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武學(下)

而在這下面,則依次供奉着管仲、范蠡、田單、廉頗、白起、李牧、王翦、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等歷朝名將,都讓畫師繪製了圖像,在此祭祀。在幾輪討論之後,高俊也爲宋金時代的將領留下了幾個名額,北宋被祭祀的是郭逵與狄青,而金朝的完顏婁室也赫然在列。

武廟落成,負責引導禮儀的趙汝凡讓高俊上前焚香,高俊閉上眼睛,希望中國古代的軍事智慧能夠在這場決定民族前途命運的鬥爭中幫助他。

對於武成王廟這件事,將領們還是很上心的,包括燕寧等人都一個不剩的來齊了。這座武廟修的也可真是又寬又大,除去祭祀的地方之外,後面還修了幾排房子,其中還有新式的軍隊禮堂,將領們估計高俊可能打算把日後淄州的駐軍放在這裡一部分。

儀式完成之後,中午時分,當地自然安排諸位將軍們用飯,好多人打算吃完飯就趕回自己的駐地去。然而卻又來了消息,下午的時候,高俊還要在武成王廟那裡見他們。

大家忍不住偷偷議論,也不知什麼事,但是時間到了,大家還是準時來到了武成王廟,高俊看到大家都能準時來到,好像很滿意的樣子。

“大家都是老弟兄了,都先坐好。”武成王廟裡面已經預先擺了幾排椅子,大家免不了謙讓一番,紛紛坐定,不少人心裡偷偷覺得這幾排椅子坐下來,倒真像是一個方陣。

高俊並沒有坐在椅子上,而是就像他在新式學堂上推崇的那樣,其他的人坐下,而他站在大家面前講話。

“今天咱們隆重的祭祀了武成王,誰能告訴我,在前面的殿廊下面,接受香火供奉的都是什麼呢?”

這問題實在太簡單,大家還以爲高俊想考考他們的軍事歷史:“在正座上的是呂尚,而陪祀的是兵聖孫子……”大家還要回答,高俊卻擺擺手,示意大家停下來:“這句話說的對,但也不準確,更準確的說,我們祭祀的是用泥捏成的呂尚和孫武而已。”

所有人心頭頓時一緊。

“呂尚和孫武都是大軍事家,都是我們值得效仿的先賢,然而他們一個在三代之前,另一個在春秋之際,早已作古,不可能來幫助我們,就算他們來了,恐怕也不大濟事,畢竟他們也沒見識過噴火槍。”高俊在大家面前走動着:“武廟祭祀的不過是一堆土偶木梗而已,是什麼能讓我們對他們的祭祀變得有意義呢?就是真的學習先賢在戰爭中所獲得的經驗,並且無私的分享出來,互相參考。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總結經驗,注意教訓,避免在一個坑裡栽倒兩次,不斷的改進我軍的戰略戰術,更新我們的武器裝備,只有這樣才能以弱勝強。這又要求我們絕對不能只是對着這72個畫像焚香膜拜,更是要建立一種機制,強迫我們的指揮官們去認真學習他們的軍事著作,強迫我們的指揮官們互相交流學習在戰鬥中的心得體驗。”

底下的諸位將領們認真的聽着,孫庭、馮達等幾個人表面上不動聲色,事實上也在偷偷看其他幾個人的表情變化,這件事情是高俊和他們商議過後才決定的。

“我做出的決定是,要成立武學,將軍們要繼續學習。以往你們在戰鬥中所得的心得體驗,不要藏私,全都說出來,讓全體軍官們詳加參研,共同提煉出有用的軍事道理。而你們也要按時輪班在武學裡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作爲擔任更高級別職務的預先準備。”

大家這才明白高俊到底要幹什麼,不少曾經在小山墩堡時期就跟隨高俊的軍官們面露喜色,儘管那個時候高俊還沒有提出武學,但是已經舉行過好幾次軍官培訓班,他們對於這種模式並不陌生,這次高俊只不過是將這種培訓班固定了而已。

而包括南宋降將等諸位將領則稍微有些遲疑,自王安石變法之後,宋朝廷也設立過武學,然而事實上了無大用,培養出來的人才屈指可數。可以說,宋朝能打的將軍主要還是那些世代將門的人家裡面出來的。

因此,他們對於高俊打算設立武學的想法有些不以爲然,眼下正是用兵之際,何必搞這勞什子東西,讓軍官們放手去打,在戰鬥中培養自己的子弟,世世代代爲高郎君效忠也未嘗不可。

但是高俊對這種模式既推崇也不推崇,東方的將軍們來自將門世家,而西歐那邊的貴族們也都與此類似,這不讓高俊感到難以忍受,也不打算做太大的改變。

但是中國的軍事學術卻因爲世代將門制度而出現了一些停滯,由於將領們世代爲國作戰,因而往往將自己總結的軍事心得當作不二秘方家傳珍寶,只授予自己的子弟,而從來不著書立說。

從明代開始,中國的軍事科學逐步停滯,雖然偶有名將,但是互相之間不能溝通,就算能從前人的基礎上再進一步,但是人死則進步滅,最多傳與子弟,一旦子弟不肖,則又重新退不回原有水平。最後的名將戚繼光以後,中國的軍事技術就陷入了長期的停滯之中。

武學分爲高低兩個層次,高等級的武學僅限現役高級軍官進入,是作爲高級將領進修班存在的,培養人數不固定,培養方向不固定,課程也不固定,甚至於師生關係都相對特殊,更類似於共同研究。

而低級武學則是爲了培養中低層軍官而設立,每學期招收三十人,主要從各營的少年軍校招生,除此之外,軍官子弟和烈屬如果能夠在普通中學完成學業,也可以考慮錄取。現役軍兵也可以報考,但是限制條件更多,必須是非常優秀的軍兵。

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六章 決(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三章 狗(上)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二章 糧(下)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
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六章 決(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三章 狗(上)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二章 糧(下)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