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鑄爐(下)

這麼一說,高俊就明白了,玄空法師早就有想法,打算把高爐裡面燃燒過的灼熱氣體再導回高爐,而不是重新鼓進去外界涼爽的空氣,使得整個系統的溫度進一步提高。

但是由於本時代尚無相關的化學研究,因而玄空師傅也無從得知燃燒的原理,眼睜睜的看着燒過之後的廢氣再倒進去的時候,高爐的火焰就會顯著的萎縮。

現如今,看完了高俊有關燃燒三要素的說法,玄空師傅立刻找到了其中的法門,轉而利用燃燒過後的高溫廢氣去加熱風箱的管道,使得鼓進去的新鮮空氣更加灼熱,這樣也能夠顯著提高高爐的溫度。

第一批的錢,字當然也要好好設計一下,孔元政早就迫不及待想要成爲新一批錢的題字了,然而高俊卻悶頭搞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方案。

按照他的設計,新的字體不採用任何人的書法作品,而是高俊設計的一套工藝字體,橫極平極細,豎極直極粗,橫豎的筆畫起筆都有斜角,末尾都有三角形的鈍筆。

沒錯,高俊打算使用的就是宋體字。

關於宋體字,一直有一個謠傳,說這是由秦檜創造的,此人名聲不好,所以不用秦體而用宋體。

事實上,這是一個上世紀80年代末——不對,是九個世紀後的80年代末——纔出現的謠言,在西安晚報上第一次面向大衆。在高俊看來,如果秦檜真的能寫出一筆宋體字,那說明大家都冤枉了他——真正的秦檜肯定早就被金朝人殺掉了,送回南宋的是一個腦後插管的AI。

畢竟,宋體字可是十成十的印刷字體啊。

所謂的宋體是明朝纔出現的一種專用於刻書的字體,由於刻書商們往往標榜仿古,所以明朝的書上自稱宋體,而宋朝的書商們則冠以“歐體”“顏體”。

到了民國時期,又有印刷商結合歐體的優勢,模仿宋刻本設計了一套新的字體,也就是仿宋。

在一系列新的改造之後,高俊在濟南開始試製第一批錢,總數在兩萬枚左右,足足要用掉184斤白銀。

幾名工匠是把腦袋拴在腰上幹活,自從中都城破以來,這幫人已經失去生計,被蒙古人驅爲軍奴,受盡凌辱,又打了敗仗,成爲俘虜。現如今終於得了重新一展身手的機會,哪能不用命?

這些人也不傻,看的出來高俊爲他們手上的鑄錢技術很看重,所以只要把這次鑄錢的活幹漂亮了,一定能夠擺脫戰俘的命運。

事實證明,他們的想法非常對,大約是十天之後,當高俊見到鑄造成功的銀幣時,心情激動得無以復加,當場就抓了一堆錢分給工匠和工人們。

鑄造出來的還帶有一點溫度的銀幣,此刻靜靜地躺在高俊的手心裡,在金朝的承安銀鋌之後,這是中國第二種有固定制式的銀幣,這枚小小的金屬片在高俊的手裡熠熠生輝,它是中國銀本位的基礎,是未來幾百年中國工商業發展的地基。

鑄造的成品率高達941/1000,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家最好的預估,不過看着在場工人們紅腫的眼睛,高俊也清楚爲什麼能夠達到這麼高的良品率,而他也明白這些工匠們累死累活是爲了什麼。

技術人才當然可以網開一面,也就是兩天後,這些工匠們回戰俘營收拾了自己的物品,正式被流泉院聘用,儘管今年之後沒有鑄幣計劃了,但他們還要搭建新的鑄幣爐,準備明年大規模的鑄幣。

五月十五這天,魏小乙和他手下的所有士兵在濟南集結,他們已經得到消息,高俊要給全軍人馬發放犒賞,據說這次的犒賞不是請大家吃頓酒肉,而是要發錢。

但事實還是讓他們大吃一驚,這次高俊要發的是銀幣,發的是白花花的銀子,每個人都能拿到一枚重量一錢的銀幣,軍官們還有可能拿到更多,立下戰功的軍兵們更是拿得盆滿鉢滿。

這樣的一枚銀幣能買到什麼東西呢?根據地的商人們早就聽說了鑄幣的事,並且已經準確的估計了幣值。

這樣的一枚銀幣可以買四壇上好的黃酒,或者是請人在魯州的酒樓裡面吃花糕一樣的羊羔肉,也可以買一套上下全身的新衣服,或者是兩雙結實的鞋。

也可以去買一套明年的掛曆,印刷的最精美,帶觀音大士相的那種,或者是訂閱全年的邸報,如果是出門的話,能從齊州坐車坐到魯州,如果是坐船的話還可以更遠一些。

無論如何,這筆獎賞已經超乎了士兵們的預料,讓他們心情大好,更重要的是,高俊是親手把錢交到他們手上的——各營集結之後,有主將唱名,每個人依次上來從高俊這裡領取他們的犒賞。

此時魏小乙已經升任軍使,昂首挺胸的站在高俊面前,而高俊認出了他:“你是八白石村的魏小乙,對吧?我當初去你們村的時候,曾經跟你們一塊兒在林子間的空地裡做過,喝一個水瓢裡的水。”

“是的,宣帥,這件事我進棺材也忘不了!”魏小乙看高俊清清楚楚的記得這件事,一下子激動得漲紅了臉,四枚銀幣,滾燙的如同熱血的銀幣,落進了他的手心裡。

這枚小小的銀幣一下子讓全軍上下都陷入了歡樂的氣氛之中,不過隨即,想要花出這筆錢就有些困難了。

發錢後的第二天就是休假日,魏小乙出門的時候,就看到軍兵們已經開始三三兩兩的議論了,已經有人打算把錢花出去。

“這錢可不能隨便亂花呀。”魏小乙一邊整理着衣服,一邊對士兵們說:“你們好好看看,錢上面刻的是什麼字?”

“天……王,天王……天王什麼?”

“天王酬功,這四個字的意思是說,這是高郎君爲酬謝大家的功勞才發的錢,以後可以當傳家寶用呢。”

也就是這天,一條小船從黃河南岸而來,一路蜿蜒來到濟南,站在船上的那個大漢身高八尺,當他覈對了文書,站在高俊面前時,高俊也一下子就認出了這個人。

“你是彥真手下的什將,我記得你外號叫蓋着天。”

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十三章 散(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尾聲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七章 故(上)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章 赤血(下)尾聲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十四章 狂夫瞿瞿(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三章 伏(上)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
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十三章 散(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尾聲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七章 故(上)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章 赤血(下)尾聲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十四章 狂夫瞿瞿(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三章 伏(上)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