坡中伏,幾乎被宣武大將張存敬一網打盡的消息傳到河東時,李嗣源還爲之嘆息良久,連道數聲“可惜”,當時李從珂就在李嗣源的身邊。

因此,李從珂雖然有信心奪取騎兵野戰的勝利,內心中卻充滿警惕,一路走來小心謹慎。

接近襄垣城五里時,李從珂沒有繼續南下。而是向西繞道,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他不願深入對手的“控制區”內。李從珂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直奔燕軍騎兵主力——遼東保安軍駐紮的石碭山。石碭山離襄垣城有十三裡地,如果兩邊打起來,就算襄垣城想要出兵增援,也會給李從珂留出至少兩個時辰以上的時間。

往前走了沒有幾裡地,李從珂便發現了燕軍騎兵小隊。對方並不像宣武騎兵那樣驚慌逃跑,也不像草原騎兵那樣大呼小叫,而是默默的向遠處避開。拉到一定距離後,轉身跟隨在李從珂大對騎兵右側二里外。整個過程中,燕軍騎兵都表現得十分沉着,那股子不慌不忙的味道,讓人印象深刻。

從始至終,這隊只有十名騎兵的燕軍小隊一直保持着嚴整的行動次序,無論是直行還是轉身,不管是緩行還是疾奔,亦或是上下坡道。每一個騎兵在隊列中的位置都沒有變化過。李從珂注意到,這隊騎兵在躍上一個小坡的時候,第二名騎兵的戰馬不知什麼原因稍稍停頓了片刻,沒有跟上。馬上的騎兵催促了幾次,胯下的戰馬纔開始爬坡,這一狀況導致他和第一名騎兵的距離拉開了十多個身位。

關鍵在於,第三名騎兵立刻勒束戰馬。並不超越第二名騎兵,他身後的第四名、第五名……包括最後一名騎兵全部停在了原地,一直等到第二名騎兵重新啓動了戰馬。整個隊列才繼續前行。

這個細節反覆縈繞在李從珂的心頭,成爲揮之不去的陰影。

有這樣一支敵軍小隊在身邊監視,李從珂當然會感到很不舒服,其實他也派了幾支騎兵小隊前往驅逐,但對方很謹慎,始終保持在二里之外。到了這個距離上,李從珂就只能無奈的召回了前往驅逐的騎兵。這種騎兵遊弋方式李從珂非常熟悉,正是來自於關外遊牧騎兵,李從珂甚至能夠知道接下來對方還會採取哪些方式來回避追逐,同時保持監視的距離不變。

因此,李從珂催促部下開始加速,不再理睬這支燕軍騎兵小隊,他想趕在對方回報之前抵達石碭山,不給敵軍留出足夠的時間來準備——這也是唯一的應對之道。

李從珂騎兵大隊一提速,遠處的燕軍騎兵小隊就吹動了號角,號角聲傳向四野,在丘陵和野地中迴盪。李從珂心頭不由緊了緊,但沒有太過慌亂,用號角來傳遞警訊是常識,但簡單的號角聲無法傳遞詳細軍情,就算敵軍知道有警情需要戒備,也不知道危險程度和敵襲的規模。

當然,也有一些運用騎兵戰法比較熟練的將領,會在自己部下中定出幾個等次,用不同的方式吹出不同的長短號聲,用以代表受威脅程度的不同。但就算是這樣,所傳遞的消息也十分有限,李從珂對此不太擔心……

可是,李從珂臉色變了,燕軍騎兵的號角似乎有些不一樣。號角聲有長有短,有快有慢,起初李從珂還以爲對方氣息紊亂,吹出了這種完全不着調的號聲。可是連續幾次都是如此,讓李從珂由譏笑而默然,由默然而醒悟,乃至歎服。

原來號角還可以如此使用,通過長短和快慢的變化來進行組合,就可以傳遞更多、更詳盡的消息!李從珂不知道燕軍騎兵的號角聲到底傳遞回去了哪些情報,但這條思路是完全可以借用的,只要預先設定出固定的對應關係就行。

李從珂開始猶豫了,他不知道是應該按照原來的計劃快速奔襲,還是終止這條命令。想了想,他決定暫時不做改變,看一看情況再說。

前行片刻,左前方又發現了一支燕軍騎兵小隊,又過了一會兒,身後也綴上了另外一支。越來越多的騎兵小隊出現在四周,這樣的情況終於證實了李從珂的猜測,燕軍騎兵的號角聲能夠傳遞的消息遠遠超出自己的預計之外,石碭山的燕軍騎兵應當是做好準備了。

李從珂當即立斷,擡起右臂做了個停止前進的手勢,麾下騎兵在緩緩減速中停了下來。藉着這個讓戰馬休息的空擋,李從珂認真思考起接下來的方案,最後,他決定將騎兵帶向更加偏西的位置,拉到燕軍騎兵控制範圍之外。如果燕軍願意和他來一次堂堂正正的騎戰,他絲毫不會介意。如果不的話,也不耽誤他從外圍尋找戰機,對於敵人來說,這樣的威脅其實更大。

原地休息了片刻,李從珂指揮騎兵向西南轉向,就在這時候,他聽到天空中傳來一聲清脆的爆響,循聲望去,一朵黑雲陡然出現在寂朗的天空中。緊接着是第二聲、第三聲爆響,又是兩朵黑雲相伴着出現。

這邊三朵黑雲剛剛顯露。那邊又是接連三聲爆響,又有三朵黑雲十分突兀的結伴出現在天空中,然後又是三朵、再三朵……

七月的天氣很炎熱,但李從珂卻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這種情況怎麼看怎麼透着一股子說不出的邪性。

李從珂帶領的騎兵之中,有很多是前幾天剛剛嚐到被燕軍騎兵“驅逐”滋味的,頓時忍不住叫了起來:“妖雲!是妖雲!”

“天雷來了!”

“是五雷正法!”

李從珂忍住心頭的慌亂,強作鎮定,讓手下軍官彈壓住神色慌張的部下。然後加速向西南方奔行。奔行的路上,不時有爆響聲和黑雲在天空顯現,陪伴着這支慌慌張張的騎兵大隊。

好在黑雲雖然不時出現,但並沒有想象中的電閃和雷火向自己打來。這讓李從珂逐漸鎮靜下來,也讓騎兵大隊避免瞭解體的命運。如果燕軍真有高人會召喚雷法的話,那麼這仗也就不用打了,李從珂會立刻下令撤軍。人力豈能與天威相抗?那不是開玩笑麼?

不過李從珂也暗自下定決心。等回到大營之後,立刻建議韓王殿下,讓軍士們蒐集狗血和糞便……

如果李從珂能化身爲鷹。從高空向下俯視的話,他肯定會立刻掉頭,向北轉進。就在十五里之外,一支燕軍的大股騎兵正在向自己行進的方向快速接近。在接近的路上,這支燕軍騎兵還不斷向天空發射着一支支火箭,在空中爆出的卻是團團白煙。在火箭的召喚下,一隊隊騎兵正從四面八方趕過來匯入其中,如同滾雪團一樣讓這股大隊騎兵逐漸膨脹起來。

李從珂領軍前行至下午,日頭已經西沉,陽光晃得騎兵們睜不開眼睛。這時候李從珂作了一個判斷,他認爲從繞行的距離而言,已經遠遠脫離了燕軍的活動範圍,雖然那些討厭的燕軍騎兵小隊仍然如蒼蠅一樣在四周轉來轉去,但實際上威脅已經消除,他估計過不了多久,當夜色降臨的時候,就可以甩開這些蒼蠅的打擾了。

於是他作了一個決定,準備轉向正南,當然在轉向之前,還需要讓大軍休息,吃點東西,喝點水,同時恢復馬力。

奔行了大半天,士卒們渾身汗流浹背,紛紛從馬鞍上摘下皮袋往嘴裡灌水,有些熱得受不了的,乾脆將輕甲脫了下來,躺在地上喘氣。還有一些愛惜戰馬的,顧不上喝水解甲,將戰馬的馬鞍摘下來,鬆開馬脖子上的繮繩,給心愛的戰馬喂水餵食。

李從珂知道大軍休息的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如果是在戰場之上,他是絕對不允許士卒解甲的,最多隻是下馬吃食喝水,鬆鬆長時間顛簸而痠痛的筋骨。

只是既然已經遠離了燕軍的控制區,這種危險就顯得並不太大了,與抓緊時間讓士卒和戰馬更好地恢復體力相比,一點點危險還是值得冒的。不過出於從軍征戰多年的經驗,他仍然派出了上百名騎兵,分作四個方向撒出去一里地,警戒那些討厭的燕軍小蒼蠅。

稍作休整,李從珂便將幾名帶隊的校尉和都頭召集到身邊,商議下一步的行止。作爲鎮守潞州多年的老河東軍人,根本無需輿圖,周圍的地理山川都在他們的心裡,張口就可以說出來。

有人建議趁天黑之後繞至石碭山南麓,從身後突襲燕軍騎兵大營,不過夜襲的話,不可能全軍而去,能夠夜視的士卒在軍中不佔多數,還需要商量好更穩妥的辦法。

也有人建議,向南多走十五里,然後向東,奔襲襄垣城南五陽山的燕軍營寨,那裡囤積着大量輜重,如果能將其搗毀焚燒,其意義無疑是相當重大的。

更有人建議,乾脆直插潞州城下,尋機攻佔潞州。這種想法雖然更大膽,卻也更無稽,李從珂對此只是一笑而過。

李從珂邊聽部下的建議,心裡一邊琢磨,逐漸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略,他打算在襄垣之南來回牽扯,引動燕軍騎兵主力出擊,然後在最利於埋伏的磨盤山於屯留交界之處設伏,一舉摧毀燕軍騎兵主力!

一絲微風帶着熱浪從東邊緩緩吹了過來,捲起片片潔白的蒲公英碎花,李從珂微微有些走神,看着這些碎花向西飄散而去,怔怔間莫名其妙的感到一陣心悸。(未完待續……)

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75章 非常規戰爭(十二)第29章 雙極(一)第57章 盧龍節度(二十六)第51章 范陽之春(五)第33章 盧龍節度(二)第83章 釘子(十六)第136章 中樞之要(六)第36章 白狼山水間(三)第22章 幽州留後(二十二)第140章 國器(二)第18章 整軍(一)第70章 釘子(三)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11章 西京變(十一)第72章 懷遠新思維(四)第39章 盧龍節度(八)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16章 西京變(十六)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111章 南北戰策(五)第72章 釘子(五)第1章 西京變(四)第117章 南北戰策(十一)第46章 春夏(十二)第39章 薊州(一)第6章 西京變(六)第36章 雙極(八)第20章 大河之東(五)第58章 兩河輪戰(四)第60章 饒樂山巔(十四)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142章 國器(四)第27章 插曲(四)第77章 釘子(十)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23章 大河之東(八)第84章 釘子(十七)第47章 盧龍節度(十六)第31章 諸侯之定(十)第46章 盧龍節度(十五)第133章 中樞之要(三)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79章 釘子(十二)第43章 春夏(九)第56章 盧龍節度(二十五)第104章 決戰上黨(十九)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72章 釘子(五)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16章 遼西雙城(十六)第71章 釘子(四)第58章 燕郡問題(三)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13章 西京變(十三)第114章 南北戰策(八)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12章 遼西雙城(十二)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48章 盧龍節度(十七)第6章 幽州留後(六)第2章 健卒營第58章 饒樂山巔(十二)第27章 諸侯之定(六)第44章 白狼山水間(十一)第7章 魏州(二)第133章 中樞之要(三)第34章 盧龍節度(三)第69章 轉折(一)第20章 遼西雙城(二十)第42章 盧龍節度(十一)第15章 西京變(十五)第13章 遼西雙城(十三)第36章 雙極(八)第102章 決戰上黨(十七)第18章 幽州留後(十八)第109章 南北戰策(三)第6章 西京變(六)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68章 釘子(一)第102章 決戰上黨(十七)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65章 非常規戰爭(二)第47章 范陽之春(一)第26章 諸侯之定(五)第48章 盧龍節度(十七)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68章 釘子(一)第47章 君之野望(五)第135章 中樞之要(五)第38章 營州經略(十)第23章 幽州留後(二十三)第31章 榆關風雲(十)第23章 遼西雙城(二十三)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91章 決戰上黨(六)第57章 盧龍節度(二十六)第74章 轉折(六)第35章 春夏(一)
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75章 非常規戰爭(十二)第29章 雙極(一)第57章 盧龍節度(二十六)第51章 范陽之春(五)第33章 盧龍節度(二)第83章 釘子(十六)第136章 中樞之要(六)第36章 白狼山水間(三)第22章 幽州留後(二十二)第140章 國器(二)第18章 整軍(一)第70章 釘子(三)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11章 西京變(十一)第72章 懷遠新思維(四)第39章 盧龍節度(八)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16章 西京變(十六)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111章 南北戰策(五)第72章 釘子(五)第1章 西京變(四)第117章 南北戰策(十一)第46章 春夏(十二)第39章 薊州(一)第6章 西京變(六)第36章 雙極(八)第20章 大河之東(五)第58章 兩河輪戰(四)第60章 饒樂山巔(十四)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142章 國器(四)第27章 插曲(四)第77章 釘子(十)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23章 大河之東(八)第84章 釘子(十七)第47章 盧龍節度(十六)第31章 諸侯之定(十)第46章 盧龍節度(十五)第133章 中樞之要(三)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79章 釘子(十二)第43章 春夏(九)第56章 盧龍節度(二十五)第104章 決戰上黨(十九)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72章 釘子(五)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16章 遼西雙城(十六)第71章 釘子(四)第58章 燕郡問題(三)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13章 西京變(十三)第114章 南北戰策(八)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12章 遼西雙城(十二)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48章 盧龍節度(十七)第6章 幽州留後(六)第2章 健卒營第58章 饒樂山巔(十二)第27章 諸侯之定(六)第44章 白狼山水間(十一)第7章 魏州(二)第133章 中樞之要(三)第34章 盧龍節度(三)第69章 轉折(一)第20章 遼西雙城(二十)第42章 盧龍節度(十一)第15章 西京變(十五)第13章 遼西雙城(十三)第36章 雙極(八)第102章 決戰上黨(十七)第18章 幽州留後(十八)第109章 南北戰策(三)第6章 西京變(六)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68章 釘子(一)第102章 決戰上黨(十七)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65章 非常規戰爭(二)第47章 范陽之春(一)第26章 諸侯之定(五)第48章 盧龍節度(十七)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68章 釘子(一)第47章 君之野望(五)第135章 中樞之要(五)第38章 營州經略(十)第23章 幽州留後(二十三)第31章 榆關風雲(十)第23章 遼西雙城(二十三)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91章 決戰上黨(六)第57章 盧龍節度(二十六)第74章 轉折(六)第35章 春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