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

居高臨下的箭雨並沒有讓蒙古人感到太多畏懼,在夜間混戰的情況下,他們甚至根本分不清城頭上傳來噗噗的弓箭破空之聲是射向敵人還是射向自己。可是,當他們後面出現大喊的敵軍時,再糊塗的人也知道戰況已經極度不佳。

廉昭西出色的完成了袁田實交給他的任務,率領四十人的小分隊成功的繞到敵軍後方,大喊着發動衝鋒,一連砍倒了幾十上百人,還在殊死抵抗的蒙古軍隊發覺腹背受敵,而且誤認爲敵軍主力已經繞到後方,頓時驚慌失措,四散逃亡。

別人都殺得興起,廉昭西卻注意到敵軍的士氣並不高,那是因爲大部分都是裹挾來的漢軍,除了少部分精銳是由主將親自率領,尚有一戰之士氣外,剩下的都是在蒙古人威逼恐嚇之下才肯賣命,眼下前後夾擊,蒙古人尚自顧不暇,他們就更不會奮力作戰了。

“咱們去堵住後門,路過的蒙古人來一個殺一個!”小分隊士兵們往娘子關西門那邊走,這裡是蒙古人的馬廄,戰馬還好好的拴在裡面,廉昭西看到這個就放心了,我軍騎兵應該已經準備投入,而敵軍騎兵還找不到他們的戰馬呢。

他想的沒錯,步兵們趁機完全打開城門,陳光諒早就等着這個機會了,第一個衝進城內,帶領騎兵直接踏碎了娘子關城內中軸線上所有殘餘的敵軍。騎兵打着火把呼嘯着沿着街道展開,步兵隨之開始清理各處塔樓、寨牆和城內的小堡壘,有些敵人躲進修得堅固的院子裡企圖負隅頑抗,而光軍士兵則開始點火。

娘子關內火光沖天,屯住軍馬驚慌失措,被光軍騎兵步兵輕鬆的分割包圍,一口口的吃掉。

蒙軍終於崩潰,有的沿娘子關兩側的山崖逃命,一失足就會跌下摔死,有的則向西門這邊逃竄,又立刻遭到廉昭西他們的圍攻堵截,漢軍兵馬本來就毫無戰心,幾乎是遇敵即降。

而蒙古人中跪地求饒者免死,敢於抵抗者就地格殺勿論,不消半個時辰,這邊已經截住了五六百敵軍的逃兵,讓廉昭西都有些緊張了。

正當此時,又有一個敗軍急匆匆的跑過來,廉昭西這邊剛剛舉刀相向,他就大喊起來:

“別動手,我是漢人!”

廉昭西松了口氣,剛想把他拉過來,塞到俘虜的隊伍中,此人突然從腰間掏出鐵骨朵來,廉昭西還不知怎麼回事,只覺眼前一黑。

“軍使!”旁邊的幾名士兵大驚失色,但是這人的攻勢卻毫不減弱,一連幹掉兩個人,居然讓他衝進馬廄搶了一匹戰馬。

其他俘虜不明就裡,只道是起了內訌,或者是光軍要殺俘,頓時都騷動起來,其他的軍兵都忙着鎮壓俘虜,讓此人得了空子,匹馬逃出了城門。

第二天清晨的時候,參軍們用紅筆一點點勾掉被確認清除的敵軍,城區絕大部分都已經被佔領,少數幾座工事還有敵人頑抗,目前正在加速清理當中。守將李守忠昨天晚上被光軍騎兵亂馬踏死,剛剛纔找到殘缺不全的屍首。

嵇勝也帶着小分隊凱旋歸來,他們昨晚又是放火又是喧譁,成員們也都累得不行,但他們都帶着勝利的微笑。

“你們這幾十人的表現,勝得上兩萬大軍!”

高太尉的一句誇獎,勝過兩條勳綬,十棟房屋,百畝良田的獎賞。

貼軍入城開始清理戰後的屍體,娘子關作爲扼守要道,事前蒙古人爲了保護此地無虞,將原本居住在這裡的居民全部趕出,城內有一個算一個,不是守軍便是守軍家屬,再加上他們之前的恐嚇傳達的謠言,讓不少漢軍也拼死與光軍作對,入城之後,光軍爲了消滅殘敵,也動用了放火燒房的手段,所以巷戰階段還是相當激烈的。但是,既然已經進入巷戰,敵軍就已經陷入了無組織狀態,戰果依舊是一邊倒的屠殺。

光軍戰死477人,受傷1354人,其中需下火線的傷員373人,預計不可傷愈歸隊傷員158人,另有5人失蹤。

而在城內清出來的有盔甲的敵軍屍首就超過一千七百人,其中蒙古髮式的一千二百人,降兵近四千人。結合戰前的估計和戰後對城內蒙古軍情文件的彙總,預估大約有一千多人逃離娘子關,應該已經各回各家了。

娘子關後方的兩座山頭上還各有百十多敵軍,昨夜看到娘子關火起,又見到山下敵軍放火喧譁,始終不敢下山救援娘子關。第二天清晨戰事已經平息,他們還以爲打退了敵軍進攻,派出幾個人過來刺探情報,當即就被光軍捆住,以其爲嚮導攻山,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兩座山頭上的敵軍紛紛束手就擒。

“如此雄關重地,竟然一戰克獲,蒙古人連此處都不能守,還能守哪裡?”高俊也沒有想到進攻會安排的如此順利,心情大爲舒暢。根據部分俘虜的審訊結果,在此地鎮守的漢軍半數是裹挾的河東居民,而另外一半比較特殊,都是當初安貞收編的南宋降軍,總數約計六萬,此次也被蒙古人調派來三千守城。

“蒙古人在河東也有不少世侯,這些人都有精兵良將,並不是這些俘虜兵可以比擬的,爲何木華黎要用這羣草包來守城,而不動用哪路世侯呢?”高俊有些疑惑,徐規略一思忖,回答說:”恐怕蒙古人內部的矛盾也很大。”

高俊點點頭,河北之戰之後,蒙古人在精氣神上已經垮了一截,此番可能不少河東世侯都採取了出工不出力,聽調不聽宣的態度,準備觀望形勢,擇機順風一倒。

高俊在案前沉默了很久,剛好何志也來了,聽完此事之後也沉默了,這讓徐規等人非常奇怪:敵軍人心不齊,這不是大好事嗎?怎麼兩位郎君卻顯得如此憂心忡忡的樣子?

假設他們投靠我們,病生掖內,那就無法彌補了,反倒是把他們逼到對手一方全部消滅,反而更使日後痛快,可慮者,勝負難定而已,太尉本非好殺之人,不願強使生靈塗炭。”

徐規恍然大悟,剛想誇王澮真是深知太尉之心,後者卻突然爆發出一陣激烈的咳嗽。

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尾聲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尾聲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一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上)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十七章 故(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五章 決(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章 燕(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
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尾聲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尾聲第二十章 決勝胥浦橋(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一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上)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十七章 故(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五章 決(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章 燕(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