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榆關風雲(十二)

除了總結作戰中的經驗外,李誠中對這次作戰中各級軍官士兵的表現非常滿意,可以說他們的表現大大出乎李誠中意料之外,完全不像一支剛剛成軍不到半個月的新軍,因此,在軍議中他迫不及待的對戰功進行了表揚。

這次守城戰中,任務最爲艱難的是弓箭隊,弓箭隊的作戰對象是契丹弓箭手,按照衆人的一致意見,這些契丹弓箭手都具備了神射手的素質,就算在整個契丹部族中,估計也是拔尖的,數量應該也不多。而平州軍弓箭隊都是新兵蛋子,雖然其中大部分曾經在關外接觸過弓箭,但畢竟無法與契丹弓箭手中的精銳相媲美。在這次作戰中,弓箭隊的戰績不值一提,他們只射倒了兩名契丹輔兵,自身卻傷亡慘重,死了六人、重傷兩人、輕傷三人,足足佔了榆關內平州軍損傷的一半!

可李誠中卻在軍議的時候對孟徐興和焦成喬帶領的弓箭隊讚不絕口。這些弓箭手們在技不如人的情況下,明知露頭就很可能意味着死亡,卻仍然義無反顧、甚至有些悲壯的與要塞下的契丹弓箭手對射,這種不怕犧牲的頑強戰鬥意志讓李誠中大爲讚賞,他們雖然戰績慘淡,卻被李誠中列位軍功第一。

其次是鍾四郎的夥,他們的防守點從來沒有被突破過,而且最爲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在臨戰中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應變之策,不僅自身完成了防守任務,還幫助全軍穩住了局勢,取得了極佳的效果。李誠中對這種臨機應變的能力非常讚賞,在軍議中,他充滿溢美之詞的鼓勵和表揚了這種能力,並且希望所有隊、夥的各級軍官都要向其學習,力爭擁有這種能力。

另外就是周砍刀帶領的刀盾隊,他們在關城上出現危機的時刻,敢打敢拼,成功彌補了防守上的缺漏。李誠中對此也給予了高調錶揚,他用盜竊自後世的著名臺詞熱情洋溢的勉勵所有軍官:“一支不敢白刃交兵、且沒有白刃交兵能力的部隊,永遠只是二流部隊!只有敢於直面敵人,亮出手中兵刃的部隊,纔算是作風頑強,招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優秀部隊!”這番話樂得周砍刀咧着嘴好半天沒有合攏上。

李誠中對自己這種不按首級論功的作法進行了詳細說明,他解釋說,在戰鬥中,每一個戰績其實都離不開團隊整體的支持,每一個作戰單位所擔負的任務是不同的,有些人正面接敵,有些人側面支應,還有些人從旁配合,沒有誰能夠以一己之力擔負戰事中的所有職責,評軍功的時候,應當按照所起到的作用和完成任務的進度,以及任務中表現出的品質來整體考量。並且他還說,今後的軍功評定,不會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而是在軍議時統一評定。另外,他要求各夥提出本夥在這次作戰中表現英勇的士兵,在軍議中一併考量記功。

李誠中的思考很不成熟,其中有許多細節並不清楚和透徹,但他卻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戰功評定體系,這套體系隨着將來的不斷完善,逐漸展現了其內在的巨大威力,成爲李誠中所部最重要的三項軍事制度之一,奠定了一支現代型軍隊的基礎。

劉金厚站在剛由民夫營搭建起來的土臺之上,激動的望着眼前的李誠中。作爲這次守城戰中表現突出的士兵,劉金厚以擊斃三名契丹人的功勳,位列被嘉獎士兵的第一。

李誠中當着臺下近兩百名士兵和一百名民夫的面,當場宣讀了由馮道起草的請功札子,在這份札子中,劉金厚被點名表彰並提拔爲伍長,這不僅是榆關內甲都、乙都各夥中的第一個伍長,而且是整個平州軍中的第一個伍長,同時李誠中在札子中提議,提拔劉金厚檢校什長,秩別陪戎副尉、從九品下。

如果說任命一個無品級的伍長,李誠中作爲檢校都頭的這份決定還說得過去,那麼提拔劉金厚爲檢校什長、陪戎副尉則就大大超越了他的職權範圍。當時馮道和姜苗、張興重等隊官都提醒李誠中慎重考慮,但李誠中認爲,他只是建議而已,最終的任命權還在兵馬使周知裕和刺史張在吉手上。

此刻,他動情的對着臺下數百雙眼睛大聲道:“有人問我,如果兵馬使衙和刺史府不同意這份提議,到時候怎麼收場?在這裡,我要當着你們大夥兒的面說,如果連劉金厚這樣優秀的好兵都沒有資格得到這份告身,那麼還有誰有資格!我相信周兵馬使和張刺史的眼光,我對他們抵禦胡人入侵的決心抱有堅定的信心,我也同樣請你們,對我李誠中抱有信心。將來有一天,不僅是劉金厚兄弟,你們當中更多的人,也將同樣因爲卓越的功績而獲得官階告身,平州軍不僅會牢牢守住榆關、守住平州,我們將重返營州,奪回屬於我們的家園!”

在臺下數百人齊聲發出的吶喊中,劉金厚流下了幸福的眼淚。

這次榆關內的表彰大會上,李誠中一共宣讀了十九份嘉獎。除了劉金厚外,其餘十八份嘉獎分別表彰了十八名作戰勇敢的士兵,他們要麼是在戰鬥中殺死了一到兩名契丹人,要麼是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爲最終守城作出了貢獻。這十八人都被授予伍長之職,李誠中要求全體將士向包括劉金厚在內的十九名士兵學習,在李誠中的話語裡,這些士兵得到了一個嶄新的稱謂——“楷模”。

另外,李誠中宣佈,將爲獲得功勳的戰鬥集體向兵馬使府和刺史府請功!“戰鬥集體”又是一個十分新鮮的名詞,但這個詞很好懂,大夥單從字面上就能夠理解這個詞的意思。獲得軍功的戰鬥集體包括:兩個駐守要塞的孟徐興、焦成喬夥,防守關城的甲都鍾四郎夥,以及周砍刀麾下近戰中表現突出的周小郎刀盾夥。

榆關一役的札子經由馮道潤色、李誠中署名,很快就送到了平州城西的平州軍駐地大營,隨同送來的還有一車契丹人的首級,首級共有三十八具,都被簡單的做了防腐處理,保存完後,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契丹人的面貌。

兵馬使周知裕坐在中軍堂上,他仔細的看着手中由榆關發來的札子,欣慰不已。看完之後,他立刻吩咐身旁侍立的親衛趙在禮趕緊備馬,隨後二人馳出軍營,徑自入城,來到了平州刺史府。

刺史張在吉早已得到了馮道寫來的書信,按制,軍報札子應當遞送兵馬使衙,但並不妨礙他從馮道的信中瞭解一應經過。得知周知裕前來,他連忙親自出門迎了進來。

接過周知裕遞來的軍報札子,張在吉又仔細看了一遍,與之前接到的書信做了印證,心中立刻明白,兩篇文章都是馮道所作,看來此事再無玄虛了。

榆關戰事的初步勝利,不僅遏制了契丹人向平州內地侵掠的勢頭,卡住了關內關外的通道,對於整個平州局面的穩定來說,都有重大意義,因此,雖然斬首不多,但干係頗大。對於這些時日裡一直憂心忡忡的張在吉來說,這一仗終於可以讓他睡個安穩覺了,他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來保證秋收的正常開展,加大對碣石山下荒地的開墾,做好數萬難民的安置。而對於周知裕來說,則是他初到平州的第一個勝仗,對於保住他在大帥劉仁恭心中的地位,有着很積極的作用。

兩個平州軍政最高級別的大員相視一笑,忽然間不知該說些什麼好。

還是周知裕首先打破了這種忽然由緊張轉爲鬆弛而導致的沉默,笑道:“幸不辱命啊,終於讓平州黎庶暫時能夠安寧一些了。”

張在吉也笑了笑,長長出了口氣:“這幾個月來,真不知道怎麼過的……今夜可以睡個踏實了。好問兄,多虧了你手下有這樣能戰之人,拉了批從軍不到半月的難民過去,居然就真個守住了榆關,還……哈哈,斬首三十八級……說來好笑,平州已經有兩年沒有打過這樣的勝仗了,尤其是今年,傳來的全是不利的消息。”

周知裕心裡高興,笑道:“畢竟是經歷過南征戰事的老軍精銳,當初某隻帶了八十多人來的時候,你還笑話某,現在看看,如何?”

張在吉略微有些尷尬,道:“當時情勢緊急,某心裡擔憂啊,還請好問兄不要怪罪了。”

周知裕一擺手,示意不用多說,沉吟片刻問道:“李誠中札子中所請事宜,元利老弟怎麼看?”

張在吉拍了下桌案,果斷道:“沒二話,允了!此番勝仗,解某心頭之憂,穩平州之境,安黎庶之心,還有什麼不可!就連札子提到的那個劉金厚,也可直接任命夥長,發給告身,還談什麼‘檢校’二字?咱們在後面坐守太平,將士們在前方擔當危難,這點事情若還不答允,這官也別當了!還有李誠中……某觀好問兄營中至今尚無都頭以上軍官支撐,若是好問兄有意栽培此人,咱們便聯名上書節度府,給他求一個都頭的職位、仁勇的告身,免得他頭上頂着個‘檢校’的名分,實在是彆扭!”

周知裕大聲道:“好!元利老弟果然痛快,沒有那幫窮酸文人的腐氣!”

張在吉失笑道:“你還不瞭解某?當年一起長大的,只是走了文武兩條路子而已,如今卻來揶揄某。說起來,某倒是後悔當年沒有去從軍,此刻遇到兵馬亂象,方始領悟什麼叫‘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第134章 中樞之要(四)第37章 盧龍節度(六)第130章 河南(八)第27章 插曲(四)第84章 東都會盟(四)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75章 非常規戰爭(十二)第15章 西京變(十五)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48章 白狼山水間(十五)第49章 君之野望(七)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43章 雙極(十五)第34章 雙極(六)第16章 北迴歸線(六)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1章 遼西雙城(一)第63章 燕郡問題(八)第39章 春夏(五)第55章 兩河輪戰(一)第59章 燕郡問題(四)第40章 薊州(二)第74章 釘子(七)第58章 兩河輪戰(四)第64章 燕郡問題(九)第44章 盧龍節度(十三)第59章 饒樂山巔(十三)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39章 雙極(十一)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46章 盧龍節度(十五)第89章 決戰上黨(四)第15節 幽州留後(十五)第121章 南北戰策(十五)第99章 決戰上黨(十四)第41章 薊州(三)第19章 西京變(十九)第55章 饒樂山巔(九)第43章 白狼山水間(十)第15章 蔣袁合流(五)第34章 營州經略(六)第101章 決戰上黨(十六)第55章 君之野望(十三)第20章 整軍(三)第67章 兩河輪戰(十三)第10章 魏州(五)第62章 河北新軍閥(五)第18章 西京變(十八)第41章 白狼山水間(八)第110章 南北戰策(四)第72章 釘子(五)第39章 薊州(一)第36章 白狼山水間(三)第80章 釘子(十三)第79章 轉折(十一)第60章 河北新軍閥(三)第32章 盧龍節度(一)第99章 決戰上黨(十四)第27章 諸侯之定(六)第9章 遼西雙城(九)第45章 君之野望(三)第134章 中樞之要(四)第58章 饒樂山巔(十二)第33章 盧龍節度(二)第63章 饒樂山巔(十七)第97章 決戰上黨(十二)第34章 盧龍節度(三)第55章 兩河輪戰(一)第79章 大王莊——將軍廟(三)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70章 轉折(二)第35章 白狼山水間(二)第35章 營州經略(七)第16章 遼西雙城(十六)第41章 春夏(七)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91章 決戰上黨(六)第92章 決戰上黨(七)第5章 貝州(下)第120章 南北戰策(十四)第106章 決戰上黨(二十一)第73章 非常規戰爭(十)第30章 榆關風雲(九)第13章 蔣袁合流(三)第19章 整軍(二)第58章 河北新軍閥(一)第113章 南北戰策(七)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79章 懷遠新思維(十一)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109章 南北戰策(三)第80章 懷遠新思維(十二)第19章 整軍(二)第69章 懷遠新思維(一)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78章 轉折(十)
第134章 中樞之要(四)第37章 盧龍節度(六)第130章 河南(八)第27章 插曲(四)第84章 東都會盟(四)第28章 榆關風雲(七)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75章 非常規戰爭(十二)第15章 西京變(十五)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48章 白狼山水間(十五)第49章 君之野望(七)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43章 雙極(十五)第34章 雙極(六)第16章 北迴歸線(六)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1章 遼西雙城(一)第63章 燕郡問題(八)第39章 春夏(五)第55章 兩河輪戰(一)第59章 燕郡問題(四)第40章 薊州(二)第74章 釘子(七)第58章 兩河輪戰(四)第64章 燕郡問題(九)第44章 盧龍節度(十三)第59章 饒樂山巔(十三)第17章 遼西雙城(十七)第39章 雙極(十一)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46章 盧龍節度(十五)第89章 決戰上黨(四)第15節 幽州留後(十五)第121章 南北戰策(十五)第99章 決戰上黨(十四)第41章 薊州(三)第19章 西京變(十九)第55章 饒樂山巔(九)第43章 白狼山水間(十)第15章 蔣袁合流(五)第34章 營州經略(六)第101章 決戰上黨(十六)第55章 君之野望(十三)第20章 整軍(三)第67章 兩河輪戰(十三)第10章 魏州(五)第62章 河北新軍閥(五)第18章 西京變(十八)第41章 白狼山水間(八)第110章 南北戰策(四)第72章 釘子(五)第39章 薊州(一)第36章 白狼山水間(三)第80章 釘子(十三)第79章 轉折(十一)第60章 河北新軍閥(三)第32章 盧龍節度(一)第99章 決戰上黨(十四)第27章 諸侯之定(六)第9章 遼西雙城(九)第45章 君之野望(三)第134章 中樞之要(四)第58章 饒樂山巔(十二)第33章 盧龍節度(二)第63章 饒樂山巔(十七)第97章 決戰上黨(十二)第34章 盧龍節度(三)第55章 兩河輪戰(一)第79章 大王莊——將軍廟(三)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70章 轉折(二)第35章 白狼山水間(二)第35章 營州經略(七)第16章 遼西雙城(十六)第41章 春夏(七)第29章 營州經略(一)第91章 決戰上黨(六)第92章 決戰上黨(七)第5章 貝州(下)第120章 南北戰策(十四)第106章 決戰上黨(二十一)第73章 非常規戰爭(十)第30章 榆關風雲(九)第13章 蔣袁合流(三)第19章 整軍(二)第58章 河北新軍閥(一)第113章 南北戰策(七)第78章 大王莊——將軍廟(二)第79章 懷遠新思維(十一)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109章 南北戰策(三)第80章 懷遠新思維(十二)第19章 整軍(二)第69章 懷遠新思維(一)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78章 轉折(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