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

“根據情報來看,敵軍已經分別被吸引到南北不同的地方,根本無暇顧及到這個小小的空隙,全軍渡過河流之後立刻重新整軍,然後向西南方向前進。”叢方印下達命令。

士兵們很聽從長官的話,事實上,他們連自己要去幹什麼都不知道。按照太平軍的傳統,決戰之前肯定要進行動員和宣講,然而,這次渡河卻是十分秘密的進行的,絲毫沒有聲張,絕大部分士兵都以爲是一次普通的調動,個別人意識到這是在發動進攻,但他們還以爲這是與友軍們共同發起的,自己並非主攻,不少人還因此生悶氣。

這支隊伍隱蔽旗號,繼續向前進,這個時候,軍兵們才感覺和日常的進攻任務不一樣,各種奇特的傳聞立刻流傳開來,但是叢方印日常治軍很嚴,士兵們的爭論沒有引起什麼情緒上的波動。

在大雪中行軍非常困難,不得不廣泛地派出偵查人員,時刻貼合着事先偵察好的道路路標,絕對不敢偏移半分。

直到當天下午,軍隊抵達了預定的目標:四顆並排的大松樹,叢方印這才鬆了口氣,看樣子行軍路線沒有出現偏差。

現如今,這支四百人的隊伍已經快速通過了由太平軍引導敵軍調動形成的小空隙,真正的插到了敵軍防線以後,下面就是穿越戰線大展身手的時刻了。

然而,此時雪停了,氣溫卻急速下降起來,在初冬時節,似乎從來沒有過如此寒冷的天氣。

極度降低的氣溫再次對叢方印的行動造成了嚴峻考驗,由於是孤軍深入,他們並沒有攜帶太多的補給,每名士兵隨身裝載了兩天的食品和衣服,幾輛大車上裝着箭矢和藥品,除此之外他們一無所有。

快速降低的氣溫很快顯示了效果,不斷有士兵凍病凍傷,下午的行軍不但緩慢,而且出現了非戰鬥減員,士兵們議論紛紛,不知爲何行走了這麼久還沒有看到共同作戰的友軍,大家深深的懷疑是不是本方這次行軍迷失道路,已經走偏了,亦或者是今天的任務根本不是對敵人發動大規模進攻。

快到晚上的時候,叢方印已經幾近彈壓不住軍隊的情緒了,不過他也感到了最重要的一個補給點:襄垣縣小碧村。

這村莊說普通也普通,如果說不普通的話,那就在於本村有一位楚員外,楚員外有一個女兒,而這個女兒偏偏嫁給了殷有禎。

也正因爲如此,高俊才果斷採取行動,利用殷去寒的名義給該村去信。

楚員外早就知道,現如今戰亂時期命如草芥,攀附一員大將才有生路,儘管高俊和蒙古綱之間有間隙,但兩個人頂多是互相進行幾次攻防,決然不會生死相鬥,因此,自己就算幫助高俊,也不至於遭遇屠村滅族的慘禍。

在這種情況下,楚員外當然也想傍上一位有兵有權的一方邊將。所以決心接待太平軍,村子裡面早就燒好了熱水,還殺翻了好幾口豬,給士兵們準備了晚餐。

填飽了肚子短暫的讓士兵們的怨氣消散不少,但是,他們依舊不明白這次行軍究竟是以何目的,再這麼下去的話就要出現逃兵了。

也就在此時此刻,叢方印召集了全體軍官,終於向他們公佈了此次行軍的目的地:歸德府。

在很短暫的一瞬間,有一些軍官以爲叢方印這是投敵,但更多的人隨即就領悟到:他們在演習中越線攻擊的表現受到了高俊的重視,現在,是要他們真正實踐演習時所演練的內容了,越過敵軍的戰線,直搗他們的後方,奇襲歸德府!

但是人數也太少了吧,只有四百多人啊!

所有的軍官們都又驚訝又生氣,不知道爲什麼到現在才透露這個消息。但是叢方印卻毫不留情地要求他們必須立刻做好軍兵的安撫工作,明天一天長途奔襲,直奔歸德府黃河岔流,奪取港口裡面的船隻,阻礙敵軍的糧道,徹底卡住敵軍的咽喉,配合正面戰場上的大部隊完成對敵軍的全面壓倒。

軍官們本身就沒有選擇的機會,事已至此,想要回去怕不是和繼續進攻一樣困難,在這種已經置之於死地的情況下,沒有任何繼續討論的必要了。

叢方印心裡同樣忐忑不安,但是此時卻不能表現出絲毫的猶疑,不過當他要合枕安睡的時候,卻聽到了外面軍兵們此起彼伏的驚呼,毫無疑問,軍官們已經把消息告訴他們了。

這個晚上,承局們註定是不能好好休息的,他們帶領應該今天值夜的士兵沿着整個村落巡邏,還好,大雪讓一切痕跡都無從掩蓋,想要逃跑的士兵都會被輕而易舉的被截住。

“你們幹什麼去?”

“我們,我們想到附近去打水。”

“好啊,我陪你們去。”

士兵們對軍官的畏懼還是時時刻刻存在的,此時已經嚇得兩股戰戰,拖着主人家的木桶一步三回頭,而軍官則跟在後面,好整以暇的看着這幫人出醜。

但也並非真的無人逃亡,本來應該圍繞村莊進行巡邏的一名承局偷偷逃走了,而且還想方設法弄亂了腳印,讓人無法追擊。不過有起夜的村民目擊,說這個人披着黑色斗篷,偷偷從東邊離開的。

這件事讓叢方印惱火非常,要知道這個逃跑的承局還不是個簡單人物,他叫李艮,本來是壽張縣押剌百戶的一個小小驅口,家貧無錢無糧,老母臥病在牀,是高俊在雪之進軍之後解放了他們,給予他們自由,並且分配土地,而他居然敢臨陣脫逃,這可真是忘恩負義的狼心狗肺之徒。

最要命的是,這個人也許會叛逃到蒙古綱那裡,將奇襲的軍情說出來。

士兵們在迷迷糊糊的時候被叫起來,不大情願的穿好全套行頭,不意外的發現他們的旗幟已經換上了蒙古綱的軍旗。

此時天已經完全放晴,積雪反射着月光,照出了灰白一片世界,軍兵們踏着前人的腳印,在積雪中前進。

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尾聲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尾聲尾聲尾聲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尾聲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八章 間諜(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十二章 見(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尾聲第十一章 見(上)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四章 伏(下)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九章 掙扎(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
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尾聲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尾聲尾聲尾聲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尾聲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八章 間諜(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十二章 見(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尾聲第十一章 見(上)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二十二章 馬(下)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四章 伏(下)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九章 掙扎(上)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