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己未之冬(二)

邊關,盧龍塞。

李承約坐在火爐前,仔細看着手上的一份軍報。火爐上正在燒着熱水,熱氣滋滋的往上冒,將整個屋子薰得暖暖的。水沸之後,李承約小心的從吊環上將水壺摘了下來,將一旁的茶盞注滿,一股茶香頓時撲鼻而來。在寒風凜冽的塞外關城烤着暖火、喝着熱茶,實在是愜意到了極點的事情。

軍報發自嬀州,詳細的記述了十日前發生在廣邊軍的一場戰事。嬀州位於幽州之北、潞河之南,是整個盧龍節度最北的邊州,自古就是中原與胡虜交鋒的第一線。

因爲作戰的一方是李承約的兩個結義兄長高行周和高行珪,所以他看得十分仔細。這場戰事雙方共投入了七千人,高家兄弟一方的盧龍軍三千人,其中兩千五百步卒、五百騎兵,契丹迭剌部出動了四千人,其中兩千步卒、兩千騎兵。這是一場堂堂正正的野戰,高家兄弟卻在這場戰事中發揮出色,以新募之軍硬頂住了人數佔優的契丹人,目前雙方仍在紮營相持,尋求進一步的戰機。

軍報的最後,是高興周專門寫給李承約的一段批語,將指揮契丹人作戰的幾個重要人物的名字告知了李承約,並重點指出了其中一個叫做耶律阿保機的將領。在這次戰鬥中,盧龍軍最大的損失便來自於耶律阿保機率領的一隊精銳騎兵。

“契丹人的主力終於出現了麼?”李承約再次回頭細看軍報,一邊看一邊沉思着。

屋門忽然敞開,隨着寒風衝進來的是一條大漢,那漢子轉身將房門關上,嘿嘿笑着坐到火爐邊,一把抓過李承約剛泡好的熱茶就往嘴裡灌,卻被燙了一下,“撲哧”一聲吐了一地。

李承約搖了搖頭:“四弟還是這般……唉……也不分辨一下涼熱……”

那漢子正是李承約結義兄弟之一、排行老四的王思同,他訕訕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道:“外頭風大,太冷,想喝點帶熱氣的暖暖身子,誰知道你這茶是剛沏上的……唉,要說到暖身子,還得喝酒才管用,可惜你這軍中無令不許飲酒……”

李承約笑了笑,沒理這茬,改口問:“如何?今日契丹人沒出來?”

王思同道:“那麼大的風,契丹人要是敢來,估計都得一個個被風颳跑了。今日關塞應該是沒事了。對了,如此大風,那幾個奚人估計得推遲到明日才能走了。不是某說哥哥,關城上雖然簡陋,但咱好歹也要儘儘地主之誼不是?人家來了多日,咱們連酒宴都沒擺過,也忒小氣了……”

李承約“哼”了一聲,道:“是你自己想喝酒吧?也罷,今晚便許你喝一點,咱們給奚人擺宴送行,既然達成了條件,今後便是盟友了,也不能顯得咱們太過寒酸。”說完,又略帶詭異的看着王思同:“老四,你說實話,是不是看上人家了?”

王思同點點頭,又搖搖頭:“銀月公主的大名,嘖嘖……果然不愧是美豔傳遍了草原的明珠啊,可惜咱老王是隻能看不能想了,家中大人已經爲某訂了親,老趙家的閨女,唉……”

李承約一笑:“老趙家的閨女也不錯了,當年便是幽州城內出名的小美人。”

王思同搖了搖頭:“人比人得死,趕不上啊,實在趕不上……”

李承約道:“老四要不兩個都收了?”

王思同苦笑:“某倒是有那個心思,奈何不敢啊。老趙家那個,咱們誰不知道?出了名的潑辣,而且以他家的勢力,正妻之位是絕不肯讓的。讓這個銀月公主做小?哪怕是平妻,你看奚王願不願意?某是不成了,此生遺憾矣!”搖了搖頭,忽然道:“難道哥哥就不動心?”

李承約淡淡搖了搖頭,望着不停跳動爐火,眼前卻出現了那副幽州城中邂逅的美麗素顏。

王思同神秘一笑,道:“跟哥哥商量個事。”

李承約“嗯”了一聲,卻仍在想着自家的心事。

王思同也不生氣,笑道:“下次契丹人再來,出擊的任務還由某來做。”

李承約一口否決:“不行!上次就是你,下次便該是某。”

“哥哥讓給某吧,一天到晚守在城頭,悶也悶死!”

“不行,說好的輪流去!再說某是盧龍塞主將,你乃客將,你要聽某的!”

“真不行?”

“無須多言!”

“既如此,某便不告訴哥哥那位小娘子的事了……”

“什麼小娘子的事也不行!這是規矩!軍令懂麼……你說什麼小娘子?”李承約忽然愣了。

“唉……當年有個傢伙喝得一塌糊塗……唉……還好遇到一位善良美貌的小娘子,纔沒醉死在幽州街頭……”王思同不住口嘆着氣,眼神裡閃爍着狡黠的光芒。

李承約一把抓住王思同的胳膊,呼吸有些急促:“你……打聽到了?”

王思同甩開李承約的手,晃晃悠悠起身向門口走去,邊走邊嘆道:“某就是想下次帶兵出去打仗嘛,結果還拿軍令來壓某……”

李承約毫不猶豫立刻道:“可以!”

王思同哈哈大笑,轉過身來重新坐下,不緊不慢道:“還真是紅顏禍水啊,兄弟之情比不得美人之思…….”

李承約一拳捶在王思同胸口上:“趕緊招來!若有半句虛言,今夜晚宴便休想沾一滴酒水!”

榆關外,白狼山軍寨。

經過近十日的整修,整個軍寨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石牆已經進行了加固,用山裡挖出的粘土做了加高和增厚,石牆內也搭建了可以立人的木棧道,同時沿石牆內側搭築了兩座箭樓。石牆外挖了一條深一丈、寬一丈的壕溝,溝底豎立着密集的尖木,尖刺衝上,誰若是不小心掉入溝中,除了木刺穿腸過外,沒有第二條路好走,唯一通過壕溝的方法就是經過那座從寨門上落下的吊橋。

山壁上大大小小的窯洞也做了清點,將其中保存完好的洗灑出來,打造好木門,鋪墊上乾草,在洞內的爐塘中升起火堆,住在裡面比想象中要暖和許多。令李誠中最驚訝的是,這些爐塘在當年挖鑿的時候,便留了通煙的孔道,倒是省了李誠中許多事。

山壁下的馬舍也重新搭建了起來,除了原來逃入山中的百姓所攜帶的耕馬外,裡面如今圈養着從契丹人手中搶來的二十多匹戰馬。當時李誠中在面對這些戰馬的時候還非常發愁,他的印象裡,養馬是非常難的事情,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些戰馬。要養馬的話,以目下軍寨內的存糧來看,明顯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他忍痛做了個決定,要將這些馬殺了,馬肉用來給全體部下打牙祭。

當時王大郎是跟在李誠中身後驗看這些戰馬的,他喜滋滋的一匹一匹撫摸着這些戰馬,心中盤算着如何成立他的斥候隊。聽李誠中說要把馬殺了吃肉,他大吃一驚,忙道:“都頭,爲何殺馬?”

李誠中嘆了口氣:“養不起啊……”

王大郎一愣:“什麼養不起?”

李誠中道:“咱們的糧食不夠,如今我還在發愁呢,下一步怎麼辦纔好,哪裡還有糧食給馬吃?”

王大郎好半天才琢磨過味來:“都頭是說,你以前用糧食餵馬?”

李誠中道:“這倒沒有。但是戰馬可着實精貴啊,要養好一匹馬,得佔用兩三個人的口糧,其中還需要添加大量豆子、麥麩之類……”李誠中所說的養馬方法,是聽當年穿越前部隊上馬術教官所說。

王大郎眨了眨眼睛,道:“都頭是聽誰說的?都頭所說養馬之法,應當是草原極西之地,養那些純種寶馬的方法吧?這些普通戰馬卻不用的,只需放出去吃草就行,費不了什麼功夫。咱們河北大地上草場衆多,養馬最是簡單,許多農戶家中都養得有馬,也沒聽誰說要餵養糧食的……”

李誠中呆了一呆:“吃草就行?”

王大郎捋着一匹戰馬的馬鬃道:“是啊。如今是冬天,養馬更是簡單,白狼山外的草場都已乾枯,割下來的草,更宜於餵馬。對了,都頭以前答允過某,可以組建斥候隊的,不知還作數麼?”

李誠中一邊點着頭,一邊還兀自有些不信:“就這麼簡單?你確定?”

王大郎笑了,他已經看出來了,自家這位都頭以前壓根兒沒養過馬,也不知聽了哪裡來的流言蜚語,認爲養馬是件很難的事,當下解釋道:“都頭放心就是。若不簡單,這草原上成千上萬匹馬是如何養的?契丹人手上可沒那麼多糧食,都照都頭所說的方法養馬,他們自己也別活了。”

李誠中琢磨了一會兒,也覺得王大郎說的有理,心情也好轉過來,道:“王大郎下去自己挑人吧,給你二十個名額,組建斥候隊。”

馮道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民政上。他將三個村中耆老聚集到身邊,又讓張老匠跟隨自己,組成了白狼山民政領導班子。他將山中的七百多百姓進行了梳理和分組,老弱留在軍寨中做日常的事務,比如按照李誠中的要求搭建茅廁和清理窯洞、平整軍寨內的校場;青壯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照顧糧田,一部分進山捕獵、到玄水中捕魚;女子們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每天進山採摘野果,另一部分則製作日用品,比如刻制木碗、木桶,縫縫衣縫被;匠戶們則修繕軍寨內的一應設施,搭建土窖燒紙木炭……

李誠中很欣慰的看着張老匠的匠戶能夠留下來,他問馮道是怎麼能夠讓這些人才打消了回榆關的主意的。馮道微笑着做了解釋,其實很簡單,職權而已。馮道是平州刺史府的司士曹,司士這個官職,最早是掌管羣臣名冊、辨別貴族品級、排定朝儀席位座次的,在地方來說,就是區分貴族、士紳和平民。到了唐代,司士還逐漸肩負起開發山澤以及役使的事情。換言之,張老匠等匠戶的差役分配,全在馮道手中捏着。馮道除了答允張老匠等匠戶,在將來的差役中予以關照之外,還拋出了一個誘人的條件——擡籍授勳。

張老匠等匠戶屬於匠籍中人,這種匠籍,是跟隨着他們世世代代的。他們需要每年抽出一段時期,按照官府的要求自帶糧食和工具前去服役,若是家中有了特殊情況無法服役,就必須拿出一筆“幫貼錢”交給官府,官府以這筆錢僱傭其他人代替服役。服役的期限各地不等,在唐末這個亂世,最重的服役期甚至能達到半年。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這種負擔是壓在匠戶們頭上最大的枷鎖,在戰時或災害時期尤甚,甚至能壓得匠戶家破人亡。

馮道的條件是,只要張老匠帶領匠人們留下來,跟隨他服役三年,他就以戰功的名義奏請平州刺史府授予張老匠勳官,通過勳官的獲得,馮道可以在本職權限內爲張老匠擡籍,脫離匠籍身份,從此進入士紳的行列中。這個條件太誘人了,在這個時代,沒有一個匠戶能夠抵擋住這種誘惑,所以張老匠不出意料的留了下來,而且幹活十分賣力。

第3章 貝州(上)第24章 諸侯之定(三)第33章 諸侯之定(十二)第103章 決戰上黨(十八)第70章 仁恕之道(三)第34章 雙極(六)第10章 幽州留後(十)第64章 燕郡問題(九)第49章 盧龍節度(十八)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37章 白狼山水間(四)第74章 懷遠新思維(六)第63章 饒樂山巔(十七)第60章 饒樂山巔(十四)第40章 春夏(六)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27章 諸侯之定(六)第45章 雙極(十七)第142章 國器(四)第113章 南北戰策(七)第38章 營州經略(十)第41章 白狼山水間(八)第21章 幽州留後(二十一)第64章 兩河輪戰(十)第33章 盧龍節度(二)第72章 非常規戰爭(九)第93章 決戰上黨(八)第26章 插曲(三)第15章 蔣袁合流(五)第14章 遼西雙城(十四)第3章 遼西雙城(三)第51章 范陽之春(五)第73章 非常規戰爭(十)第38章 盧龍節度(七)第131章 中樞之要第62章 兩河輪戰(八)第79章 釘子(十二)第79章 釘子(十二)第44章 春夏(十)第58章 河北新軍閥(一)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9章 中官之死(三)第126章 河南(四)第29章 榆關風雲(八)第3章 幽州留後(三)第44章 君之野望(二)第79章 懷遠新思維(十一)第26章 幽州留後(二十六)第1章 西京變(一)第30章 諸侯之定(九)第10章 魏州(五)第29章 諸侯之定(八)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65章 饒樂山巔(十九)第33章 雙極(五)第39章 盧龍節度(八)第4章 遼西雙城(四)第62章 河北新軍閥(五)第7章 西京變(七)第17章 北迴歸線(七)第26章 大河之東(十一)第35章 營州經略(七)第141章 國器(三)第46章 盧龍節度(十五)第31章 諸侯之定(十)第40章 盧龍節度(九)第106章 決戰上黨(二十一)第33章 諸侯之定(十二)第15節 幽州留後(十五)第106章 決戰上黨(二十一)第74章 非常規戰爭(十一)第80章 懷遠新思維(十二)第40章 盧龍節度(九)第128章 河南(六)第4章 魏州血夜(四)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88章 決戰上黨(三)第17章 大河之東(二)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31章 榆關風雲(十)第7章 西京變(七)第77章 釘子(十)第25章 諸侯之定(四)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74章 非常規戰爭(十一)第77章 釘子(十)第30章 雙極(二)第13節 幽州留後(十三)第50章 饒樂山巔(四)第86章 決戰上黨(一)第52章 盧龍節度(二十一)第24章 諸侯之定(三)第28章 插曲(五)第19章 幽州留後(十九)第32章 諸侯之定(十一)第90章 決戰上黨(五)第72章 轉折(四)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28章 榆關風雲(七)
第3章 貝州(上)第24章 諸侯之定(三)第33章 諸侯之定(十二)第103章 決戰上黨(十八)第70章 仁恕之道(三)第34章 雙極(六)第10章 幽州留後(十)第64章 燕郡問題(九)第49章 盧龍節度(十八)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37章 白狼山水間(四)第74章 懷遠新思維(六)第63章 饒樂山巔(十七)第60章 饒樂山巔(十四)第40章 春夏(六)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27章 諸侯之定(六)第45章 雙極(十七)第142章 國器(四)第113章 南北戰策(七)第38章 營州經略(十)第41章 白狼山水間(八)第21章 幽州留後(二十一)第64章 兩河輪戰(十)第33章 盧龍節度(二)第72章 非常規戰爭(九)第93章 決戰上黨(八)第26章 插曲(三)第15章 蔣袁合流(五)第14章 遼西雙城(十四)第3章 遼西雙城(三)第51章 范陽之春(五)第73章 非常規戰爭(十)第38章 盧龍節度(七)第131章 中樞之要第62章 兩河輪戰(八)第79章 釘子(十二)第79章 釘子(十二)第44章 春夏(十)第58章 河北新軍閥(一)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9章 中官之死(三)第126章 河南(四)第29章 榆關風雲(八)第3章 幽州留後(三)第44章 君之野望(二)第79章 懷遠新思維(十一)第26章 幽州留後(二十六)第1章 西京變(一)第30章 諸侯之定(九)第10章 魏州(五)第29章 諸侯之定(八)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65章 饒樂山巔(十九)第33章 雙極(五)第39章 盧龍節度(八)第4章 遼西雙城(四)第62章 河北新軍閥(五)第7章 西京變(七)第17章 北迴歸線(七)第26章 大河之東(十一)第35章 營州經略(七)第141章 國器(三)第46章 盧龍節度(十五)第31章 諸侯之定(十)第40章 盧龍節度(九)第106章 決戰上黨(二十一)第33章 諸侯之定(十二)第15節 幽州留後(十五)第106章 決戰上黨(二十一)第74章 非常規戰爭(十一)第80章 懷遠新思維(十二)第40章 盧龍節度(九)第128章 河南(六)第4章 魏州血夜(四)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88章 決戰上黨(三)第17章 大河之東(二)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31章 榆關風雲(十)第7章 西京變(七)第77章 釘子(十)第25章 諸侯之定(四)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74章 非常規戰爭(十一)第77章 釘子(十)第30章 雙極(二)第13節 幽州留後(十三)第50章 饒樂山巔(四)第86章 決戰上黨(一)第52章 盧龍節度(二十一)第24章 諸侯之定(三)第28章 插曲(五)第19章 幽州留後(十九)第32章 諸侯之定(十一)第90章 決戰上黨(五)第72章 轉折(四)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28章 榆關風雲(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