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

李遵頊毫無知覺的被請進了議事大廳,看到塔海率領守將們與另一羣人正得意的看着自己,雖然並不認識那些人是誰,但是,李朱羅手中的詔書形制還是顯而易見,他頓時知道大事不妙。

“奉陛下的命令,處死篡權奪位的逆賊!”塔海一聲令下,幾名西夏武士抽出刀來,李遵頊尚未及反應,就直接被武士們當場格殺,血濺廳堂,他喉嚨裡發出一聲沉悶的吼叫,顫抖着倒在地上,還微微的在抽搐抖動。

李朱羅心中其實有點害怕,但此時卻還是得意的看着這幅不常見的景象,本來此事無需她親自來的,但她還是要親眼見證逆賊授首的一刻,多年的復仇大夢今日終於得雪,也無怪乎此時她百感交集。

不過,就在李朱羅離開這段時間,潘正糾集西壁囉乜、張公甫等人搶先宣佈廢黜李遵頊,但是卻依舊保留李安全的皇帝名號。

“嵬名安全和嵬名遵頊都是篡權奪位的逆賊,仁宗之後纔是國家正統,你爲何只廢李遵頊而放過李安全?如此一來,陛下豈不也成了篡權,講不通!根本講不通!”從西涼趕回來的李朱羅吃了一驚,立刻去找潘正理論。

“株連不能過多,李安全雖然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西夏也經不住折騰,能少打擊一批人就不要砍更多的腦袋!”潘正大義凜然:“西壁囉乜和張公甫都是這個意見,我是做客人的,不好違背主人的意思。”

李朱羅氣得簡直要發瘋,但是隨後從陝西趕來的寧浪族大族長寧浪令謨卻支持潘正的意見,勸說李朱羅一定要小心謹慎。

一直忠心耿耿護衛李朱羅的寧浪、訛留兩大家族得到了做夢也想不到的巨大獎勵。兄弟子侄都成了夏國的顯貴人物。與此同時,在潘正的建議下,西壁囉乜、張公甫二人也執行了正確的策略,宣佈停止一切內外戰爭,結束征伐,兵士解甲歸田,並廢除了軍布交納,重新積蓄民力,讓百姓休養生息。

消息一出,萬民歡呼雷動,而由於之前的內訌,各大王公的力量也都削弱到了幾近忽略不計的地步,在潘正既往不咎的保證下根本無從抵抗,也只能紛紛同意。只有嵬名令公拒絕出仕,辭官歸隱,好在他也沒有什麼小動作。

西壁囉乜等人還是保留了一支常備軍,總數大約兩千人左右,並把各位王公貴族上繳出來的武器全都裝備上,成爲了西夏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以此來保證新皇帝的位置穩固。

李純俶雖然天分不高,但好在聽話不張揚,也沒有鋪張浪費的壞毛病,當上皇帝之後,非常乖巧的對張公甫從善如流,這倒是讓潘正和李朱羅非常放心。

這段時間裡,李朱羅也漸漸消了氣,大族長的話確實有道理,西夏已經經不起再三折騰了。看着故國恢復了繁榮面貌,百姓們齊聲賢頌恩德,皇帝也對自己的忠貞連下褒獎,獲得了中興府城北的一處府邸,並且皇帝下令他這位侄女可以不經稟報就進入皇宮,甚至個人事務也經常與之商量,這樣的榮寵更讓李朱羅心花怒放,深感自己成爲了祖國的重要人物。

前前後後忙了十二三日,形勢日漸穩定,李朱羅沒事的時候,就在自己的新家裡做些尋常女子的手工活,這讓偶爾前來的寧浪大族長大惑不解,不過隨即他就微笑起來:

“殿下過去十數年來一直爲國家分憂,前後奔波辛苦,現在賴祖宗神靈護佑,終於匡正社稷,謀國已畢,應該謀身了,殿下也在考慮這件事吧?”

一說這個,原本頗爲幹練果斷的李朱羅臉頰也生起紅暈,但片刻之後就點了點頭:“如果能使兩國和睦,我在所難辭!”

族長笑着點了點頭,但眼睛裡卻抑制不住一點失落,可是李朱羅根本沒有注意,她現在已經開始編織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了。

但也就是在第十三天,形勢已經穩定,潘正與西壁囉乜等人當着中興府青銅寺祖師的面指天爲誓,發誓西夏與大金絕不再互相侵伐。隨後,他就宣佈辭別,帶着騎兵向東進發,直奔延安府而去。

李朱羅知道自己現在留不住潘正,他們各自都有事情要忙。然而,送行還是必要的,望着潘正的臉,李朱羅又是歡喜又是擔心,她真的希望兩國之間永遠和平,並把她與潘正之間的情誼化作兩國之間永久的友愛。

“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前方戰事緊。”潘正已經上了馬,李朱羅盛裝出來相送,走到潘正馬前,制止了潘正下馬的動作。

早有一名侍女端上來一個木盤,裡面裝着兩杯酒:“潘官人,但以清酒一杯送行,祝官人永遠健康!”

潘正一飲而盡,李朱羅有些不捨的拍拍馬:“你要再回來。”

回去的路可就容易多了,沿途的西夏大小城鎮已經得到命令,幫助騎兵們補充,還派出嚮導爲其帶路。騎兵們奔馳的很快,也收攏到了沿途消息:僧虔和許國已經動員了全部軍隊,並親自率領部分精銳在西夏邊境嚴陣以待,一旦潘正這邊有任何不測,他們都將用最狂暴的手段爲主帥復仇。

而臨洮府大軍得知西夏已經趨於穩定之後,也遵照潘正的命令,全軍開拔向東,準備參與河東方面的大戰。

從頭到尾,朝野上下卻完全被矇在鼓裡,根本不知道潘正已經代表金朝與西夏締結了合約,完顏珣最近在朝會上還在與羣臣討論今年冬季如何防被西夏人的侵略,併爲此頭疼不已。

不過還好,陝西方面只要能夠湊足糧草,大家相信完顏合達完全有能力阻擋西夏軍隊的騷擾,在河北,高俊也正在率軍北伐,似乎有些成效,今年冬天不必擔心蒙古人渡過黃河了。

但是千說萬說,不該提起高俊此人。完顏珣此時正處於極度的失敗與焦慮當中,他確確實實的知道了高俊不但發動北伐,而且已經完全不再聽從朝廷節制,自己連發四道金牌,高俊卻是一味推衍塞責,絲毫沒有立刻班師回山東的意思。

完顏珣意識到自己果然看錯了人,真不知道高俊是將他的野心掩飾的很好,還是人會慢慢變化,但無論如何,完顏珣心裡都清楚,高俊背叛將帶來滅頂之災。

思緒回到七年前,完顏珣心亂如麻,從龍功臣們一個個變成逆臣,讓他苦不堪言。

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八章 願(下)第一章 糧(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尾聲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尾聲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尾聲第十九章 匯(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尾聲第二章 船隊(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十章 燕(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六章 血銀(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五章 行路難(上)
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八章 願(下)第一章 糧(上)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尾聲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尾聲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二十三章 歸(上)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尾聲第十九章 匯(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尾聲第二章 船隊(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十章 燕(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六章 血銀(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五章 行路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