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

按照高俊的要求,各位軍官們各回自己的營內,在一天時間內提交一個初步的進攻預案,高俊擇優採納,可以和本營的參謀班子們討論。

雖然對自己手下的進攻能力已經有所認知,但是各位軍官提交上來的進攻方案依舊讓高俊啞然失笑。

李銘的戰術是“魚香肉絲”:既然太平軍已經有了一羣如虎似狼的好兄弟,當然要趁這個時節一擁而上,從不同的方向發動進攻,各展身手,讓敵軍感受到你的衝擊力,甚至一時間不能琢磨出你的特點和實力。青椒,胡蘿蔔,木耳,泡辣椒一起上,轉瞬間給你極豐富的滋味感受。

但是,儘管轉瞬間烈火烹油,收兵卻也要收得及時,使得口味能夠屆於小糖醋口和小酸辣口之間,既不讓對手看出你並沒有真的想大打特打,又不能將敵軍徹底惹火。

戰術的思路倒也不是不對,但是要從各個方向一同發動進攻,很容易力度不夠,畢竟高俊現在手中的佐料也不多,不足以烹製蒙古綱這麼一大坨好豬肉,而且萬一真的炒出了魚香肉絲,各種菜都混在一起,想要及時收手也是很困難的。

張惠的戰術是“爆炒腰花”,不要搞百菜百味的混合型香料,只以一道鮮爽取勝。和李銘從不同方向上一起發動進攻不一樣,張惠主張以一個到兩個縱隊的形式完成單向突破,插入蒙古綱的陣營當中,撕裂對手的幾個主陣地。

但是同樣炒的也要注意火候,稍有不慎,腰花炒老了,那可就麻煩了。所以,一定要插到正到好處,讓對手被你插的渾身通電一般,完全失去抵抗能力,只會咿咿呀呀的一瞬間猛的抽出去。高俊只能付之苦笑,兩路縱隊真的插進去,那可不是想收就能收得回來的。一旦蒙古綱稍微有所預備,選擇反擊,那這仗就只能硬着頭皮打下去,直到一方徹底被擊垮,毫無疑問,另一方就變成了叛軍。

馮達的戰術是“清蒸螃蟹”:螃蟹雖然個大味美,但最好吃的還是那一點蟹膏,但要想吃到,必須先熱水砂鍋好好烹它幾個時辰,讓這螃蟹鬆掉,纔可以從容卸開。而在馮達的計劃當中,絕大部分部隊就要充當軟化螃蟹的熱水,讓蒙古綱的軍隊警戒當中逐步鬆懈。隨後,以兩三支有力部隊作爲拆開蟹殼的器件——按照馮達的意見,他手下那位叢方印是穿越戰線發動進攻的老手,可以讓他們的軍馬稍作準備,各路大軍齊上,而叢方印率軍打個空隙進去,直接奪回各類物資,佔據中樞的有利地點,迫使蒙古綱鬆口。

這份計劃倒也挺符合高俊的意見,但是螃蟹煮沒煮熟,總是不好輕易觀察,萬一鉗子剛伸進去,就被螃蟹那一對大螯足死死夾住,高俊就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樓升的戰術是“潮汕牛肉丸”:上好的整塊牛肉,任憑木錘如何捶打,亂成一片,但終究是筋絡相連,包起來依舊是極具彈性的丸子。按照樓升的意見,太平軍就應該像這塊牛肉一樣,死死地包住敵軍各部,奪取船運,破壞後勤,任憑敵軍如何叫罵挑釁,我方絕不與其兵刃相見,可以後退,絕不鬆口,打不爛,擺不脫。

意見是個好意見,如果高俊像李雲龍那樣手中有八個營,當然也願意採用這種辦法。只可惜,高俊的兩萬多部隊還不足以完全包裹住蒙古綱的人。更何況萬一對手不是用木槌,而是率先使用鋼刀,高俊不能冒這個險。

最可恨的是郭延嗣,他的戰術居然是“東坡肉”!換句話說,既然敵軍如此難熬,那我們就要跟他們比比勁頭,將隊伍列在黃河東岸一線,對對方造成威懾,而蒙古綱也必然不得不出兵相抗衡,看誰熬的過誰,不消一個月,對手糧食不濟,也就只能服軟求和。

看到這份作戰計劃,高俊氣得差點沒掀桌子。

整體來說,魚香肉絲,爆炒腰花和清蒸螃蟹三個辦法所採用的手段類似,也最符合高俊的要求,所以,本次戰役的指揮官,就要從李銘、張惠和馮達三個人當中挑選。

這可不是好辦的活,以至於中午的時候,高俊面對熱氣騰騰的豬肉包子也失去了胃口。

爲了厲行節約,軍民元帥府已經採取了食堂制度,統一的食堂成批量製作工作人員的飯菜,不再依賴外賣或者是各類承包(要不是害怕有失體面,何志也恨不得親自做個代言來賺錢),而目前軍民元帥府的食堂負責人正是當年十字坡上有名的饅頭西施孫玉娘,自然各類葷素餡的好大饅頭也成了根據地食堂最常見的美食。

食堂有四級分等制度,根據地幹部根據自身的行政等級,可以分別在四個食堂裡自由選菜。就餐區域是隔開的,但是幹部們也經常性的到普通官吏的區域裡來就餐,甚至整個部門直接包下一張桌子。

如果本人願意加錢的話,也可以跨級來選,吃膩了九品以下的青菜,也可以加點錢去買七品以上的雞蛋。只不過,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何志也總會笑眯眯的湊上去,對這些青年幹部噓寒問暖:“多大啦?”“是不是喜歡吃這個呀?”“你現在一個月的俸祿是多少?”“年輕人不要大手大腳的花錢,注意儲蓄,回頭也要多孝敬父母。”

何志也絕對沒有任何惡意,但大部分人聽完之後都渾身不自在,這種現象也越來越少,大家都指望着早日升官,以便能享受品級稍高的菜餚。

王澮是特殊中的特殊,根據高俊的親筆批示,老先生享受專人專竈,要做到老領導想吃什麼就能現做什麼。每天晚上,王澮的僕人會將第二日的菜譜交給食堂,然後食堂就去緊急備料,做到精益求精。

王澮一語道破,讓高俊頓時啞口無言:“沒錯,我確實是想用馮達,但是這麼說出來,我怕會寒了其他將領的心,大家會不會覺得我是提拔親信,而不願意選擇他人?”

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一章 糧(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四章 商業(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五章 貨物(上)尾聲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尾聲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尾聲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尾聲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五章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尾聲尾聲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尾聲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七章 密謀(上)
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一章 糧(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第四章 商業(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五章 貨物(上)尾聲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尾聲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尾聲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尾聲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五章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尾聲尾聲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尾聲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七章 密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