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

宿遷縣城外戰旗獵獵,太平軍刁斗森嚴,人人神情嚴肅,在大帳之外,以龔成爲首的諸多什將公使持刀戒備,巡邏查看。

大帳之內,高俊居首,賈涉、紇石烈志、潘正、孫庭、王澮、柳充國、袁鏡、許國、李開文、蕭從儉、彭義斌、陳秉彝、樓升、蔣盡忠、元好問、張惠、馮達、李銘、僧虔、路哲、燕寧、郝思文、劉俊海、徐規、季宗若、陳辭等宋金雙方大小將佐齊聚一堂,人人神情肅然。

“我們身爲一方閫帥,有義務結束這場根本不該發生的戰爭,讓中國的大好青年不必在這場鬧劇中死去。史彌遠專權誤國,害得南宋百姓民不聊生,黑韃禍亂中原,殘殺我子民百姓,這是我們各自的心頭大患,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纔有資格說什麼神器更易。”高俊爲會議定下了基調:“所以此番咱們合兵一處,兵諫趙官家,誅殺史彌遠,之後各歸本國!”

大小宋軍士卒知道了史彌遠出賣大家的消息,已然是羣情激奮,諸位宋軍將佐之中雖然有個別人依舊對此保持疑慮,此時此刻也不能不順水推舟。彭義斌對此就略微有些不安,總覺得這樣做有愧於朝廷。

張惠的神情非常嚴肅,他是在座諸人之中少數見過蒙軍的,非常清楚高俊此番話的目的,知道他確實是出於抵擋蒙古的真心,而並不是編出什麼理由來。但是在完顏珣這樣的昏君領導下,高俊真的能夠抵抗黑韃嗎?

但是這種話眼下根本沒必要去問,也不必去質疑高俊,大家心中的怒火已經點燃,此番不殺史彌遠決不罷休。

高俊命人拿出酒來,衆人依次持刀,將浸滿鮮血的酒灑在杯中。

“此番我等歃血爲盟,必以誅殺奸臣爲果,矢志不渝,叛者天誅地滅!”高俊舉起血酒,諸將都端起酒杯,齊齊滿杯而進。

宿遷縣的宋軍開拔出來,青陽鎮忠義軍也都做好準備,三軍坦誠相見,交換防區,決心共進。

三軍將士共同接受了高俊的號令,組成了倒史聯軍,高俊爲首。賈涉等人聯名奏請趙擴明白諸軍忠誠的本意,儘快誅滅禍國殃民的史彌遠。

留在忠義軍營地的宋慈、費培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聽到了兵變的消息,登時呆了,良久才悠悠嘆息。聯軍很客氣的用小船將他們送還盱眙軍。

在船上,幾個人都不說話,費氏姐妹沒想到這就離開了北方,心裡有點失望,都縮在船尾,就在此時,宋慈回望,驚呼快看。

路過的太平軍大營已經立起了一面巨大的白色大纛,上面龍飛鳳舞寫着六個大字:

“必殺史,始可和”。

看着這面帥旗,所有人都從船上吃驚的站起來,也許倒史的大業,會以大家都不怎麼希望的方式完成。

此時正在海州城外佈置攻打的李全還並未得到消息,就在背後遭遇了聯軍的聯合突襲。尤其是青陽鎮忠義軍對李全有切齒之恨,在戰鬥中極爲賣力,不到一天的時間之內,李全的數萬人馬全線崩潰,向北方高俊的控制區潰逃。

守衛海州的唐太平終於撥開濃霧,看見數萬援軍,心中狂喜,趕緊來迎接高俊。

這下子,高俊可算是和根據地重新恢復了聯繫,得知在密州方向,民兵們抵擋住了張林的又一次攻擊,但是對手還在積蓄力量,並且在濟南方向連連得勝,朝廷最新委任了一位益都都總管來此鎮壓,此人名叫完顏合達。

“完顏合達?”高俊想起護送岐國公主和親時與他交過手的那位女真侍衛,日後大名鼎鼎的陝西行臺現在來到山東,讓高俊心中驚訝不已。

“既然根據地目前有所威脅,我軍再次分兵,路哲,你就是東平本地人,我把蒲察勇的那個旗也叫給你指揮,現在率軍趕回去。此次守衛根據地,你來做我軍的主帥,主力由我帶走,南下去誅殺史彌遠!”

所有人都以爲防守根據地的重任會交給孫庭,甚至他本人都做好了準備,得知路哲領軍之後,可謂是一軍皆驚。

“路哲,如果張林果然來犯,你率領八百軍兵,可有所準備嗎?”

路哲仔細考慮了一下:“如果敵軍不到萬人的話,應該可以殲滅他們,如果有上萬人,也可以阻擋他們。”

高俊忍不住一笑:“如此甚好。”

南下的隊伍以馮達爲先鋒,獨領一軍,在潘正和孫庭之後,第二批次的培養軍官:李銘、僧虔、馮達、路哲開始嶄露頭角。

路哲臨走前,又一次見到了李澤,兩個人此時都不由得感嘆造化弄人,五年前,兩個人都是小村莊裡的窮漢,吃了上頓沒下頓,現如今,一個是金朝的承信校尉、太平軍指揮,另一個是宋朝的致果校尉、忠義軍統制,各領着數百上千的軍馬,今非昔比了。

兩個人策馬漫步在大河河岸,夕陽西下,水光粼粼,金色碎影隨之東去,路哲想起了軍典教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不禁喟然長嘆。

“路哲,你還沒成家嗎?”李澤問。

“韓叔也不知是怎麼了,就是不肯說出韓小娘的去向,所幸高郎君上個月已經發布了新法令,根據地的機關會出錢贖買那些在外地爲奴爲婢的根據地人,有同鄉說,她的父母已經領了那筆錢,準備去贖人了。”路哲話鋒一轉:“我見到過文月兒兩次,她的狀況很不好,我在根據地內給她安排了一個住處,李澤,我勸你還是給她帶句話吧,當初人家是好姑娘,你是個窮小子,現如今已非昔日,你難道還放不下嗎?”

李澤猛地勒住繮繩:“你的意思是說,文月兒現在在壽張縣?”

路哲彷彿遭遇雷擊,就在原地定住了,李澤問他怎麼了,過了好半天,路哲才緩過神來,推說沒什麼大問題,李澤知道其中必有蹊蹺,但也不再問他,打馬告辭。

路哲失魂落魄的拉過繮繩往回走,前因後果仔細串聯,回憶與文月兒每次相見的時機和談話的內容,終於明白髮生了什麼,頓時腦中一陣暈眩。

而此時,聯軍先鋒已經渡過清河口,向楚州進發。

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九章 狼(上)尾聲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尾聲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尾聲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尾聲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二章 武學(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
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九章 狼(上)尾聲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尾聲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尾聲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尾聲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二章 武學(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