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村莊(上)

“河南、陝西、徐海以南,屢經兵革,人稀地廣,蒿菜滿野,則物力少,稅賦輕,此古所謂寬鄉也;中都、河北、河東、山東,久被撫寧,人稠地窄,寸土悉墾,則物力多,稅賦重,此古所謂狹鄉也。”

——趙秉文談及金朝的差異化稅收策略

“中原女真人貧困化”是金朝皇帝們一直所頭疼的問題,爲了鞏固統治,金朝佔據中原之後,將大量女真人遷往中原,撥給土地,讓他們囤聚而居,此舉大大強化了金朝在華北的力量。但是,由於女真人在東北的耕種技術比較落後、奴隸社會的女真人鄙視勞動,崇尚戰爭積聚財富,再加上前線戰爭連連失敗,女真人失去了大量精壯勞動力,這些遷往中原的女真人生活日益貧困,不得不賣地爲生。

面對這種情況,被稱之爲北國堯舜的金世宗的應對方案是這樣的:無償奪取漢族農民的土地,重新分配給女真人。

當然,說法不能這麼露骨。根據金世宗本人的說法,是政府的官田被民衆侵佔,所以說政府要清查土地,把官田拿回來,然後重新分配給軍戶們。至於哪些土地是官田,那就全憑官員做主了。

最大規模的拘刷良田是在大定二十一年,主持者爲張九思,刷田之甚,金世宗都忍不住吐槽:“凡犯秦、漢以來名稱,如長城、燕子城之類者,皆以爲官田。此田百姓爲己業不知幾百年矣。”

可惜,金世宗也只是吐槽一下而已,還厚着臉皮對宰相樑肅說:“此雖稱民地,然皆無明據,括爲官地有何不可?”北國堯舜做到這種地步,也是可怕。

當然,金世宗也不是個傻子,這樣刷來的都是什麼土地,他心裡也一清二楚。但是,金世宗更加清楚自己爲什麼能在正隆年間的政變中成爲皇帝,這完全是因爲,猛安謀克女真軍事貴族集團的支持,所以自己必須盡一切可能餵飽他們那一張張貪婪的嘴。如果做不到,那麼他的前任、在揚州被軍事貴族們發動政變掛路燈的海陵王,就是他的下場。

高俊問孫玉娘:“這次括地是在什麼時候?”

“十幾年前了,承安年間。”

高俊看向何志也,後者點點頭。

段鍾以保持儀態所允許的最大速度吃完了湯餅,高俊算了酒錢,又多買了十幾個饅頭,牽過騾子準備離開,段鍾也買了些許乾糧,騎上了驢,要和高俊兩人一同下山。臨走前,高俊心裡實在過意不去,又要把那枚半兩銀鋌塞給玉娘,但是玉娘還是堅決拒絕,兩個人拉扯了半天,高俊才終於作罷。向玉娘說道:

“多謝玉娘不怪罪,若是玉娘有什麼要幫忙的,請傳信東平府押剌百戶的高俊,我等自然無所不應。”

沒想到,剛纔還是笑眯眯的玉娘聽完後突然變了臉色,冷冷的說:“郎君請回吧。”說罷,轉身倚上了門,把不知所措的高俊關在了外面。

“這?我說錯什麼了嗎?”

“你啊。”何志也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語氣教訓高俊。“咱們現在是猛安謀克戶啊,人家家產全被沒收,分給咱們種了,對咱們印象好得了嗎?”

高俊恍然大悟,看樣子這一地區的民衆對於軍戶是切齒痛恨,一想到這一點,高俊還真有點芒刺在背的感覺。

三個人一併下了山,高俊在沉思着,而何志也則與段鍾說說笑笑,得知了對方的來歷。

這位段公子出身於南宋的商人家庭,可是卻是庶出,只能分到一點小小的家產。好在他性愛閒適,不喜商賈,在母親亡故之後,乾脆提出放棄可以繼承的那一點財產,換一筆現錢出外遊學去,商人家庭自然不大講究什麼“父母在不遠游”,聽說這個多餘的人願意離開,他那位父親毫不猶疑的給了他一小筆錢。

段鐘的路程很長,從南宋的成都西入蕃羌的土地,轉而進入西夏,又從西夏來到金朝,已經走了七年多,平時以賣字爲生,唯求一日三餐,幾乎沒有在一個地方待過三個月。這次來山東,打算在東平府一帶略微停留一陣,隨後前往登州,浮海回南宋。

何志也聽得不勝感嘆,但是突然意識到,這麼一位行萬里路,而且看上去腹中頗有丘壑的人,或許對兩人的事業很有益處,便一力邀請段鍾來押剌百戶住一段時間。

“兩位郎君已有甘露之恩,豈敢叨擾兩位。”段鍾連連拒絕。

何志也哈哈笑了出來,高俊將自己的腰牌解下來,遞給段鍾看。

“這是?”段鍾看見這腰牌不甚大,上面刻有“山東西路移馬河千戶押剌百戶”一行字,驚訝的看着高俊。“郎君乃是官身?”

“不錯,我正是新上任的押剌百戶的親管百戶,保義校尉。”高俊有點得意,但還是不敢把“正九品”三個字說出來。“本官掌管押剌百戶,職同縣令。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眼下正需人才,段鍾賢弟見識廣遠,談吐不凡,可願意襄助本官?”

“小子,小子性愛丘山,怕是不能長久留在押剌百戶。”段鐘有點激動,但也很是爲難。

“哈,此事不妨,段賢弟能來幫助本官一天也是萬幸了。”高俊沒留下餘地,利用騾子與驢的體格差距,居高臨下的拍拍段鐘的肩膀。“這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三個人取道下山,剛好孫庭帶着隊伍在十字坡後面休息過了,等不來高俊二人,幾個軍官還在發急,有眼尖的遠遠報信說軍使、軍判兩人從山上下來了。孫庭、張成武等人趕忙出來迎接。

“別慌,這不是回來了嗎。”高俊看着孫庭等人,趕忙介紹身邊的段鍾。“這位段公子頗有見識,咱們押剌百戶今日又添一人才。”

和中都路的農民們普遍對軍隊態度友善不一樣,山東路大部分村莊對女真軍隊極爲冷淡,婦女們乾脆家家閉戶,那些躲避不及的農夫和行人,看着行軍隊伍的目光也不時露出一點寒意。偶爾會有一個村莊,村民們熱情地上來和軍兵們打招呼,甚至做買賣,但這些都是猛安謀克的村莊。

高俊記在心裡,低聲對何志也說:“回到押剌百戶,土地工作必須立刻開展。”

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尾聲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尾聲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尾聲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尾聲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尾聲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十章 燕(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尾聲尾聲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尾聲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全書大結局(迫真)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尾聲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
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尾聲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尾聲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尾聲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尾聲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十八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尾聲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十章 燕(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尾聲尾聲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尾聲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全書大結局(迫真)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尾聲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