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北院(上)

“你是潘正手下的什將,我記得你外號叫蓋着天。”

“卑職蓋從文,見過宣帥。”這個大漢費勁的彎下腰,給高俊行禮,然後就畢恭畢敬的掏出書信交給高俊:“這是潘統制讓我交過來的

潘正率軍渡過大河之後,受到了蒙古綱的熱情接待在酒宴上,言語之間似乎有些拉攏的意思,按照事先就商量好的手段,潘正對此表現得不冷不熱,略帶矜持。

蒙古綱並沒有因此而失望,而是客客氣氣的將潘正禮送出境,而潘正隨即沿河南路行進,在十數日之後抵達了開封。

在開封,親自接待潘正的是新的皇太子,完顏守緒。

對於這個手刃胡沙虎的太子,潘正很有印象,他也聽高俊說過,此人算是個有些長遠見識的人物。

除此之外,潘正也見到了其他幾位朝廷重臣,包括參知政事張行信、禮部尚書楊雲翼等人,對朝廷近些日子來的情況有了些許瞭解。不過最大的消息來源還是一直在開封活動的李朱羅,和她見面商談的事情,反正寫的不多,但是有關朝廷的情報,相當一部分都寫明瞭是李朱羅提供的。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朝堂上爭議最大的人物卻是已經年老的宰相高汝礪,按照金代常例,高汝礪已經到了請求致仕的年齡,然而其人卻與術虎高琪聯繫緊密,在排擠異端,就在前不久,主虎高琪做主,高汝礪動手腳,將學士完顏伯嘉一腳踢到了太原那邊。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這麼做了,早在剛剛商議南遷的時候,主虎高琪就是用類似的辦法按住了完顏承暉,之後又想辦法弄死抹捻盡忠,之後又以陝西軍情緊急爲由,將河南路轉運使王擴趕到陝西。

現如今,高琪在皇帝身邊掌管機要,而高汝礪掌管利權,兩個人沆瀣一氣把持大權,誰敢反對他們,就被髮配去河北,朝堂上的臣子皆爲一空。

當然,反對高琪的人也不是沒有,而且大部分都是高俊的老熟人,爲首的就是張行信。

張行簡、張行信兄弟對宣宗有擁立之功,自然不比於其他諸人,高琪也始終沒敢動他們倆,張行簡已經去世,但張行信又入尚書省,並且本着處處跟高琪唱反調的精神,在開封繼續大演紙牌屋。

“這是越來越走下坡路了,朝堂上果真無人。孫鐸前年去世,朝廷無規措之臣,張煒亦死,朝廷無理財之臣,張行簡故,朝廷無文學之臣,任天寵、高霖、斡勒鬆先後故去,朝廷更加沒有可任用之才。”

高俊不由得搖頭嘆息,根據潘正來報的消息,當年對高俊有提攜之恩的張翰最近也重病在牀,恐怕不久於人世。

“朝上並非沒有人才,而是賢才不得見用,高琪、高汝礪二人亂政,對有才之士橫加貶謫。有忠直能幹之才,此二人就在完顏珣面前佯爲稱讚,鼓動把他們派去河北死地。賢能之士驅逐四方,朝廷的亂局一時半會兒算是難以改變了。”

而另一個消息則是朝廷正在準備實施辟舉法,在僅有的控制區內重新選拔縣令。

辟舉法並不是第一次實施了,早在剛剛南遷的時候,河北一片混亂,守土官長都想早些離開是非之地,因而不惜以貶官的方式調任河南。

因而朝廷嚴令所有的河北官員都必須到任期滿,期間就算有立功,也只是加以遙領,給予錢財,絕不輕易升任別處。

隨後,開封朝廷在這個的基礎上,不斷的靈活調整州縣主官的任免方式,到了現在,辟舉法已經逐漸成型,以政績來考覈官員的真實才幹,然後加以任用,在這之中,縣令的選舉爲重中之重。

而在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單位則是司農寺,早在金朝初期就成立了勸農使司,後來併入三司,但是金宣宗南遷開封之後,又解散三司,成立司農寺。

勸農使司最早的職責確實是勸力農桑,兼掌管風土人情,但是到司農寺時期,後者的重要性卻遠遠超過前者,成了信訪監察單位。

新的辟舉法獲得了一定的成功,至少在宣宗時期,縣令的選人方面還是相當值得稱道的。不過高俊不無惡意的想:與其說是完顏珣有識人之明,倒不如說是地盤大大萎縮,僅有河南一路之地,地方上有消息,中央更容易得知了。

高俊看這封信的時候,潘正已經率領軍隊離開了開封,完顏珣對於潘正聽從命令的調動,表示出了很高的讚賞態度,將他的軍號改名爲永昌軍,並下令河南路轉運使備船,讓潘正的人坐船到虢州,在那裡徒步過潼關,進入陝西。

朝堂上爾虞我詐固然從不停歇,但是也真的不敢放鬆,胥鼎進入陝西建立行省,而王擴作爲轉運使供給軍需,完顏合達等人提控陝西各處的佈防,潘正也是其中的一環節,主要負責臨洮方面。

而在山東這邊,據說又要派遣一位大員提控各位公爵之間的關係,調解矛盾,監督他們盡力作戰。

潘正還帶來一個消息:再過幾天,將會有一個年紀青青的士子匆匆趕來根據地,他對這裡好奇的很。

高俊追問之下,才得知此人就是曾經在邸報上發表過文章的傅起。

此次潘正去開封,也拜訪了此人,他剛好因爲丁憂暫時歸家,一番交談之後,傅起立刻決定前來山東看看。

“丁憂的時候出門遠遊,這可是人倫大忌,此人願意在這個時候前來,對咱們根據地還真是大有期望。”高俊想到這裡,覺得還是很有必要見見此人的。

此時的元好問已經不是那個在登封鄉下埋頭苦讀的書生了,恰恰相反,此時他手下有幾十號人要管,上百千人每日聽從他的命令調遣,整個山東的文化教育和新聞宣傳都要在他的指揮下行動,禮政府是六政府之首,而元好問雖然只是個代主席,但是地位絲毫不低於其他主席。

衆所周知,元裕之乃是當世才子,現如今,這個代主席也不過是入夥太晚而已,半年之內是必然扶正的。

大概也正因爲如此,當傅起見到元好問的時候,一時間簡直不敢相認,這個不到三十歲的人如今擔負瞭如此重大的責任,已經在臉上顯示出了精明強幹、一言九鼎的氣質,和當年那個溫和親厚的元好問相比,真是判若兩人。

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九章 牛馬(上)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尾聲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一章 羊(上)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三章 魚(上)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尾聲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尾聲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八章 願(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七章 軍隊(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章 華東莊(下)尾聲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一章 欺騙(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尾聲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
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二十三章 血冤(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九章 牛馬(上)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尾聲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一章 羊(上)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十四章 黑鴉與花帽(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三章 魚(上)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尾聲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四章 判?決?待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尾聲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九章 北院(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八章 願(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二十一章 馬(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七章 軍隊(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章 華東莊(下)尾聲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一章 欺騙(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尾聲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