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

“這是發動夜襲的絕好時機,絕對不能放過!”聽對方說完,唐太平不由得大爲喜悅,擡頭一看已經接近午夜,如果要夜襲的話,應該立刻着手準備。

“咱們趕快回去,我要向高郎君做直接彙報。”

然而高俊聽說此事之後,卻皺了皺眉頭:“這不會是敵軍派來的死間,準備埋伏咱們吧。”

“我看這三個人不是間諜,應該不會有錯。”唐太平回答得乾脆利落,他沒有什麼實際依據,只是長期在鹽幫與三教九流接觸,有些察言觀色的本領。但是高俊未可置否,下令把這三個人交給保衛典史那邊去仔細審查。

唐太平回去後左思右想,還是覺得浪費時機太不可取,但是沒有高俊的命令,他連動個手指頭都不行。

一直生悶氣到後半夜,終於忍不住了:“我自己一個人去。”

站崗的軍兵莫名其妙:“統制,你要去幹什麼?”

“少廢話,把我的盔甲拿來。”唐太平披上盔甲,又要牽出一匹戰馬來,這下子軍兵們有些明白了。

“統制,你這是幹什麼?一個人去劫營,那不是瘋了嗎?”

“這麼好的機會不用不行,今晚我就一個人上,我贏了,那自然是大好事,就算殺腦殼也是我一個人的,要是打輸了,我肯定回不來,高郎君也沒處追究去。”

士兵們全都苦勸,指揮和軍使們也都被驚動,一起過來勸說唐太平,而後者卻一揮手:“我相信我的判斷,哪怕是我一個人去也能引起不小的騷亂,你們遠遠的一望便知。如果看到敵軍擾動起來,就說明有效,這個時候你們再投入戰鬥,就能將敵軍打個落花流水。”

衆人還在勸阻,唐太平哪裡聽,要來戰馬騎上就走,幾名軍官立刻表示願意隨主將一同去,唐太平下令指揮都留下,只帶了兩名武藝不錯的軍使。

三個人剛剛打馬離開,高俊就親自趕到了,他一聽到有人通風報信,急的連衣服都沒換,穿着單衣跑了過來,聽說這三人已經走了,氣的一跺腳:“我要把這混蛋的腦袋揪下來!”

士兵們立刻動員起來,這個時候,高俊纔不會聽唐太平的,無論營地亂不亂,一定要爭取將去送肉的三個人拉回來。

然而,士兵剛剛走到半路,卻看到敵方營地的火光暴漲,而且還有嘈雜的人聲,難不成真的就像唐太平所判斷的,敵軍外強中乾,已經是一觸即潰了?

六名士兵搭了個人梯,努力把高俊擡高起來觀察,雖然樣子有些滑稽,但高俊可以看出遠處敵軍營地裡確實有些混亂,看樣子情形就像唐太平所預料的那樣!

“你立刻回去通知各軍做好準備,隨同我們一道發動進攻!”高俊即可催促士兵們繼續前進,向前衝擊敵軍營地,而已經看到遠處敵軍混亂的軍兵們士氣大振,他們敲響戰鼓,向敵軍的營地撲了過去。

斡脫牽來戰馬,高俊直接闖入敵軍營中,此時,蒙古人營中已經一片混亂,到處都是茫然無措,奔跑逃走的士兵,既有僞軍,也有蒙古人。

太平軍騎兵準備的速度遠勝敵軍,剛剛接到消息就立刻趕了過來,士兵們都是從帳篷裡剛剛被叫醒的,但是此刻卻衣甲森嚴,這和李銘平時的魔鬼訓練不無關係。

在紛亂的人羣當中,高俊隱約看到了陳光諒,他氣喘吁吁,但也確實殺了個痛快,利劍長槍上都流淌着敵人卑賤的污血。

柳園也奔了過來,他用弓箭射殺了兩人,又用長槍挑飛了一個,在這次戰鬥中,斬獲頗豐。此時,他用惡狠狠的眼睛看着四周,尋找下一個獵物,隊伍已經打散,大家都在分頭獵殺,反正敵軍也不可能重新集結了。

另一個驍勇善戰的騎兵小軍官是耶律質林,作爲契丹郡主的三名護衛之一,無處可去的他,如今也成爲了太平軍,正在爲抗擊敵人保衛國家的大業中加上契丹人的功勳,在太平軍當中,像他這樣的契丹族騎兵還有不少人。

其他人也匆匆追了過來,高俊直接把長劍往地上一插:“就在這裡指揮,把敵人通通肅清!”

等到清晨的時候,大部分敵軍已經束手就擒,兩千蒙古騎兵能跑回去的十不存一,大批的戰馬和輜重都落入了高俊手中。移剌禿花率領一支殘軍突圍,但太平軍隨即追上,馮達已經將他們團團圍在一處略微隆起的小山頭上。

敵軍人數應該在2000人以上,但至多不會超過3500人。

高俊立刻前去觀察,那小山頭真讓他啞然失笑,如果他小時候多喝牛奶,沒事來點兒高樂高,說不定都能比這小山包高一點。

此時,敵軍的數千軍馬就緊緊密密的並排站在這座小山包上,甚至連轉換身體都困難。他們像是綿羊一樣擠在一起,讓高俊突然覺得十分可憐。

這面已經選了二三十個嗓門大的軍兵,輪番向敵軍喊話,無非是太平軍優待俘虜,只要主動交出武器站出來,就不會被削去拇指,可以全須全尾的回家,否則的話,在這麼小的一座山包上,他們根本支持不了片刻。

就在片刻之後,小山包上爆發出一陣騷動,接着,山上的士兵紛紛扔掉武器,慢慢一步步的挨下山來,宣告投降。

高俊這才知道,移剌禿花已經“忠勇殉國”,他看見情形不妙,自刎而死。

“我們三個一衝進去,韃子和僞軍就一起亂套了。”唐太平哈哈大笑的講述戰鬥經歷,而高俊有些恨恨的說:“身爲根據地千辛萬苦培養出來的軍官,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就應該軍法懲處。本來應該給你三十個小軍法,但是你奪取了此次戰役的勝利,功大於過,這筆賬就暫時放下,但下回再敢這麼幹,我直接送你大軍法!”

就在這個時候,後方傳來情報,在德州城的守軍發覺了太平軍已經全部撤離,對營地發動進攻,太平軍留守的部隊已經全面撤退。

“好啊,剛吃了一大桌飯,現在又要吃另一大桌。”高俊一拍巴掌:“我們剛消滅完這支軍馬,馬上又有萬多人要送到懷裡來,德州城內守軍無備,咱們掉頭快擊,要比這次更快的打敗敵人。”

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尾聲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三章 狗(上)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七章 牛(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
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尾聲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三章 狗(上)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九章 風起雲涌(上)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七章 牛(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