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

高俊接受了潘正的勸解,決心想辦法安撫這些流民,甚至可以直接發給土地,至於土地的來源,日後少不得要拿某些大莊園開刀,本來高俊也想給自己留一些搞論功行賞,現在看來應該全分出去。自己少佔一點地方、少用一些勞力沒關係,重點是根據地的實力一定要提升。

正當高俊考慮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時,郝定卻提前替他做出了決定。

第二天一大早,一個騎手急匆匆的衝到曲阜縣城內,他背後揹着並排的三面短旗子,旗子很短,甚至沒有高過他的肩膀,守城的軍兵露出了困惑的表情,但隨即有一人恍然大悟:“這不是最新規定的傳令兵的旗子嗎?”

大家立刻反應了過來,揮手放行,很快,這名騎手就見到了剛剛起牀的高俊。

“是兗州那邊有什麼情況嗎?”一見到這名傳令兵,高俊就急匆匆的問道。

“好……”

“好什麼?”

“郝定出城作戰了!”

高俊猛的站了起來,這狀況出人意料。

“是在什麼時候?”

“發生在今天丑時三刻,郝定忽然出城夜襲,被咱們守夜的軍兵發現了,雙方戰了一合,敵軍人多勢衆,孫副指揮使發覺敵人越出越多,起碼有七八千之衆,乾脆放棄了兩盤營寨,與敵軍在城外對峙!”

高俊把眼睛微微閉上:“郝定,郝定,幹得好!”隨即突然睜開雙眼:“全軍開拔,回兗州!”

此時的兗州城外,郝定的心情並不大好,本來想通過一次突然的夜襲擊敗對手,沒有想到高家軍防守嚴密、刁斗森嚴,突襲沒有佔到半分便宜,但是敵人卻主動的放棄了兩個還沒修築完的營寨,轉而和自己對峙。

此時的郝定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立刻一把火燒掉兩個營寨,撤回城池,繼續堅守;另一個就是主力出擊,擊垮對手。

大部分紅襖軍支持的都是前者,包括郝定自己也認爲這是最穩妥的辦法,但隨即他又想到了糧食問題。

一考慮到糧食,郝定就不定了,雖然還有兩個月的糧食,但是每多損失一粒糧食都要心疼的他在這個問題上,根本沒有辦法理智思考。

“如果咱們能立刻擊敗這夥官軍,是不是就能省下一大筆糧食?”郝定突然喃喃自語,幾名紅襖軍頭目也聽見了這句話,他們的反應也變得糾結起來。在高俊看來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在他們眼裡卻實在難以抉擇,省下糧食是多麼大的誘惑呀。

終於,郝定做出了最終的決定:“咱們主力出城,先把眼前這夥敵人趕走,看上去他們也不算太強!”

八千多紅襖軍出城列陣,他們選擇的出擊方向是東門。

此時孫庭已經接到了傳令兵的回報:高俊正率領營部軍兵急速趕回,在此之前,孫庭要不斷示弱,千萬不能讓紅襖軍回城。

紅襖軍發動了氣勢洶洶的進攻,然而表面的兇相下面其實底氣不足,面前的官軍看上去裝備精良,而且士氣正旺。

但是敵人只是短暫的接觸了一下,戳死三五十個紅襖軍之後就選擇了後退,他們的撤退暴露了後方的貼軍,這些人主要是幹些軍中雜活,盔甲不行,只聽幾聲木柝響,這羣貼軍抱着手中的東西,狼狽後撤。

如果高俊在場的話,一定會誇獎一下孫庭,這輪撤退顯得有模有樣,看上去就像是笨拙的指揮官無能的調動軍隊,不但沒有充分利用自己鋒利的爪牙,反而屢屢打空,把自己柔軟的腹部露出,不得不次次後退。

軍兵們漸漸有些氣餒和懈怠,高家軍的士氣下降了,而對面的紅襖軍攻勢如虹,雖然每次進攻其實根本沒有抓到幾個敵人,但是對方在自己面前狼狽不堪,弄在自己面前的總是最脆弱的一面,而那些渾身鐵甲的正軍東走西逛四處救火,但是卻沒有發揮作用。

郝定的感覺來了,看上去那個轉戰千里的高俊也不過如此。

就在他興致不錯的時候,又有一名小卒來報:“彭義斌彭頭領有使者前來。”

“快請他過來。”郝定騎着棗紅馬,意氣風發的指揮戰鬥。

那名使者騎着馬匆匆過來,他微微眯着眼睛,看得出是連夜趕來十分疲憊:“彭安撫帳下騎兵統領,聶敢。”

“啊,聶兄弟,我也聽過你的大名,是咱山東的好漢,你也和高家軍見過陣,你看我今日的戰事打得如何?”

聶敢策馬向前,看着孫庭的軍兵不斷後退,心下疑竇叢生。

“郝頭領,我看這情況有蹊蹺,這夥子官軍雖然看上去招架不住,但是每次偏偏都能撤走,打了半天也抓不住他幾個人,而我們離兗州城越來越遠了。兄弟我快言快語,我和高家軍打過好幾仗,以前他們沒有這麼好的盔甲,也沒有這麼多旗幟鼓號,但是打起仗來聽號令,敢打敢衝,乾脆利落,今天打仗的樣子,不像是他們高家軍的模樣,我看這其中有詐。”

“我看是你嫉妒我們打得好!”當下就有人出言反駁,確實,聶敢這句話讓人心裡實在不舒服。

“紅襖軍的兄弟有什麼可嫉妒的?我是委實覺得今天的仗不對勁!”聶敢是沂州臨沂縣人,住在沂蒙山區,天天啃煎餅帶來的是一個寬下巴和天生的犟脾氣。

“只知道說風涼話,你們可曾打過這樣的仗?”又有人不滿,正要出聲反駁,卻被郝定伸手攔下了,此時他雙眉緊鎖,似乎意識到事情確實有所不對。

“頭領?”有人輕聲問了一句,但是郝定卻沒有出聲,紅襖軍前鋒的攻勢減慢了,而高家軍卻似乎沒有利用這個時機整頓好隊伍。

“撤退,回城!”郝定急忙下令!

維持進攻的紅襖軍聽到鑼聲的時候,似乎都覺得自己聽錯了什麼,這明明打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要撤了呢?

但是鑼聲沒有停,靠近郝定的紅襖軍聽的命令比較明確,已經開始後退,這舉動就像漣漪一樣,很快最前面的紅襖軍也挪轉腳步,倒拽朴刀。

孫庭意識到情況不妙,趕緊策馬前出,此時的敵人就像退潮的紅色海洋,開始向兗州那邊奔去,他不由得暗自罵了一聲:“可恨!”隨即下達命令:“全軍立刻出擊!”

從這方面來講,孫庭確實指揮的不錯,軍隊微微調整一下方向,就成了不錯的攻擊態勢。

“全軍衝鋒!”孫庭親自揮舞軍旗,戰鼓擂動!

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尾聲第九章 掙扎(上)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尾聲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全書大結局(迫真)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一章 糧(上)前言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六章 貓(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四章 狗(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四章 狗(下)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尾聲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尾聲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尾聲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尾聲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
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尾聲第九章 掙扎(上)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尾聲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全書大結局(迫真)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一章 糧(上)前言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六章 貓(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四章 狗(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四章 狗(下)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尾聲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尾聲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尾聲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尾聲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