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李銘(上)

“從北方來的流亡百姓越來越多,說明黑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現在傳來的消息是,鐵木真親自率領黑韃的主力,已經到了霸州。”

“現在還不清楚敵人的虛實,但是無論如何,不會少於五萬。”潘正說道:“霸州,據我瞭解,乃是大城,敵軍若沒有這等兵力,難以一戰而克。”

“在座的不少是跟黑韃打過仗的,我當年在野狐嶺上和黑韃騎兵交手過,真的是迅如閃電。每名騎手都有三匹健壯的黃驃馬,揹着二十四支羽箭,挎着上好的角弓,腰間掛着鐵刀,手上攥着長槍,鞍頭掛的是牛肉和乳酪,鞍尾預備給戰利品,如果需要的話,一日之內能行軍百里,恐怕也就在五六日之間就會到達清州城外。”李銘仔細介紹。

軍將們頻頻點頭,除去路哲之外,剩下的人都見識過黑韃的厲害。

“所以。”高俊強調:“此時難以逆黑韃的兵鋒。但是以我看,鐵木真的主力大概會先去攻打雄、安、莫,隨後南下河間府、冀州、獻州,恐怕不會立刻來攻打清滄。”

高俊雖然故作高深,但事實上他作出這一判斷的原因是歷史上的真實情況,鐵木真的軍隊直接南下,並沒有攻佔運河沿岸的幾個州,直到攻打大名府不克,才向東焚掠山東,在回師的時候順道收拾了滄州和觀州。

他還不知道自己所產生的蝴蝶效應,不然的話一定收回這句話。

“下面聽我號令!”高俊站了起來,座下諸將也都趕緊起立。

高俊擲下一片令籤:“李銘,即刻前往清州,告訴清州防禦使司的人趕緊開門納民,並且把漕糧運入城內,告訴他說,現在興和倉內還有糧食五千四百石,可以做恢復之資!倘若對方不理睬,就分散隊伍到鄉村之間,宣告黑韃南下之事!”

“得令!”李銘接令。

又擲下一支令籤。“路哲!”

“卑職在!”

“謹守碼頭,保衛船隊,片刻不得鬆懈!”

“得令!”

“僧虔!”

溫迪罕僧虔扒拉着眼睛看了一下高俊,慢騰騰的站起來:“卑職在。”

“斥候哨息重任,關係三軍安危,我準你在各軍中選出慣騎善射的五六人,探查黑韃的消息,把鐵木真的動向彙報過來。”

“得令!”溫迪罕僧虔接了令籤,倒也答應的明白乾脆。

“傳令興濟的範有田,即刻佔領興濟的漕運糧倉,等待船隊運糧!”

早有一名傔從接過令籤,匆匆跑出去了。

“傳令紇石烈師靖,準備攻佔東光縣的漕倉,如若人手不夠的話,可以從準備南遷的居民裡面招募人手,讓他自己注意甄別。”

另一名傔從接過令籤,準備出去報信,但是高俊不多的幾匹馬已經全被用上了,只能等一天後船隊出發的時候搭船前往觀州。

高俊還是沒有馬。

考慮到鐵木真不會立馬對清倉地區發動進攻,高俊現在打算把精力放在糧食上,三州一共有臨清、歷亭、將陵、東光,興濟、會川六個糧倉,糧食足足有四十萬石,受到運力的限制,高俊也應該能拿到四萬石。

升帳議事結束之後,高俊宣佈全軍警戒,晝崗夜哨,巡邏探馬不得延誤。

清州防禦使也是個曉事的,又把那名判官溫撒豐派出來,同意了高俊的建議,但要求高俊把軍隊撤出清州城外,最好也撤離糧倉。

高俊欣然同意,把軍隊重新收縮回軍營,清州那邊迅速派的漕船逐步搬運漕倉的糧食。

對於清州的老百姓而言,漕船運糧是一個重大信號,人們紛紛收拾家當躲進清州城去,也有一部分跑到河邊,希望能夠順流南下躲避黑韃。

高俊對於後者自然十分歡迎,渡船往來不斷。

十二月一日,高俊很想見一見怨靈,瞭解一下現在已經死去了多少人。但是這個願望暫時不能實現,何志也已經領着船隊回壽張縣了。高俊和何志也兩個人不在一塊的話,怨靈是不會出現的。

第二天清晨,高俊還趴在几案上睡覺的時候,潘正和李銘衝了進來,蒲察勇都攔不住,這倆人急切的用力搖晃高俊。

“啊,怎麼啦?”高俊流着口水,還有點兒迷糊,啞着嗓子問發生什麼情況。

潘正急得說不出話來,李銘一個勁兒的指着外面。

高俊心中一陣緊縮,趕緊披上衣服出門。遠遠望去,地平線上全是黑壓壓的災民,數目上萬,他們衣着破爛目光呆滯,抱着雞鴨,背上是空癟癟的口袋,正在無目的的向南走去。

高俊一下子就清醒了,災民是軍隊的前奏。這麼說來,蒙古人是向清滄地區移動?

等到日上三竿的時候,溫迪罕僧虔親自縱馬馳回軍營,證實了高俊的預測:蒙軍分兵了,主力攻打雄安,大約有一萬蒙古軍隊正在向清州移動,剛剛過文安縣,目前正在向大城縣趕來。

從大城縣到青州不過三十里路,如果蒙軍真的想雷霆一擊的話,只要不到半天時間即可到達。

正在高俊大夢沉沉之際,蒙古蒼狼的利爪已經撲過來了!

高俊認真的對僧虔點點頭,回頭通知傔從:“召集軍官升帳議事。”

對於遭遇蒙軍的情況,高俊並非是毫無預想,此刻他已經有了個初步想法,雖然對面的蒙軍上萬,但總比鐵木真壓過全部主力過來好。

軍帳內部氣氛凝重,各級軍官愁眉不展。高俊還是採用老辦法,所有人從低到高輪流發言。

唯獨潘正在沉默之後,沉着嗓子說出自己的意見:“指揮早就說過,咱們這次北上就是來救百姓,怎麼黑韃來了之後,就要搶先逃亡了呢?”

潘正這句話一下掀起了浪花,孫庭雖然也支持立刻南逃,但也不由得說潘正說的有些許道理。

“我都沒看出來道理在哪?”李銘激動地反駁:“咱們這一個月來,已經運了三萬多人到壽張縣,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咱們也現在可造了二十萬層了!我看早就夠了,該爲自己考慮一下吧?”

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四章 遲疑(下)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八章 願(下)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二章 糧(下)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九章 血酬(上)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無標題章節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
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四章 遲疑(下)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八章 願(下)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二章 糧(下)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九章 血酬(上)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無標題章節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