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戰與和(上)

最讓許國出乎意料的驚喜是愛申,此人祖籍乃是汪古部人,但是已經連續幾代人定居中原,爲阿勒坦汗效力。他本人也曾是虢州鎮防軍的總領,在秦州之戰中被潘正賞識,隨後經過幾輪協同作戰,負責駐守德順州的愛申逐漸被潘正拉攏。

此番北伐,考慮到愛申與潘正關係過密,完顏合達之前並沒有通知他,直到大軍北進才致信於此人,令他從中協助。

但是愛申得知之後勃然大怒,拒絕與完顏合達合作,反而怒斥其人自相殘殺,不但沒有攻打許國,反而與許國聯手,決心堅守德順州,他下令全軍樹起光軍大旗,以示與光軍合作。

但是德順州缺少軍隊,只能募集義勇守城,愛申在德順的處境甚至比慶州更加危險,正當他哀嘆朝廷無道,自己死也不得瞑目的時候,戰況卻突然起了變化。

潘正率領騎兵直接向心突擊,連續收復了數座被金軍佔據的縣城,邊境一帶的蕃漢人等對潘正極爲景仰,再加上光軍新政早就培育出了忠於光軍事業的可靠羣衆,當地分到土地的農民以及被解放的驅口雙手歡迎光軍騎兵歸來,並且爲之補充給養和貼軍人員。

潘正也從他們口中瞭解到了目前陝西戰況,考慮到山地地形因素,他決心並不從北面直接攻打慶州,而向東先解除德順之圍,然後以德順之兵與光軍騎兵結合,沿山向慶州方向行進,並消滅盤踞在沿途的敵軍,以此動搖完顏合達對慶州的包圍。

戰術大獲成功,1500名光軍騎兵衝到德順州城下的時候,愛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圍城的金軍也沒想到光軍騎兵會首先光顧這裡,一下就被打得大敗虧輸,殘餘兵馬慌忙南逃,丟棄的輜重堆積如山。

“朝廷無道啊。”愛申見到潘正,忍不住嘆了口氣:“眼下我是和你拴到一條繩上了,只求此番能夠扛住朝廷的進攻,以後自然有自證清白的機會。”

潘正突如其來的旋風攻勢果真大大動搖了完顏合達的包圍,慶州之戰本就不順利,守軍打得異常頑強,讓軍隊士氣低落,現在潘正率領騎兵從西夏殺了回來,所當皆克,所擊皆服,金軍的佈置一下子混亂許多,慶州東面的金軍營盤被潘正輕輕鬆鬆踩爛,一千五百騎兵再加上愛申所率領的德順州義勇近千人成功撤入慶州城內,頓時守軍士氣大振,當天晚上又敲鑼又打鼓,城外金軍的士氣更是一落千丈。

洮州那邊的戰況也與此類似,儘管野戰得勝,但是人心動搖卻絲毫不比光軍差,潘正大將風度早已陝西知名,地方守將無不對之傾心。

陝西軍將樊澤、高英等人都站出來,指出朝廷此舉有失人心。這些還只是小人物,通遠軍節度使陀滿胡土門作爲沙場宿將,也素來與潘正等人交好,連續質問前來主持戰事的完顏白撒潘正何罪之有,朝廷爲何無故攻其軍馬。

最直接的是鞏州守將楊沃衍,他乾脆就沒來,還派遣手下大將劉興哥前往洮州通風報信,協助當地留守軍馬穩定形勢。

雖然朝廷有大義名分在,光軍看似處於下風。但是由於光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政治工作體制,1所以在這場同室操戈的混戰當中,光軍反而意志更堅定,更能同仇敵愾,反倒是金軍內部已經出現了思想裂痕。

但絕對的實力差距依然不容小趨,即便是不少軍將同情潘正,但他們也認爲潘正已經不可能勝利了,分散在三處的光軍怎麼能抵擋金朝的全力一擊呢,這可是連參知政事完顏白撒都親自過來指揮對光軍的圍剿了。

但是潘正並沒有失望,現在的形勢已經大爲好轉,只要堅守慶州,等到僧虔來支援,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然而,他在苦苦期盼的那個人此時卻猶疑不定,生前下令士兵集結之後,卻遲遲沒有向西南方向挺進解除慶州的包圍,反而下令讓全軍保持最大剋制,不可違背朝廷的意思,絕對不對朝廷兵馬兵戈相向,只是不斷上書請朝廷明鑑是非,放過潘正。

陝西的戰況短暫的陷入僵局,也就在這個時候,高俊一聲令下,光軍兵分五路,自河北平原啓程,越過漫長的太行山陘道,開始了河東戰役的偉大篇章。

第一路,高俊率領,44000人,自威州出發,過井陘,攻打娘子關,目標是平定州乃至太原。

第二路,燕寧率領,19500人,自定州出發,過蒲陰陘,攻打倒馬關,目標是靈丘,牽制劉伯林。

第三路,李銘率領,12400人,自磁州出發,過滏口陘,目標是與蒙古綱共同威脅潞州、澤州。

第四路,馮達率領,16300人,同樣走滏口陘,但過關後向北,威脅沁州。

第五路,宋永童、三模合率領,4400人,向南,幹翻慶山奴。

除此之外,樓升率領24000人的軍隊鎮守溏濼,河北平原上也留有上萬人的預備隊。

各路大軍攜帶了近二百門不同口徑的火炮,還有將近三萬匹萬馬、與之相等的牛、以及近八千頭驢和騾子。

河北山東征發的支前民工超過二十萬人,高俊用數年來積攢的糧食支付其報酬,河北軍民踊躍應徵,手提肩挑的將糧食送往河東前線。

從十一月開始,河北路機關繼山東之後也宣佈進行交通管制,嚴格規範戶口,減少戰爭時期的隨意流動。

山東已經全面轉向戰時經濟體制,普通人就連大米都吃不上了,這些東西全部都要送到軍隊去。

戰士們知道,軍隊的糧倉是滿的;所有的兵器都製作考究,由負責任的工匠交到戰士手中;軍餉沒有貪污,家屬受到了照顧;指揮他們的將領都是多年苦戰中脫穎而出的傑出人士,愛惜他們並願意對他們負責;軍人地位崇高,淪陷區人民對他們有殷切期待,此時他們接收到了人民的命令,向西一頭扎入河東地區的崇山峻嶺中去。

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前言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八章 失敗(下)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尾聲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八章 鑄爐(下)尾聲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九章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十九章 狼(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尾聲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七章 願(上)
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前言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八章 失敗(下)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尾聲第六章 彩票法令(下)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八章 鑄爐(下)尾聲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九章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十九章 狼(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尾聲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七章 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