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史彌遠伏誅,整個南宋朝堂上下慶賀,鄭昭先也終於長舒了一口氣,在之前幾天,他在家裡急得團團轉。得益於薛極、李知孝等人的臨陣倒戈,大家聯起手來,才終於將渾然不知的史彌遠一擊即殺。

官家已經降下旨意來,鄭昭先、曾從龍、薛極三人進入政事堂,這下子軍國大計全都擔在了鄭昭先肩上,他已經有了計較,眼下雖然和談,但是十年內還可以繼續北伐,絕對不能像史彌遠那樣採用求和路線。

儘管已經是六旬高齡,但是鄭昭先摸了摸自己花白的鬍子,決定還能活多久就繼續幹多久,要爲大宋王朝鞠躬盡瘁,熬盡最後一滴油。

連續幾日,他都在家中琢磨下一次北伐的方略,並且爲此挑選將才,孟宗政、扈再興自不必言,趙範兄弟也嶄露頭角,南宋的新一代將才正在不斷顯現。

連續幾日的工作使他不堪重負,腰也隱隱作痛,還不斷的咳嗽,但是看病太花時間了,他不敢停歇。

六月初二,當他把自己想好的方略全部寫進奏表,親自上鳳凰山進呈給官家的時候,卻意外的發現朱門緊閉,這次官家沒有立刻召見自己。

“這這是怎麼了?”鄭昭先有些顫抖的左右張望,卻發現各門的黃門也不知哪裡去了,良久,從偏門突然閃出來一名中人,展開制書。

“參知政事鄭昭先,公忠體國,鞠躬盡瘁,朕深感之,特賜良田十頃、銀百兩、絹五百匹,綵緞十匹,錢十萬,以倡人表。”

鄭昭賢一下子懵了,趕緊湊上去說:“我這還有一封表要交予官家,你且讓我去見官家。”

“老相公還是請回吧,官家今日不見。”這名太監很和藹的扶住鄭昭先:“老相公仔細看腳下,官家說了,相公今日可以坐宮中的馬車回去。”

扶到中門之外,鄭昭先遣散了這名太監,他的心裡很混亂,官家爲什麼一反常態,不願意接自己的制書了。

就在此時,又有兩名侍從前來,爲鄭昭先呈上一方錦盒。

“這又是什麼?”

“這是官家賜予老相公的建茶茶餅,還有整套的茶具,官家對老相公說,茶道養生,可千萬要仔細些。”

鄭昭先顫顫巍巍的捧過盒子,看着裡面的茶葉,突然想起來當初面見聖上時,聖上對他說的:“可要注意上溢。”

“上溢……上意?”一切都明白了,大顆大顆的眼淚掉了出來,鄭昭先放下食盒,深深的朝宮內跪下,長長的磕了三個頭。

兩名侍從趕緊把老相公扶起來,攙着他慢慢往外走,鄭昭先彷彿一下子老了十歲,雙手無力,就連寫好的奏表都掉到了地上。

離開鳳凰山,站在宮門外,鄭昭先雙手顫抖着摘下了貂蟬冠,輕輕放在地上,對着宮內又長跪叩頭。

幾名僕役趕緊扶起老相公。

“老啦,老了,茶道不精,就連上意也都忘了。”

次日,鄭昭先,曾從龍請求返鄉,趙擴任命徐應龍越級進入政事堂,並且批准了請和的方略。

終於有幾位根基不穩,而且對趙擴忠誠的人進入政事堂,在隱忍了十數年之後,趙擴也終於掌握了這個國家。

高俊並不知道此事,他已經準備率軍北返,此時北方的威脅也變得現實起來。

在被俘獲的南宋將領之中,許國、張惠、柳充國、袁鏡及武鋒軍四統制、飛虎軍全軍已經決心跟隨高俊北上。

得知鄭昭先罷官之後,廣東黃日綱、羅大定、福建林一舟、湯貴、江西胡光祖等人也各自率領數百人前來投降。

本來按照以往議和的規矩,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招降納叛不被允許,但是高俊可管不了這麼多,既然有人願意投奔自己,那就全都罩着,至於如何向南朝方面解釋,全部交給此時負責談判的田琢。

最終談下來的是銀絹各三十萬,宋世爲侄國,稱金爲伯,書不稱大,西向立接國書。

南宋一次性交割軍費二百萬。

高俊去見彭義斌,而後者開門見山的表示:“此番我已經使國家受辱,難不成還要再辱一次?無論如何我也不會跟隨郎君去投靠金人的,哪怕是身遭斧鉞鼎鑊,被關押,下獄治罪,我也心甘情願。”

高俊低下頭,嘆了口氣:“你這麼想倒也罷了,我只希望你能夠多多招兵買馬,千萬不要被那些條條框框拘束住了,你和李全不一樣。”

此時已經在江南的費培聽說兩家議和,高軍帶走了不少南朝兵馬,忍不住無聲痛哭,想起林拱辰臨死前說的那些話,他發誓要爲南朝盡忠到底。

也許是老了,他越來越多的在兩個女兒面前討論時政,喋喋不休的痛陳本朝弊政,全然沒有想到,足不出戶的兩個女兒整天聽他的長篇大論會發生怎樣的影響。

最後的送別是高俊與賈涉之間,一個是草莽中崛起的北朝英傑,另一個是家世顯流的南朝精英。兩個人在告別的時候,複雜的情緒難以言表。

“我們最初見面的時候是對手,再之後是盟友,希望下一次見面的時候不會是敵人。”高俊木訥的說。

“我不信。”高俊搖搖頭,他們都知道,下一次見面一定是更加殘酷的較量。

金軍已經回撤,彭義斌已經做好準備,他將自己的人馬全部收了,點好全部物資,並且把文書都整理歸案,換上了好衣服,準備等待朝廷拿他治罪的公使。

然而,當臨安派來的使者到來時,宣讀的卻是讓他意想不到的消息:因爲彭義斌勞苦功高,忠心報國,又能攘除奸臣,決定升他爲京東、京西、河北三路鎮撫黜置使,還有大量的賞賜。

忠義軍的地位也水漲船高,並且得到了非常充足的物資補給。

彭義斌這下子完全慌了神,原本他以爲自己參與叛逆,又不肯跟隨高俊北歸,留在南宋是一定要被朝廷治罪的,萬萬沒有想到不但沒有治罪,反而還給了這麼多賞賜,這讓他實在是無法理解。

在這種情況下,他去尋找賈涉,而後者長嘆一口氣。“高俊所說果然沒錯,他招納了那麼多中國軍馬,結果果然把你保下來了。”

彭義斌失魂落魄的回到自己的軍帳,看着面前的任命書和上面鮮紅的玉璽大印,突然蜷縮在桌子上,堂堂七尺男兒,滴落了點點痛淚。

第二十三卷完

歡迎加入《晚金》討論羣,羣聊號碼:687476459

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尾聲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九章 牛馬(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尾聲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尾聲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尾聲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尾聲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八章 願(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七章 牛(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
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尾聲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九章 牛馬(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尾聲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尾聲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尾聲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尾聲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八章 願(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七章 牛(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