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

江南,鎮江府城外。

鎮江府是紹興和議之後,宋軍指定的十處屯駐大兵營地之一,也是宋軍野戰兵力的重中之重,兵額高達六萬之巨,以至於時人云:“國家東南大防,俱在潤(鎮江)、昇(建康)、鄂三戎司。”此時,鎮江府戎司這些士兵都擠在營地門口,彼此之間竊竊私語,似乎是在等待着什麼。

整個都統制司的中,低級軍官們都在城門外列隊恭候,過了一會兒,遠處突然騷動起來,一個身穿青衣的老者騎着老馬,在兩名士兵左右陪伴下,向城門這邊來。

左邊的士兵高高舉着一面黑邊紅色輥底的旗幟,上面還垂着兩面銅環。

“畢爺爺來了,這是畢爺爺來了!”紅色的人潮一陣涌動,所有的人都爭相往轅門那裡擠,這名身穿青衣的老者鬚髮皆白,但是儀表威嚴,不怒自威,尤其是雙眼炯炯,在人羣裡掃視一眼,所有的人立馬覺得他注意的是自己,一下子都站的筆直。

剛剛被調任鎮江府戎司都統制的是淮東名將畢再遇。

畢再遇,南宋驍將,卻生不逢時,在他年輕時,宋金維持了四十年的和平,等到垂垂老矣,才迎來了開禧北伐。但是畢再遇是幸運的,他抓住了這次機會,證明了自己是最耀眼的將星。但是戰後,韓侂冑被殺,三衙一片混亂,畢再遇心灰意冷,欲賦閒而不得,最終病死任上。

金軍貞祐南征早了兩年,爲畢再遇創造了第二次機會。

畢再遇威風凜凜的審視着這些士兵,他的面色沒有變化,但心裡面感觸良多。尤其是看到很多士兵只能穿着草鞋的時候,也忍不住深深的感慨。上次開禧北伐,宋軍何等威武,卻真應了辛稼軒先生的話,只贏得倉皇北顧。這幾年來,史彌遠專擅亂政,三衙管軍尸位素餐,都統司連年不修,眼下的兵馬裝備氣勢甚至連開禧年間都不如,這讓本來接到任命的畢再遇在欣喜之餘,又蒙上了一層深深的陰影。

但是畢再遇沒有任何拒絕任命的理由,他已經六十多歲了,自覺壽數不會很長,只希望在死前爲國家再出一把力氣,能夠回到軍旅已經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

“將軍,這就是我們鎮江戎司韓蘄王的靈位。”幾位軍官向畢再遇介紹,後者即刻取來焚香,鄭重的向韓世忠的靈位下拜。

士兵列隊歡迎之後,畢再遇升帳,開始詳細覈查眼下鎮江府戎司的兵力有無。

鎮江府都統制司軍額六萬餘人,楚州強勇軍等佔用軍額一萬多,故而營中應有士卒近五萬,分爲前、後、左、中、右、遊奕六軍,還兼轄鎮江府水軍,每軍有統制一員、統領一到兩員。

陸軍每軍有五將,水軍三將,每將約千餘人,設立正將一人、副將一人、準備將一人,另有訓練官、教頭等人。

將下有部,設部將;部下有隊,設隊將、押隊、旗頭等人。

這麼一套下來,層層點選校閱,畢再遇才清楚,眼下真正的兵力只有三萬多人,其中能夠披甲作戰的還不到一萬。

然而,他知道,在武備凋零的如今,能湊齊一萬軍馬已經是十道戎司當中最強的一路了。

“畢老,中樞此次的軍令是要咱們從楚州出發,與池州、建康、李全的兵馬兩路包抄在泗州前線的金軍。”

宋軍北伐的計劃非常神奇,各路大軍分進合擊,並不集中,各有各的目標,最爲強大的鎮江戎司,因爲駐紮位置的原因,要和強勇軍等擠着楚州去包抄泗州城外不多的金軍。

“真是胡言亂語,史彌遠他知兵嗎?”畢再遇的鬍鬚抖動一下:“鎮江戎司國之大器,怎麼能用在偏路?而且戎司必須經過兩個月以上的準備才能夠北伐,老夫認爲風險太大!”

底下的軍官們有人低聲嘀咕了一句,雖然大家都沒有聽清,但表達的態度誰都知道,畢再遇也明白,這些事情不是在座的諸人能夠決定的,語氣也緩和下來。

“我畢某人是何等人物,你們都應該知道,此番我也不多解釋,我會盡量從臨安那裡爭取時間,各位一定要抓緊儲積物資,訓練士卒。”

在畢再遇還在積極鍛鍊的時候,淮東的各路軍隊已經開始向邊境城鎮進發,強勇軍已經準備離開楚州城。

得知宋軍調動頻頻有北伐的傾向之後,金軍立刻在淮河沿岸佈置崗哨,這個時候大家才充分意識到缺少戰馬的痛苦,現在連佈置崗哨都頗爲費勁了,紇石烈志滿懷感慨的說:“難怪以往和南家打仗,總覺得南家兵馬調動緩慢,軍令傳輸不暢,眼下缺了戰馬,咱們居然也一樣了。”

此時在他們江對岸,忠義軍也接到了命令,必須嚴防死守,防止金軍渡江。

按照中樞的設想,盱眙軍要充當當充當整個行動中的兜底和砧板,而宋軍其餘各部則像是敲打在砧板上的鐵錘一樣,分別從東西兩個方向渡過淮河,將金軍合圍包抄。

看完這個命令賈涉的心情和畢再遇一樣,對這個計劃也只有一個評價:“扯淡。”

當然,在個別神將的帶領下,這種戰術確實打出了組合暴擊,比如在1140年岳飛第四次北伐當中,岳飛麾下四路宋軍齊頭並進,從不同方向把完顏宗弼打得欲死欲仙,但那畢竟是軍事天才纔有的操作,之前之後的絕大多數戰爭之中,宋軍的分道合擊一般都被對手打成分道敗退。

看到中樞還沒有吸取任何教訓,擺出了這一份樣子好看但很難執行的計劃,賈涉心情的鬱悶可想而知,此時他的案子上除了攻防命令之外,還有三份私人信件,分別來自史彌遠、鄭昭先和曾從龍,內容居然也都是一模一樣的:朝廷雖然微微責罰於你,但是絲毫沒有對你失去信心,只要你努力打仗,相公我一定在朝堂上爲你美言。

賈涉也只能勉強收拾心情,準備突如其來的北伐戰役。

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尾聲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尾聲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
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尾聲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尾聲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