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榆關風雲(六)

第二天一早,王大郎、孟徐興和焦成喬三人便騎馬出了榆關,加大了探察的範圍。馬是車隊里拉車的馬,雖然比不上戰馬,但至少比起兩條腿行動來說要快捷方便很多。

一整天,李誠中都在校場上整訓着甲都的隊列。他昨天的那番話還是起到了一點效果,至少這些新兵都鼓起了些許勇氣,雖然緊張的神情和僵直的動作中仍然暴露了膽怯,卻明顯沒有了昨天那種慌亂。而且,訓練時的緊張和僵硬正在逐漸被反反覆覆的機械化式動作所掩蓋,行進行列和持槍動作也慢慢開始熟練,就連高呼“殺”的時候,聲音也整齊響亮了不少。

姜苗一直被安排在關牆之上注視着關外的荒野,一遇敵情,他會立刻發出警示。

馮道則繼續督促民夫們趕製木槍。榆關附近多產榆樹,對於製作木槍很是方便。昨天夜裡,民夫們採伐了一些青榆,這種樹木材質堅韌且富有彈性,是製作木槍的好原料。因此,馮道令民夫們製作了五十根榆木槍,沒人配發一根,算是完成了任務。因爲時間較緊,木槍趕製得十分粗劣,只是勉強有了槍的樣子,很多槍的杆身並不勻稱,槍尖削製得也有粗有細。

李誠中看着這些木槍有些無奈,乾脆讓人用黑粘土在槍尖上均勻敷上一層,他自己下到關外擡眼看去,隱約間似乎都是加裝了鐵槍頭的樣子,這纔算稍稍安心。

這些民夫們聽說是要上關城持槍值守,都紛紛搖頭,有些膽小的甚至立刻就要離開。馮道和李誠中連忙好一陣安撫,馮道甚至許願,只要上關城的,一人給三份口糧。在得到不會真個見陣廝殺的保證,甚而得到李誠中“一旦契丹人攻城,准許大夥轉身逃跑”的承諾後,他們才戰戰兢兢開上了關牆。

榆關的正面並不長,大概一百五十步就能從東頭走到西頭。要塞更窄,方圓不到五十步。民夫共計五十人,李誠中肯定不敢讓他們平均站立,他相信,這些民夫若是身旁幾步內無人,恐怕剛一見到契丹人露面就撒腿跑了。人多了才能壯膽,這是古今不破的真理。因此,李誠中將民夫分成了十組,每組五人,大概每隔二十步的距離放上一組,關城上設置了七組,要塞中設置了三組。現在至少從下面往上看,榆關有了些戒備森嚴的模樣。

這幾天裡,李誠中和馮道漸漸熟悉了,越發覺得這個年輕的讀書人非常容易相處,他沒有印象中死讀書的那種刻板和教條,在做事情的時候充滿了靈活性,同時又有擔當,用四個字來形容和他打交道的感覺,那就是“如沐春風”。如今一切佈置妥當,他不想這個年輕人出什麼意外,便善意的提出,希望馮道回去催促第二波支援的軍兵。

馮道一笑,直接謝過了李誠中的好意:“道還想在這裡多看看,以前一直都是從書本和卷宗裡瞭解契丹人,有這麼個當面接觸的機會,道不想錯過。這裡的情況道昨夜已經修書,命人送回刺史府了,張使君對此事十分憂慮,必定會想法子的,不須咱們擔心。”

自從馮道昨夜押解車隊趕到後,兩人一直在忙碌佈置,沒有機會詳談,李誠中聽說馮道瞭解一些契丹人的大致狀況,便忙將昨天王大郎探來的情況說了,然後問馮道是否知道契丹人的實力和究竟。

馮道想了想,開口道:“契丹人兩百年前曾經臣服於我大唐,天子設歸順州羈縻管轄。但該族卻在突厥和我大唐間搖擺不定,首尾兩端。天寶九年,時任平盧、范陽節度使的安祿山曾率大軍討伐契丹,北擊千里,一直打到了土紇真水畔的契丹可汗牙帳,可惜軍中奚人臨陣反水,致使北征軍大敗。此後,契丹人便脫離了我大唐的管轄,但又落入回紇人的手中。直到六十年前回紇滅國後,契丹才重新臣服過來,朝廷授予當時的契丹可汗屈戍爲‘雲麾將軍’,頒發‘奉國契丹之印’。只是雖說契丹名義上歸附了,但卻一直不受羈縻。要說起來,這六十年裡,我大唐風雨多艱,社稷飄搖,又哪裡有餘力真正讓這些塞外胡人歸心……”

嘆息片刻,馮道接着講述:“道這兩年一邊讀書一邊遊歷,曾去過嬀州、澶州、冀州,現在效力於平州張使君處,聽說了不少契丹人的事情,也查閱了許多過往的記載和卷宗,眼下契丹人的可汗是痕德堇,夷離堇是轄底,但真正掌握大權的是迭剌部耶律家的釋魯,聽說他給自己封了個頭銜,叫什麼于越,契丹語的意思是“總領軍國事”,比咱們的政事堂諸位相公加起來的權力還要大許多……”

李誠中打斷馮道的話,插口問:“等等,可道老弟,你剛纔說什麼‘耶律家’?”問這話的時候,他的語氣明顯有些焦躁和緊張。

馮道不明白李誠中在緊張什麼,便解釋說:“契丹共有八部,乙室部、迭剌部、突呂不部、突舉部、楮特部、烏隗部、涅剌部和品部。雖說是八部聯盟,但真正的大權掌握在迭剌部遙輦氏、耶律氏、述律氏三家手中,也屬這三家人丁最旺。遙輦氏世襲契丹可汗,痕德堇便是遙輦氏這一代出任可汗的人;耶律氏始終掌握着軍權,契丹人的稱呼叫夷離堇,咱們漢語的意思是‘天下兵馬大元帥’,這一代的夷離堇便是耶律家的轄底;述律氏和耶律氏世代通婚,也享有極高的尊榮……”

李誠中又問:“你剛纔說的那個什麼于越釋魯是誰?你說他是耶律家的?”

馮道有些詫異爲什麼李誠中會盯着問這個釋魯,便道:“這一代的夷離堇是轄底,按理說他應該是掌握契丹軍權的人,但聽說這個轄底只是個紈絝貴族,真正在幕後掌握軍權的是釋魯,他們倆都出自耶律家,還聽說就連轄底出任夷離堇一事,也是釋魯在幕後推動的,因此,釋魯就自封爲‘于越’,位在可汗之下,夷離堇之上,不僅掌握軍權,也控制部落聯盟的所有民權。”

李誠中猶豫片刻,還是問道:“你說的這個釋魯,有沒有別的名字?比如‘阿保機’什麼的?”

馮道想了想,搖搖頭:“沒聽說過。”

李誠中這才鬆了口氣。

聽馮道接着又講:“這幾十年裡,朝廷已無盛世氣象,咱們盧龍軍名義上雖是大唐軍鎮之一,但實際卻遊離於朝堂之外……國家孱弱如此,自然沒有實力征服蠻夷,這些年裡,營州已經逐漸廢弛,成了契丹人遊獵的牧場……大帥南征之前,咱們軍威仍在,契丹人尚不敢輕舉妄動,可惜南征大敗,如今契丹人已經開始劫掠關外了,只是可憐了這些關外百姓。”

李誠中默然,忽道:“聽說咱們這邊主要面對的是品部和烏隗部,這兩個部族實力怎麼樣?”

馮道搖頭:“不太清楚,在契丹八部中,這兩部屬於小部落,丁口應該不算太多。”

既然不是面對整個契丹八部,而且敵人還不是耶律氏,李誠中無形中就輕鬆了很多,他站立在關牆上遙望遠方,等待着出關探查敵情的王大郎、孟徐興和焦成喬三人,只希望他們不要遇到意外才好。

王大郎三人回來了,帶回來了一個還算不錯的消息。榆關外三十里範圍內,除了這一支契丹人外,再沒有別的軍寨了。而且眼前這支契丹人的數目也點了個清楚,一共四十六個,其中二十三個是正兵,一人雙馬,另外二十三個是輔兵,其中似乎還有漢人。

“都頭,要不要咱們主動打過去?他們人少,也鬆懈得很!”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王大郎眼中閃動着興奮的火花。

這個提議似乎很誘人,李誠中想了想,還是乾脆了當的放棄了。如果手下是南征時的那些健卒營弟兄,他倒是很想過去試一試,但眼前這些兵……還是算了吧。兵馬使周知裕的命令是查探榆關的敵情,在可能的情況下,重新佔據榆關,堵住契丹人南下劫掠的通道。如今這個任務已經初步完成,接下來只需在增援到來之前牢牢控制住關城,李誠中便算徹底完成了任務。

李誠中不是不思進取的保守分子,他也明白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但他知道自己手中的力量到底有多大,量力而爲纔是一個合格的指揮官。

馮道忽然插了一句:“前些天他們擄掠的百姓在不在營中?”

這個問題讓李誠中心裡一緊,立刻盯着王大郎。王大郎也一呆,道:“沒有見到,可是附近三十里外確實沒有別的契丹人。”

很明顯,眼前的契丹人只是一支小隊伍,在這小隊契丹人身後,還有數量不明、但規模更大的契丹人營地,被擄掠的百姓送到了那處營地之中,營地離此的距離,應當在三十里之外。眼前這股契丹人的主要目的,很可能是爲了查探榆關內盧龍軍的動向和虛實。

所有人背後都起了一身冷汗。王大郎咬牙道:“都頭,要不某再去探探?這次某一定要找到那處營地!”

李誠中搖了搖頭,沒讓王大郎再探。眼前這種形勢下,知道的消息已經足夠,就算了解再多,於大事也無補,反而平白讓王大郎等人再擔風險。如今一切的一切,就是守住榆關,等待援兵到來。

姜苗提議:“要不還是讓民夫壘石堵城?”

這個提議被李誠中直接否決,民夫壘石至少需要三日,不僅來不及,而且等於平白告訴對手,我們很虛弱,我們很害怕。所以李誠中決定重建關門。

“重建關門?可是……所需時日卻要更長!”幾個夥長都不理解。

“無妨。咱們不僅重建關門,而且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建,讓契丹人看個清清楚楚!”李誠中斬釘截鐵的下令:“可道兄,你手上的民夫分作兩半,一半在城頭值守,一半去伐木築門!”

馮道微笑點頭,答應着去了。

可還沒等他招呼人手,值守的民夫已經驚慌失措的呼喝起來:“契丹人!他們……來了!”

第22章 諸侯之定(一)第81章 釘子(十四)第73章 懷遠新思維(五)第74章 仁恕之道(七)第31章 雙極(三)第52章 盧龍節度(二十一)第71章 懷遠新思維(三)第34章 白狼山水間(一)第112章 南北戰策(六)第45章 盧龍節度(十四)第11章 西京變(十一)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82章 東都會盟(二)第77章 轉折(九)第16章 西京變(十六)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78章 轉折(十)第63章 兩河輪戰(九)第44章 雙極(十六)第56章 盧龍節度(二十五)第10章 西京變(十)第41章 盧龍節度(十)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58章 燕郡問題(三)第62章 燕郡問題(七)第8章 幽州留後(八)第14章 遼西雙城(十四)第71章 非常規戰爭(八)第89章 決戰上黨(四)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76章 釘子(九)第19章 大河之東(四)第34章 雙極(六)第53章 范陽之春(七)第36章 營州經略(八)第9章 遼西雙城(九)第5章 貝州(下)第43章 君之野望(一)第76章 非常規戰爭(十三)第4章 遼西雙城(四)第142章 國器(四)第56章 己未之冬(七)第20章 大河之東(五)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69章 懷遠新思維(一)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21章 整軍(四)第37章 營州經略(九)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13章 遼西雙城(十三)第130章 河南(八)第139章 國器(一)第124章 河南(二)第70章 懷遠新思維(二)第125章 河南(三)第41章 春夏(七)第43章 雙極(十五)第66章 饒樂山巔(二十)第113章 南北戰策(七)第68章 仁恕之道(一)第25章 大河之東(十)第1章 幽州留後(一)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74章 轉折(六)第42章 白狼山水間(九)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35章 營州經略(七)第41章 雙極(十三)第18章 整軍(一)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44章 白狼山水間(十一)第29章 榆關風雲(八)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1章 魏州血夜(一)第34章 雙極(六)第45章 雙極(十七)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31章 營州經略(三)第101章 決戰上黨(十六)第4章 幽州留後(四)第35章 盧龍節度(四)第2章 西京變(二)第2章 幽州留後(二)第18章 整軍(一)第52章 范陽之春(六)第11章 西京變(十一)第54章 盧龍節度(二十三)第16章 西京變(十六)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36章 白狼山水間(三)第15章 蔣袁合流(五)第138章 中樞之要(八)第66章 兩河輪戰(十二)第16章 北迴歸線(六)第83章 釘子(十六)第137章 中樞之要(七)第137章 中樞之要(七)第17章 北迴歸線(七)第56章 燕郡問題(一)
第22章 諸侯之定(一)第81章 釘子(十四)第73章 懷遠新思維(五)第74章 仁恕之道(七)第31章 雙極(三)第52章 盧龍節度(二十一)第71章 懷遠新思維(三)第34章 白狼山水間(一)第112章 南北戰策(六)第45章 盧龍節度(十四)第11章 西京變(十一)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82章 東都會盟(二)第77章 轉折(九)第16章 西京變(十六)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78章 轉折(十)第63章 兩河輪戰(九)第44章 雙極(十六)第56章 盧龍節度(二十五)第10章 西京變(十)第41章 盧龍節度(十)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58章 燕郡問題(三)第62章 燕郡問題(七)第8章 幽州留後(八)第14章 遼西雙城(十四)第71章 非常規戰爭(八)第89章 決戰上黨(四)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76章 釘子(九)第19章 大河之東(四)第34章 雙極(六)第53章 范陽之春(七)第36章 營州經略(八)第9章 遼西雙城(九)第5章 貝州(下)第43章 君之野望(一)第76章 非常規戰爭(十三)第4章 遼西雙城(四)第142章 國器(四)第56章 己未之冬(七)第20章 大河之東(五)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69章 懷遠新思維(一)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21章 整軍(四)第37章 營州經略(九)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13章 遼西雙城(十三)第130章 河南(八)第139章 國器(一)第124章 河南(二)第70章 懷遠新思維(二)第125章 河南(三)第41章 春夏(七)第43章 雙極(十五)第66章 饒樂山巔(二十)第113章 南北戰策(七)第68章 仁恕之道(一)第25章 大河之東(十)第1章 幽州留後(一)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74章 轉折(六)第42章 白狼山水間(九)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35章 營州經略(七)第41章 雙極(十三)第18章 整軍(一)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44章 白狼山水間(十一)第29章 榆關風雲(八)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1章 魏州血夜(一)第34章 雙極(六)第45章 雙極(十七)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31章 營州經略(三)第101章 決戰上黨(十六)第4章 幽州留後(四)第35章 盧龍節度(四)第2章 西京變(二)第2章 幽州留後(二)第18章 整軍(一)第52章 范陽之春(六)第11章 西京變(十一)第54章 盧龍節度(二十三)第16章 西京變(十六)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36章 白狼山水間(三)第15章 蔣袁合流(五)第138章 中樞之要(八)第66章 兩河輪戰(十二)第16章 北迴歸線(六)第83章 釘子(十六)第137章 中樞之要(七)第137章 中樞之要(七)第17章 北迴歸線(七)第56章 燕郡問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