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

孔元政是傳統的實學文人,他傾心於實務,但是對現代工商業制度毫無認識,對高俊勾畫的未來社會也看得不真切。他一手建立的財政體系依舊是以稅收爲核心的,主要任務是把農田產出高效的轉移到政府手中來支配,這種工作他完成得相當好,高俊足以給他打120分。但是論到扶持企業,建立良好的社會經濟秩序,平抑物價,穩定市場,那他連這方面的基本概念都沒有。

高俊也不可能要求更多了,一個孔元政就已經是老天開眼,要知道,南邊兒的完顏珣,以及更靠南的趙擴,現如今治下都已經是流民四起,財政崩潰了。

在這一年,南宋同樣遭遇了巨大的財政困難,由於前兩年金宋之間的戰事,長江以北的防線基本蕩平,除去戰爭本身的巨大開銷之外,還要想辦法重新修復兩淮的軍事設施,防止金軍再次南侵。

但是,腐朽的南宋朝廷無力完成這一工作,反而造成了席捲淮南十八軍州的農民起義,不得不出動騎兵和水軍鎮壓,直到目前戰況依舊不明晰。雖然義軍已經被壓制到數個較小地塊,但紅軍的旗幟依舊飄揚,兩淮宋軍片刻不敢解甲。

“個婊子養的,就讓兒郎們吃這種東西。”司忠信憤憤不平的把碗重重一放,淮南戰事拖得久,朝廷的軍需供應又出了問題,送來的軍糧質量也越來越差。孟宗政的隊伍主力又被拉回鎮江,只留下少量部隊在淮河沿線防備紅軍渡河北上,負責這個任務的就是司忠信。

得知殷姑娘又跑到了紅軍當中,並且現在狀況不佳,司夫人居然挺着大肚子,也坐着驢車從浙江嚴州趕往淮南,這可真是嚇壞了司忠信,夫妻倆吵了一架,司夫人寸步不讓,堅持讓丈夫趕緊去打聽打聽殷姑娘的下落,要保證她的安全。

“你個婦道人家知道什麼?殷姑娘身份不明,但是資財鉅萬,不知有多少人眼熱呢。現如今此人秘密資助義軍,甚至本人都在紅軍營中,這是絕好的機會,一旦被傳揚出去,她在江南的產業就徹底完了!你還讓我大張旗鼓的去找她的下落,我壓還壓不住呢!”

吵了一架,最終還是以司忠信道歉結束,畢竟,眼下夫人就要生產了,一向操持這個家的女人無論如何應該受到丈夫的尊重,外人面前不會說,私下裡司忠信還是向着夫人的。

但越是如此,他越是焦躁,前不久,聽說蜀帥安丙手下的秦世忠率領漢中軍三千餘人北上,向潘正投降。也是打算法的第一批犧牲品,自從朝廷實施打算法以來,軍費銳減,將領們人人自危。

本來宋太宗以後,大宋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壓制武將的政治權利,作爲補償,厚待士卒,厚養軍將,用經濟來收買。這談不上你情我願,但確實是合理交易,你給一兩銀子我還一千銅錢

可現如今,朝廷用打算法徹底鉗制住了將領的經濟權力,甚至有些維持軍隊正常運行的灰色賬簿都被完全禁止,這樣的話,軍隊連正常開支都無法週轉,無怪乎大批將領或是辭歸,或是被捕,或是叛逃。

這股陰風已經在往淮南方向吹了,據說,臨安派人前往鎮江查賬,司忠信預感又要有風暴發生,此時夫人卻挺着大肚子過來,讓他焦躁異常。也許馬上就要上戰場廝殺了,此時卻有家人在後面拖累,讓他感到渾身不痛快,只好趕緊把夫人送到安全的地方,好無牽無掛的籌備。一再勸說下,司夫人同意留在揚州修養。

此時殷去寒的狀態確實不佳,紅軍缺糧已經到達極致,不斷有人動搖,在這種情況下,她卻依舊兩手都要抓,一方面繼續爲紅軍服務,另一方面也以通信方式時刻保持着與生意夥伴的聯繫,一直辛苦操持着高俊在江南的所有買賣。

裡外裡的操勞終於讓她徹底病倒了,十月十四,殷去寒在檢查傷員的時候,突然一陣頭暈目眩,栽倒在地。

左右的人趕緊扶她起來,正在紅軍宿營地東面偵查外界情況的梅洛行得到消息後大吃一驚,飛馬趕回宿營地,此時殷去寒已經悠悠轉醒,根據軍醫的說法,沒什麼大病,只是太過勞累以致昏厥,另外,飲食不進也是造成身體虛弱的重要因素。

“爲什麼不吃飯!”殷去寒醒來的時候,梅洛行異常嚴肅的質問:“殷姑娘,我們全體將士都希望你身體健康,因爲你是淮南的大恩人,也是紅軍上下欽佩的女中豪傑,可你卻這般糟踐自己,真是何苦來哉,紅軍糧食雖然不多,但是讓姑娘吃飽,也不爲難!”

“有那麼多人吃不飽,你何苦關心一個我?”躺在牀上的殷去寒偏過頭去:“我與高俊已經一體,他的事就是我的事,既然這場饑荒是他造成的,那就讓我捱餓好了。”

“一點必要都沒有,姑娘身體重要,不可爲了一時小德而誤了身體,到時候因小失大……”

“梅洛行!”殷去寒突然坐直了身體,目光炯炯地逼視對方:“在我沒有身體力行,與你們一起挨餓受凍之前,要是跟你講高俊的那些大道理,你會信服嗎?”

梅洛行被突如其來的反詰搞得一愣,似乎有點明白殷去寒的意思了。

“一個期貨貿易把淮南搞成這樣,罪孽啊,如果日後被別人知道,高郎君在淮南還有半分聲望嗎?我今日在此挨餓受凍,也是爲高郎君捱餓,讓大家看高郎君一樣也有損失,我餓得越慘,知道的人越多,高郎君日後在淮南就越鞏固。既然岐國公主與國家一體,那我也只能與根據地休慼與共。”

梅洛行氣的發瘋,但是一句反駁的話都說不出來,只能氣哼哼的出去,交代侍從們,這段時間要看着殷去寒吃飯。

宋軍的策略已經起了效果,紅軍糧食缺乏的問題極爲尖銳,各部紅軍都有聯合作戰,迅速打破僵局,甚至渡淮北上的計劃。

以往來說,渡淮北上是叛國,是事夷,道德門檻就很難邁出去,但是如今高俊這個人卻爲大家解決了這個麻煩,投靠高俊又不是投靠女真。

現在唯一的麻煩是淮河沿岸佈防的宋軍,而能解決這個麻煩的不是各路紅軍,而是臨安來的打算使者。

在這一年間,漆社的活動已經十分活躍,葉夢鼎在浙江也有不少親朋打聽消息,很是靈通,他這次趕赴鎮江是專門囑咐司忠信要加小心,據說薛極已經一手炮製了公田經界法,準備進一步限制屯墾,清查宋軍各部的賬冊,借反腐的大棒搜刮錢財。

司忠信捏緊了拳頭。

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尾聲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四章 遲疑(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四章 魚(下)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尾聲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尾聲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九章 牛馬(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尾聲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五章 貓(上)
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尾聲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四章 遲疑(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四章 魚(下)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尾聲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尾聲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九章 牛馬(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尾聲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五章 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