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血鐵(上)

大約五天後,高俊騎快馬趕到了災難現場,情形已經幾乎不可控制,火災還沒有減弱,失蹤的人凶多吉少,根據當地幹部的預估,總死亡人數應該在一千人以上。

何志也等人也在兩天之後趕到,此時火災已經稍微有所控制,從各地調來的支援民兵多達萬人,衆人齊心協力之下,幾天後撲滅了工廠內的火災,並且打開了煤礦的巷道。

數十上百的人在巷道的門口那裡,耳鼻處纏着毛巾,看得出來生前試圖盡力逃生,但是卻毫無成果。他們軟軟的像罐裝沙丁魚一樣疊放在一起,都倒在門口那裡。

直到半個月後,還有上百具遺體沒能清理出來(或許是已經清理出來了,但是現如今已經無法辨認)。

整個鐵廠已經燒成一片灰燼,大量珍貴的工具付之一炬,花費了巨大人力建造的大型木構機械現如今只剩幾個孤零零的架子還豎着,整個工廠被徹底焚燬,根本不可能就地復原,只能花大價錢另選址重建。

煤礦也燒成了一片廢墟,尤其是礦井附近的地方還發生了爆炸,有可能是瓦斯爆炸,但也可能是別的——高俊不清楚,這幾天他過得渾渾噩噩的,只是在現場想辦法指揮救人,看着紙面上的失蹤人員的名字一個個的被打上方框。

何志也的眼睛也紅了,在這幾天中,他主持調動各州縣的救援力量緊急前來,但是效果不大,大家都對這麼大的工廠沒有概念,而這麼大的工廠所產生的這麼大的災難同樣也超乎了所有人的理解,以至於所有的人束手無策,不知所施。

消防車、高壓水槍、車載雲梯、滅火沙、各類滅火炮在這個時代根本就不存在,大家用衣服兜着沙子,拿木桶來打水,絕望的一點點的拯救剩餘的器械。

數萬噸的煤炭堆積過火,其中相當部分已不能再使用,而當時留在場內的兩千多斤熟鐵也同樣報廢。

然而,物質上的傷害是其次的,人員損失更是讓人無法接受,直到災難爆發一個月之後,纔出現了第一個有些統計依據的數字:1104人。

還有97人失蹤,他們已經決計不可能生還了。

在這些人當中,有根據地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學生人才,也有全中國第一批產業工人,有下井採煤的老把式,也有真正的能工巧匠。

輕巧的一場災難,就讓根據地過去幾年在工業上的努力幾乎全部付諸東流。

相關的調查立刻開始展開,煤礦和鐵廠的負責人被控制,刑政府主導進行審問。

從各州縣調來的技術人才也開始對起火的原因進行細緻調查,這些各州各縣有名的仵作匯聚一堂,在連軸轉了幾天之後,對高俊作出彙報。而那邊,刑政府也收集了一批公安戰線上的明提進行審問,很快也拿出了一份報告。

高俊看完之後,真不知道自己該哭還是該放聲大哭,如果硬要說這災難有一個最高的責任人的話,那就是他高俊自己。

不能苛責工廠負責人的責任,因爲所有人以前都沒有管理過這麼大的工廠,也缺乏相關的知識,這個本着大幹快上建立起來的超級鐵廠本身就已經超越了本時代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它的存在就是一種過度的挑戰,每天的生產都是在懸崖上走鋼絲。

而之所以要建造這麼大的工廠,還是高俊去年微服私訪時得到的錯誤信號。在他的壓力下,工政府一再修改原本的工廠方案,整倍整倍的擴建,以求產能的巨大提高,原本成熟合理的設計一次次修改,甚至在地基打好之後都經歷了幾次擴建,所以有衆多的不合理之處。

今年年初,高俊又來到鐵廠生虛火,說什麼喝慶功酒,讓工人們幹勁充足的加班加點,而絲毫沒有注意木質架構的老化和金屬疲勞問題(當然,這兩個問題在此時還並沒有被研究出來,就算是想重視安全,也想不到這裡)。

也不是沒有人提出過安全問題,但立刻遭到大家的冷眼旁觀或者是激烈駁斥,甚至認爲這些人是奸細,是可惡的破壞分子,是故意來阻礙太平軍的生產,不讓小夥子們在前線打勝仗的。

這次高俊突然出擊,在整個根據地內形成了一股狂潮,鐵廠也安排了新的生產任務,要求加班加點支援前線。工人們每天兩班倒的進行生產,終於,工廠的安全閾值達到了極限。

災難是在煉化車間爆發的,但隨即就延伸到了高爐那邊,並且造成了一場小小的爆炸,而工人們對此毫無準備,也不知道該如何扭轉事態,只是都跑去外面拿水來救火,很快,災難就蔓延開來,熔鍊鍛造脫碳冷鍛等地方無一倖免,並且,在工廠外面堆放的煤炭也被點燃,火焰沖天。

鍛造車間是最慘的,還有半堵牆立在那裡,高俊靠近的時候,還能看到牆上被火烤出的人影,那是一羣狂亂的扭動的人的剪影。

恐怖的是,就在工廠附近,居然就有一個煤礦的通風口:由於對瓦斯的原理並不熟悉,大幹快乾之後,工廠一路擴張到的這裡,高爐的火焰都快伸到了通風口裡面。

而由於最近加班加點,原本應該設立的通風觀察也被撤銷,觀察員們都投入了一線生產崗位,所以,根本沒有人知道這裡已經凝聚了大量瓦斯,爆炸震動了整個煤礦。

看着整份報告,高俊狠狠的抽了一口氣,想哭卻哭不出來。

最讓人心酸的還是幾天之後陸續趕到這裡的尋親大潮,整個冬季,都有各地的農民來這裡碰機會,尋找一份工作。尤其是在西部地狹人稠的地方,即使是開春農業季節又來到,往往也是父親留下,兒子回去務農,哥哥留下,弟弟回去種地,只求多掙一點錢,好讓全家老小過得稍微舒心一點。他們因爲工廠需要較爲穩定的勞力而選擇留在這裡,沒有想到此時卻面對如此的結局。

上千個家庭失去了頂樑柱,這裡面有白髮蒼蒼的老父老母,也有滿面戚容還帶着嗷嗷待哺的幼子幼女的婦人,失去父親的孩子們放聲痛哭,那哭聲就像尖刀一樣往高俊何志也的心裡戳。

一對老夫老妻守在礦坑旁邊久久不願離開,高俊認得他們,他們的小兒子是第一批學宮畢業生,是根據地大有前程的知識分子。已經一個月了,可是到現在還沒找到遺骸,父母始終不肯相信兒子已經去世,一定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何志也上去,還沒說兩句話,老母親突然哭了出來,抓着自己的頭髮又叫又哭:“俺的兒啊,好乖的兒啊!”

他們一直不肯接受現實,但何志也這樣的大人物來勸他們,卻讓他們再也無法欺騙自己。夫妻老淚縱橫,跪倒在地,揪着何志也的腰帶,嗚咽着一句話也說不清。

大幹快上,擴大生產,不顧科學規律,強行提高產能,釀成了如此的慘禍。這就是高俊幹出來的好事,此時高俊恨不得直接一刀砍了自己。

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尾聲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七章 故(上)尾聲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九章 掙扎(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尾聲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四章 狗(下)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
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二十三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尾聲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七章 故(上)尾聲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十八章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下)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九章 掙扎(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尾聲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四章 狗(下)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