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

也古略微鬆了口氣,此時要解決的問題還是身後的糧草,他又連續發佈了一串命令,要求在背後的蒙古軍隊繼續蒐羅各地的糧食,趕快運到前線來。

對於劉方來說,這是非常難捱的幾天,通過胡漢三,蒙古人基本掌握了村莊中的地道走向,並且開始了有針對性的圍殲捕殺,與此同時,他們也發掘了幾個地下糧倉,繳獲出四百多斤小米。

這點成就刺激着他們繼續挖掘地道,灌水,放煙,烤火,甚至士兵親自下來探索。

在靠西的一個小交通岔道上躲了整整兩天之後,趁着夜深人靜的時候,劉方帶着倖存的那名青年繼續向下摸索,準備拼盡全力沿着交通壕到鄰村去,大約就是在交通壕的入口處,他們卻碰到了那名女通信員。

在冀中地區的鄉村,蒙古人的暴行日復一日,難民們甚至開始向燕京附近移動。那裡雖然是蒙古人的基地老巢,但畢竟不缺糧食,在那裡的黑韃暴行反而要比南部更輕一點。

劉體已經跟隨着判官大人回到燕京,此時的燕京城也是人心惶惶,從南邊來的難民哭訴着他們的悲慘境遇,人們都知道黑韃又出動大兵南下,而且看樣子戰況不順,這羣生番惱火起來,治下的百姓是要遭大罪的。

但是所有人的心中也都懷着隱秘的期望,如果也古有一雙巨手,直接扒開燕京府的所有民居,他會發現,每家角落的最深處,用黃銅鎖着的細物箱裡,可能都有一張高俊在燕京地下網絡所散發的傳單或者人民通知。

在這段時間,鄭明領導的地下機構開始了更加活躍的活動,他們到處散發傳單,甚至於甚至有個別膽大的成員在白天的鬧市區突然扔出一沓來,然後趁着人羣慌亂擁擠的時候偷偷離開。個別人挑釁似的把傳單扔進了知名漢奸的宅院裡面,其中還夾着幾張對這些人的死刑判決書。

當然,大家也要證明這樣的死刑判決書並不是開玩笑的。

渾源孫氏是在衛紹王時期因軍功而崛起的家族,家主孫威曾受金宣宗召見,隨同抹捻盡忠守衛西京,後來降蒙,窩闊臺時期官拜河北河東三路工匠大總管,成爲了蒙古軍隊工兵的主要統帥之一,而渾源孫家也是當時重要的蒙古世侯。

眼下,孫威本人還在河東地區處理軍民要政,但其家族子弟不少人都在燕京,一方面是幫助處理內外交際,打通上下關係,另一方面也是留作人質。

不過這樣的人質恐怕人人都想當,有河東地區源源不斷的資助,孫威的侄子孫公政在燕京整日花天酒地,一擲千金,邀請蒙古的青年那顏出去遊玩,並且與西域商人合作放債,獲利頗豐。

只不過這哥們兒未免也太不挑剔,如果他多娶幾個妾的話,也許鄭明他們還沒什麼機會,可此人卻平素習慣去逛妓院,這就有可乘之機。

鄔玄清想方設法策反了妓女逐月,而另外兩名青年則想辦法混入妓院,當上了雜役,他們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摸清了孫公政的活動規律,並推算出了他下一次來到妓院的時間。

在幾個人的合力之下,將三名刺殺的主要負責人帶入了妓院之中,其他人對此毫無察覺,整個妓院還是一派花天酒地的樣子。

快到傍晚的時候,已經喝了幾杯的孫公政來到妓院,並且點了他很熟悉的逐月,喝了兩杯酒的浪蕩漢坐在牀上,剛開始解衣服,在帷帳後邊的兩名青年突然出現,捂住他的嘴,狠狠的往他脖子上抹了一刀。

還有招架之力的孫公政顧不得已經冒着血沫的傷口,拼命的敲打牀壁,而逐月也很適時的大聲呻吟起來,樓下的僕役和外面的老鴇都驚歎公子今天居然如此神勇,萬萬想不到,一位重要的顯貴就在房間裡斷了氣。

十幾分鍾後,另外兩名青年近衛軍成員如約來到,他們之前的身份是燕京一位西域商人的僕役,這次是他們主動帶着自家主人來到妓院的,趁着老闆去迎接的機會,逐月和屋內的幾個人換了行裝,偷偷從後門溜了出去,直到夜深時分,纔有人發覺孫公政已經暴死在牀,而此時,幾名作案人員早就離開了燕京。

這次行動非常冒險,但是大大的漲了青年近衛軍的威風,城內那些被扔過死刑判決書的清貴都嚇得面如土色,一時間紛紛閉門謝客,稱病不出,明明是蒙古人統治的城市,他們的權貴卻彷彿生活在牢籠中一樣,既恐懼又拘束。

不過敵後行動畢竟也只是一個助力而已,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河北正面戰場上兩支重裝勁旅的乾坤對決。

高俊在邢州放過了木華黎,造成了對手近萬人的死傷,但是其本身損失也不小,蒙古人突圍衝陣時所殺步兵不下三千,隨後,儘管忠義軍風捲殘雲般的吃掉了五千敵軍尾巴,但是損失同樣上千,再加上之前圍城戰的損失和之後追擊戰的損失,滿打滿算也傷亡了近五千人,對於一支正軍總數只有三萬人的軍隊而言,已經是傷筋動骨的巨大挫折了。

因此,全軍上下都提出應該在邢州休整,最少也要在這裡呆上三天,籤軍擴充,然後再考慮南下去對付三模合,甚至有個別人主張,實在不行就放過三模合爲好。

正是在他的催促之下,剛剛在邢州城下打了一場惡仗的光軍士兵們接到命令,南下去支援友軍。剛剛獲得的勝利讓大家恢復了一些信心,但隨即而來的命令又讓他們苦惱起來,打過仗的老兵也都清楚,在平原上對付敵軍騎兵難度很高,都不大願意去,最要緊的是眼下騎兵並不在身邊。

爲了防止木華黎軍隊反過來繼續找茬,高俊下令讓光軍騎兵繼續追擊木華黎,要讓對手不能在短時間內重回邢州戰場,騎兵們忠實的執行了命令,六千騎兵向東北方向追擊,在蓼水追上了正在重新集結的蒙古軍隊,一陣猛打猛衝,消滅敵軍數百人,剩下的敵人又潰散了。

但騎兵只回來一千人報捷助用,剩下的五千人繼續追擊。

高俊已經沒得選了,下令把個步兵營中編入的騎兵都抽選出來,匯合編成了另外一千名騎兵,將這兩千名騎兵統一使用,而各路步兵則分道向南,迎擊三模合。

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十九章 狼(上)尾聲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九章 賀?祝?傲(上)尾聲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三章 遲疑(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五章 散兵(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九章 牛馬(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尾聲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三章 狗(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十七章 故(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尾聲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
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十九章 狼(上)尾聲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九章 賀?祝?傲(上)尾聲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二章 欺騙(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三章 遲疑(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五章 散兵(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九章 牛馬(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尾聲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章 血酬(下)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三章 狗(上)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十七章 故(上)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尾聲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