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

這支百戰成鋼的英雄部隊跟隨潘正參加了陝西河東的數次戰役,一向表現優異,可是卻在前不久人心浮動,將士都心中鬱悶:在攻打雁門關的重頭大戰時,該步兵營由於走錯了方向,把攻破雁門關這一偉大榮譽讓給了一直的老對頭第30步兵營,該營是烏古論長壽帶來的吐蕃士兵和臨洮當地居民組編而成的,是陝西光軍的第一支本土部隊,同樣也是着力培養的重點。

所以,這次的任務交給第27步兵營,其中的深意,讓人浮想聯翩。

該營靠近潘正的位置駐紮,出於內部保密通信需要,此時內外發函時對該部隊的稱呼一直是城西靶場。

蒙古人在戰鬥中也是注意蒐集對方情報的,以前主要是通過審問俘虜和親自觀察,近些年來也開始注意繳獲的對方收發文件,但是他們顯然對高俊特別鍾愛的保密通信這類原則一無所知,因此,蒙古軍隊滿以爲他們行進路上會有一個靶場,一個糧倉和一支騎兵分隊,萬萬想不到,在那裡是橫向佈置的三個步兵營。

這三個步兵營就是要擋在這裡長達三個時辰,屆時擊破東路敵軍的各路友軍會逼向此戰場,逼迫蒙古軍隊退出。

第27步兵營左側是由秦世輔帶來的漢中兵組成的第93步兵營,雖然番號排名較爲靠後,但是是由南宋正規軍組成的,戰鬥實力絕對不容小覷。而右側是第71步兵營,同樣是第一輪擴軍的八十個步兵營建制內的,由慶原路一帶的弓箭社民兵組成,同樣是陝西最拿得出手的步兵部隊之一。

三個營,再加上還沒有撤走的貼軍和民夫,總人數也未達到五千人,第27步兵營統制黨秀對此,也有些緊張,小軍官們竊竊私語,甚至有人懷疑會不會大隊人馬已經逃跑,留他們在背後作掩護。

正當他們竊竊私語驚疑不定的時候,有幾匹戰馬靠近步兵營,還是保持了相當良好的紀律的哨兵迅速將對方攔住,但片刻之後,這幾個哨兵就跌跌撞撞的跑回來報告,說是潘總裁親自來了。

三個步兵營的大小軍官全都像被炸雷劈了一樣,驚得半舌不展,一羣人從營帳中急急忙忙涌出來,果不其然,來人是潘正,身後還跟着第一師師部的若干軍官。

“總裁,我們聽說,你往東南方向去了…………”,黨秀敬完軍禮之後,結結巴巴的說不出話來,倒是潘正的興致好像不錯:“敵人進攻的方向在哪,我就得在哪,這次你們三個營是咱們取勝的關鍵,我可要在背後親自盯着你們!”

將士們全都哈哈大笑起來,所謂潘正向東南方向撤退,只不過是散佈出來的假消息而已,此時,陝西五路軍民總裁決定站在最危險的地方。

但是也就是片刻之後,他們就笑不動了。

蒙古人的進攻有若雷霆,他們分成三個編隊,從左中右逼近光軍的營寨,不過片刻工夫就把前面的拒馬和壕溝拆了個一乾二淨,厚重的木板和盾牌鋪在壕溝上,騎兵進攻暢通無阻,甚至直接衝入營寨內到處放火,兩翼的弓騎兵往往距離營寨內的光軍士兵只有一尺半尺的距離,用弓箭和馬刀收割着士兵的生命。

不到一個時辰,蒙古騎兵兩次進攻之下,三個營就傷亡了近八百人,根本不能繼續作戰,人心惶惶,士氣飆降。

唯一氣定神閒的是潘正,看得出來他也很緊張,但始終沒有任何過於激動的表現,在觀察了許久之後,他突然下達命令:“縮小營寨的防禦範圍,只守衛第27步兵營的駐地,大部分步兵都站到一線上去,用密集方陣對抗敵人!”

黨秀覺得潘正的做法簡直不可思議:“這豈非是尋死,本來就是敵衆我寡,我軍又傷亡近兩成,現在還主動退縮,敵軍佔據了一部分營寨,啃下剩下的部分那就是易如反掌!”

但潘正的意見毫不動搖,此刻他又回憶起當初與高俊討論過的用重步兵密集長槍方陣對抗敵軍騎兵衝鋒的可能性。

當初潘正是不大看好這個的,儘管高俊舉了一些例子,但潘正更相信眼前的事實,即便是千人規模的會戰,長槍兵也只能憑藉密集方陣短暫的抵擋騎兵,而無法制止對方採取衆多靈活多變的戰術。

遼宋夏金元時期是中國古典重騎兵戰術的又一次高峰期,期間的騎兵名將層出不窮,步兵的戰場地位則又一次跌到谷底,除去充當廉價炮灰填充戰線之外,似乎別無可取之處。這是潘正親眼所能見到的事實,也是他一如既往的時間,光軍建軍以來,也一直以打造強大的騎兵部隊作爲主要強軍目標。

這時候突然討論重步兵對抗敵軍重騎兵,並且獲得防禦勝利的可能性,潘正是感覺不可思議的。

但高俊始終對步兵抱有強大興趣,並且在一次爭論中逐步說服了潘正。我很清楚,騎兵與步兵力量的此消彼長,在歷史上多次反覆,至少在火器發明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步兵的地位再次有所恢復,至少在明清時期,一度再次成爲戰場主角。

渾河血戰,白桿兵的密集長槍方陣讓精銳的八旗勁旅都徒呼奈何,高俊還是相信,長距離兵器加短距離肉搏兵器再加火槍的防禦效力的。更何況蒙古軍隊雖然有強大的衝擊力,但比起騎兵步兵都非常精銳的八旗軍,還是差了點意思。

眼下就要看步兵們的表現了。

效果簡直可以用神奇來形容,第27步兵營本身就裝備了大量的銅杆槍,是對付騎兵的最佳利器,長槍尖頭的銅環對敵軍戰馬的殺傷力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原本往來如風的蒙古騎兵似乎着了魔一樣紛紛慢了下來,在營寨周圍哀喚連天。

勝利曙光的光軍步兵,一下子振作起來,步兵安排得十分緊密,圍繞成無懈可擊的環形,火銃兵們也得到機會不斷打放,鐵軍和民夫雖然肉搏射箭不行,但也可以操縱弩機,甚至投擲修羅火。

“民兵沒受過訓練,不能肉搏射箭,但是如果人手都能有一杆火銃,就算敵軍的騎兵再加一倍,也能讓它崩掉兩顆牙。”黨秀不由得不這麼想,事實上這和上級的思路不謀而合。

潘正想到的卻是十年前,高俊帶着大家離開德順州,面對蒙古騎兵的那個環形,這些年光軍的變化太大了。

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十一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尾聲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二十四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
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十一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尾聲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三章 走向爭霸之路(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二十四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