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章節

歷史上本來是李全夫人的那個女人此刻也走到了高俊身後,楊妙真看着燒成灰燼的泗州城,也是一陣嘆息。

紇石烈志斜眼偷偷看這個女人,她果然是一個無比美貌的女子,難怪溫敦郎君冒着彌天大險也要將她收留在身邊。一想到這個,紇石烈志還露出勒些不懷好意的笑容。

儘管道家要求將楊氏一門斬盡殺絕。高俊明顯是違背了朝廷的指令,但是紇石烈志並不覺得這是什麼巨大的過錯。如果溫敦郎君真覺得這個女人合用,用一下又能怎樣?溫敦郎君立下那麼多戰功,難道還保不下這麼一個草寇的妹妹嗎?

“淮北的仗打完了,現在只剩下漣水縣沒有功課,郎君覺得咱們會繼續攻打淮南盱眙,還是移師攻打漣水,只要收復淮北就算夠了?”紇石烈志繼續發問。

打和不打是一個政治問題,而並非軍事問題,軍事必須服從於政治。

“依我看,短時間內,道家不會讓咱們繼續向淮南進軍的,只會集結兵力留在淮北,藉此向宋人施壓,告訴他們咱們中國還是不好惹的,讓他們乖乖上繳歲幣。但是如果宋人繼續遷延歲幣,甚至敢於組織軍隊與咱們對抗的話,那咱們就要繼續南下了。”考慮了一下,高俊還是把事實情況告訴了紇石烈志,而後者聳聳肩,完全不以爲然,對於這種只知道打仗的人來說,眼下淮河天險已經在掌握之中,當然應該渡淮南下繼續深入。

就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彭義斌等人已經將軍隊佈置在盱眙軍各處,仔細觀察淮北動靜,同時派出散兵,沿淮河搭建望樓,嚴密監視淮河,一旦金軍渡河,即刻傳遞狼煙。

與此同時,賈涉又派出尖兵偵查李全的消息,這廝當晚抵達漣水縣,大概是一天之後居然還給賈涉寫了封信,表示自己絕無反叛之意,只是與彭義斌素不相能,唯恐被彭義斌所害,纔不得不分兵自保,請求賈涉明見。

看着這封睜眼說瞎話的信,賈涉忍不住當衆破口大罵,然而此時木已成舟,只能一一具向朝廷作文。

史彌遠這天心情不錯,正在和家裡的姬妾們玩彈子,眼看着史彌遠用金丸打下了一隻雀兒,幾房姬妾都拍手稱讚,都說是相公果然精勇無雙。

當樞密院的人前來尋找史彌遠的時候,相公還意猶未盡,但畢竟軍國大事重要,乾脆坐在院子的涼椅上,命令前來的公使直接在他身邊把呈文讀出來。

那名小吏猶豫了一下,還是展開呈文一一朗讀,他每讀一句,史彌遠的臉色就白一分,等他讀完的時候,史彌遠直接站起身來奪過呈文,親自瀏覽一遍,忍不住大罵:“李全這廝可恨!”

史彌遠得到這個消息比鄭昭先和曾從龍稍微早了一些,所以還算可以從容佈置,他即刻下令淮南各處嚴密佈防,阻止金軍南渡,然後又匆匆去見趙擴。

趙擴坐在東華門景寧宮內,身穿道袍,手持拂塵,見到史彌遠之後只是微微點了點頭,拂塵擺了擺:“相公請坐。”

史彌遠誠惶誠恐的坐了下來,趕緊向趙擴稟明前線軍情,當然是扭曲了的前線軍情。

“臣本以爲此時金軍驕橫,可以兩面破之,故而命李全增兵漣水,來一個雙路出擊,打敵人個措手不及。但是敵軍趁機進攻泗州,賈涉防禦不及,丟了城池,退往淮南。

所幸,

金軍損失亦不爲少,虜師喪氣,不敢渡河,國軍沿淮河嚴密佈防,敵必無可稱,此時李全沿漣水北上,背後截斷金軍糧道,則大事可成,淮北定矣。”

趙擴聽完之後,好半天不說話才緩緩的問:“這麼說來是那個賈涉防禦無力,使得相公的計劃未能完全成功?”

“此事是下官籌劃不到,並非是賈制使事,賈涉此人親涉淮北,收編忠義軍,勞苦功高,淮北非此人不能成事,此番堅守泗州,任由北虜名將狂攻,依自巋然不動,至於虜師喪氣。此番是臣籌劃不當,故而雖泗州不守,但也不可苛責之。

賈涉有功有過,功大於過,朝廷應當稍加褒獎優容,以激勵臣子膽氣。”史彌遠可不打算一棍子把賈涉打死,賈涉與自己無干涉,而且似乎並不太反感自己專權,是地方要員中少數可以爭取的人,要是自己爲了推諉過錯把他給擡了出去,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手下人寒心?更何況賈涉在此事中確實勞苦功高,如若他被撤了職,保不起兔子急了咬人,把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抖了出來,自己可就算是遭了。

可是沒想到的是趙擴卻不依不饒起來:“相公,剛纔既然說此人丟了城池,那就是不對嘛,史相公延攬下屬的錯誤固然好,但朝廷不能一刻沒有相公,怎麼能聽由史相公如此罪己呢?我看還是應該薄罰賈涉。相公您安坐政事堂,朕也就放心了。”

史彌遠叫苦不迭,再三勸阻趙擴不要苛責賈涉,但是趙擴卻似乎傻了一樣,以爲史彌遠要將責任攬到自己頭上,自貶官位,所以不依不饒的一定要處罰賈涉,就在此時,得知消息的鄭昭先和曾從龍也匆匆趕到,立刻得到了王斌的批准,進宮面聖。三個人在皇帝面前相見,好不尷尬。

聽完皇帝的處理意見,此二人也略微有些不忍,不過賈涉此人跟理學門人關係一般,而且還算得上是史彌遠一手提拔起來的,在之前收編淮北忠義軍的策略上,也一直跟着史彌遠走——這並不是賈涉多麼喜歡史彌遠,實在是因爲史彌遠兼掌兩府,是賈涉的真正政策領導,沒有不聽話的份——所以對他略加處罰倒也算不得什麼心理負擔,在這兩位相公的推波助瀾下,最後還是奪了賈涉一俸,但與此同時,又讓他兼管淮東總領所,一定要在淮南阻擋住金軍。

打了一悶棍,又吃了甜棗的賈涉卻沒有半點好心情,原因無他,淮南實在是太窮了。

同樣是在1142年化環爲界之後,金朝和南宋都採取了類似的策略,就是將兩國接壤的地方放任不管,任其荒蕪,以防止邊界太過繁榮,導致沉沒成本太高,亦或者是走私昌盛。

金朝採取的策略是實河北虛河南,河南除開封外都貧困荒蕪,而南宋採取的策略自然是實江南虛江北,在這種策略下除了沿長江一線的幾座堡壘城市修建的還算可以,人口稍微繁榮些之外,蘇中和皖中的城市都大爲衰敗,農田荒蕪,人丁稀薄。

最要命的是,爲了防止銅錢外流,江北甚至不允許使用銅錢,只准使用紙幣交子。史彌遠當政之後,開始擴發交子,南宋的交子和金朝的交鈔唯一相同的一點就是貶值的快,而朝廷用交子來紓解財政困難,每次擴發都是對淮南的極大掠奪,導致淮南地區物價飛漲,進一步導致了商業的衰敗和人口逃離。

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二章 欺騙(下)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一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一章 糧(上)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二章 羊(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
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二章 欺騙(下)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一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一章 糧(上)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二章 羊(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