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

此時高俊還在營帳中大聲爭辯,程闢慌張的出來報告這一情況時,高俊也是十分驚訝的。他急匆匆的趕到案發現場,法機已經被擡走了,還在搶救。

但是這是小問題,巨大危險馬上就顯露了出來。

太平軍這邊的騷動當然引起了蒙古人的注意,看到兩男一女策馬向這裡飛奔的時候,蒙古人大概猜到了發生了什麼事情,立刻派出騎兵出去接應。三個契丹人被團團圍住,爲首之人用漢語和蒙古語輪流問他們究竟是什麼人,到這裡來幹什麼。

片刻之後,也古得知了這件事情,立刻攀上馬鞍前來相認,一看到耶律齊,不由得大喜過望:“身份高貴,舉止符合禮儀的人果然都有特別的福氣,真是沒有想到您居然能夠如此單槍匹馬的逃了出來,看你身上一點傷都沒收。”

“我在高俊那裡可沒有吃什麼苦,相反,他卻把我當作貴客看待,然而這不是因爲投降,您知道嗎?他想讓我去招撫遼東的契丹人。”耶律齊微微笑了起來:“但是您知道,我的兄長以及全體遼東契丹人都在成吉思汗麾下,我當然要爲他們負責,並且選擇這世上最有權勢的君主。”

這個消息也迅速的被通報給鐵木真,後者即刻招來契丹郡主,向她詢問高俊營中的狀況,而後者早就已經知道鐵木真要問這些事情,已經事先準備好了問答。

“這麼說的話,他的的人馬已經集中到這個谷口了?”鐵木真看着眼前的沙盤,沒有想到高俊會如此孤注一擲,從整體上來看,這個谷口確實是蒙軍最佳的進攻路線,但是此處地形過於崎嶇,與外界溝通不便,只有兩條小道與其他各山頭相連。

換句話說,一旦蒙古人並不是從這個谷口進攻,而是從其他地方發動進攻的話,就會給太平軍帶來滅頂之災,因爲這些狹小的通道不足以讓太平軍快速轉移。

已經跟高俊交手過幾次的鐵木真簡直不敢相信,他知道,高俊是參與過野狐嶺之戰的,應該對那場戰爭中金軍因爲固守山頭導致被分割包圍,直接慘遭推塔的情況記憶猶新。可現如今他卻把自己的人馬全都扔進了一個死地裡去,這違反了哪怕最基本的軍事常識,幾乎不可能是這個能和自己苦鬥半年之久的山東名將能做出來的事。

“也許這個高俊已經自暴自棄了,明天他就算是使出渾身解數,安排一個面面俱到的防禦路線,又能如何呢?照樣是被我軍擊破,倒不如賭一把,看我軍主力是否能從谷口發動進攻。”拖雷等人立刻開始分析:“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計劃倒也真算是合情合理。”

鐵木真點點頭,在他的最初預想裡,谷口確實是主攻方向之一,如果明天真的按照原計劃去進攻的話,應該能夠打贏,但是確實也要折損部分人馬。

但是現在看到高俊的如此佈置,鐵木真已經有了大膽的設想,既然對方將自己的人馬全都陷入了死地,那就別怪鐵木真手下不留情了。

剛纔耶律齊盼歸的事情很多人都已經看到了,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甚至有人說,高俊想要強行霸佔契丹公主,已經被契丹人咬掉了鼻子(就是那個鼻子),估計現在已經命不久矣。蒙古人士氣倍增,趁夜突襲。

確實,就像是耶律齊所說的那樣,從其他各個方向出發,敵軍的力量並不強大,也古遠遠望着山谷中的小塬,那裡處於谷口之後,果然有無數的火把,看樣子敵軍確實都聚集在這裡,準備明天最後和蒙古人玩一把命。

“你們完蛋了!”也古想起了自己的那可兒朵豁歹,想起來者勒蔑千戶,現在就要切切實實的爲他們報仇了,一瞬間他真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又想到高俊馬上就要覆滅,心裡突然又有些空虛。

突然間,火把開始移動,黑暗中聽見了熟悉的太平軍哨聲,在周圍的雪地上,一團團的黑影正在快速移動。

晚上月色不佳,白色雪地上的黑影顯得像是一團濃霧,快速籠罩過來——敵軍在衝鋒,他們沒有喊衝啊殺啊,只有單調的木柝聲和尖利的哨子聲,然而傳遞的卻是最恐怖的信息!

殺喊聲非常劇烈,以至於鐵木真在營地裡都能聽得見。

裡面傳來殺喊之聲,看樣子進攻已經開始了,但鐵木真隱隱感覺到事情遠超乎自己的想象,因爲這吶喊聲實在是太大了。

也就在片刻之後,他意識到情況出現了巨大變化,急忙下令全軍進攻,救援被圍困的兄弟們。

然而蒙軍已經陷入了最大的絕望,到處都是太平軍兵,今夜的突襲沒有任何準備,完全是建立在耶律齊的情報之上的,然而這是怎麼回事?難道高俊這麼早就完成了針對性的佈置嗎?從耶律齊叛逃到現在也不過是半個多時辰而已。

高俊站在山上,看着山腳下戰鬥的最後景象,蒙軍的突襲隊伍被迅速的分割包圍,噴火槍和修羅火不斷的照射着慘藍色的熒光。

一名傔從跑了過來,告訴他說法機已無大礙,高俊當然知道這一點,他的手中死死攥着一塊絹布。當他進入耶律齊搶走金刀的地方,就明白事情有蹊蹺。山腳下蒙古騎兵的哀喚之聲,就是一首忠誠的讚歌。

關鍵時刻,也古和拖雷表現出色,他們迅速集結少部分還有組織的兵馬發動猛攻,想辦法迫使太平軍讓出了部分通道,成功的帶回來兩千失魂落魄的殘餘兵馬。而察合臺從一開始就喪了膽,幾乎是被他的那刻兒們牽出來的,整場戰鬥中蒙古人損失了兩千多名騎兵和超過三千名世侯步兵。

等到天亮的時候,太平軍躍出戰線,開始繼續進攻,那被拯救出來的2000名蒙古騎兵已經失去了武器和戰馬,更失去了膽量,他們連戰連退。

持續作戰了一天一夜的太平軍同樣也都支撐不住了,看着士氣正旺的巴魯軍,高俊不得不搖頭苦笑,鐵木真的牌比他多,點數也比他大,眼下也只有最後一條路可以走了。

在這面的山頂上,一面三角形的旗幟迎風飄揚,李銘、僧虔和全體騎兵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六章 決(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二十四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尾聲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三章 高中(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尾聲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
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六章 決(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二十四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尾聲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三章 高中(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尾聲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