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

儘管察合臺之前遭受了重創,看上去是三路蒙古軍當中實力最弱的一路,但是他是唯一一個攻入沒有進行戰爭準備地區的蒙古統帥,所以,眼下這一路蒙古軍的給養是最充足的,他們也有餘力拉壯丁去進攻莒州。

這也是何志也他們最不願意面對的情況,蒙古人開始到處捉壯丁,然後驅使他們攻打莒州城,在城牆之外,可以看到無數的人在辛苦勞作,但他們所做的事情是填埋護城河,以便於蒙古人快速攻打到城下。

護城河在城頭箭雨覆蓋的範圍之內,而蒙古人則躲在射程之外,遠遠的監督。

“只要一放箭,那咱們在莒州一切的佈置就算是全毀了,當地人會怎麼看待咱們?誰會愛戴這樣的高郎君和何先生?”張成武還有些不能下定決心,但是他旁邊的民兵頭領王僧奴大着嗓門兒,建議立刻放箭。

“今天下面是鄉親,咱們不殺,明天下面是朋友,咱們不殺,後天下面又都是山東人,又不殺,如此一來,黑韃到處抓人攻城,怎麼還受得了?今日咱們狠狠放箭,打他一通,黑韃自然知道厲害,曉得跟咱們耍這種心機無大用,以後自然也就不抓人了。”

話說的全都在理,但是話說的在理和現在能不能勸動大家是兩回事,守城的軍兵人心都是肉長的,誰又忍心朝自己的同胞放箭呢?

就在這個時候,何志也匆匆的趕上了城頭,大家即刻行禮,向何志也通報了現在的情況,何志也站在城頭上向外望去,詢問大家:“我看敵軍分的很分明嘛,前面是裹挾來的民衆,而後面那排坐着的纔是蒙古兵,咱們的弓箭手能不能越過民衆,直接射殺後面的人?”

“這不可能,太遠了。”王僧奴曾經當過軍兵,對於這點還是很瞭解的:“弓箭手也不怎麼可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肉搏。”

“你呀,難怪高郎君當初把你趕出軍隊,實在是太莽撞了。”何志也微微笑着,招呼幾名公使將十幾個長條木箱搬了過來,城頭上的人們看得好生奇怪。

“不懂了吧,這玩意兒叫一窩蜂!”一個略帶中都口音的中年男子非常自豪的拍了拍木箱:“我要賞城外的蒙古兵一頓燒烤吃。”

打開了木板箱子,人們才發現,原來這裡面裝的都是箭矢,但奇特的是,這些箭的箭桿上都綁縛着一個小小的紙筒,上面還露出一段引線。已經有曾經見識過的人驚呼出來:“火箭!”

“這是什麼箭啊?”王僧奴還是一頭霧水,身旁一個略帶東北口音的軍兵嘿嘿一笑:“這玩意兒叫火箭,南家的人用過,只要點上火,直接就能把箭射出去,飛的老遠了。”

“你當過兵?”那個略帶中都口音的人一邊指揮公使們佈置火箭,一邊詢問那個東北漢子。

“俺叫夾谷陀裡滿,是胡裡改人。”他說着摘下頭巾,和其他女真人的兩條辮子不一樣,他腦袋後面是標準的金錢鼠尾一條辮:“當年道陵皇帝在的時候,胡裡改有人反叛,大軍去征討,俺家因此跟着大軍回來了,從此以後就留在了山東。我確實當過阿里喜,當年跟着完顏江山將軍打過棗陽。”

“無怪乎如此。”何志也也被他們的對話吸引過來,看着衆人詢問的目光和那個中都中年人驕傲的小眼神兒,便主動介紹起來:“這位先生名叫凌振,字冠華,河北平州人,原本是軍器監的一位主事。”

凌振是高俊當初在中都進行最後的大掃蕩時最大的成果。金朝軍隊雖然也喜歡使用火藥,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軍隊自行製造然後使用,並沒有官方的製作儲存機構。凌振本來是軍器監甲坊署的主事,機緣巧合之下對火藥產生了興趣,並且很方便的找到了些前朝的圖譜。高俊在招人的時候,此公以盔甲匠人的身份入役,無意間透露了自己瞭解火藥的事實,高俊得知之後大喜過望,立刻請他出山,爲太平軍制作火藥武器。

這個秘密武器“一窩蜂”足足開發了兩年時間,做了多次實驗,進行了三四次系統優化,才第一次進入實戰。

一窩蜂很快就佈置完畢,並且調整好了角度,在此之前已經進行過多次秘密實驗,公使們對這項武器毫不陌生,他們手腳麻利的點燃引線,所有的軍兵都屏住了呼吸。

“嗤!”引線燃燒到盡頭之後,點燃了竹筒內的火藥,整支箭在火藥氣體的推動下飛了出去,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掉到了蒙古人的盔甲上。

正在休息的蒙古軍毫無準備,頓時一片慌亂,火箭的勁道不小,射死射傷多人,王僧奴趁機對城下填溝的民夫們大喊:“不要幫着蒙古人殺自己人啦,大家快跑吧!以後再幫着蒙古人填溝不得好死!”

人羣一下子紛亂起來,民夫們拔腳就跑,蒙古軍將禁制不得,在後方等待看好戲的察合臺驚訝的站起來:“這個高俊又和惡魔做了不可告人的交易,這又是什麼邪魔歪道的法術?”

“王爺,這是火箭!”劉伯林也大吃一驚。

“那是什麼東西?算了,不管了,大蒙古國的軍兵們不應該害怕惡魔的東西,蒙古勇士們不害怕火箭!勇士必勝!”察合臺吶喊着衝了上去,蒙古軍兵們也恢復了勇氣,但是敵軍的火箭開始調整射擊角度,當蒙古人擠到護城河邊上的時候,城頭上的弓箭手也加入作戰,如蝗的箭雨讓蒙古人進退不得,傷亡慘重,最後勇士還是敗下陣來,察合臺本人也受了些皮外傷。

“漢人喝酒的時候都是有歌伎起舞助興的,高昌人也有!”有軍將如此說,察合臺頓時來了興趣:“我們既然已經征服了中都和高昌,那麼不妨享受一下戰利品,去找一找俘虜中有沒有歌妓。”

不一會兒,幾個蒙古大兵推搡着十幾個女人進來,爲首的女子長得很漂亮,她用一種冰冷的眼神看着察合臺,讓這位蒙古王爺非常不快。

“陸娘!”帳篷內的一位年輕軍將驚呼出聲。

尾聲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六章 合(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四章 狗(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尾聲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七章 願(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尾聲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前言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尾聲第十章 北院(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尾聲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尾聲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
尾聲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六章 合(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四章 狗(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尾聲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七章 願(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尾聲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前言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二章 船隊(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尾聲第十章 北院(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尾聲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四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下)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尾聲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