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

在成功的擊敵半渡,風捲殘雲的消滅掉敵軍兩三千人之後,高俊經歷了一段艱苦的日子,速不臺不愧是當世名將,利用濟南一帶相對平坦的地形多路出擊,各路人馬如同旋風一般四處掃蕩,這裡並非是高俊的控制區,他不能讓這裡的百姓也躲藏起來,只能儘可能的掩護他們遷移,過程中遭受到了不小的損失。

最重要的是,飄忽不定的蒙古輕騎兵隨處可見,他們輕而易舉的就能偵查出高俊的位置,進而判斷高俊的意圖,之後連續幾次高俊嘗試襲擊都以失敗告終,反而差點被敵軍合圍,所幸又是溫逢海及時敲打,讓大家意識到危險,才得以全身而退。

高俊自認爲並非是軍事人才,但他已經成功的構建起了一個參謀班子,參軍典史各司其職,在作戰討論上能夠方方面面的分析考慮,所以才幾次躲避了危險。

但這畢竟風險極大,速不臺也有足夠的耐心,蒙古人的騎兵不知疲倦的觸角亂伸,尋找高俊有可能的行軍路線,蒙古主力部隊也不斷的因勢利導排開陣勢,兩軍像是下象棋一樣,一面變換着陣勢,一面向老根據地方向移動。

儘管知道這很危險,但是高俊絕對不能輕言撤退,因爲蒙古人同樣面臨着極大的阻礙。

進入山東,尤其是進入根據地之後,速不臺和窩闊臺就感覺到了與河北的區別,儘管河北也有不少抗蒙武裝,但是他們只能集中在有限的城池和山水寨之中,廣闊的河北平原是蒙古人馳騁的疆場。而山東的形勢則截然相反,處處都是大小股的抗蒙武裝,實力或大或小,各自結寨自保,不但讓蒙古人難以得到各類補給,甚至想找個當地人帶路都很困難。

這類大小山水寨比起河北義軍也沒什麼高明之處,給蒙古軍兩天,甚至一天的時間就能攻破。但是,由於高俊不間斷的嘗試襲擾,蒙古人只能將重心放在與高俊做戰上,而無暇顧及這些山水寨,就進一步造成了蒙古人補給的虛弱和運動不暢。

高俊深深的知道這一點,只有高俊將自己的隊伍不斷的貼近蒙古人,在對手稍一回升的時候就對其展示威脅,才能讓蒙古人牢牢的吸附在自己的主力之上,進而保證敵後山水寨的存在,來弱化敵軍的補給,進而消耗敵軍,一旦高俊遠遁,蒙古人就可以從容的將北清河一帶的抗蒙山水寨全部掃除。

所以,儘管知道自己是在刀頭舔血,是在雞蛋上跳舞,是在彈藥庫裡吸菸,是在油料庫裡玩火,高俊也務必和速不臺貼身近戰,讓對手清晰的感覺到自己每一步的威脅。

幸運的是,太平軍步兵雖然戰場機動性不足,但由於配置了足夠多的牛馬,在遠距離上依舊可以實現奔襲,所以在與速不臺的交鋒中未落下風。

九月初三,太平軍放棄平陰縣,但是高進隨即得知,當地的抗蒙武裝的山寨遭遇圍攻,平陰縣的位置很重要,如果在這裡能保持抗盟力量的話,就可以大大阻礙北清河沿岸的運輸。

所以在當天晚上,太平軍又派出兩個旗的人進駐石橫鎮,對正在圍攻平陰縣山水寨的蒙軍產生巨大威脅。高俊依舊與對手跳着貼身芭蕾,然而速不臺這段時間也對這種調情感到厭煩,所以儘管把背部暴露在了高旭面前,但他卻沒什麼動作,依舊在圍攻平陰各處寨子。

既然敵軍如此做,無論如何高俊都必須嘗試洗澡,太平軍隨即從石橫鎮出發,向敵軍發動進攻,這兩個旗的人馬和高俊率領的主力分兩個方向,向包圍各處山水寨的蒙軍發動襲擊,一開始效果不錯,斬殺敵軍上百人。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幾位參軍卻不知在嘀咕什麼,孫恆海大聲的向他們爭辯,良久以後,他才氣惱的抱着一卷地圖過來,尋找高俊。

“高郎君,你看,敵軍在歸德鎮分兵的這兩千人往哪裡去了?”

“不是早就偵查好了嗎?這幫人準備向章丘一帶進發。”

“可是咱們所瞭解的情報只到中宮鎮,之後都是我們的推測,如果這兩千人向東繞過泰山,可以從背後襲擊來無,或者有另一種可能性……”

溫逢海用手一指。:“剛纔參軍們在討論,如果在中宮鎮他們又再次分兵向南了呢?打到顧留鎮和安寧鎮截斷咱們的後路。”

高俊頓時驚訝起來,就在這個時候,另外幾名參軍把目前的戰場數據統計也拿了過來,讓人意外的是,儘管在平陰縣附近斬獲了不少蒙軍,但絕大部分都是協從的漢軍,蒙古真狄極少。

“這麼說的話,真正的蒙古騎兵並不在平陰縣附近,他們在,他們在……”高俊的手順着地圖重重一點:“速不臺已經看出咱們的戰術了,咱們中計了!”

這句話一說出來,在場所有的人都心思一顫,太平軍立刻重新集結,準備撤離戰場,這是與蒙古軍生死競速,向東返回顧留鎮和安寧鎮,還是直接向南前往東平府呢?

“從現在所處的位置前往東平府,一路之上盡是平原,根本無法阻擋蒙古鐵蹄,我軍的軍資還留在顧留鎮,敵軍如果搶佔顧留鎮,拿到這筆軍資,就可以精神充足的追擊我軍,形勢大爲不妙。

倒不如堅守顧留鎮兩天,敵軍從中宮鎮奔襲而來,人馬俱疲,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我們且先殺殺他的威風,然後再從容撤往東平或者是寧陽!”

高俊在顧劉鎮已經安排了防守陣地,拆除了大量易燃的外圍房屋,轉而修建了,用沙土製作的壕溝與圍牆,屋內的房屋也都安排了大量沙土用於滅火。

另一支人馬探報,一支蒙軍騎兵已經抵達安寧鎮,當地的太平軍守軍在激戰之後燒掉補給向西撤退,在高俊主力部隊及時趕回接應下,終於撤回了顧留鎮,他們遭遇了可怕的損失,看樣子這支襲擾的騎兵正是蒙軍的精銳。

此時,這支蒙軍已經趕到顧留鎮,準備進攻。

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六章 貓(下)第一章 羊(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尾聲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十七章 故(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
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六章 貓(下)第一章 羊(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尾聲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十七章 故(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