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

山東方面的鎮防軍還在激戰的時候,高俊正頂着大太陽和一衆軍官一起觀摩新式弩機的演練。

高俊在過去幾年招降了不少宋軍,其中也有部分工匠,這些人帶來了南宋的新式硬弩,結合太平軍已經逐漸發展的科學技術,終於研製出了最新裝備——雙山弩。

新式弩機的威力引起了衆人的連聲讚歎,比起宋軍的馬簧弩還有進步,能夠在200步範圍內洞穿重甲,胡光祖很高興的告訴高俊,如果後方軍備生產沒有問題的話,到年底之前應該能給一線軍隊提供2000張雙山弩和十五萬發弩箭。

然而,讓大家有些奇怪的是,高俊看完弩箭的演習,卻露出了有些惋惜的表情,最後下的訂單居然僅僅是400張雙山弩。

這讓大家難免覺得惋惜,但是也勸不動高俊的決定,此時太平軍還在邯鄲一帶駐紮,儘管已是秋季,但是卻並不涼爽,今年的秋老虎格外猛烈,可以說是酷熱難擋。

高俊此時倒是真希望有個什麼識天文地理的軍事術士來幫他推演一下何時降溫,但是太平軍並無此方面的人才,全軍也只能暫時留在邯鄲。

幸運的是,蒙古人那邊估計也不大好過,根據前線偵察情報,沃州一帶同樣酷熱,蒙古軍隊不但沒有出征,反而在想辦法解決軍中瘟疫流行的問題。

大規模的違抗札薩法令的情形出現了,爲了保命,士兵們也不再顧忌大汗的禁令,紛紛跳進清涼的河水中洗澡,除去污垢,清潔身體。

這個在大家看來沒什麼意義的消息,卻讓高俊寬鬆了不少。蒙古軍隊違背律令去洗澡,固然是增強了體質,暫時壓制了瘟疫流行的問題,但是也對軍隊精神造成了動搖。

軍隊的命令很多,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如果不合理的命令長久執行,而又不讓士兵找到反饋的渠道,最後這些人就會偷偷的違抗命令。一旦這種行爲變成了習慣,大家對於軍隊的威嚴也就不那麼在意了。

所以,太平軍開始建設從下向上反饋意見的渠道,避免以往因爲不瞭解基層士兵心理狀態而導致戰況不良的情況再次發生。上下尊重,上下溝通,軍隊的體制健康,士兵們鬥志昂揚,自然就可以在精氣神上碾壓對手。

難捱的高溫天氣足足持續了七天,就在這7天時間中,高俊率領太平軍重新補足了人糧馬料,修繕了器械,補充新兵員,派出聯絡員聯繫周邊各路軍馬,要求他們配合太平軍作戰。並且對軍官們再次進行了集中培訓,總結前段戰役的經驗教訓,下一段戰鬥將是太平軍的全面進攻,這是非常複雜精妙的戰爭技術。

而在這七天裡,蒙古人也抓緊時間徵發本地居民,瘋狂的加固城池,挖掘溝壕,防止太平軍的反攻。木華黎知道,蒙古人的進攻已經過去,下一階段要等待對手出招了,他已經重新召集了騎兵隊伍,準備在敵軍進攻失利的一刻讓騎兵發動反擊,模仿太平軍那樣搞一次防守反擊,徹底摧垮敵軍。

由於酷暑天氣實在不適合出征,他們也沒有對北面的真定府發動反擊以求收復,就在這寶貴的高溫天氣當中,真定府城牆被修繕一新。

重新鞏固了城防之後,李銘率軍留守於此,而馮達親自率兵支援王重瑾,在安州、莫州一帶抵禦蒙古軍隊南下。

也古已經陷入了巨大的困擾之中,他的上萬大軍無衣無食的留在野外,士兵們都想回到燕京,就算拼盡全力,也古也無法爲他們提供足夠的衣食補給。現在能走的路無非是兩條,一種是繼續前進,在新佔領的地區蒐羅當地居民的補給,挖地三尺的壓榨糧食,另一種則是全軍退回燕京,眼看着河北戰局繼續向下發展。

也古堅定的選擇了前者,蒙古軍隊把他們現有的那點存糧都拿出來犒賞士兵,讓他們鼓足幹勁的深入鄉村,去抓去燒去殺,去自給自足。

最初的幾天裡,這樣的策略效果不佳,蒙古人並不熟悉河北鄉村,經常遭遇埋伏,在幾天之內,他們僅僅得到了二百石不到的糧食,反而損失了100多名士兵,,這損失甚至比攻打一兩座州城都要大。

也古愁眉不展之際,還是李世昌向他引薦了河北知名的狗腿子黃承舊,此人一見到也古,立刻撅起屁股連磕了九個響頭。

裂谷不解的望向李世昌,心想這人除了搗蒜還有什麼用。

不過幾分鐘之後,他就逐漸消除了疑慮,此次黃承舊確實是來獻策的,而且可行性極高。

河北信安縣義軍在發展的過程中,組織過平民去圍攻那些親近蒙古的土豪地主,瓜分他們的土地莊園,而這些土豪則被迫帶領家族子弟躲進蒙古人控制的城池之中寄人籬下,因此也就對河北義軍恨之入骨。

這些小土豪們雖然比不得大世侯,但是勝在對本鄉本土的情形瞭如指掌,而且由於切身利益的原因,絕對擁護蒙古軍隊。如果把這些人組織起來,回到鄉村幫助蒙古人徵糧,效果比蒙古軍隊親自下鄉還要好上十倍百倍。

也古對這個想法十分贊同,榜文立刻發了下去,果不其然,在河北北部諸州,有數十上百的鄉村土豪在城中避難,得知蒙古王師願意幫助他們,立刻踊躍前來投靠帶路。

黃承舊主持此事,將這些人分成十八路還鄉團,自任還鄉團總團長。這些鄉村土豪帶上家中子弟,拿上蒙古人發給的武器盔甲,氣勢洶洶的趕回自己家鄉一帶,到處搜殺義軍中的骨幹分子,消滅擠壓馮達在當地建立的抗蒙政權,一時間烏雲滾滾,甚至比蒙古人親自下鄉還要恐怖得多。

“鄉親們,我胡漢三又回來了!”一個流裡流氣的中年人揮着蒙古馬刀,在衣衫襤褸的衆人面前趾高氣揚:“想不到吧,現如今這天下還是蒙古人的天下,咱們大柏樹村還是我胡漢三的地盤,誰拿了我的,給我送回來,吃了我的東西,給我吐出來,剩下的帳,可得一筆一筆慢慢算。”

人羣聚集在一起,遮掩不住憤恨的眼神,,這個胡漢三家裡有人是張柔手下的軍將,因而也混成了本方的惡霸,想當年張柔好歹也是抗猛義軍的領袖,因此大家對胡漢三還能有所容忍,而現如今此人也跟着張柔降了蒙古,爲非作歹,擾得雞犬不寧。

高俊北伐,將馮達留在信安縣主持河北軍政之後,張甫率軍向西北發展,在當地建立起了抗蒙合作機關,在其領導下,村民們勇敢的搗毀了胡漢3的莊園,,沒想到,現如今胡漢三帶着一干家丁子弟,引着蒙古人的大軍回到了大柏樹村,將各處財產洗劫一空後,又憑藉着對家鄉地理的認識,帶着蒙古人深入蘆葦蕩,把避居於此的村民盡數擒獲。

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十八章。鼠(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尾聲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尾聲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八章 失敗(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尾聲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
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十八章。鼠(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尾聲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尾聲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八章 失敗(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尾聲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