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

既然高俊都這麼說了,潘正首先猶猶豫豫的開口了:“我覺得這個人太過於囂張。”

“他有兵有糧,所以才這麼囂張。道家沒有兵,所以不敢和他硬碰硬,他要什麼官就給什麼官。”戴慶如此說,作爲頂替紇石烈師靖的人,趕在一衆老資格的軍使前發言還是需要些勇氣的。

“說的對,這年頭手上還得有刀有槍才行,咱們就是有幾千號人,所以在山東誰也不敢對咱們說不。烏林答與正三品知府,也得給咱們的郎君賠禮道歉!”

大家在第一個問題上迅速達成了共識:“槍桿子裡出XX”

“我倒是覺得這個胡沙虎囂張不了太久,道家登基之後,全天下的人都會聽道家的,到那個時候隨便從哪裡調一支兵來,都能把胡沙虎殺了。”

終於說到了關鍵問題,高俊目光灼灼的看着樓升:“樓升,那你猜猜,這個胡沙虎能囂張多久呢?”

“這……這沒法猜。”樓升一下子就氣餒了,他本來就不是愛說話的人。高俊覺得自己確實有點着急,只好清靜嗓子,主動來說:

“據我推測,這個胡沙虎囂張不了兩個月,恐怕覆滅就在眼前。”

這句話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胡沙虎現在兵強馬壯,權勢滔天,新皇帝在他面前是唯唯諾諾的樣子,怎麼看都沒有覆亡之相。

“以前上課的時候,我跟你們說過鄭伯克段於鄢的事兒,大家都還記得吧?簡練點說,上天欲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胡沙虎太過驕傲狂妄,已經沒有人願意幫助他了。”高俊用手指敲敲土地:“最要緊的是,他手下沒有兵。”

“手下沒有兵?”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今天進城的時候,滿街都是胡沙虎的手下啊。

“這些人並非胡沙虎自己的嫡系,他的人馬早在野狐嶺就被葬送了,這些人其實都是在京城上番的各地軍戶啊。”高俊今天下午的時候特意打聽了一下,果然瞭解到不少重要情況:“除去十幾個鐵桿之外,胡沙虎手下的兵力不多,這些人馬都是被他誆騙來攻打內城的,事成之後很多人都覺得惶恐不安。正因爲如此,胡沙虎只得縱兵劫掠,以此來安撫軍心。”

“但是這種辦法是很愚蠢的,劫掠並不能安撫軍心,只會助長匪氣,胡沙虎反而會因此失去民心,變成民賊。”

“如此說來的話,這個胡沙虎其實是個紙老虎,看上去勢力大,其實根本不經敲打!”潘正驚呼。

“確實如此,現在中都有以下幾方軍力。”高俊比劃了一下。

“完顏綱前不久以十萬兵行省於縉山縣,雖然被鐵木真擊敗,還有不少殘餘兵力,這次完顏綱被胡沙虎殺掉之後,這些人全都落到了術虎高琪手裡。術虎高琪本來就是泰州刺史,擁有三千多從東北調來的颭軍,再加上完顏綱的這些兵力,可謂如虎添翼,已經是中都內外軍力最多的人。”

“除此之外,徒單鎰從上京帶來了兩萬女真內地精兵,這些人長期居住在塞外苦寒之地,體格強壯,堅韌不屈,加上國家以上京留守司操練他們,發給器械,戰鬥力其實十分強大。”

“去年年末,又從陝西簽發了兩萬勇敢軍,一萬射糧軍,都由兵部統領,大興府兼領,這些人在政變的時候被殺了不少,但編制尚在,而且對胡沙虎懷有仇恨,只需要有人收集他們,就可以一呼百應。”

“最好,朝中大臣對胡沙虎的態度也極爲不滿,包括高汝礪、張行簡等人皆是如此,現在胡沙虎文官路線走不通,手中又沒有嫡系的軍兵,天天以爲自己立下了擁立之功,驕狂自大,用不了多久,就連自己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了。”

金朝中後期的時候已經出現了通俗文學,不少人也聽過三國故事,董卓被殺的可是重頭戲,所以大家理解高俊的這番話也不困難。饒是如此,一衆人還是露出了震驚的神色,高俊如此神態自若的議論大臣,預言其生死,讓大家感覺恍如夢中,剎間以爲自己就是關雲長、張翼德。

“指揮使,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咱們應該怎麼辦呢?”張大春問道。

“殺奸臣這麼大的功勞當然不能讓給別人,既然指揮使都這麼說了,咱們就提刀上去,直接把那個胡沙虎給剁掉!”馮達眼睛發光,如果郎君能立下此等功勞,怕不是要一步登天,出將入相。

大家頓時都興奮起來,如果能立下這等功勞,還不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高俊搖了搖頭,這個方案他曾經考慮過,但是最後卻並不想這麼做:“咱們現在去殺胡沙虎,於利於義都有不合。”

“首先,殺掉胡沙虎對我們來說於義不合,胡沙虎弒君奪位,固然已經犯下重罪,但是這罪只有道家能定,如果道家不下令而我等擅自發兵殺胡沙虎,也是忤逆。此時如果陛下不怪罪我們,那便是縱容兵變,日後這樣的事情會一次次發生,如果陛下不寬宥我等,你們又如何自處呢?”

高俊站了起來:“不要想着貪功求全,而是要找到最符合我們利益的途徑,我的目標就是爭取在升王繼位時立下一功,爭取被授爲東平府兵馬都指揮使,到那個時候咱們回到山東就等於有了尚方寶劍,可以從容的擴張勢力。山東是中原青齊之間的寶地,如果我們能在壽張一帶立住腳,在何先生的領導下,發展農業,興工建商,養戰馬、造鎧甲、養士卒、結民心,之後向東可以連接滄海,打通與高麗日本之間的航道,向南淮上開墾荒地,又可養活十萬士卒。

北收河北駿馬,西連河南銳兵。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些的話,也許三五年內,就會成爲最強大的實力,一旦北方有變,我們沿運河而上,天下盡在掌握!”

對於潘正來說,他對高俊的這些戰略意圖已經瞭解,但是對於其他軍使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聽到高俊在衆人面前表露自己的戰略計劃,如果說之前高俊隨意議論大臣的生死善惡,已經讓衆人吃驚的話,那麼高俊現在的議論簡直要讓大家發狂。

“到那個時候,道家給封咱們多大的官才行啊……”,馮達突然閉上了嘴,他猛的意識到,也許到了那個時候,已經不是誰給誰封官的問題了。

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尾聲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二章 糧(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尾聲第十四章 狂夫瞿瞿(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
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尾聲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二章 糧(下)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尾聲第十四章 狂夫瞿瞿(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