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

馮達在山東大破慶山奴的同時,三模合也率軍直趨河北,擋住了紇石烈牙吾塔,把盧骨椎也一起趕回黃河以南。

這是高俊的既定要求,按照高俊的規劃,這一戰,太行山以東不能讓金軍有一兵一卒還在大河以北,至於太行山以西,標準可以略微放寬,只要堅守住霍州防線,保證太原不失即可。

叢方印把自己的隊伍交給副點檢,然後只帶了一個營的兵力南下至霍州,徵集當地民兵民夫一同堅守,蒙古綱雖然猛攻數日,但依舊不能突破這表裡山河,只能望城興嘆。

陝西的情況則要艱難一些,高俊傳達的意思是,如果關中和隴西堅守不住,哪怕暫時放棄也可以,軍馬可以退到陝北延安一帶,等待各路友軍前來支援。

但是,因爲前段時間戰鬥負傷,留守在臨洮的潘正副手郝思文卻不這麼看,他召集留守諸將商議,認爲光軍一旦北撤會造成連鎖反應,很有可能辛辛苦苦扶持的李朱羅政權不能保全,剛剛歸附的吐蕃諸部也要離散,所以,光軍要留在臨洮與敵軍戰鬥。

陝西民政院戶政府主席蕭邦傑親自擬就了報告,派人送往高俊那裡,陳述陝西光軍留守部隊的集體意見。隨後,還被擡在擔架上的郝思文指揮兵馬撤出臨洮,利用隴山的重重障礙與金軍開始了長久的艱苦戰鬥。很快他們就與其他各路光軍暫時失去了聯繫。

而另一個不好的消息也很快傳來:三模合雖然掃蕩了河北金軍佔據的各個州縣,幾乎所向無敵,卻在小小的獲嘉縣碰了釘子,被鎮守在這裡的蒲察定住一箭射傷,不得不返回磁州休養,光軍暫時撤退,金軍在河北還留了一個釘子。

這個蒲察定住,如果是高俊和何志也沒有穿越的時間線的話,將是名揚天下的忠孝軍首任提控,自然勇力過人。雖然由於時間線的變動,他在完顏承裔上次戰敗後就一直留在獲嘉縣,被朝廷任命爲元帥。但是很顯然,本事並沒有什麼變化,他在獲嘉縣招兵買馬,訓練士卒,讓一路趁勝而進的光軍所屬的蒙古騎兵碰了個釘子。

雖然有這樣的意外情況,但整體而言,光軍仍可說是獲得大捷,完顏珣派出的幾路總兵要麼全軍覆沒,要麼受挫險要,要麼狼狽撤退,要麼就被光軍的留守部隊糾纏得焦頭爛額,居然沒有一路軍馬能夠順順利利的戰勝敵軍。

高俊自然也看到了南面的相關戰報,情形差強人意,總體情況向好,但也提醒高俊金朝畢竟還是有一定威脅的,萬萬不可等閒視之,必須迅速有力的解決眼前的敵人。

眼下高俊和潘正還在中都城下監視着城內的敵軍,防止對手大部隊北逃,與此同時,其他各方向的光軍更快更準地伸出他們的鐵手。

陽光溫柔的灑在海嶺茂密的叢林當中,這裡古樹參天,深入其中甚至辨不清方位時辰,在山脈兩側生活着一些漁獵部落,有的說與女真語類似的語言,而有些人的語言則屬於東胡系統,與契丹人和蒙古人或許略能相通。

此時,在南方千里之外轟轟烈烈的爭霸戰爭也撼動着山間的各個部落。遲鈍的大山被世界上最強有力的戰爭機器所喚醒,鐵木真征服了東方海嶺和北方不裡牙惕的林木中百姓之後,也從這裡徵收軍隊作爲補充。與此相應,光軍在遼東獲得發展之後,也招收了大量鄂倫春勇士。

在樹林間或灑落的一點點陽光裡,一名騎手正小心的在樹林中策馬緩緩前行,他胯下是一匹矮小健壯的小達子馬,這種馬特別適應山林的環境,在崎嶇的路上如履平地。

此人的衣着看不出是戰爭中哪一方的人,山林中非常寒冷,他穿着一件鹿皮袍子,從衣領的縫隙中隱約可以看出裡面套了件短短的鐵鎧,頭上戴着一頂非常暖和的皮帽,捂得幾乎只剩一雙眼睛。

他的腰間掛着一把中原式樣的鐵刀,刀刃筆直,單手握持,身後掛着胡祿,馬鞍上挎着弓囊。二十四支銳利的錐頭箭在這片手工業原始的地區可是稀罕貨,屬於殺傷效率極強的武器。不過最有趣的是他馬脖子上掛的一個巨大的布兜,裡面裝着幾十面小旗。

所以,儘管三月份的山地異常寒冷,但他卻十分坦然,彷彿是行走在營地中一樣放鬆,山林中也有一些裸露着的地方,終於走出漆黑的樹林,此人略微鬆了口氣,擡頭尋找太陽的位置,想要辨別一下自己是否走的正確,隨後他取出一面旗子,插在地上。

陽光下,他的衣服也完全展現出來,鹿皮袍子雖然是手工製作,但是十分精細,可以看出當初將這條皮袍披在他身上的人一定對他十分牽掛,在皮袍下襬上有着一些彎彎的枝葉狀的紋繡,這是東北女真服飾最常見的花紋。

回首遠望山下,他那雙銳利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在茂密林海中不常見的縫隙裡,光軍的旗幟若隱若現。

在海嶺東側各部落的帶領下,齊昭正率領光軍部隊通過風光壯麗,但是又艱險難走的大興安嶺。

抵達混同江流域之前,張惠以及他手下的諸位漢人將領們對女真軍隊的戰鬥力其實是頗有懷疑的,對於他們來說,女真人的概念就是他們在山東看到的金朝軍戶,誠然這裡面也有一部分敢戰之士,但其水平至多也不過是與他們的漢族同行旗鼓相當而已。

相比而言,高俊對於女真軍隊的戰鬥力看法要寬容一些,儘管當初給軍官們上課的時候,他反覆強調的是金朝建國之初之所以能夠取得完全的軍事勝利,和完顏部落在混同江流域的長久經營離不開關係,而建立良好的軍事組織是取勝的關鍵,但他也並未否認女真軍隊的戰鬥能力,恰恰相反,他認爲,早期女真軍隊確實有堅韌不拔,能征善戰的特性。

將信將疑的大家在混同江倒確實見到了不少善於馳射的女真勇士,不得不說,如果能夠加以優良的武裝,並且妥善調教,這些人確實是非常強大的戰鬥集團。

尤其是這幫人還保持着原始的女真村社制度,按照高俊的話說,就是軍隊制度、社會制度與經濟發展水平非常配套,能夠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力。

也就是在這一指導思想下,齊昭開始有意識的收編東至海濱、西至海嶺的各民族部落,從中鍛鍊起更勇猛的軍事隊伍。這也是日後也頗爲有名的邊境警備騎兵。

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五章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尾聲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三章 商業(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尾聲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二章 赤血(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
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五章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八章 時全出現(下)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尾聲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三章 商業(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尾聲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二章 赤血(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